第110章
  日子也是阿绵精心选的,热天怕这煎烤的东西大家不想吃,而且秋收后大家口袋里多少有点儿余钱。
  阿绵的摊子一出现,顿时两家豆花摊子就坐不住了(在这期间有一家豆花摊撑不住了已倒闭)。
  轮流地装作“不经意”的路过,悄悄打量阿绵要做什么。
  “她那驴车上拉了两板豆腐,怪得很,还有一个蛮大的盘子,不知道要做什么。”
  “真阿绵豆花摊”的摊主与刘大娘看了半天,也没见到阿绵的车上装了饭或者馒头,也不知道对他们的生意会不会再次带来冲击。
  也有些认识阿绵的旧相识,热情地来问:“这是又做啥好吃的呢?”
  “马上你就尝到!花了好几个月,不少银子呢。”
  “那我肯定得捧场——不是我说,那些豆花摊的滋味我尝过,就是没你的好,用料也不扎实。我去了一次,之后再也没去过,还不如去吃猪蹄饭!”
  宋东家晃着手绢笑眯眯地也来凑热闹,“陆小东家,舍得出来了?我还当你有了娃娃,不会再出来摆摊了呢。”
  “在家待着也无聊,还不如出来赚铜板。”阿绵说,“快坐,第一份叫你尝尝。”
  阿绵的铁板豆腐一碗里有四片,小份卖价三文钱;大份有六片,卖价四文钱。
  一块大豆腐大概能切个十一二块豆腐片出来。
  为了节省成本,没有再买油纸做包装纸。
  虽然她心中隐隐觉得这种小吃,能随买随走肯定是最好的,不占用摊上的桌椅。
  不过现在和开豆花摊一样,要么在小摊上吃,阿绵带了碗筷来,要么自己可以带碗来装。
  “铁板豆腐,外焦里嫩,回味无穷,只要三文!”
  “啥玩意?”
  “老远就看到闻到了,给我来一份尝尝。”
  “能便宜点不?这一块豆腐才多少钱?”
  阿绵一边制作,一边认真道:“我这个滋味好着呢,还有不少酱,专门定做的这个大铁板。你尝了就知道!”
  她做下午的生意,发现做小吃看着不大起眼,陆陆续续的还是卖光了两板豆腐。
  而且小吃生意不像卖饭的那样,大部分顾客不会很集中的都在饭点来,而是时不时地就有人来买。没人的时候可以坐着歇会儿,见街上人多阿绵就放下好多好多的豆腐,煎得满满当当。
  宋东家吃完点点头,“你这个吃食,滋味中上。占便宜在它这卖相,这香气,无形中就勾得人很想买。而且远远的就能让人注意到你这,蛮高明的。”
  此时大部分的烹饪方式还是炖煮卤,阿绵这样的“煎豆腐”,算是将大酒楼里时兴的一些炙烤的大菜,如炙羊肉一类的,变得普通百姓也能享受一二了。
  而隔着几个摊位的“真阿绵豆花摊”的摊主和帮工,脸色愁云密布,很是难看。
  第161章 豆花摊篇(二十八)
  夕阳西下,食街走来了一个高大男人。
  那人将一个眼睛圆圆的小娃娃放在肩上,两只手举起拉着小娃娃的手,就这么顶着娃到处走。
  “看到娘亲在哪了吗?”
  “啊~啊~”
  “最香的摊子就是。”
  “啊~”
  众人暗暗打量着这两人,不由得议论起来:
  “显摆什么啊,当谁家没有崽似的。”
  “哦呦,可不能这样,万一把小孩宠坏了就遭了……”
  “哎,是陆东家的夫君啦,他们成婚三年才有的小孩,能不宝贝吗?”
  “怪不得怪不得。你还别说,这小娃娃明珠如花,着实让人喜爱。”
  “啊!”
  好嘛,这大嗓门。
  小阿月看到了娘亲,眉开眼笑。
  阿绵赶忙去把这一大一小两个显眼的傻牛拉到摊上,“换位置了,新租的摊位这个月在这呢。”
  第一日的料不会准备太多,眼下卖完了就收摊。
  阿绵抱过小阿月,孟驰坚扫了一眼,收拾起摊子,“我看准备的豆腐都卖完了,累不累?”
  “有点儿,可能是好久没出摊,腿有点酸。”
  将铁盘冲洗一下,桌椅板凳放回驴车上,阿绵一家人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回家去了。
  晚上的饭食很简单,阿绵给小阿月特意把猪肝煮熟后碾成泥,搅拌在米糊糊里吃。
  因为阿绵觉得宝宝还没长牙,只能看着他们吃肉,那样子太可怜了。
  吃过饭,阿绵一脸严肃地把宝宝放在床榻上,又继续她的育儿法——
  窗内的烛火微微摇晃,孟驰坚一脸无奈地看着剪影里一大一小的两个家伙,在床榻上,数、铜、板。
  小阿月不会数,在那捣乱,啊啊啊的咬阿绵。
  阿绵埋头记数,“一百六十三、一百六十四文……嗯,大多数人买的都是小份的。”
  这一天除去本钱,大概也就赚了百来文,比起曾经火爆的豆花摊的盈利还是少了很多的。
  “这个东西叫做钱,不能直接吃,但是能换回很多你想要的。”阿绵一边阻止宝宝吃钱,一边说:“今天赚得不多,主要是现在就一个菜品,不像原来。我得想想有什么能搭配着一起卖的……”
  孟驰坚进来抱走小阿月,这个小家伙白天到处乱爬,明明还是个小宝宝,仔细一闻小脑袋能把人臭晕倒,“陆阿绵,立刻把床铺恢复成原样,等宝宝洗好澡回来要是没收拾好,罚铜板十文。”
  “知道啦,干嘛那表情,宝宝才不臭呢,香喷喷的。”
  养过小孩的人家会知道,小孩身上并不总是奶香奶香的,一天下来奶臭奶臭的才是真的。
  孟驰坚想起个事,说:“今日她午睡那会儿,铺子里没做活。后来她醒了,我就叫虎子带她在温兄药铺里玩耍。结果你猜怎么着?宝宝大闹药铺,哭得一脑门汗,快没把温兄的耳朵吵聋。”
  此前铁匠铺夏日淡季,孟驰坚还能把她带到铺子里,后来旺季的时候,阿绵还在家中筹备摆摊的事,又能把小阿月放在家里看顾。
  今天是第一次,铁匠铺即是旺季,阿绵又要出门摆摊的情况。
  阿绵这下心里好难受,连忙问:“后来呢?”
  “后来赶紧还是抱回来了,我就没做打铁的活,只做打磨的事。打铁那声音动静太大。”
  怕把宝宝吓到,把魂吓散了就糟了。
  说着去洗澡了。
  孟驰坚现在洗澡经验丰富,早就不是当年的刷小猪水平。
  阿绵头疼起养娃问题。
  如果她能开起一个铺子,而不是一个摊子就好了。
  这可咋办?
  虽说小婧和虎子,时不时地能够看顾一会儿小阿月,但是小阿月太久没见到爹爹或娘亲的话,就会一直哭。
  最后两人商量着,阿绵上午在家做好豆腐,等宝宝午睡后,下午去摆摊。
  之后让小婧和孟母一块帮忙看顾着(孟母虽然做不了什么活,但是经常抱着宝宝哄宝宝,宝宝也不哭),一天发小婧十文钱的工钱。
  若是铁匠铺淡季(每年的夏季),或是只要是铺子里没什么活、不忙的时候,就由孟驰坚把宝宝带去。
  如此一个月只需要不到三百文,就能解决养崽的问题。
  实在是没有办法,阿绵也不敢带宝宝去自己摊上。
  人多眼杂,她一个人忙的时候根本照顾不了宝宝,再加上食街到处是热油热汤的。
  就这样,每日就摆大概两个时辰的摊,阿绵的营收也较为有限,一天大约就是赚个百来文。
  有一次阿绵摆摊时,刘大娘来买了一份,鬼鬼祟祟的左右看了看,小声说:“陆小东家,你别怪我,我也是为了生计……”
  “无妨。要大份还是小份?”阿绵其实去年就觉得豆花摊那样火是不会长久的,所以才想要去洲城取经,看看有没有什么新鲜吃食。
  虽说后来怀宝宝就没去成,但是实际上打败豆花饭的不是另一家豆花饭,而是有一定新意的猪蹄饭。
  刘大娘说:“那、那来个小份的……就我跟那边东家说过,我说不要打着你的招牌,但他不听。”
  “真阿绵豆花摊”这个招牌是有用的,让这个摊子的生意明显比其他豆花饭的好一些。
  阿绵对此事的感觉是——
  莫名其妙。
  那个摊主没有自己的名字吗?
  “我、我就是来提醒你一下,那东家现在也在四处找人想要打一个你这样的铁板。不过这个没得卖,根本学不了。”
  阿绵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又过了几天。食街来了一伙手持棍棒的家伙,末尾则是鼻青脸肿的罗家兄弟。
  这一群人凶神恶煞,旁人纷纷闪躲,有机灵的悄悄溜走逃去县衙报官。
  他们直奔“真阿绵豆花摊”前,其中有一个人识得一些字,手指指了指,“就是这了,这就是那个阿绵豆花摊!罗家兄弟,你看是不是那个叫你们反着来勒索我们的那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