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做出愚蠢的举止。”
他晃了晃银针,针尖立刻闪动了光芒:
“明白了么?”
第124章
道君皇帝打了个寒战, 虽然浑身透湿,一塌糊涂,并没有开口说一句话;苏莫注目片刻, 霍然起身。
“看来官家还不太服气。”他回头招呼道:“劳烦武帝陛下?”
刘先生巴不得这一声;他非常愉快的一撸袖子,非常愉快的上前, 非常愉快的抓起道君皇帝的两只瘦鸡崽一样的胳膊, 按住手肘关节, 嘎巴向后一掰——反正诏书已经写完, 道君皇帝的手写没什么用处了, 这个时候还不泄愤,更待何时呢?
刘先生常年在上林苑杀鹿杀兔子,手上还是有点功夫的;如今有卫青霍去病摁着两条大腿, 道君皇帝挣脱不开,也就只有凄然哀嚎, 声动四面, 将阁院中的瓷器都震得嗡嗡作响;而在这样的嘈杂环境中,苏莫依然是漠然处之, 视若无睹, 甚至还有心情向穆祺解释:
“我当然不喜欢滥用暴力, 但对道君皇帝使用暴力,确实是最经济最可靠的方案……”
穆祺喔了一声。说实话他私下里还是觉得苏莫是在携私报复、发泄怒气;当然发泄怒气也没什么, 关键在于……
他小声道:“这样会不会适得其反?”
从苏莫的态度看, 显然现在还是得留道君皇帝一命, 保下他苟延残喘,免得围城期间权力出现过于重大的动荡——大敌当前内部疯狂权斗的结果, 靖康已经展现得一清二楚了;前车之鉴,不可不慎。
可是, 既然还得留道君一命,那就不能不考虑后续的反应。要是官家受辱太甚,一怒之下就地黑化,从此磨牙吮血、图谋报复,那又改怎么办?
“这倒不必担心。”苏莫轻描淡写:“你可能不太明白赵官家的秉性。一般的羞辱会让他不满;严重的羞辱会让他愤怒;但只要羞辱超出了某个底线,吓破了赵官家本来就没有多少的胆子。这个胆子一破,从此也就是心气俱丧,基本什么都不敢反抗了。”
他停了一停,缓声道:
“比如赵老九。”
在做康王的时候,大名鼎鼎的赵老九还是很有些胆气的;哪怕独身奔赴金人的营帐,都没有显现出什么惧色。但后来被金人搜山检海追得屁滚尿流,真正见识过现实战场的残酷与暴虐之后,那点虚无的胆气迅速崩溃,从此沦为路边一条死狗,再没有任何反抗的勇气了。
卧薪尝胆?就地黑化?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对于赵官家的血脉来说,这些品格实在是太稀有、太罕见了。对于这些人来说,只要你敢使用暴力,打得够毒,打得够狠,他就会魂飞魄散、倾心归顺,从此俯首帖耳,绝不敢有一点反抗之心。
你看,赵老九被金人打服之后,对女真是多么的恭顺?该称臣就称臣,该下跪就下跪;屈膝服侍数十年,从来没有一点抱怨;什么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那都是绝不存在的。人家当狗就老实当狗,没有一天起过僭越的心思——这样的倾心孝顺,哪怕在历代阉宦当中,怕也是难得的吧?
那么,现在同理可得。要想让道君皇帝服服帖帖,日后不出幺蛾子,现在也必须要用重拳才行;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狠一点他不成器呀!
当然,苏莫现在身体虚弱,摇摇摆摆,想打也没有这个力气,只能任由刘先生代劳。他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出了一阵神,听了听道君的惨叫,才终于慢慢开口:
“你刚才特意提到赵宋的制度,又是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穆祺道:“关心关心后世的制度建设,顺便——顺便给刘先生提一个醒。”
苏莫倒是隐约知道一点穆祺的任务,所以只是抬了抬眉毛:“提醒?”
“是的。”穆祺道:“说实话,刘先生对赵宋这种强大的行政体系,可是相当之喜欢呢。”
说来有点好笑。虽然赵宋在对外战绩上一团稀烂,但在对内治理上却可以算是卓有成效、水准极高;相比起后来连人头和税收都算不明白的带明,可以全面介入一切经济活动,顺利调动出所有财政潜力的赵宋国家机器简直强到不可思议。尤其是荆公新法,卓见成效,更是隐约显现出了政权近代化的影子。而这样高效、强劲、无所不能的统治机器,则无疑是武皇帝梦寐以求的国家究极形态——无所顾忌、无所阻碍,一切意志都能轻松贯彻,多么美好的制度啊!
自然,赵宋军力是弱鸡了一点。但这不是它得国不正,自己作出来的结果吗?就算军力弱鸡,与行政制度也没有什么关系。所谓择其善者而从之,该学的还是得学嘛!
以武皇帝平日的做派,搞点既要又要的做派是很合理的。但穆祺责任在身,却不能不在他陷入幻想之前展示一下残酷的事实——没错,赵宋的体制确实很高效;所以只要遇上一个烂货皇帝,那亡国灭种起来也很高效。三年破家,五年破国,快不快当?
某种意义上,这大概就是历史的诡谲笑话之一了——加强行政体系有问题么?当然没有问题了!生产力愈加发展,就越需要有高效、强劲、可靠的社会机构出面组织生产、整顿市场、研发技术,生产剩余被源源不断的抽取上来,投入到机械及技术的开拓之中,于是新生产力随之扩张,整个社会由此而进步;这就是后世产业革命、技术升级的逻辑。这也是愈到后世,对王荆公新法评价愈高的缘由——大家开拓眼界了,大家吃过见过了,所以终于可以明白先行者的眼光。
但是,强劲的机构必须要有同样强劲的首脑来统御,而世袭的皇帝又实在没办法胜任这个职能;于是事物走向了他的反面,原本隐约昭显了未来曙光的崭新制度,反而成了追魂索命的毒药,这大概就是王荆公九泉之下,梦寐不能及的变故了。
“所以,你要提醒他,绝不能采取赵宋的制度?”
“绝不能采取赵宋的制度,那就只能走朱洪武的路了。”穆祺道:“而朱洪武的路嘛……”
朱洪武惩于赵宋之失,在治理上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严禁国家力量下乡扰民,完全寄希望于地方的“乡人自治”,最大限度遏制住了皇权的破坏力。这一招的效用确实显著,毕竟带明的恶劣皇帝绝不逊色于带宋,但整体上并没有搞出道君这样能够使王朝猝死的狠活;可这一招的副作用同样也显著——要是没有张居正拼死拼活的裱糊,以带明那个破烂财政,恐怕撑不到两百年恐怕就该彻底破产了。
管得细了也不行,管得粗了也不行。要是换一个古人来到现场,大概又会放声感慨,天下之事,总是宽亦误,严亦误;永远没有万全。但作为现代人,穆祺和苏莫其实都很明白这个矛盾的根本缘由。
从来没有什么宽严皆误,如果以事后诸葛亮的角度讲,那胜负早已判明;王荆公的变法思路,无疑才是更正确、更进步、更符合未来的那一个;而他的恶性bug,其实也有且仅有一个:皇帝。
王安石在思想上的探索其实是成功的,他顺利摸到了旧制度的边界,甚至猜到了新制度的脉络,只不过这个新制度当中,已经完全没有专制君主的位置了。而强行为皇帝制度续命的结果,就是扭曲系统、降低效率,直到将整个民族都拖入万丈深渊为止。
说白了,到赵宋为止,皇帝制度真的已经完全失去生命力了;以至于任何新制度的探索,都不能不直接冲击皇帝本身;于是后世的君主为了保住权力,就只有一日一日的僵化保守下去,拒绝作出任何改变。
道君的惨叫越发凄厉了,两只眼睛似乎也翻了上来,看起来愈发的狰狞恐怖;而苏莫默默无言,只是转过头去,眺望已经擦黑的窗外。显然,如果还有任何一个人对皇帝制度抱有幻想,那他看一看现在这样荒谬绝伦的场景,就应该能体会到君主这个位置绝对的荒诞——说实话,如果没有皇帝制度,那徽宗充其量也就是个轻佻浮躁、喜好奢侈、反复无常的顶级艺术家而已;而作为一个顶级艺术家,这些性格其实都完全是可以包容的缺陷,那么他在历史上留下的声名,恐怕要远远的好于今日。
而现在呢?一个王朝毁掉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毁掉了,千百万人的性命毁掉了,自中唐以来刚刚照见曙光的制度探索,也要全部毁掉了——而这一切,只不过是要为一顶虚无的皇冠陪葬而已。
苏莫叹了口气。
“等这里的事了了。”他道:“如果你还想让刘先生见识见识皇帝制度的恶劣之处,那么可以带他去看一看外面的汴京城;设身处地,才更有体会。另外,汴京的夜市是出了名的繁华热闹,你们也可以抽空去逛一逛,毕竟战火一起,恐怕……”
战火一起,此东京梦华,终为绝响。穆祺点一点头,却又微有惊愕:
“你不下令宵禁么?”
“后天再下令。”苏莫面无表情道:“至于今明两夜嘛,则是最后的安排时间,我会把金军渡河的消息通知给上层的官员,让他们尽快跑路,然后疏散一部分老弱,节省一下粮食。”
他晃了晃银针,针尖立刻闪动了光芒:
“明白了么?”
第124章
道君皇帝打了个寒战, 虽然浑身透湿,一塌糊涂,并没有开口说一句话;苏莫注目片刻, 霍然起身。
“看来官家还不太服气。”他回头招呼道:“劳烦武帝陛下?”
刘先生巴不得这一声;他非常愉快的一撸袖子,非常愉快的上前, 非常愉快的抓起道君皇帝的两只瘦鸡崽一样的胳膊, 按住手肘关节, 嘎巴向后一掰——反正诏书已经写完, 道君皇帝的手写没什么用处了, 这个时候还不泄愤,更待何时呢?
刘先生常年在上林苑杀鹿杀兔子,手上还是有点功夫的;如今有卫青霍去病摁着两条大腿, 道君皇帝挣脱不开,也就只有凄然哀嚎, 声动四面, 将阁院中的瓷器都震得嗡嗡作响;而在这样的嘈杂环境中,苏莫依然是漠然处之, 视若无睹, 甚至还有心情向穆祺解释:
“我当然不喜欢滥用暴力, 但对道君皇帝使用暴力,确实是最经济最可靠的方案……”
穆祺喔了一声。说实话他私下里还是觉得苏莫是在携私报复、发泄怒气;当然发泄怒气也没什么, 关键在于……
他小声道:“这样会不会适得其反?”
从苏莫的态度看, 显然现在还是得留道君皇帝一命, 保下他苟延残喘,免得围城期间权力出现过于重大的动荡——大敌当前内部疯狂权斗的结果, 靖康已经展现得一清二楚了;前车之鉴,不可不慎。
可是, 既然还得留道君一命,那就不能不考虑后续的反应。要是官家受辱太甚,一怒之下就地黑化,从此磨牙吮血、图谋报复,那又改怎么办?
“这倒不必担心。”苏莫轻描淡写:“你可能不太明白赵官家的秉性。一般的羞辱会让他不满;严重的羞辱会让他愤怒;但只要羞辱超出了某个底线,吓破了赵官家本来就没有多少的胆子。这个胆子一破,从此也就是心气俱丧,基本什么都不敢反抗了。”
他停了一停,缓声道:
“比如赵老九。”
在做康王的时候,大名鼎鼎的赵老九还是很有些胆气的;哪怕独身奔赴金人的营帐,都没有显现出什么惧色。但后来被金人搜山检海追得屁滚尿流,真正见识过现实战场的残酷与暴虐之后,那点虚无的胆气迅速崩溃,从此沦为路边一条死狗,再没有任何反抗的勇气了。
卧薪尝胆?就地黑化?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对于赵官家的血脉来说,这些品格实在是太稀有、太罕见了。对于这些人来说,只要你敢使用暴力,打得够毒,打得够狠,他就会魂飞魄散、倾心归顺,从此俯首帖耳,绝不敢有一点反抗之心。
你看,赵老九被金人打服之后,对女真是多么的恭顺?该称臣就称臣,该下跪就下跪;屈膝服侍数十年,从来没有一点抱怨;什么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那都是绝不存在的。人家当狗就老实当狗,没有一天起过僭越的心思——这样的倾心孝顺,哪怕在历代阉宦当中,怕也是难得的吧?
那么,现在同理可得。要想让道君皇帝服服帖帖,日后不出幺蛾子,现在也必须要用重拳才行;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狠一点他不成器呀!
当然,苏莫现在身体虚弱,摇摇摆摆,想打也没有这个力气,只能任由刘先生代劳。他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出了一阵神,听了听道君的惨叫,才终于慢慢开口:
“你刚才特意提到赵宋的制度,又是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穆祺道:“关心关心后世的制度建设,顺便——顺便给刘先生提一个醒。”
苏莫倒是隐约知道一点穆祺的任务,所以只是抬了抬眉毛:“提醒?”
“是的。”穆祺道:“说实话,刘先生对赵宋这种强大的行政体系,可是相当之喜欢呢。”
说来有点好笑。虽然赵宋在对外战绩上一团稀烂,但在对内治理上却可以算是卓有成效、水准极高;相比起后来连人头和税收都算不明白的带明,可以全面介入一切经济活动,顺利调动出所有财政潜力的赵宋国家机器简直强到不可思议。尤其是荆公新法,卓见成效,更是隐约显现出了政权近代化的影子。而这样高效、强劲、无所不能的统治机器,则无疑是武皇帝梦寐以求的国家究极形态——无所顾忌、无所阻碍,一切意志都能轻松贯彻,多么美好的制度啊!
自然,赵宋军力是弱鸡了一点。但这不是它得国不正,自己作出来的结果吗?就算军力弱鸡,与行政制度也没有什么关系。所谓择其善者而从之,该学的还是得学嘛!
以武皇帝平日的做派,搞点既要又要的做派是很合理的。但穆祺责任在身,却不能不在他陷入幻想之前展示一下残酷的事实——没错,赵宋的体制确实很高效;所以只要遇上一个烂货皇帝,那亡国灭种起来也很高效。三年破家,五年破国,快不快当?
某种意义上,这大概就是历史的诡谲笑话之一了——加强行政体系有问题么?当然没有问题了!生产力愈加发展,就越需要有高效、强劲、可靠的社会机构出面组织生产、整顿市场、研发技术,生产剩余被源源不断的抽取上来,投入到机械及技术的开拓之中,于是新生产力随之扩张,整个社会由此而进步;这就是后世产业革命、技术升级的逻辑。这也是愈到后世,对王荆公新法评价愈高的缘由——大家开拓眼界了,大家吃过见过了,所以终于可以明白先行者的眼光。
但是,强劲的机构必须要有同样强劲的首脑来统御,而世袭的皇帝又实在没办法胜任这个职能;于是事物走向了他的反面,原本隐约昭显了未来曙光的崭新制度,反而成了追魂索命的毒药,这大概就是王荆公九泉之下,梦寐不能及的变故了。
“所以,你要提醒他,绝不能采取赵宋的制度?”
“绝不能采取赵宋的制度,那就只能走朱洪武的路了。”穆祺道:“而朱洪武的路嘛……”
朱洪武惩于赵宋之失,在治理上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严禁国家力量下乡扰民,完全寄希望于地方的“乡人自治”,最大限度遏制住了皇权的破坏力。这一招的效用确实显著,毕竟带明的恶劣皇帝绝不逊色于带宋,但整体上并没有搞出道君这样能够使王朝猝死的狠活;可这一招的副作用同样也显著——要是没有张居正拼死拼活的裱糊,以带明那个破烂财政,恐怕撑不到两百年恐怕就该彻底破产了。
管得细了也不行,管得粗了也不行。要是换一个古人来到现场,大概又会放声感慨,天下之事,总是宽亦误,严亦误;永远没有万全。但作为现代人,穆祺和苏莫其实都很明白这个矛盾的根本缘由。
从来没有什么宽严皆误,如果以事后诸葛亮的角度讲,那胜负早已判明;王荆公的变法思路,无疑才是更正确、更进步、更符合未来的那一个;而他的恶性bug,其实也有且仅有一个:皇帝。
王安石在思想上的探索其实是成功的,他顺利摸到了旧制度的边界,甚至猜到了新制度的脉络,只不过这个新制度当中,已经完全没有专制君主的位置了。而强行为皇帝制度续命的结果,就是扭曲系统、降低效率,直到将整个民族都拖入万丈深渊为止。
说白了,到赵宋为止,皇帝制度真的已经完全失去生命力了;以至于任何新制度的探索,都不能不直接冲击皇帝本身;于是后世的君主为了保住权力,就只有一日一日的僵化保守下去,拒绝作出任何改变。
道君的惨叫越发凄厉了,两只眼睛似乎也翻了上来,看起来愈发的狰狞恐怖;而苏莫默默无言,只是转过头去,眺望已经擦黑的窗外。显然,如果还有任何一个人对皇帝制度抱有幻想,那他看一看现在这样荒谬绝伦的场景,就应该能体会到君主这个位置绝对的荒诞——说实话,如果没有皇帝制度,那徽宗充其量也就是个轻佻浮躁、喜好奢侈、反复无常的顶级艺术家而已;而作为一个顶级艺术家,这些性格其实都完全是可以包容的缺陷,那么他在历史上留下的声名,恐怕要远远的好于今日。
而现在呢?一个王朝毁掉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毁掉了,千百万人的性命毁掉了,自中唐以来刚刚照见曙光的制度探索,也要全部毁掉了——而这一切,只不过是要为一顶虚无的皇冠陪葬而已。
苏莫叹了口气。
“等这里的事了了。”他道:“如果你还想让刘先生见识见识皇帝制度的恶劣之处,那么可以带他去看一看外面的汴京城;设身处地,才更有体会。另外,汴京的夜市是出了名的繁华热闹,你们也可以抽空去逛一逛,毕竟战火一起,恐怕……”
战火一起,此东京梦华,终为绝响。穆祺点一点头,却又微有惊愕:
“你不下令宵禁么?”
“后天再下令。”苏莫面无表情道:“至于今明两夜嘛,则是最后的安排时间,我会把金军渡河的消息通知给上层的官员,让他们尽快跑路,然后疏散一部分老弱,节省一下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