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陆兴家其实有点瞧不上这位叔公,喝点酒没什么,但喝成那样子就有点过头了。
原本在族里过得蛮殷实的一个家,阿绵的娘去的时候没花什么钱,家景也不算太糟,还是有房有田有驴的。那时候就该赶紧的娶上一房续弦,再生几个男娃子,日子不也就这么过了。
最多是小阿绵难处理一些,她脾气大,还敢拿刀……但是大了,赶紧打发出去也就是了。
至于什么好好守着家产、踏实做活,将阿绵养大,到时候给足聘礼,风风光光嫁到张家云云,那根本是天方夜谭的念头。
不过毕竟死者为大,又是长辈,不好说这些,只是道:“然后他又想来借钱,这回是跪着指天发誓,说着说着还呕血了,我们这些小辈看不过眼,给他凑了二两银。”
陆兴家着重强调了一下这里就有“五两银子”的借款了,他也没乱说,这些可都是有欠条的,父债子还,天经地义。
“就这么又过了阵子,我们想找他还钱,找了半天都不见。最后在林子里一看,估计是失足,跌到一块石头上,找到的时候人还有气,一直念着‘救他’什么的。我们把他抬出来,一直咳血,就这么走了。”
又说起办丧礼的事情,因为这一家没有丁点遗产了,这钱是族里打算叫阿绵出的。
“也不叫你全出了,承担个一部分也就是了,总得买些棺木、寿衣什么的。其余的……从族产里也出一些。”
孟驰坚还记着阿绵旧嫁衣的事,此刻淡淡道:“这些身外之物,生带不来死带不去的,爹也不会计较的。他活着的时候就跟我说,他一生潇洒,到时候拿卷稻草裹了埋了就行,千万别大费周章。”
陆兴家干笑道:“总归是大事,怎能如此草草了事……无妨,到时候我爷爷他们会与你们说的,我一个小辈,也不是很懂这些。”
他估摸着阿绵一家回了陆村,起码要出五两银办白事,再还五两银的。
否则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他们。
陆兴家吃饱喝足,这次总算是起身告辞了。
他走后,小院里刚刚还显得悲痛万分的一家人各个神色自若,孟母说:“孟三,这个事你看着办,和你二哥二嫂也说一声。”
二嫂嘴巴厉害,有她在场面上吃不了亏。
孟驰坚点点头:“嗯,知道的。”
此事与二哥家的一说,二嫂连连冷笑:“平常挂在嘴边的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会儿发现她爹一个铜板的钱都没留下,更别说什么田产地契,倒是想起阿绵来了!”
这白事就算阿绵出钱,她也不能当主丧人,只能以“客亲”身份去参加。
到时候摔盆抱灵牌的,也是族内晚辈的男子代行,女儿只能在队伍后方哭丧,不能在前列的。不仅如此,葬礼结束后,女儿也不参与祠堂祭祖。
世道如此,就算这样,若父母双亡,只剩女子的家里甚至不得不“卖身葬父”,否则是极大的不孝!连带着夫家所有人的名声都会臭了!
二嫂摸了摸肚子笑了:“我们家都是孝顺的了,阿绵也是大孝女啊,当然是要回村奔丧的。孟三,到时候我再叫上我娘家的兄弟和姐妹,大家伙儿的,一块去。”
她做这些事也不是全无私心的,到底虎子还在铁匠铺里呢,瞧着吃得也还行,人也能跟着学点铁匠的本事,耳濡目染;二来名声这个东西,你不让东风压倒西风,就要叫西风压倒东风,日后他们的小娃娃们日后还要成亲的。
而且阿绵自来到孟家,一直很知礼乖巧,不计较琐事,与她关系还行。
不就是孝么?
孝,都孝点好啊!
孟驰坚听话是听音的,知道陆家兴话里话外的“欠条”、“白事”钱是什么用心,因而与孟二和二嫂细细布置起应对之法。
反而是当事人阿绵,有些游离在外。
她在墙头看到了几朵杜鹃,有红、粉两色,花色甜美,在微风中摇曳着,美不胜收。简直叫人移不开眼睛呢!
活着真好。
第128章 葬礼(二)
商量一番后,二嫂从木柜里拿出一盒胭脂,用小拇指擦取了些,在阿绵的脸上一阵摆弄。
“阿绵你好像都不怎么哭的。”
孟驰坚看着不一会儿阿绵的眼圈红通通的,仿佛哭狠了似的,“也不是,她有时候会流眼泪……咳,但是跟旁人不太一样的。”
旁人哭是眼睛闭紧,嘴巴哇哇哇的。
阿绵是睁着眼睛,就好像不会哭似的,一边儿有些困惑的神情,一边掉泪珠。
阿绵说:“我只有真的想哭的时候才会哭。”
二嫂把她的发髻拆乱,接着让阿绵换了一身素衣,与孟驰坚一块儿去书院告丧假。
不少人都看到了阿绵为父悲痛、伤心欲绝的模样。旺旺见阿绵如此难过,赶忙上前宽慰了一番,说到时候自己会和家人们一块儿去吊丧。
阿绵猛地想到什么,硬生生控制住向上的嘴角,继续装作“木头人”的样子。
“对了,等你回来,就要调到旁边的学斋去了,上次月试你考了甲等。书院里原本都在议论,你若是不愿去大学斋,也要和夫子说一声。”
“嗯。明日你来我家,帮我分发些东西。”阿绵悄声道。
阿绵走的时候路过窗边,看到季衡之在翻阅着一本书,自洲城回来后他就一反常态,如今也不在书院中四处挑事了。
尽管他刻苦念书,这回依旧只考了丙等。
两人回到自己家,院门一关,孟驰坚看着这样的阿绵实在是感到眼睛很难受,便用温水浸了帕子,将阿绵的脸重新擦干净,黑发梳整齐,他手很灵巧,平日里草鞋竹筐都会编,这些头发也不在话下,没多久就盘好了。
阿绵不理会他做什么,拿出纸笔,皱着小脸边想边写着什么。
若是感觉写得不对,就用毛笔重重地划去,如此反复思索良久,终于写了一段话出来。
孟婧好奇地凑过来看,逐字念道:“告乡邻书……先父陆……这个念什么?哦哦,先父陆翁,离世数月前曾道,他一生被酒所误,悔之晚矣。望女代父行善,以‘孝面’谢乡邻,戒此恶业。每售一碗,捐一文与青山庙宇中,以此为父积福……”
“阿绵,你、你要去白事上卖面啊?!”孟婧瞠目结舌。
阿绵严肃道:“这可不是卖面,这是我爹最后的遗愿。”
——谁能想到送她去书院,她不但学会了识字,还学会了唬人!
她跑进房间,左看右看抱出一个首饰盒,觉得实在太小了,跑去找万能的某人:“我想要一个大一点的木盒子,上面开一个口,底部可以打开的那种。”
“用竹子编一个成么?”
“嗯嗯。”
说完跑走了。
孟婧放下那张纸,看到自家三哥抓住阿绵,像是与狸奴玩耍那般,埋在阿绵的肩头乱吸一通,似乎很是得趣,直到阿绵抗议才把人放下。孟驰坚总说阿绵身上有花花草草的味道,然而大家明明都用得是一样的澡豆,怎么可能会不一样呢?
这个刚刚长大的小少女最近和从前不一样了,脑袋中冒出了许多从前从未有过的念头:她日后要找怎样的夫君呢?若是像阿绵一样,老是处处被管束着,她也是不愿的。
不过,她的烦恼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此时间只要两家的长辈商量好,不少夫妇是盲婚哑嫁,直到新婚夜才见到彼此的也屡见不鲜。
阿绵将《告乡邻书》誊抄了三四十张,隔日拿了一些交给旺旺在书院分发,两人商量了一番要张贴在城中何处。
又如何如何宣扬开来。
孝,其实是很卷的。
阿绵在书上曾有看到,有一个男孩自幼丧母,继母与父亲对他都十分苛刻,然而继母病重时想要吃鲤鱼,男孩在天寒地冻的时候解下衣裳,用身上的温度融化了冰冻的湖水,这才捕到了鱼。
继母吃了鱼后,病就慢慢痊愈了。
夫子说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孝悌之至,通于神明”的道理,无论父母长辈如何对待孩子,孩子都需孝顺至极,方为大道。
当时她便跟着学童们一块儿点头称是。
然而实际上的她对这个故事是有不少疑问的。
倒不是对此中的伦理观有何跨越时代的洞见,而是阿绵不明白为什么这个男孩非要用自己的身体去暖化冰面,这样难道不会生病吗?为何不动动脑筋,找块大石头将冰面砸破?或者采些枯枝点燃,一样也可以融化冰面啊。
这都是后来阿绵晚上在房间里叽里哇啦说与孟驰坚听的。
孟驰坚没念过几本圣贤书,与大多数人一样,将孝顺父母视作天经地义的事情,不过他很喜欢听阿绵说话,她的话有时特别新奇,可以细想良久。因而问:“你觉得这又是为何?”
当时的阿绵沉默了一会儿,烛火点亮了她的眼睛,她很轻很轻地说:“因为如果用石头或者烧火堆的法子,就没人会认为他是一个顶顶孝顺的大孝子了。”
原本在族里过得蛮殷实的一个家,阿绵的娘去的时候没花什么钱,家景也不算太糟,还是有房有田有驴的。那时候就该赶紧的娶上一房续弦,再生几个男娃子,日子不也就这么过了。
最多是小阿绵难处理一些,她脾气大,还敢拿刀……但是大了,赶紧打发出去也就是了。
至于什么好好守着家产、踏实做活,将阿绵养大,到时候给足聘礼,风风光光嫁到张家云云,那根本是天方夜谭的念头。
不过毕竟死者为大,又是长辈,不好说这些,只是道:“然后他又想来借钱,这回是跪着指天发誓,说着说着还呕血了,我们这些小辈看不过眼,给他凑了二两银。”
陆兴家着重强调了一下这里就有“五两银子”的借款了,他也没乱说,这些可都是有欠条的,父债子还,天经地义。
“就这么又过了阵子,我们想找他还钱,找了半天都不见。最后在林子里一看,估计是失足,跌到一块石头上,找到的时候人还有气,一直念着‘救他’什么的。我们把他抬出来,一直咳血,就这么走了。”
又说起办丧礼的事情,因为这一家没有丁点遗产了,这钱是族里打算叫阿绵出的。
“也不叫你全出了,承担个一部分也就是了,总得买些棺木、寿衣什么的。其余的……从族产里也出一些。”
孟驰坚还记着阿绵旧嫁衣的事,此刻淡淡道:“这些身外之物,生带不来死带不去的,爹也不会计较的。他活着的时候就跟我说,他一生潇洒,到时候拿卷稻草裹了埋了就行,千万别大费周章。”
陆兴家干笑道:“总归是大事,怎能如此草草了事……无妨,到时候我爷爷他们会与你们说的,我一个小辈,也不是很懂这些。”
他估摸着阿绵一家回了陆村,起码要出五两银办白事,再还五两银的。
否则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他们。
陆兴家吃饱喝足,这次总算是起身告辞了。
他走后,小院里刚刚还显得悲痛万分的一家人各个神色自若,孟母说:“孟三,这个事你看着办,和你二哥二嫂也说一声。”
二嫂嘴巴厉害,有她在场面上吃不了亏。
孟驰坚点点头:“嗯,知道的。”
此事与二哥家的一说,二嫂连连冷笑:“平常挂在嘴边的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会儿发现她爹一个铜板的钱都没留下,更别说什么田产地契,倒是想起阿绵来了!”
这白事就算阿绵出钱,她也不能当主丧人,只能以“客亲”身份去参加。
到时候摔盆抱灵牌的,也是族内晚辈的男子代行,女儿只能在队伍后方哭丧,不能在前列的。不仅如此,葬礼结束后,女儿也不参与祠堂祭祖。
世道如此,就算这样,若父母双亡,只剩女子的家里甚至不得不“卖身葬父”,否则是极大的不孝!连带着夫家所有人的名声都会臭了!
二嫂摸了摸肚子笑了:“我们家都是孝顺的了,阿绵也是大孝女啊,当然是要回村奔丧的。孟三,到时候我再叫上我娘家的兄弟和姐妹,大家伙儿的,一块去。”
她做这些事也不是全无私心的,到底虎子还在铁匠铺里呢,瞧着吃得也还行,人也能跟着学点铁匠的本事,耳濡目染;二来名声这个东西,你不让东风压倒西风,就要叫西风压倒东风,日后他们的小娃娃们日后还要成亲的。
而且阿绵自来到孟家,一直很知礼乖巧,不计较琐事,与她关系还行。
不就是孝么?
孝,都孝点好啊!
孟驰坚听话是听音的,知道陆家兴话里话外的“欠条”、“白事”钱是什么用心,因而与孟二和二嫂细细布置起应对之法。
反而是当事人阿绵,有些游离在外。
她在墙头看到了几朵杜鹃,有红、粉两色,花色甜美,在微风中摇曳着,美不胜收。简直叫人移不开眼睛呢!
活着真好。
第128章 葬礼(二)
商量一番后,二嫂从木柜里拿出一盒胭脂,用小拇指擦取了些,在阿绵的脸上一阵摆弄。
“阿绵你好像都不怎么哭的。”
孟驰坚看着不一会儿阿绵的眼圈红通通的,仿佛哭狠了似的,“也不是,她有时候会流眼泪……咳,但是跟旁人不太一样的。”
旁人哭是眼睛闭紧,嘴巴哇哇哇的。
阿绵是睁着眼睛,就好像不会哭似的,一边儿有些困惑的神情,一边掉泪珠。
阿绵说:“我只有真的想哭的时候才会哭。”
二嫂把她的发髻拆乱,接着让阿绵换了一身素衣,与孟驰坚一块儿去书院告丧假。
不少人都看到了阿绵为父悲痛、伤心欲绝的模样。旺旺见阿绵如此难过,赶忙上前宽慰了一番,说到时候自己会和家人们一块儿去吊丧。
阿绵猛地想到什么,硬生生控制住向上的嘴角,继续装作“木头人”的样子。
“对了,等你回来,就要调到旁边的学斋去了,上次月试你考了甲等。书院里原本都在议论,你若是不愿去大学斋,也要和夫子说一声。”
“嗯。明日你来我家,帮我分发些东西。”阿绵悄声道。
阿绵走的时候路过窗边,看到季衡之在翻阅着一本书,自洲城回来后他就一反常态,如今也不在书院中四处挑事了。
尽管他刻苦念书,这回依旧只考了丙等。
两人回到自己家,院门一关,孟驰坚看着这样的阿绵实在是感到眼睛很难受,便用温水浸了帕子,将阿绵的脸重新擦干净,黑发梳整齐,他手很灵巧,平日里草鞋竹筐都会编,这些头发也不在话下,没多久就盘好了。
阿绵不理会他做什么,拿出纸笔,皱着小脸边想边写着什么。
若是感觉写得不对,就用毛笔重重地划去,如此反复思索良久,终于写了一段话出来。
孟婧好奇地凑过来看,逐字念道:“告乡邻书……先父陆……这个念什么?哦哦,先父陆翁,离世数月前曾道,他一生被酒所误,悔之晚矣。望女代父行善,以‘孝面’谢乡邻,戒此恶业。每售一碗,捐一文与青山庙宇中,以此为父积福……”
“阿绵,你、你要去白事上卖面啊?!”孟婧瞠目结舌。
阿绵严肃道:“这可不是卖面,这是我爹最后的遗愿。”
——谁能想到送她去书院,她不但学会了识字,还学会了唬人!
她跑进房间,左看右看抱出一个首饰盒,觉得实在太小了,跑去找万能的某人:“我想要一个大一点的木盒子,上面开一个口,底部可以打开的那种。”
“用竹子编一个成么?”
“嗯嗯。”
说完跑走了。
孟婧放下那张纸,看到自家三哥抓住阿绵,像是与狸奴玩耍那般,埋在阿绵的肩头乱吸一通,似乎很是得趣,直到阿绵抗议才把人放下。孟驰坚总说阿绵身上有花花草草的味道,然而大家明明都用得是一样的澡豆,怎么可能会不一样呢?
这个刚刚长大的小少女最近和从前不一样了,脑袋中冒出了许多从前从未有过的念头:她日后要找怎样的夫君呢?若是像阿绵一样,老是处处被管束着,她也是不愿的。
不过,她的烦恼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此时间只要两家的长辈商量好,不少夫妇是盲婚哑嫁,直到新婚夜才见到彼此的也屡见不鲜。
阿绵将《告乡邻书》誊抄了三四十张,隔日拿了一些交给旺旺在书院分发,两人商量了一番要张贴在城中何处。
又如何如何宣扬开来。
孝,其实是很卷的。
阿绵在书上曾有看到,有一个男孩自幼丧母,继母与父亲对他都十分苛刻,然而继母病重时想要吃鲤鱼,男孩在天寒地冻的时候解下衣裳,用身上的温度融化了冰冻的湖水,这才捕到了鱼。
继母吃了鱼后,病就慢慢痊愈了。
夫子说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孝悌之至,通于神明”的道理,无论父母长辈如何对待孩子,孩子都需孝顺至极,方为大道。
当时她便跟着学童们一块儿点头称是。
然而实际上的她对这个故事是有不少疑问的。
倒不是对此中的伦理观有何跨越时代的洞见,而是阿绵不明白为什么这个男孩非要用自己的身体去暖化冰面,这样难道不会生病吗?为何不动动脑筋,找块大石头将冰面砸破?或者采些枯枝点燃,一样也可以融化冰面啊。
这都是后来阿绵晚上在房间里叽里哇啦说与孟驰坚听的。
孟驰坚没念过几本圣贤书,与大多数人一样,将孝顺父母视作天经地义的事情,不过他很喜欢听阿绵说话,她的话有时特别新奇,可以细想良久。因而问:“你觉得这又是为何?”
当时的阿绵沉默了一会儿,烛火点亮了她的眼睛,她很轻很轻地说:“因为如果用石头或者烧火堆的法子,就没人会认为他是一个顶顶孝顺的大孝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