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儒生在京中的数量成千上百,其余百家士人顶多不过数十;以数百对数十,这无论如何都算优势在我。优势大到这种地步,却居然还能僵持到现在,基本就等于宣告了儒家的惨痛失败。长平侯那发自内心的疑问,绝不止是一人两人的心声。
对于儒家这种喷人高手来说,舆论战场也是战场,甚至舆论战场之紧要关键,恐怕还在真刀真枪的对决上;舆论起家的高手连舆论都无法控制,那这京师恐怕真要一变而为他们的葬身之地了。
能侍奉大将军入京面圣的亲随,当然不会是只知打听闲谈的庸手。他在京中转了一圈,已经通过长平侯府的人脉拿到了足可以分析出事后隐情的重要资料。不过,亲随开口解释之时,语气却颇有些动摇——就连沉着稳重如他,也实在有些怀疑分析出的内容:
“回将军的话,儒生此次僵持不下,恐怕非战之罪。他们——他们的文稿还是写得很厉害,无奈对方的反击亦格外凶猛,一天之内居然能发出上千张的传单来,贴得是铺天盖地、无边无际,仅仅以多打少,也不是儒生可以力敌——听说都是用了方士的什么‘印刷术’,才有此奇效。”
没错,百家士人又不是磕了大力丸,按道理只有被儒家以多欺少再次打爆的份;但这一回情况却大有不同,儒生们照惯例写了几十上百张“广告”要围攻敌手,但贴好后不过一个晚上,市集的墙壁木板上就能一层又一层的刷满了敌人回击的传单,就算扣除消耗无损,一天起码也有上千张之多——上千张对付几十张,那才真是垃圾信息的汪洋大海,可以把儒生的广告淹没得连根毛都看不到;更关键的是,这些传单还无一例外附带了画像——极为夸张,极为鲜明的画像;过往老百姓哪怕读不懂上面文绉绉的骂战,至少也能看懂那些古怪夸张的连环画——这可就真麻烦了。
“木克土”云云,好歹还要懂点五行生克,才能读出其中的恶毒用意;看画像读画像却基本没有任何门槛,小商小贩们路过时扯一张广告包铜钱,顺便就能把攻击儒家的小段子传到十里八乡。这个攻击力和扩散力,当然令儒生大为震惊,而且万万反应不及——
一百张对一千张,这仗怎么打?
归根到底,大家都是人不是章鱼,没办法一人怒刷十张稿。先前儒家能横扫上下打爆百家,靠的是人多势众泰山压顶,而现在时殊世异,轮到他们体会被垃圾消息围攻的痛苦了——没错,百家士人的数目不足儒生十分之一,但印刷机的效率却是手工的百倍不止,二者彼此抵消,这残酷的差距立刻就显现出来了。
大将军愣了一愣,记起来皇帝确实在信件中提到过印刷术,但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只说是方士的“小小奇物”;但如今看来,这岂止是“小小奇物”而已?昔日孟子雄辩滔滔,力战异端;最高的纪录也不过是以一敌二,不落下风,便足以成为儒门绝代宗师。而如果有此利器在手,那以一敌十敌百,又何足道哉?仅以此项而论,这印刷机便少说也抵得上十个宗师——如果谦虚一点,仅将其称为绝代宗师pro max 版,总该不成问题罢?
“儒生……儒生就没有别的反应?”
儒生就看着自己被吊打?
“五经博士署的人说,几位家资丰厚的博士也打算凑一笔钱,用一用那什么‘印刷术’。”亲随道:“但至今也没有决断下来。”
大将军唔了一声,倒不觉得奇怪:“方士不同意和他们讲和?”
前脚还在怒喷,后脚就要求和;前倨后恭至此,实在令人鄙夷。方士非要继续为难,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不是。”亲随的声音变小了,因为整件事情终于到了最古怪、最离奇、最匪夷所思的部分了:“方士派人传话,说他们充分尊重‘自由市场’,所以印刷术谁都可以用,绝对不搞什么封锁。但百家的士人是什么‘首订客户’,又有友情折扣,儒家却没有这些,只能接受原价。因此,儒生要想印刷广告,支付的费用得是其他士人的三倍……博士们觉得很受侮辱,就一直没有答应下来。”
卫大将军:…………啊?
无论心中有多么疑惑,入京觐见的流程都不能过多耽搁。在稍作休息之后,青壁牛车自偏门进城,沿小道直入宫禁,于北门外换乘大车,被一路送入了宣室殿。
皇帝于日常办公的小阁中接见了风尘仆仆的大将军,赐茶后寒暄了片刻。重臣远道赶回,精力尚未回复,当然也不可能一见面就谈当事;所以天子提了几句边务之后,便东拉西扯,谈起了京中的琐事。而当话题提及印刷与造纸时,颇有疑虑的大将军也抓住时机,委婉接了一句:
“不知几位新晋的方士是何等样人物?臣也很想攀缘见识一番。”
这本来是很恰当、很合身份的一句闲话,但不知为何,皇帝忽然皱起了眉:
“他们是何等样人物,哪里用得着大将军挂心!”
这是当头直接一棒了!君臣奏对多年,随侍奉众人还真没有遇到过这样莫名其妙的火气——更不用说还是对着大将军发作!事出突然,匪夷所思,就连在旁侍奉的中常侍都是一愣,神色大为惊惶了。
所幸,皇帝立刻又补了一句,表示这怒意针对的另有其人:
“……他们!算了,大将军与他们各有各的职守,不必搭理这么多;如今好容易回一次京,先把军务上的事情办妥吧。”
刚才的火气似乎是被一笔带过,再无痕迹。长平侯唯唯称是,面上也不敢有什么异样。但相对于满殿茫然无解的宦官,事先了解过某些底细的长平侯却敏锐察觉到了一点征兆——如果他的感受没有错误的话,皇帝莫名而来的火气,倒像是……像是对着几个方士发泄的?
……不,不至于吧。
第38章
虽然有皇帝明确的暗示, “不必搭理这么多”,但有的事情还是不能不搭理的。纵然是私下回京,并未惊动朝臣, 但大将军毕竟职守不同,在京中休息一日后, 长平侯就要依次接待消息灵通的内廷重臣, 查问朝中战和的风声, 沟通内外朝的消息;数月耽搁的大事勉强料理完毕, 又要派再人向椒房殿卫皇后处通报消息, 馈送礼物,以及奉皇后的旨意,至上林苑中探视诸位方士。
——没办法, 方士是奉有皇帝明旨,对小霍侍中负有“教导之责”的尊上, 等同于是人家的师长;天地君亲师, 师徒名份已定,那敬师的礼节就一样也不能短少。远隔千里的舅舅好容易返回一次京城, 居然连独苗外甥的师长都不见上一见, 这未免也过无礼跋扈, 乃至于有专横自傲的嫌疑。
事实上,在皇帝口谕, 明确指示霍去病要跟着那位小郑郎君“多多历练”之后, 作为霍氏最最尊贵的长辈, 卫皇后就曾动过馈送礼物的心思。但后宫的风总是随圣意起伏,皇后身边的大长秋消息灵通, 很快打听到了圣上对方士的真实态度——那就是完全搞不懂的态度。
你要说圣上对方士们冷淡漠然、用完就丢吧,先前的赏赐和擢升不是假的, 多日以来的言听计从也不是假的(据说圣上甚至愿意为了他们罢黜‘算舟车’,这个圣意就非常惊人了);可你要说方士们是圣眷优渥、每言必用吧,那从御前宦官的口风来看,圣上每次只要听到方士们的举止,面色总会在瞬息间变得相当之诡异,简直有当年与陈皇后怨偶天成、形影相避的风采——以往常的经验看,这种面色之后紧跟的都该是一道诛灭三族的诏书,基本不会留人过夜。
皇帝的态度古怪至此,卫皇后自己心里也要打鼓。所以想来想去,到底还是没敢去招惹这群莫名其妙的外来人。如今卫将军不能不上门拜访,她才托亲弟弟带了一份礼物,聊表心意——顺便还附赠了长篇大论的警告,让弟弟一定要谨慎对待这些不知来历的方士。
如果方士们是因为皇帝宠幸窜升到这个地步的,那么大将军作为朝堂的首领,当然要对圣上的新宠表示谦和;如果方士们是顶着圣上的怨恨与愤怒,被无可奈何的皇帝捏着鼻子提拔到这个地步的——那就更可怕了好不好?!
有资格让皇帝冷脸洗内裤的,那能是一般人吗?这样的神秘人物,是寻常可以招惹的吗?卫皇后谨慎小心,长袖善舞,绝不会出这个差错!
有鉴于此,卫大将军把拜访的礼仪弄得非常之郑重。他提前派人投了名刺通报来意,再换上正式的大衣服,乘坐牛车登门造访,绝不以万户侯的姿态侮慢他人。而方士们的回复亦很积极,那位穆姓方士亲自出门迎接,抢先行礼寒暄,然后又向他引荐了其余的方士——王姓商人,两位郑姓郎君。
卫青一一见过,心里颇为嘀咕。他在大将军的位置上干了几年,阅历不可谓不广,但平生所见的种种人物中,谄媚无耻者有之,傲上无礼者有之,却绝没有面前的这样——诶——稀奇古怪。
是的,穆姓方士尚且磊落大方,坦坦荡荡,那位姓王的商人就表现得颇为僵硬,眼神游移,神色奇特;至于两位大郑郎君与小郑郎君,那干脆就是躲躲闪闪,面色呆板,甚至都不敢与卫将军对视就。算迫不得已要开口回答,也能从每一根毫毛中看出明白无误的抗拒来,不像在当面对谈,倒好像在火坑跳舞。
对于儒家这种喷人高手来说,舆论战场也是战场,甚至舆论战场之紧要关键,恐怕还在真刀真枪的对决上;舆论起家的高手连舆论都无法控制,那这京师恐怕真要一变而为他们的葬身之地了。
能侍奉大将军入京面圣的亲随,当然不会是只知打听闲谈的庸手。他在京中转了一圈,已经通过长平侯府的人脉拿到了足可以分析出事后隐情的重要资料。不过,亲随开口解释之时,语气却颇有些动摇——就连沉着稳重如他,也实在有些怀疑分析出的内容:
“回将军的话,儒生此次僵持不下,恐怕非战之罪。他们——他们的文稿还是写得很厉害,无奈对方的反击亦格外凶猛,一天之内居然能发出上千张的传单来,贴得是铺天盖地、无边无际,仅仅以多打少,也不是儒生可以力敌——听说都是用了方士的什么‘印刷术’,才有此奇效。”
没错,百家士人又不是磕了大力丸,按道理只有被儒家以多欺少再次打爆的份;但这一回情况却大有不同,儒生们照惯例写了几十上百张“广告”要围攻敌手,但贴好后不过一个晚上,市集的墙壁木板上就能一层又一层的刷满了敌人回击的传单,就算扣除消耗无损,一天起码也有上千张之多——上千张对付几十张,那才真是垃圾信息的汪洋大海,可以把儒生的广告淹没得连根毛都看不到;更关键的是,这些传单还无一例外附带了画像——极为夸张,极为鲜明的画像;过往老百姓哪怕读不懂上面文绉绉的骂战,至少也能看懂那些古怪夸张的连环画——这可就真麻烦了。
“木克土”云云,好歹还要懂点五行生克,才能读出其中的恶毒用意;看画像读画像却基本没有任何门槛,小商小贩们路过时扯一张广告包铜钱,顺便就能把攻击儒家的小段子传到十里八乡。这个攻击力和扩散力,当然令儒生大为震惊,而且万万反应不及——
一百张对一千张,这仗怎么打?
归根到底,大家都是人不是章鱼,没办法一人怒刷十张稿。先前儒家能横扫上下打爆百家,靠的是人多势众泰山压顶,而现在时殊世异,轮到他们体会被垃圾消息围攻的痛苦了——没错,百家士人的数目不足儒生十分之一,但印刷机的效率却是手工的百倍不止,二者彼此抵消,这残酷的差距立刻就显现出来了。
大将军愣了一愣,记起来皇帝确实在信件中提到过印刷术,但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只说是方士的“小小奇物”;但如今看来,这岂止是“小小奇物”而已?昔日孟子雄辩滔滔,力战异端;最高的纪录也不过是以一敌二,不落下风,便足以成为儒门绝代宗师。而如果有此利器在手,那以一敌十敌百,又何足道哉?仅以此项而论,这印刷机便少说也抵得上十个宗师——如果谦虚一点,仅将其称为绝代宗师pro max 版,总该不成问题罢?
“儒生……儒生就没有别的反应?”
儒生就看着自己被吊打?
“五经博士署的人说,几位家资丰厚的博士也打算凑一笔钱,用一用那什么‘印刷术’。”亲随道:“但至今也没有决断下来。”
大将军唔了一声,倒不觉得奇怪:“方士不同意和他们讲和?”
前脚还在怒喷,后脚就要求和;前倨后恭至此,实在令人鄙夷。方士非要继续为难,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不是。”亲随的声音变小了,因为整件事情终于到了最古怪、最离奇、最匪夷所思的部分了:“方士派人传话,说他们充分尊重‘自由市场’,所以印刷术谁都可以用,绝对不搞什么封锁。但百家的士人是什么‘首订客户’,又有友情折扣,儒家却没有这些,只能接受原价。因此,儒生要想印刷广告,支付的费用得是其他士人的三倍……博士们觉得很受侮辱,就一直没有答应下来。”
卫大将军:…………啊?
无论心中有多么疑惑,入京觐见的流程都不能过多耽搁。在稍作休息之后,青壁牛车自偏门进城,沿小道直入宫禁,于北门外换乘大车,被一路送入了宣室殿。
皇帝于日常办公的小阁中接见了风尘仆仆的大将军,赐茶后寒暄了片刻。重臣远道赶回,精力尚未回复,当然也不可能一见面就谈当事;所以天子提了几句边务之后,便东拉西扯,谈起了京中的琐事。而当话题提及印刷与造纸时,颇有疑虑的大将军也抓住时机,委婉接了一句:
“不知几位新晋的方士是何等样人物?臣也很想攀缘见识一番。”
这本来是很恰当、很合身份的一句闲话,但不知为何,皇帝忽然皱起了眉:
“他们是何等样人物,哪里用得着大将军挂心!”
这是当头直接一棒了!君臣奏对多年,随侍奉众人还真没有遇到过这样莫名其妙的火气——更不用说还是对着大将军发作!事出突然,匪夷所思,就连在旁侍奉的中常侍都是一愣,神色大为惊惶了。
所幸,皇帝立刻又补了一句,表示这怒意针对的另有其人:
“……他们!算了,大将军与他们各有各的职守,不必搭理这么多;如今好容易回一次京,先把军务上的事情办妥吧。”
刚才的火气似乎是被一笔带过,再无痕迹。长平侯唯唯称是,面上也不敢有什么异样。但相对于满殿茫然无解的宦官,事先了解过某些底细的长平侯却敏锐察觉到了一点征兆——如果他的感受没有错误的话,皇帝莫名而来的火气,倒像是……像是对着几个方士发泄的?
……不,不至于吧。
第38章
虽然有皇帝明确的暗示, “不必搭理这么多”,但有的事情还是不能不搭理的。纵然是私下回京,并未惊动朝臣, 但大将军毕竟职守不同,在京中休息一日后, 长平侯就要依次接待消息灵通的内廷重臣, 查问朝中战和的风声, 沟通内外朝的消息;数月耽搁的大事勉强料理完毕, 又要派再人向椒房殿卫皇后处通报消息, 馈送礼物,以及奉皇后的旨意,至上林苑中探视诸位方士。
——没办法, 方士是奉有皇帝明旨,对小霍侍中负有“教导之责”的尊上, 等同于是人家的师长;天地君亲师, 师徒名份已定,那敬师的礼节就一样也不能短少。远隔千里的舅舅好容易返回一次京城, 居然连独苗外甥的师长都不见上一见, 这未免也过无礼跋扈, 乃至于有专横自傲的嫌疑。
事实上,在皇帝口谕, 明确指示霍去病要跟着那位小郑郎君“多多历练”之后, 作为霍氏最最尊贵的长辈, 卫皇后就曾动过馈送礼物的心思。但后宫的风总是随圣意起伏,皇后身边的大长秋消息灵通, 很快打听到了圣上对方士的真实态度——那就是完全搞不懂的态度。
你要说圣上对方士们冷淡漠然、用完就丢吧,先前的赏赐和擢升不是假的, 多日以来的言听计从也不是假的(据说圣上甚至愿意为了他们罢黜‘算舟车’,这个圣意就非常惊人了);可你要说方士们是圣眷优渥、每言必用吧,那从御前宦官的口风来看,圣上每次只要听到方士们的举止,面色总会在瞬息间变得相当之诡异,简直有当年与陈皇后怨偶天成、形影相避的风采——以往常的经验看,这种面色之后紧跟的都该是一道诛灭三族的诏书,基本不会留人过夜。
皇帝的态度古怪至此,卫皇后自己心里也要打鼓。所以想来想去,到底还是没敢去招惹这群莫名其妙的外来人。如今卫将军不能不上门拜访,她才托亲弟弟带了一份礼物,聊表心意——顺便还附赠了长篇大论的警告,让弟弟一定要谨慎对待这些不知来历的方士。
如果方士们是因为皇帝宠幸窜升到这个地步的,那么大将军作为朝堂的首领,当然要对圣上的新宠表示谦和;如果方士们是顶着圣上的怨恨与愤怒,被无可奈何的皇帝捏着鼻子提拔到这个地步的——那就更可怕了好不好?!
有资格让皇帝冷脸洗内裤的,那能是一般人吗?这样的神秘人物,是寻常可以招惹的吗?卫皇后谨慎小心,长袖善舞,绝不会出这个差错!
有鉴于此,卫大将军把拜访的礼仪弄得非常之郑重。他提前派人投了名刺通报来意,再换上正式的大衣服,乘坐牛车登门造访,绝不以万户侯的姿态侮慢他人。而方士们的回复亦很积极,那位穆姓方士亲自出门迎接,抢先行礼寒暄,然后又向他引荐了其余的方士——王姓商人,两位郑姓郎君。
卫青一一见过,心里颇为嘀咕。他在大将军的位置上干了几年,阅历不可谓不广,但平生所见的种种人物中,谄媚无耻者有之,傲上无礼者有之,却绝没有面前的这样——诶——稀奇古怪。
是的,穆姓方士尚且磊落大方,坦坦荡荡,那位姓王的商人就表现得颇为僵硬,眼神游移,神色奇特;至于两位大郑郎君与小郑郎君,那干脆就是躲躲闪闪,面色呆板,甚至都不敢与卫将军对视就。算迫不得已要开口回答,也能从每一根毫毛中看出明白无误的抗拒来,不像在当面对谈,倒好像在火坑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