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穆祺愣了一愣:“陛下所言不差。”
的确是所言不差。技术当然可以精深微妙,但技术后的原理却绝不是什么天书,更没有什么某些人能掌握、某些人不能掌握的天然限制;归根到底大家都是碳基生物,碳基生物能玩出的道道说白了也就只有那么一点,尤其是某些简单粗暴的技术——你要说搞拆迁搞爆破需要考虑什么结构力学和流体力学,那硬要追究当然也对;但实际上懂的都懂,在拥有现成的、成熟的配方时,其实只需要几个略懂高中化学常识的普通人,在粗制滥造的实验室里鼓捣鼓捣,往往就能整出一大堆威力十足的危险玩意儿——毕竟,从古至今,化学就是门槛最低、杀伤力最强的玩意儿。
陛下身体微微前倾,眼睛已经悄然眯了起来。
“那么。”他轻声道:“假如——我是说假如——上林苑中某些老练而成熟的工人,自发的对什么‘化学原理’产生了兴趣,当他们抱着疑惑,向你请教的时候,你会认真解答么?”
穆祺顿了一顿,颇为诧异地望了刘先生一眼,仿佛不相信此人竟然能说出这样和善、礼貌、通情达理的好话来;他默然了片刻,才轻声开口:
“传播知识是我应尽的义务,只要有人愿意求知,我当然乐于解答。”
“没有限制?”
“当然没有限制。这又不是什么机密,谁有权力限制?”
要是什么高精尖科技与绝密材料也就罢了,初高中乃至大学的化学知识属于人类共有的智慧结晶,不能由任何一方垄断;即使强势如时光管理局,在这个问题亦绝不能越雷池一步,所以管来管去,只能泛泛而谈,说一句“希望和平”而已。
“那么。”刘先生的声音更轻了:“如果有人天赋异禀,居然从这些基础得不能再基础的化学原理里,领悟到了某些制造大规模杀伤武器的诀窍呢?”
“……那我会很遗憾的。”穆祺道:“我当然希望,这些知识能够用在更和平的用途上,为历史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而不是一味的滥用暴力,沉醉于自相厮杀之中。我再声明一遍,我个人是热爱和平的……”
“喔。”刘先生似乎根本没有听进去后面那一长串的真情表白,他自顾自道:“那么,如果这个工匠根本不顾你的遗憾,不但利用这些知识制造出了大规模杀伤武器,还特意把武器支援给第三方的势力,直接搅动了历史的局势呢?”
“那我会非常、非常、非常遗憾——”
“我完全明白了。”刘先生直接打断了他的话,他转过身来,极为自信地向剩下的数人做出宣示:“你们可以放缓进度,稍微在长安城下等上一等;最多只要半个月的功夫,上林苑那边应该就能预备好一切攻城的物资,攻下任何城池,都决计不成问题——放心,一切自有我在。”
寥寥数语,力重千钧;更还有刘彻以个人的声名作保,其沉重分量,更自不同凡响;以至于诸葛丞相都微有惊愕,迟疑了片刻才起身致意,感激先帝(真先帝)鼎力相助的拳拳之心;而刘先生则只挥一挥手,神色依旧略不在意,仿佛区区小事,本就是份内应当,丝毫不足挂齿。倒是穆祺——穆祺愣了一愣,不由回头与长平侯及冠军侯对视,三人目光一触即分,彼此都有默喻。
显然,在座的几位全部都意识到了,刘先生断然拿自己的名声作保,表现得如此积极主动,绝不是什么“份内应当”可以解释的,而多半是抱有某种隐秘、不可告人的情绪;甚而言之,这种情绪多半已经积蓄了很久了,只不过今日恰逢其会,才一口气在长安城中的老宝贝头上发泄出来了而已;至于这种情绪的来由嘛……
——看来,在亲眼目睹了儒生做大、世家垄断的惨痛结果之后,皇帝陛下的怨恨是真的很深呢。
第113章
显然, 要想在皇家上林苑折腾出什么足以改变蜀魏战局的大招,那就必须大动干戈,重新调整工匠的分配;而要想驱动行政机构, 从全天下招募聪明能干的工匠,那就必须结束现在草木皆兵的不正常状态——如今大汉朝廷之上, 身为核心的皇帝远在军营、态度莫名;丞相公孙弘装死躺平,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御史大夫张汤发癫发狂, 在长安大杀特杀, 肆意抓人——这样诡谲莫名的状态, 下面的官吏怎么会有心思办事?
所以,也不知道刘先生返回大汉时空后蛐蛐了什么,反正在大将军军营中蹲了将近一个月的皇帝终于挪动了他尊贵的屁股。当月二十一日, 皇帝下诏让御史大夫张汤带齐一切审核的档案与文书,星夜赶赴军营行宫;二十二日, 皇帝又命人给丞相府送去手谕, 让丞相及九卿商议天子回京的礼制。这两道手谕接连传出,京中上至九卿下至小吏, 全部都长长松出了一口侥幸的浊气——漫长恐怖的劣币案审查, 至此终于要结束了!
是的, 大家都非常清楚,所谓审查不过是这场惊天大案的开胃小菜;一旦皇帝读完档案, 御驾返京, 那么司法部门得到皇权的支持, 必定会全力以赴,大肆抓捕, 将京城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其波及之广、牵连之重, 必定还会远超过往一切的大案要案,搞不好连大家自己的项上人头,都要难保——但无论将来的展开如何的血腥、恐怖、极端,至少在当下这个关口,是实在没有人想再经历张汤的天罗地网了;一个月,一个月,你知道这种利刃悬于头顶、时刻提心吊胆的日子,是多么的煎熬与痛苦么?
这么说吧,现在御史台全天紧闭,唯一开门的时候只有凌晨——每到凌晨时分,使者都会从御史台中鱼贯而出,快马从寂静冷清的大街小巷疾驰而过,他们翻身下马,按照张汤交付的那张催命的名单,一家家敲响那些惶惶不可终日的官员的房门,漠然通知催命的消息:
“是李甲吗?上头的吩咐,请你去御史台走一趟。”
而在这个时候,官员们最幸福、最愉快的时刻,便是可以理直气壮、自自在在的回上一句:
“上差找错人了,李甲在隔壁呢。”
说实在的,哪怕一刀子杀了死个痛快,也比这样零敲碎打的凌迟强上千百倍。大家被张汤的小刀子割肉割了半个月,现在也是真有些遭不住了。
——毁灭吧,赶紧的,累了。
抱着这种冷漠、绝望、近乎于摆烂的心境,京中的官吏麻木不仁的做好了接驾的准备。而其中最绝望、最沉痛的那一批,甚至都已经在私下里默默写好了遗书。他们倒不一定与劣币案有牵扯,但汉法上承秦制,从来都是残忍酷烈之至。如果按照律令一条一条的细算,那只要他们生平的履历与少府与御史台沾一点边,那恐怕都会被安上一个“任职不力”、“敷衍搪塞”的罪名,东市口上难免要挨上一刀。
说实话,仅仅是一般路过沾点边,就要无缘无故被拖走挨一刀,这无论在什么情理上讲,都是冤枉之至的事情。如果是孝文孝景皇帝在位,大概都会因此体恤下情,广开法外之仁,恩准官员用爵位和家产抵偿死罪;但以此当今天子素来的心性判断,但凡稍有理智的大臣,恐怕都不能抱什么幻想。大家最后一点期望,无非也是死得稍微体面一些,不要在刀笔吏手上受辱而已。
但就是在这么个沮丧而冷淡的时候,沉寂了多日的丞相公孙弘却突然下了命令,召集了不少官吏到丞相府中议事,说是有要紧的事务要交付给他们办理,因此绝不许迟到一个。
这样的做派就非常之讨嫌了。往日里大家都是干活的牛马,迫于威势不能不听丞相的吩咐,趋奉唯恐不周;但现在公孙弘是泥人过江自身都难保,要是被翻出了昔日在御史大夫任上的光辉履历,搞不好也得被赐一杯鸩酒自己体面;既然丞相也要体面,小官也要体面,那黄泉路上手牵手,大家无非一起走。都是要一起到泰山地府报道的同一届鬼友,那又还能分什么高低贵贱?
怎么,他们就算不服从丞相的命令,现在的丞相还能咬下他们的鸟不成?
有这样的心思横亘在胸,公孙弘的命令发倒是发了下来,效果却也和没发差不多。遵从命令抵达相府的官吏寥寥无几,来的人也多半是出于与公孙丞相的私人情谊,要在死别之前与故旧最后见上一面。因此大家围聚在丞相府的西曹,彼此默然而对,面面相觑,气氛冰冷凄清,不像议事,倒像是在沉痛悼念。
如此呆坐了片刻,丞相公孙弘终于姗姗来迟。大概是人老了城府极深,即使面对这样天崩地裂的局面,他居然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神情。公孙氏只是站立台前,左右环视一圈,数一遍人数后点一点头,随后向前一步,露出了紧随在身后的少年——居然正是先前随大将军出征的侍中,霍氏霍去病。
即使是身处于最绝望冷漠的境地,在看到霍去病端然整肃的面容之后,在场的官吏心中亦是微微一动。大军班师已有一月,该泄漏的消息都泄漏了个底掉。长安的显要就非常清楚,这一回汉匈交战,霍去病脱颖而出,一鸣惊人,在战场上的表现亮眼之至,将来必定会青云直上,蒙获重用。而这样的新任显贵骤然现身长安城中,必然意味着某些微妙的政治变故。
的确是所言不差。技术当然可以精深微妙,但技术后的原理却绝不是什么天书,更没有什么某些人能掌握、某些人不能掌握的天然限制;归根到底大家都是碳基生物,碳基生物能玩出的道道说白了也就只有那么一点,尤其是某些简单粗暴的技术——你要说搞拆迁搞爆破需要考虑什么结构力学和流体力学,那硬要追究当然也对;但实际上懂的都懂,在拥有现成的、成熟的配方时,其实只需要几个略懂高中化学常识的普通人,在粗制滥造的实验室里鼓捣鼓捣,往往就能整出一大堆威力十足的危险玩意儿——毕竟,从古至今,化学就是门槛最低、杀伤力最强的玩意儿。
陛下身体微微前倾,眼睛已经悄然眯了起来。
“那么。”他轻声道:“假如——我是说假如——上林苑中某些老练而成熟的工人,自发的对什么‘化学原理’产生了兴趣,当他们抱着疑惑,向你请教的时候,你会认真解答么?”
穆祺顿了一顿,颇为诧异地望了刘先生一眼,仿佛不相信此人竟然能说出这样和善、礼貌、通情达理的好话来;他默然了片刻,才轻声开口:
“传播知识是我应尽的义务,只要有人愿意求知,我当然乐于解答。”
“没有限制?”
“当然没有限制。这又不是什么机密,谁有权力限制?”
要是什么高精尖科技与绝密材料也就罢了,初高中乃至大学的化学知识属于人类共有的智慧结晶,不能由任何一方垄断;即使强势如时光管理局,在这个问题亦绝不能越雷池一步,所以管来管去,只能泛泛而谈,说一句“希望和平”而已。
“那么。”刘先生的声音更轻了:“如果有人天赋异禀,居然从这些基础得不能再基础的化学原理里,领悟到了某些制造大规模杀伤武器的诀窍呢?”
“……那我会很遗憾的。”穆祺道:“我当然希望,这些知识能够用在更和平的用途上,为历史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而不是一味的滥用暴力,沉醉于自相厮杀之中。我再声明一遍,我个人是热爱和平的……”
“喔。”刘先生似乎根本没有听进去后面那一长串的真情表白,他自顾自道:“那么,如果这个工匠根本不顾你的遗憾,不但利用这些知识制造出了大规模杀伤武器,还特意把武器支援给第三方的势力,直接搅动了历史的局势呢?”
“那我会非常、非常、非常遗憾——”
“我完全明白了。”刘先生直接打断了他的话,他转过身来,极为自信地向剩下的数人做出宣示:“你们可以放缓进度,稍微在长安城下等上一等;最多只要半个月的功夫,上林苑那边应该就能预备好一切攻城的物资,攻下任何城池,都决计不成问题——放心,一切自有我在。”
寥寥数语,力重千钧;更还有刘彻以个人的声名作保,其沉重分量,更自不同凡响;以至于诸葛丞相都微有惊愕,迟疑了片刻才起身致意,感激先帝(真先帝)鼎力相助的拳拳之心;而刘先生则只挥一挥手,神色依旧略不在意,仿佛区区小事,本就是份内应当,丝毫不足挂齿。倒是穆祺——穆祺愣了一愣,不由回头与长平侯及冠军侯对视,三人目光一触即分,彼此都有默喻。
显然,在座的几位全部都意识到了,刘先生断然拿自己的名声作保,表现得如此积极主动,绝不是什么“份内应当”可以解释的,而多半是抱有某种隐秘、不可告人的情绪;甚而言之,这种情绪多半已经积蓄了很久了,只不过今日恰逢其会,才一口气在长安城中的老宝贝头上发泄出来了而已;至于这种情绪的来由嘛……
——看来,在亲眼目睹了儒生做大、世家垄断的惨痛结果之后,皇帝陛下的怨恨是真的很深呢。
第113章
显然, 要想在皇家上林苑折腾出什么足以改变蜀魏战局的大招,那就必须大动干戈,重新调整工匠的分配;而要想驱动行政机构, 从全天下招募聪明能干的工匠,那就必须结束现在草木皆兵的不正常状态——如今大汉朝廷之上, 身为核心的皇帝远在军营、态度莫名;丞相公孙弘装死躺平,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御史大夫张汤发癫发狂, 在长安大杀特杀, 肆意抓人——这样诡谲莫名的状态, 下面的官吏怎么会有心思办事?
所以,也不知道刘先生返回大汉时空后蛐蛐了什么,反正在大将军军营中蹲了将近一个月的皇帝终于挪动了他尊贵的屁股。当月二十一日, 皇帝下诏让御史大夫张汤带齐一切审核的档案与文书,星夜赶赴军营行宫;二十二日, 皇帝又命人给丞相府送去手谕, 让丞相及九卿商议天子回京的礼制。这两道手谕接连传出,京中上至九卿下至小吏, 全部都长长松出了一口侥幸的浊气——漫长恐怖的劣币案审查, 至此终于要结束了!
是的, 大家都非常清楚,所谓审查不过是这场惊天大案的开胃小菜;一旦皇帝读完档案, 御驾返京, 那么司法部门得到皇权的支持, 必定会全力以赴,大肆抓捕, 将京城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其波及之广、牵连之重, 必定还会远超过往一切的大案要案,搞不好连大家自己的项上人头,都要难保——但无论将来的展开如何的血腥、恐怖、极端,至少在当下这个关口,是实在没有人想再经历张汤的天罗地网了;一个月,一个月,你知道这种利刃悬于头顶、时刻提心吊胆的日子,是多么的煎熬与痛苦么?
这么说吧,现在御史台全天紧闭,唯一开门的时候只有凌晨——每到凌晨时分,使者都会从御史台中鱼贯而出,快马从寂静冷清的大街小巷疾驰而过,他们翻身下马,按照张汤交付的那张催命的名单,一家家敲响那些惶惶不可终日的官员的房门,漠然通知催命的消息:
“是李甲吗?上头的吩咐,请你去御史台走一趟。”
而在这个时候,官员们最幸福、最愉快的时刻,便是可以理直气壮、自自在在的回上一句:
“上差找错人了,李甲在隔壁呢。”
说实在的,哪怕一刀子杀了死个痛快,也比这样零敲碎打的凌迟强上千百倍。大家被张汤的小刀子割肉割了半个月,现在也是真有些遭不住了。
——毁灭吧,赶紧的,累了。
抱着这种冷漠、绝望、近乎于摆烂的心境,京中的官吏麻木不仁的做好了接驾的准备。而其中最绝望、最沉痛的那一批,甚至都已经在私下里默默写好了遗书。他们倒不一定与劣币案有牵扯,但汉法上承秦制,从来都是残忍酷烈之至。如果按照律令一条一条的细算,那只要他们生平的履历与少府与御史台沾一点边,那恐怕都会被安上一个“任职不力”、“敷衍搪塞”的罪名,东市口上难免要挨上一刀。
说实话,仅仅是一般路过沾点边,就要无缘无故被拖走挨一刀,这无论在什么情理上讲,都是冤枉之至的事情。如果是孝文孝景皇帝在位,大概都会因此体恤下情,广开法外之仁,恩准官员用爵位和家产抵偿死罪;但以此当今天子素来的心性判断,但凡稍有理智的大臣,恐怕都不能抱什么幻想。大家最后一点期望,无非也是死得稍微体面一些,不要在刀笔吏手上受辱而已。
但就是在这么个沮丧而冷淡的时候,沉寂了多日的丞相公孙弘却突然下了命令,召集了不少官吏到丞相府中议事,说是有要紧的事务要交付给他们办理,因此绝不许迟到一个。
这样的做派就非常之讨嫌了。往日里大家都是干活的牛马,迫于威势不能不听丞相的吩咐,趋奉唯恐不周;但现在公孙弘是泥人过江自身都难保,要是被翻出了昔日在御史大夫任上的光辉履历,搞不好也得被赐一杯鸩酒自己体面;既然丞相也要体面,小官也要体面,那黄泉路上手牵手,大家无非一起走。都是要一起到泰山地府报道的同一届鬼友,那又还能分什么高低贵贱?
怎么,他们就算不服从丞相的命令,现在的丞相还能咬下他们的鸟不成?
有这样的心思横亘在胸,公孙弘的命令发倒是发了下来,效果却也和没发差不多。遵从命令抵达相府的官吏寥寥无几,来的人也多半是出于与公孙丞相的私人情谊,要在死别之前与故旧最后见上一面。因此大家围聚在丞相府的西曹,彼此默然而对,面面相觑,气氛冰冷凄清,不像议事,倒像是在沉痛悼念。
如此呆坐了片刻,丞相公孙弘终于姗姗来迟。大概是人老了城府极深,即使面对这样天崩地裂的局面,他居然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神情。公孙氏只是站立台前,左右环视一圈,数一遍人数后点一点头,随后向前一步,露出了紧随在身后的少年——居然正是先前随大将军出征的侍中,霍氏霍去病。
即使是身处于最绝望冷漠的境地,在看到霍去病端然整肃的面容之后,在场的官吏心中亦是微微一动。大军班师已有一月,该泄漏的消息都泄漏了个底掉。长安的显要就非常清楚,这一回汉匈交战,霍去病脱颖而出,一鸣惊人,在战场上的表现亮眼之至,将来必定会青云直上,蒙获重用。而这样的新任显贵骤然现身长安城中,必然意味着某些微妙的政治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