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三四岁的小孩子懂个屁的贿赂?这样的供词除了让人尴尬愤怒以外,简直绝无意义,想来天下人也不会如此愚蠢,真拿着皇帝三四岁时的琐事议论什么——大不了皇帝刨根究底,把二十几年前收贿赂的那几个官吏挖出来腰斩于市,也算是很交代得过去了!
活皇帝停了一停,慢悠悠的出声。
“真要抹黑,那还是能抹黑的。三四岁的小孩子当然不懂什么,但小孩子的长辈懂的可就多了。长辈不修德也就罢了,他们做出来的事情,晚辈总是要担一点责任的。”
老登愣了一愣,刚想开口,忽尔止声。他猛然意识到,当时只会撒尿和泥的自己自是收不了什么贿赂,但下面的官吏肯定也不敢胆大到完全绕过贵人行事。既然胶东王无法理事,那豪商们的孝敬肯定只有交给胶东王的长辈过目——比如说他的怨种亲舅舅,田蚡。
……怎么说呢,你要指控别人贪污受贿揽权妄为,可能皇帝还得派个人核实核实,但要是把贪污的帽子往田蚡头上一扣,那简直是不大不小严丝合缝,上到朝廷下到庶民,对此都绝不会有半点疑虑——这就叫金杯银杯不如人心中的口碑;这种为了淮南王的几两黄金连亲外甥的皇位都敢蛐蛐的老货,你要说他打着胶东王的旗子在外头招权纳贿,给亲外甥大泼脏水,那简直——简直是太有可能了!
甚至现在刘彻自己都怀疑,这老货打着自己旗号收的钱,搞不好根本没有一分到过自己面前。换句话说,他纯纯是白白背锅,不但一分钱没捞着,还莫名其妙背了个搅合劣钱案的恶名——要不是今天豪商被审急眼了什么都敢说,他怕是这辈子都要给蒙在鼓里!
新仇旧恨涌上心头,老登一时勃然大怒:“我早该诛灭了田蚡的三族!”
活皇帝看了他一眼,嘴唇悄悄蠕动片刻,大概是想提醒田蚡的三族中同样包括了他的亲亲好外甥。不过大概是这种提醒对自己也颇为不利,大汉天子嗫嚅片刻,还是转移了话题:
“田蚡已经是死人了,对着死人发火,又有何益?但现在看来,劣钱案牵扯的规模太大太深,已经不是区区一个张汤可以把控的了。山东的豪商可以牵扯出田蚡,其余的嫌犯还会牵扯出多少?通前彻后,攀咬无数,上下人心惶惶,必定会有议论。
“谁会有议论?”
“儒生。”
皇帝从袖中抽出了一叠传单,随手递给了老登。这十几日以来他虽然独居军营,单手下使者往来奔驰,却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对京城的监视,尤其是关中喧嚣混乱的舆论,更是亲信们打探的重点。因此他非常清楚,劣币案事发至今,朝廷已经是人心惶惶,高层一片肃杀;但底层的儒生一反常态,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奋——儒生们出身不显,和劣币案扯不上一毛钱关系,根本不必担心什么株连;而这个突如其来的巨大政治热点,无疑又可以迅速转移大家的注意,将他们从先前与百家残党之间永无休止的粪坑搏斗中解放出来,而将全副精力投入到更大、更有意义的政治命题当中。
当初儒家是怎么起家的?不就是靠着周游列国,挨家挨户的批判诸侯公卿非分越礼的无耻吗?如今劣币案一出,权贵们上下勾连、包庇营私的丑陋嘴脸暴露无疑,儒生们的传统手艺自然蠢蠢欲动,不能自抑;这样痛痛快快地大肆批判,一抒胸臆,站在道德高地疯狂指点,岂不是要比先前与百家士人的吉列豆蒸要爽快一百倍吗?
所以,使者为皇帝秘密带来的,就是这十几日以来,京城张贴板上的重大变化。儒生们的嗅觉非常之敏锐,意识到大案爆发之后迅速转向,开始迅速攻击京城丑态百出的权贵显要,用词亦相当之恶毒狠辣——显然,不少儒生已经充分意识到了传单的“匿名”属性,所以骂得比私下里的发言还要厉害露骨得多;除了揭发权贵奢靡腐化的堕落生活以外(说实话,这些揭发八成都是真的),他们还大胆反思,直指根本——为什么诸侯公卿的腐化数十年愈演愈烈、毫无改进?为什么汉律形同虚设,不能约束?归根到底,这都是体制问题啊!
铸造劣币也不是当今皇帝手上的新发明,早在高皇帝时就有规模了。那你说关中朝廷,关中朝廷一届一届换了多少个皇帝了,改过不啦换汤不换药嘛!
与后世饱经打击后软弱无骨的犬儒不同,如今的儒生是发自内心的相信着他们那一套万世经纶,因此写的文章格外真切动人、发人深省;他们也从不圆滑、世故,在指指点点,大占道德高地之余,同样勇于提出自己的政治见解,绝不甘作什么只说不做的懦夫。
“这一叠传单,是主修《春秋》的那一派儒生搞的揭贴。”皇帝将一大叠白纸递给了老登:“他们主张,天下之所以劣钱风行,都是因为上行下效;宫中奢侈挥霍,庶民自然群起效仿,为了获取重利,才作奸犯科。因此要求朝廷节制开支、克制物欲,为天下垂范。”
老登哼了一声,心中颇不了然。他知道这又是儒生的惯用伎俩,无论什么问题都能归咎到“道德”上——国库空虚要修德,匈奴寇边要修德,天降灾祸要修德,屁股长了个大火疮也要修德——仿佛只要皇帝修德修成第一圣人,天下一切的麻烦就会自动消弭,百姓就会自动服膺,盛世也会自动降临,毫无波折。
陈词滥调,狗屁不通,毫无新意,不过,考虑到大案对于人心的影响,那削减一波国库开支安抚安抚大众,似乎也是狠不错的手腕——反正削减的也不是他自己的开支,所以也不是不可以主张让步……
“他们要削多少?”
“先削减到去年开支的五分之一,然后再削减一半。”皇帝看着他:“用揭贴上的话说,初步的目标是把国库压缩到高皇帝即位时的规模,‘复祖宗之旧制’。”
“——夺少?!”
刘先生蚌埠住了:“高皇帝时的财政规模?!十分之一?!”
他原本满打满算,以为最多砍一波享受的用度,削减公卿的赏赐,再找几个倒霉蛋抄抄家也就够了;横竖压缩的不是自己的生活标准,不妨大度从容,尽力怂恿。但万万料想不到,这群儒生大胆狂想,居然鼓吹的是给财政来个脖子以下全部截肢!
这群疯子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就算皇帝失心疯了不要脸了带着老婆孩子上街要饭去,这笔开支里还有禁军和边军的军饷呢!你把大头兵的军饷砍掉九成,是生怕人家一秒六棍挥得不够狠是吧?!
拜托你们搞搞清楚,对于禁军大爷来说,打进长安可比升进长安容易得多了!
那一瞬间槽多无口,以至于刘先生呼吸都停了片刻。他很想厉声反驳,但想来想去又发现自己实在憋不出什么。以他过去的经验来看,就算自己提出了驳斥,这群儒生也一定会有完美的“回答”——你说削减了军饷禁军会不高兴?那不还是因为皇帝不修德么!皇帝的德行只要修到完美,那不就可以感动禁军,让他们自愿放弃高额军饷了吗?
出了问题说明修德没有修到位;没有修到位所以还要再修;这种闭环赢学是他上辈子领过大教的,而老登领略多年,对此只有一个感想:
——怎么办?只有杀。
可惜现在身处军营,暂时无法直接攻击儒生,于是他毫不客气,转而攻击另一个自己:
“这样激烈极端的言论,亏得你也好拿出来议论!天下难道少了发疯的儒生么?!”
显然,活着的大汉天子是早就读过了这些谬论,也早就静静地破防过了。所以他只叹了口气:
“我赞同你的意思。不过有一点说错了,这些主张削减开支的儒生还远远算不上极端……”
——还有高手?!
在老登愕然的目光中,活皇帝又抽出了一叠白纸:
“修《尚书》、《诗经》的儒生意旨颇有不同。他们竭力声称,之所以天下会有这么多的丑事,都是因为人们爱慕珠玉轻贱仁义,为了铜钱这种不能吃不能穿的东西费尽心机,所以才会世风日下,不可收拾。所以他们主张,要禁止一切买卖、交易,废除钱币,重归上古淳朴之世……”
为什么人类会有罪恶、会有纷争、会有贫富差距?因为世界上存在着钱币,以及以钱币为基础的商品经济——那么,只要我们废除商品经济,废除货币,不就再也没有这些脏东西了吗?弃尔形体,堕尔聪明,大家一起回归到上古以物易物的时代,又哪里还有这些物欲横流的烦忧!
修德什么的只能治标,废除货币才能治本。与这样的宏大建议相比,区区九成的财政削减,不就一下子显得温和从容、和蔼可亲了嘛?
老登瞪圆了眼睛。
“……这些儒生疯了。”
沉默片刻,刘彻低低开口,语气已经略有恍惚。显然,在如此宏大高深的论述之前,除了“疯了”这个无力的指责以外,他也说不出来什么了。
皇帝无言点头,神色同样木然。
活皇帝停了一停,慢悠悠的出声。
“真要抹黑,那还是能抹黑的。三四岁的小孩子当然不懂什么,但小孩子的长辈懂的可就多了。长辈不修德也就罢了,他们做出来的事情,晚辈总是要担一点责任的。”
老登愣了一愣,刚想开口,忽尔止声。他猛然意识到,当时只会撒尿和泥的自己自是收不了什么贿赂,但下面的官吏肯定也不敢胆大到完全绕过贵人行事。既然胶东王无法理事,那豪商们的孝敬肯定只有交给胶东王的长辈过目——比如说他的怨种亲舅舅,田蚡。
……怎么说呢,你要指控别人贪污受贿揽权妄为,可能皇帝还得派个人核实核实,但要是把贪污的帽子往田蚡头上一扣,那简直是不大不小严丝合缝,上到朝廷下到庶民,对此都绝不会有半点疑虑——这就叫金杯银杯不如人心中的口碑;这种为了淮南王的几两黄金连亲外甥的皇位都敢蛐蛐的老货,你要说他打着胶东王的旗子在外头招权纳贿,给亲外甥大泼脏水,那简直——简直是太有可能了!
甚至现在刘彻自己都怀疑,这老货打着自己旗号收的钱,搞不好根本没有一分到过自己面前。换句话说,他纯纯是白白背锅,不但一分钱没捞着,还莫名其妙背了个搅合劣钱案的恶名——要不是今天豪商被审急眼了什么都敢说,他怕是这辈子都要给蒙在鼓里!
新仇旧恨涌上心头,老登一时勃然大怒:“我早该诛灭了田蚡的三族!”
活皇帝看了他一眼,嘴唇悄悄蠕动片刻,大概是想提醒田蚡的三族中同样包括了他的亲亲好外甥。不过大概是这种提醒对自己也颇为不利,大汉天子嗫嚅片刻,还是转移了话题:
“田蚡已经是死人了,对着死人发火,又有何益?但现在看来,劣钱案牵扯的规模太大太深,已经不是区区一个张汤可以把控的了。山东的豪商可以牵扯出田蚡,其余的嫌犯还会牵扯出多少?通前彻后,攀咬无数,上下人心惶惶,必定会有议论。
“谁会有议论?”
“儒生。”
皇帝从袖中抽出了一叠传单,随手递给了老登。这十几日以来他虽然独居军营,单手下使者往来奔驰,却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对京城的监视,尤其是关中喧嚣混乱的舆论,更是亲信们打探的重点。因此他非常清楚,劣币案事发至今,朝廷已经是人心惶惶,高层一片肃杀;但底层的儒生一反常态,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奋——儒生们出身不显,和劣币案扯不上一毛钱关系,根本不必担心什么株连;而这个突如其来的巨大政治热点,无疑又可以迅速转移大家的注意,将他们从先前与百家残党之间永无休止的粪坑搏斗中解放出来,而将全副精力投入到更大、更有意义的政治命题当中。
当初儒家是怎么起家的?不就是靠着周游列国,挨家挨户的批判诸侯公卿非分越礼的无耻吗?如今劣币案一出,权贵们上下勾连、包庇营私的丑陋嘴脸暴露无疑,儒生们的传统手艺自然蠢蠢欲动,不能自抑;这样痛痛快快地大肆批判,一抒胸臆,站在道德高地疯狂指点,岂不是要比先前与百家士人的吉列豆蒸要爽快一百倍吗?
所以,使者为皇帝秘密带来的,就是这十几日以来,京城张贴板上的重大变化。儒生们的嗅觉非常之敏锐,意识到大案爆发之后迅速转向,开始迅速攻击京城丑态百出的权贵显要,用词亦相当之恶毒狠辣——显然,不少儒生已经充分意识到了传单的“匿名”属性,所以骂得比私下里的发言还要厉害露骨得多;除了揭发权贵奢靡腐化的堕落生活以外(说实话,这些揭发八成都是真的),他们还大胆反思,直指根本——为什么诸侯公卿的腐化数十年愈演愈烈、毫无改进?为什么汉律形同虚设,不能约束?归根到底,这都是体制问题啊!
铸造劣币也不是当今皇帝手上的新发明,早在高皇帝时就有规模了。那你说关中朝廷,关中朝廷一届一届换了多少个皇帝了,改过不啦换汤不换药嘛!
与后世饱经打击后软弱无骨的犬儒不同,如今的儒生是发自内心的相信着他们那一套万世经纶,因此写的文章格外真切动人、发人深省;他们也从不圆滑、世故,在指指点点,大占道德高地之余,同样勇于提出自己的政治见解,绝不甘作什么只说不做的懦夫。
“这一叠传单,是主修《春秋》的那一派儒生搞的揭贴。”皇帝将一大叠白纸递给了老登:“他们主张,天下之所以劣钱风行,都是因为上行下效;宫中奢侈挥霍,庶民自然群起效仿,为了获取重利,才作奸犯科。因此要求朝廷节制开支、克制物欲,为天下垂范。”
老登哼了一声,心中颇不了然。他知道这又是儒生的惯用伎俩,无论什么问题都能归咎到“道德”上——国库空虚要修德,匈奴寇边要修德,天降灾祸要修德,屁股长了个大火疮也要修德——仿佛只要皇帝修德修成第一圣人,天下一切的麻烦就会自动消弭,百姓就会自动服膺,盛世也会自动降临,毫无波折。
陈词滥调,狗屁不通,毫无新意,不过,考虑到大案对于人心的影响,那削减一波国库开支安抚安抚大众,似乎也是狠不错的手腕——反正削减的也不是他自己的开支,所以也不是不可以主张让步……
“他们要削多少?”
“先削减到去年开支的五分之一,然后再削减一半。”皇帝看着他:“用揭贴上的话说,初步的目标是把国库压缩到高皇帝即位时的规模,‘复祖宗之旧制’。”
“——夺少?!”
刘先生蚌埠住了:“高皇帝时的财政规模?!十分之一?!”
他原本满打满算,以为最多砍一波享受的用度,削减公卿的赏赐,再找几个倒霉蛋抄抄家也就够了;横竖压缩的不是自己的生活标准,不妨大度从容,尽力怂恿。但万万料想不到,这群儒生大胆狂想,居然鼓吹的是给财政来个脖子以下全部截肢!
这群疯子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就算皇帝失心疯了不要脸了带着老婆孩子上街要饭去,这笔开支里还有禁军和边军的军饷呢!你把大头兵的军饷砍掉九成,是生怕人家一秒六棍挥得不够狠是吧?!
拜托你们搞搞清楚,对于禁军大爷来说,打进长安可比升进长安容易得多了!
那一瞬间槽多无口,以至于刘先生呼吸都停了片刻。他很想厉声反驳,但想来想去又发现自己实在憋不出什么。以他过去的经验来看,就算自己提出了驳斥,这群儒生也一定会有完美的“回答”——你说削减了军饷禁军会不高兴?那不还是因为皇帝不修德么!皇帝的德行只要修到完美,那不就可以感动禁军,让他们自愿放弃高额军饷了吗?
出了问题说明修德没有修到位;没有修到位所以还要再修;这种闭环赢学是他上辈子领过大教的,而老登领略多年,对此只有一个感想:
——怎么办?只有杀。
可惜现在身处军营,暂时无法直接攻击儒生,于是他毫不客气,转而攻击另一个自己:
“这样激烈极端的言论,亏得你也好拿出来议论!天下难道少了发疯的儒生么?!”
显然,活着的大汉天子是早就读过了这些谬论,也早就静静地破防过了。所以他只叹了口气:
“我赞同你的意思。不过有一点说错了,这些主张削减开支的儒生还远远算不上极端……”
——还有高手?!
在老登愕然的目光中,活皇帝又抽出了一叠白纸:
“修《尚书》、《诗经》的儒生意旨颇有不同。他们竭力声称,之所以天下会有这么多的丑事,都是因为人们爱慕珠玉轻贱仁义,为了铜钱这种不能吃不能穿的东西费尽心机,所以才会世风日下,不可收拾。所以他们主张,要禁止一切买卖、交易,废除钱币,重归上古淳朴之世……”
为什么人类会有罪恶、会有纷争、会有贫富差距?因为世界上存在着钱币,以及以钱币为基础的商品经济——那么,只要我们废除商品经济,废除货币,不就再也没有这些脏东西了吗?弃尔形体,堕尔聪明,大家一起回归到上古以物易物的时代,又哪里还有这些物欲横流的烦忧!
修德什么的只能治标,废除货币才能治本。与这样的宏大建议相比,区区九成的财政削减,不就一下子显得温和从容、和蔼可亲了嘛?
老登瞪圆了眼睛。
“……这些儒生疯了。”
沉默片刻,刘彻低低开口,语气已经略有恍惚。显然,在如此宏大高深的论述之前,除了“疯了”这个无力的指责以外,他也说不出来什么了。
皇帝无言点头,神色同样木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