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以往他为何没发现这地方竟这么美。
马文才从台阶上下去,围着屋子绕了一圈,在屋子的西边看到了陶渊明晾晒在此处的渔网。
渔网上破了几个洞,陶渊明却没有补。
“你这小子,站在这风口上看什么呢?”
马文才没回头,也知道他一定没有找到王熙凤,叹息一声道:“我现在终于知道什么叫网开一面了。”
“哦,没想到你这小子还有这胸襟,看起来不像是这么仁慈的人啊。”
也不知陶渊明是不是猜到什么,总之他说的这话让马文才不太舒服。
但马文才知道他也是那种说话很直的人,于是也没有和他计较。
而是转头看向他。
只见他手上拿着一条胖头鱼,那鱼的腮帮子还一动一动的,新鲜着呢。
马文才一下笑了,说道:“您快收拾这鱼吧,等会儿死了就没那么鲜了。”
陶渊明挑眉,“看你这小子一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样子,我道你是个大家公子,没想到你竟还懂这些。”
“有时候不能只看表面,您说呢?”
“嗯。”陶渊明连连点头,“你说得对,那你既然会说,不如你来收拾这鱼。”
“可以啊,权当谢您的救命之恩,但是如果没您做得好吃,那就怪不得我了。”
陶渊明却不甚在意,笑道:“哎呀,不过满足口腹之欲罢了,好不好吃又有什么关系,拿去。”他说着把鱼递给了马文才。
其实马文才现在的厨艺也并不是多好,一开始为了讨好王熙凤学了一些,后来又是真心想做给王熙凤吃。
现在一些家常的菜都会了。
“先生家里有豆腐吗,这鱼头做鱼头豆腐汤是最好的,鱼肉可以红烧。”
陶渊明满脸堆笑,“既然有这兴致,那你把鱼头放着,我去泡着黄豆,咱们下午磨豆腐。”
“人生啊,当得及时行乐最好啊!”
马文才没有跟他多说,而是自顾收拾鱼去了。
有事做还好,至少这样能让他少去想那些事情。
陶渊明也没太闲着,泡了黄豆就到厨房帮马文才打下手。
“你……怎么不问问你那小姑娘?”
马文才剥鱼鳞的动作一顿,“你既然没有带回来,便说明没找到,说不定没有消息才是最好的消息。”
至少这样不是最坏的结果。
只要不是最坏的结果,马文才都是能忍受的。
“你倒是想得开。”
马文才笑笑,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口,“我都不知该不该去找她。”
“这有什么好想的?你想去找就不去,不想去就不去,她是你的爱人吧?”
马文才嗯了一声。
“如此,还是该找的,不过我看你有心结未解开,不如在我这儿多住些时日,把事情捋清楚,说不定缘分到了,你们自然就相见了。”
“先生说的是,只是怕担心打扰了您。”
“哎呀,你这小子太客气了!”
马文才顿了顿,笑道:“我以前可不是这样,若是以前我找不到她,说不定要把你这儿给掀了。”
“哦?”陶渊明浑不在意,一面往灶里添柴,一面说道,“那我可真是幸运了,不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看你啊,就是对过去的一些事情执念太深,近几日你就好好放松心情,你那姑娘我会再帮你打听打听的。”
“多谢。”
“又谢了,你们这些读书人就是这样,懒得看,懒得听,做你的鱼吧。”
马文才没再说话,老老实实地做鱼。
陶渊明没问他家中的事情,只怕他是以为自己是与家人吵了架出来的。
不过是萍水相逢,他这又是招待又是帮忙的,真是个傻老头。
在桃花源的日子很清闲,马文才每日和陶渊明一起酿酒、喝酒、钓鱼、吃鱼,倒是轻松。
可是马文才心里却一直惦记着王熙凤,他不知道王熙凤现在何处。
他自己虽心存一点希望,但同时又很清醒。
王熙凤和他不是一个世界的人,王熙凤来这里的可能性小之又小。
他不可能永远待在这个地方,他总要回到属于自己的地方,习惯没有王熙凤的日子。
可是当他想到要回去面对自己那个爹,要去面对那些森严的门阀等级制度,他就全身上下不自在,所以宁愿待在这个地方,逃避现实。
过了好一段时日,马文才才反应过来,原来他现在回到了自己十六岁的时候,他还没有去求学。
如果不是自己经历,他都不敢相信这世界上竟真有这么神奇的事情。
这一日,陶渊明又同他一起出去钓鱼。
陶渊明把一条鱼放进鱼篓里,说道:“今天下午我要做些豆腐,明日到镇上卖豆腐去,再顺便买点东西回来,你要不要去?”
马文才正准备拒绝,又想起那豆腐那么重,总不好让他一个老头自己挑去卖,于是点头道:“好,我同你一起去。”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舍得出这地方了?”陶渊明叹了一口气。
“看来分别的日子不远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里跟电视里也就只有这一章有点点联系,当时写的时候不知道不能参考电视剧,我尽量改了,相当于只有陶渊明这个人是跟电视里差不多的,其他都是按原本的传说和我自己的想象来写的,大家当架空看吧。
爱大家。
第100章 路遇骗子
桃花源里的风景优美, 绿水环绕着青山,桃花开满了一整片山沟。
他们钓鱼的地方正在屋子对岸,抬眼便能看到桃树绕小屋, 十分优美。
“先生,我能不能不走了,就在此处跟您作伴吧。”
陶渊明哈哈笑了两声, “我这破地方你还感兴趣?”
“我倒是巴不得你能同我作伴, 只是你还有事情未做, 心有挂碍, 便是隐居也解决不了问题的。”
说完他严肃道:“这样,你先回去解决了自己心中的事,以后若你还想来, 那老夫自然不会拦你。”
马文才顿了顿, 笑道:“先生这话说得,像是马上要撵我走了似的。”
“那不能够啊。”
“哎哟,又有鱼儿上钩了。”
翌日一早,天刚蒙蒙亮, 马文才和陶渊明就一起上了去镇上的船。
这船是陶渊明自己做的,很简陋, 马文才感觉只要吹一阵大风, 他们就能直接被掀翻。
船随着一个河流一直往外, 河道越来越窄。
这时马文才才明白过来为什么陶渊明要做一个这么小的船。
因为半路时有两个山壁合在一处, 从中留下的空隙恰巧够这么一条小船度过而已。
“我以为先生是那种不问世事, 一心我在桃林深处的人, 没想到却还要这么一大早地做了豆腐去卖。”
昨日提起时马文才就有些好奇, 他以为陶渊明只是做豆腐卖着玩, 但是没想到居然这么早, 他还说早点价钱才能卖得高些。
“这你就不懂了吧,咱们做人啊,很多时候都会身不由己,不做自己不想做的,这是人们毕生的追求,但是若你生下来便注定要做的事情,那去随心去做好了。”
“譬如,我注定当个布衣,但我可以打鱼维持生活,也可以去码头扛石头,但是我却偏偏选择了时不时地做豆腐酿酒去卖,你说这是为何啊?”
马文才疑惑的正是这个,“还请先生指点。”
陶渊明手里拿着船桨,一手拍了马文才的脑门一下,动作突然,吓得马文才差点栽进河里。
“你这傻小子,当然是喜欢啦,我喜欢饮酒,喜欢吃豆腐,便去做了,哈哈哈……”
马文才有些懂了,有些时候人们总是身不由己,但是只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也就不枉此生了。
“多谢先生指点。”
陶渊明像是已经习惯了马文才这么客气,也没有再教训他,而是加快了手上的速度。
过了那狭窄的通道,眼前豁然开朗,外面似乎又是另一个世界。
没过多久两人便一同去到了镇上。
镇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两人才刚走上码头不久,就有一个小丫头找上门来。
“公子,你这豆腐怎么卖的?”她含羞带怯地问马文才,马文才哪里知道,转头一看,哪里还有陶渊明的影子?
他一下犯了难,说道:“你要多少,就看着给吧。”
马文才没有买过豆腐,更没卖过豆腐,但是他还是知道一些物价,便宜了就便宜了,大不了到时候自己把钱赔给那不靠谱的老头儿就是了。
“哈哈,看着给,公子,哪有你这样做生意的,看着给那不得亏惨了?”
“无事,全凭姑娘良心。”马文才语气淡淡,他根本不在意这些豆腐,若不是想着是那老头费了点功夫才做出来的,两人又天不亮地搬出来,他能直接送给这丫头。
马文才从台阶上下去,围着屋子绕了一圈,在屋子的西边看到了陶渊明晾晒在此处的渔网。
渔网上破了几个洞,陶渊明却没有补。
“你这小子,站在这风口上看什么呢?”
马文才没回头,也知道他一定没有找到王熙凤,叹息一声道:“我现在终于知道什么叫网开一面了。”
“哦,没想到你这小子还有这胸襟,看起来不像是这么仁慈的人啊。”
也不知陶渊明是不是猜到什么,总之他说的这话让马文才不太舒服。
但马文才知道他也是那种说话很直的人,于是也没有和他计较。
而是转头看向他。
只见他手上拿着一条胖头鱼,那鱼的腮帮子还一动一动的,新鲜着呢。
马文才一下笑了,说道:“您快收拾这鱼吧,等会儿死了就没那么鲜了。”
陶渊明挑眉,“看你这小子一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样子,我道你是个大家公子,没想到你竟还懂这些。”
“有时候不能只看表面,您说呢?”
“嗯。”陶渊明连连点头,“你说得对,那你既然会说,不如你来收拾这鱼。”
“可以啊,权当谢您的救命之恩,但是如果没您做得好吃,那就怪不得我了。”
陶渊明却不甚在意,笑道:“哎呀,不过满足口腹之欲罢了,好不好吃又有什么关系,拿去。”他说着把鱼递给了马文才。
其实马文才现在的厨艺也并不是多好,一开始为了讨好王熙凤学了一些,后来又是真心想做给王熙凤吃。
现在一些家常的菜都会了。
“先生家里有豆腐吗,这鱼头做鱼头豆腐汤是最好的,鱼肉可以红烧。”
陶渊明满脸堆笑,“既然有这兴致,那你把鱼头放着,我去泡着黄豆,咱们下午磨豆腐。”
“人生啊,当得及时行乐最好啊!”
马文才没有跟他多说,而是自顾收拾鱼去了。
有事做还好,至少这样能让他少去想那些事情。
陶渊明也没太闲着,泡了黄豆就到厨房帮马文才打下手。
“你……怎么不问问你那小姑娘?”
马文才剥鱼鳞的动作一顿,“你既然没有带回来,便说明没找到,说不定没有消息才是最好的消息。”
至少这样不是最坏的结果。
只要不是最坏的结果,马文才都是能忍受的。
“你倒是想得开。”
马文才笑笑,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口,“我都不知该不该去找她。”
“这有什么好想的?你想去找就不去,不想去就不去,她是你的爱人吧?”
马文才嗯了一声。
“如此,还是该找的,不过我看你有心结未解开,不如在我这儿多住些时日,把事情捋清楚,说不定缘分到了,你们自然就相见了。”
“先生说的是,只是怕担心打扰了您。”
“哎呀,你这小子太客气了!”
马文才顿了顿,笑道:“我以前可不是这样,若是以前我找不到她,说不定要把你这儿给掀了。”
“哦?”陶渊明浑不在意,一面往灶里添柴,一面说道,“那我可真是幸运了,不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看你啊,就是对过去的一些事情执念太深,近几日你就好好放松心情,你那姑娘我会再帮你打听打听的。”
“多谢。”
“又谢了,你们这些读书人就是这样,懒得看,懒得听,做你的鱼吧。”
马文才没再说话,老老实实地做鱼。
陶渊明没问他家中的事情,只怕他是以为自己是与家人吵了架出来的。
不过是萍水相逢,他这又是招待又是帮忙的,真是个傻老头。
在桃花源的日子很清闲,马文才每日和陶渊明一起酿酒、喝酒、钓鱼、吃鱼,倒是轻松。
可是马文才心里却一直惦记着王熙凤,他不知道王熙凤现在何处。
他自己虽心存一点希望,但同时又很清醒。
王熙凤和他不是一个世界的人,王熙凤来这里的可能性小之又小。
他不可能永远待在这个地方,他总要回到属于自己的地方,习惯没有王熙凤的日子。
可是当他想到要回去面对自己那个爹,要去面对那些森严的门阀等级制度,他就全身上下不自在,所以宁愿待在这个地方,逃避现实。
过了好一段时日,马文才才反应过来,原来他现在回到了自己十六岁的时候,他还没有去求学。
如果不是自己经历,他都不敢相信这世界上竟真有这么神奇的事情。
这一日,陶渊明又同他一起出去钓鱼。
陶渊明把一条鱼放进鱼篓里,说道:“今天下午我要做些豆腐,明日到镇上卖豆腐去,再顺便买点东西回来,你要不要去?”
马文才正准备拒绝,又想起那豆腐那么重,总不好让他一个老头自己挑去卖,于是点头道:“好,我同你一起去。”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舍得出这地方了?”陶渊明叹了一口气。
“看来分别的日子不远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里跟电视里也就只有这一章有点点联系,当时写的时候不知道不能参考电视剧,我尽量改了,相当于只有陶渊明这个人是跟电视里差不多的,其他都是按原本的传说和我自己的想象来写的,大家当架空看吧。
爱大家。
第100章 路遇骗子
桃花源里的风景优美, 绿水环绕着青山,桃花开满了一整片山沟。
他们钓鱼的地方正在屋子对岸,抬眼便能看到桃树绕小屋, 十分优美。
“先生,我能不能不走了,就在此处跟您作伴吧。”
陶渊明哈哈笑了两声, “我这破地方你还感兴趣?”
“我倒是巴不得你能同我作伴, 只是你还有事情未做, 心有挂碍, 便是隐居也解决不了问题的。”
说完他严肃道:“这样,你先回去解决了自己心中的事,以后若你还想来, 那老夫自然不会拦你。”
马文才顿了顿, 笑道:“先生这话说得,像是马上要撵我走了似的。”
“那不能够啊。”
“哎哟,又有鱼儿上钩了。”
翌日一早,天刚蒙蒙亮, 马文才和陶渊明就一起上了去镇上的船。
这船是陶渊明自己做的,很简陋, 马文才感觉只要吹一阵大风, 他们就能直接被掀翻。
船随着一个河流一直往外, 河道越来越窄。
这时马文才才明白过来为什么陶渊明要做一个这么小的船。
因为半路时有两个山壁合在一处, 从中留下的空隙恰巧够这么一条小船度过而已。
“我以为先生是那种不问世事, 一心我在桃林深处的人, 没想到却还要这么一大早地做了豆腐去卖。”
昨日提起时马文才就有些好奇, 他以为陶渊明只是做豆腐卖着玩, 但是没想到居然这么早, 他还说早点价钱才能卖得高些。
“这你就不懂了吧,咱们做人啊,很多时候都会身不由己,不做自己不想做的,这是人们毕生的追求,但是若你生下来便注定要做的事情,那去随心去做好了。”
“譬如,我注定当个布衣,但我可以打鱼维持生活,也可以去码头扛石头,但是我却偏偏选择了时不时地做豆腐酿酒去卖,你说这是为何啊?”
马文才疑惑的正是这个,“还请先生指点。”
陶渊明手里拿着船桨,一手拍了马文才的脑门一下,动作突然,吓得马文才差点栽进河里。
“你这傻小子,当然是喜欢啦,我喜欢饮酒,喜欢吃豆腐,便去做了,哈哈哈……”
马文才有些懂了,有些时候人们总是身不由己,但是只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也就不枉此生了。
“多谢先生指点。”
陶渊明像是已经习惯了马文才这么客气,也没有再教训他,而是加快了手上的速度。
过了那狭窄的通道,眼前豁然开朗,外面似乎又是另一个世界。
没过多久两人便一同去到了镇上。
镇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两人才刚走上码头不久,就有一个小丫头找上门来。
“公子,你这豆腐怎么卖的?”她含羞带怯地问马文才,马文才哪里知道,转头一看,哪里还有陶渊明的影子?
他一下犯了难,说道:“你要多少,就看着给吧。”
马文才没有买过豆腐,更没卖过豆腐,但是他还是知道一些物价,便宜了就便宜了,大不了到时候自己把钱赔给那不靠谱的老头儿就是了。
“哈哈,看着给,公子,哪有你这样做生意的,看着给那不得亏惨了?”
“无事,全凭姑娘良心。”马文才语气淡淡,他根本不在意这些豆腐,若不是想着是那老头费了点功夫才做出来的,两人又天不亮地搬出来,他能直接送给这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