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文昌寻“嘿嘿”一笑,伸手进衣兜里,掏出一张桃红的帕子。他的鼻尖埋进帕子里,狠狠地嗅了一口上面的脂粉余香。
这可是他在怡红楼一掷千金,又软磨硬泡半晌,用羊脂玉镯子做交换,织兰姑娘才肯给的。
暖香离开后,织兰就是怡红楼的花魁,平时只接待达官贵人。普通的客人就连看她一眼,都是一种奢侈。
他打了一个酒嗝,心满意足地拉开卧房的门——
屋里的几盏油灯豁然亮起,晃得他心里“咯噔”一下,连忙伸长了脖子向里头看去。
然而床榻上空荡荡的,根本没有人,娘子和他五岁的儿子都不见踪影。
他背心里瞬间涌上几分寒意。
还没等他回过神来,腰上瞬间挨了一脚飞踢,整个人摔了一个狗吃屎。
三四个黑衣人涌了进来,个个腰上别着刀,身形矫健。
为首的那个冷笑几声,语气戏谑道:“文大才子,最近在哪儿发财啊?”
文昌寻听到这句,面如土色,哆哆嗦嗦答道;“各位大爷,小的就是一个考不上功名的穷秀才,平日里在诗社帮先生打杂,哪里有什么财啊……大爷们找错人了。”
“没错啊,能连续三四天上青楼点花魁,不是富甲一方,也至少是腰缠万贯吧。”
“大……大爷,小的就是意外得了笔钱,已经在青楼花光了!小的……”
话没说完,黑衣人突然扔过来一个西瓜大小的包袱,沉甸甸的坠在文昌寻胸口。
文昌寻下意识接住,借着灯光一瞥,差点魂飞魄散。
那包袱外满是血迹,猩红一片,带着浓重的铁锈味。
“这是你老婆的头,我们帮你砍了,免得你有贼心没贼胆的。哈哈哈,发财、升官、死老婆,你一下就占了俩,是不是该感谢我们呢?”
文昌寻吓得“哇哇”直叫,赶紧扔掉包袱,伏在地上哀求:“大爷,大爷,小的与你们无冤无仇……饶命、饶命啊……”
“好了,别废话了。你调包葛翼的诗陷害于他,我们已经查得很清楚了,”旁边一个黑衣人,气场冷峻地插嘴道,“你只需要回答我们两个问题,你儿子和你的头,尚能保住。”
文昌寻愣了一下,不敢多言。
黑衣人继续道:“是何人收买你?”
文昌寻咬了咬牙,迅速答道:“小的也不知道来人的真实身份。但……小的无意间听见,他叫另一人作‘天师’。”
黑衣人停顿了片刻,没有做声。
其他几个黑衣人倒是有些激动,纷纷互换眼神,怒气冲天。
黑衣人抬手示意他们冷静,而后又道:“明日会有官府召你重审此案。你必须推翻之前的证词,将被收买和调包的事情和盘托出。”
文昌寻犹豫地低下头:“这……”
“陷害朝廷官员,大概会判处流放。不过你若是不愿意流放,我也可以送你们一家去阎王殿团聚。”
文昌寻浑身颤抖,冷汗沾湿了额发,忙不迭道:“不不不,我去我去……我愿意说出真相!”
******
黑衣人的身影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文昌寻战战兢兢地关好门窗,也不清洗手上的血迹,缩在墙角里好一阵子。
寂静重新降临。
约过了一钟茶的功夫,墙角的文弱秀才已经不再颤抖。
他轻手轻脚地站起身,脸色如常,默默地吹熄屋中的油灯,只留下一盏。
屋中的光线变得暗淡昏黄。
他提起那个带血的包袱,放在房中间的圆桌上,面无表情地一层层打开。
里面竟是一个猪头。
文昌寻面上浮现出冷笑,锐利的眼里寒光闪过。
段清州不过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大少爷,跟着父母混了些军功。这样的人被保护得太好了,忠良之后的名声压在身上,无论做什么都异常天真,眼睛里非黑即白。
所以,他只会虚张声势地恐吓,并不敢真的杀人放火。
妇人之仁,成不了什么大事。
不过他们说,明日将会重审“葛家反诗”案,应该不是无中生有。
目前葛家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祭天仪式,被暂缓处决,而段清州则异常冷静、按兵不动。如此种种,已经偏离了原本的计划。
定然是发生了什么变数。
他略一思索,安静拿出纸条和笔墨,写下书信:
主人,段清州果然来找我下手。据其所言,案子似有变数。是否提前展开行动,请示下。
折好纸条,他来到后院,屏住气息侦查了一番。
并没有人监视埋伏。
而后他深吸一口气,二指放入嘴中,吹出一个尖亮的哨音。
不多久,一只红爪的白鸽扇着翅膀,翩然飞下,落于院中。
文昌寻熟稔地将纸条绑在鸽腿上,随后往空中一扔,只听见“哗哗啦啦”的振翅声,白鸽即可消失在明亮的月色下。
他没有回到屋中,而是在后院寻了一块青石坐下,原地等待回信。
段清州,你自以为威慑一下作证的人,就会扭转局势么。呵呵,等到明日,你便知道什么是绝望了。
到时候他们一起反口,咬死了葛明良和段清州,想必场面一定很好看吧。
“葛家反诗”案,将是一场难以扑灭的引火烧身。
第23章 翻案
“又是鸽子。”
悦书在屋顶上蹦蹦跳跳,脚下的瓦片却是无声。
“少爷,这都抓三只鸽子了。下一步咋办啊?”
段清州坐在飞檐上,如同一只轻巧的燕子落在上面,与那白墙黛瓦好不和谐:
“信上说什么了?”
“内容差不多。”悦书耸耸肩,小眼睛瞟了瞟旁边一个黑衣人。
这人手里也捧着一只白鸽。
“都放了吧。”段清州淡淡道。
“放了?”悦书皱着眉,心疼了一番秋风中瑟瑟发抖的自己。
忙乎一晚上恐吓三个人证,好不容易抓住点东西,这就放了?
“不然呢,你想吃烤乳鸽么?”
额,他家少爷说话还是一样地难听。
悦书深深叹气,还是有点舍不得:“不追踪看看吗,这尽头八成就是幕后黑手。”
段清州斜他一眼:“你追得上鸽子?”
悦书:……
追不上。就算是事先布防,围捕这三只鸽子都拼老命了。
不过对方也真是狠。
先前以为只是重金收买了人证,谁知道全是表象;其实这掉包和作伪证的,都是他们早就安插的心腹,怎么策反都没用。
要不是少爷早有猜测,又行事谨慎,恐怕明日就着了他们的道了。
“由它们去吧,”段清州面上依然淡淡的,“文秀才已经主动帮我们排除一个人选了,剩下的能有谁,我大概有些眉目。”
想误导他们追查邹天师,殊不知言多必失。
只要洞悉了真实目的,自作聪明说的这些话,便都成了纰漏。
“少爷,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段清州清冷的面容上,挂上一抹令人胆寒的笑意:“他们不是被收买的人证么?那在重审前齐齐被灭口,也是应该有的展开吧。”
******
“太子已经查明真相了?”
轩居堂内,立在一旁的尹丞相、刑部周尚书、邹天师等人,纷纷不着痕迹地将目光投向太子严承宗。
燕帝则是又惊又喜。
离他将此事交给太子查办,还不到两日。这样的办事效率,足以用神速来形容。
吾儿何时已经长进到如此地步了?
严承宗已经没有当初畏畏缩缩的神情,现在的他底气十足、牛叉哄哄、昂首挺胸:
“儿臣幸不辱命。”
“好!太子,速将案情详细说与朕听。”
严承宗恭恭敬敬道:“回禀父皇,此案确有蹊跷。依儿臣初步判断,这首反诗并不是葛翼所写,葛家是遭奸人陷害。”
虽然早在太子说“有蹊跷”的时候,燕帝便有所预感,但这说法毕竟和他的倾向不一致。
燕帝沉下来问:“何以见得?”
“父皇请看这首‘反诗’。”
严承宗一个眼神示意,段清州便捧着原稿越众而出。
他十指纤长而有力,两指一轻拉,便将原稿展开于圣前,平整无褶皱。
“父皇,这首诗,字迹与葛翼几乎一模一样,想必仿造之人定是个书法高手。然而,他只顾着模仿字形,却忘记了一点。父皇请看这一句诗——”
燕帝和几个大臣都顺着太子的指向,将目光定格在原稿上的那句——
“忠臣良将都作古。”
太子见众人聚精会神地听自己发表高见,精神气儿更足了:“据我朝礼法圣典,忠孝之人,说话行事当避尊长名讳。葛翼三岁开蒙,十岁已是远近皆知的‘神童’,避讳之事肯定是了然于心的。”
“葛翼之父名为‘葛明良’。儿臣查看了葛翼近年来写的诗句、文章,里面凡是‘明’字都少写一笔作‘口月’,凡是‘良’字均少写一点作‘艮’。”
这可是他在怡红楼一掷千金,又软磨硬泡半晌,用羊脂玉镯子做交换,织兰姑娘才肯给的。
暖香离开后,织兰就是怡红楼的花魁,平时只接待达官贵人。普通的客人就连看她一眼,都是一种奢侈。
他打了一个酒嗝,心满意足地拉开卧房的门——
屋里的几盏油灯豁然亮起,晃得他心里“咯噔”一下,连忙伸长了脖子向里头看去。
然而床榻上空荡荡的,根本没有人,娘子和他五岁的儿子都不见踪影。
他背心里瞬间涌上几分寒意。
还没等他回过神来,腰上瞬间挨了一脚飞踢,整个人摔了一个狗吃屎。
三四个黑衣人涌了进来,个个腰上别着刀,身形矫健。
为首的那个冷笑几声,语气戏谑道:“文大才子,最近在哪儿发财啊?”
文昌寻听到这句,面如土色,哆哆嗦嗦答道;“各位大爷,小的就是一个考不上功名的穷秀才,平日里在诗社帮先生打杂,哪里有什么财啊……大爷们找错人了。”
“没错啊,能连续三四天上青楼点花魁,不是富甲一方,也至少是腰缠万贯吧。”
“大……大爷,小的就是意外得了笔钱,已经在青楼花光了!小的……”
话没说完,黑衣人突然扔过来一个西瓜大小的包袱,沉甸甸的坠在文昌寻胸口。
文昌寻下意识接住,借着灯光一瞥,差点魂飞魄散。
那包袱外满是血迹,猩红一片,带着浓重的铁锈味。
“这是你老婆的头,我们帮你砍了,免得你有贼心没贼胆的。哈哈哈,发财、升官、死老婆,你一下就占了俩,是不是该感谢我们呢?”
文昌寻吓得“哇哇”直叫,赶紧扔掉包袱,伏在地上哀求:“大爷,大爷,小的与你们无冤无仇……饶命、饶命啊……”
“好了,别废话了。你调包葛翼的诗陷害于他,我们已经查得很清楚了,”旁边一个黑衣人,气场冷峻地插嘴道,“你只需要回答我们两个问题,你儿子和你的头,尚能保住。”
文昌寻愣了一下,不敢多言。
黑衣人继续道:“是何人收买你?”
文昌寻咬了咬牙,迅速答道:“小的也不知道来人的真实身份。但……小的无意间听见,他叫另一人作‘天师’。”
黑衣人停顿了片刻,没有做声。
其他几个黑衣人倒是有些激动,纷纷互换眼神,怒气冲天。
黑衣人抬手示意他们冷静,而后又道:“明日会有官府召你重审此案。你必须推翻之前的证词,将被收买和调包的事情和盘托出。”
文昌寻犹豫地低下头:“这……”
“陷害朝廷官员,大概会判处流放。不过你若是不愿意流放,我也可以送你们一家去阎王殿团聚。”
文昌寻浑身颤抖,冷汗沾湿了额发,忙不迭道:“不不不,我去我去……我愿意说出真相!”
******
黑衣人的身影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文昌寻战战兢兢地关好门窗,也不清洗手上的血迹,缩在墙角里好一阵子。
寂静重新降临。
约过了一钟茶的功夫,墙角的文弱秀才已经不再颤抖。
他轻手轻脚地站起身,脸色如常,默默地吹熄屋中的油灯,只留下一盏。
屋中的光线变得暗淡昏黄。
他提起那个带血的包袱,放在房中间的圆桌上,面无表情地一层层打开。
里面竟是一个猪头。
文昌寻面上浮现出冷笑,锐利的眼里寒光闪过。
段清州不过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大少爷,跟着父母混了些军功。这样的人被保护得太好了,忠良之后的名声压在身上,无论做什么都异常天真,眼睛里非黑即白。
所以,他只会虚张声势地恐吓,并不敢真的杀人放火。
妇人之仁,成不了什么大事。
不过他们说,明日将会重审“葛家反诗”案,应该不是无中生有。
目前葛家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祭天仪式,被暂缓处决,而段清州则异常冷静、按兵不动。如此种种,已经偏离了原本的计划。
定然是发生了什么变数。
他略一思索,安静拿出纸条和笔墨,写下书信:
主人,段清州果然来找我下手。据其所言,案子似有变数。是否提前展开行动,请示下。
折好纸条,他来到后院,屏住气息侦查了一番。
并没有人监视埋伏。
而后他深吸一口气,二指放入嘴中,吹出一个尖亮的哨音。
不多久,一只红爪的白鸽扇着翅膀,翩然飞下,落于院中。
文昌寻熟稔地将纸条绑在鸽腿上,随后往空中一扔,只听见“哗哗啦啦”的振翅声,白鸽即可消失在明亮的月色下。
他没有回到屋中,而是在后院寻了一块青石坐下,原地等待回信。
段清州,你自以为威慑一下作证的人,就会扭转局势么。呵呵,等到明日,你便知道什么是绝望了。
到时候他们一起反口,咬死了葛明良和段清州,想必场面一定很好看吧。
“葛家反诗”案,将是一场难以扑灭的引火烧身。
第23章 翻案
“又是鸽子。”
悦书在屋顶上蹦蹦跳跳,脚下的瓦片却是无声。
“少爷,这都抓三只鸽子了。下一步咋办啊?”
段清州坐在飞檐上,如同一只轻巧的燕子落在上面,与那白墙黛瓦好不和谐:
“信上说什么了?”
“内容差不多。”悦书耸耸肩,小眼睛瞟了瞟旁边一个黑衣人。
这人手里也捧着一只白鸽。
“都放了吧。”段清州淡淡道。
“放了?”悦书皱着眉,心疼了一番秋风中瑟瑟发抖的自己。
忙乎一晚上恐吓三个人证,好不容易抓住点东西,这就放了?
“不然呢,你想吃烤乳鸽么?”
额,他家少爷说话还是一样地难听。
悦书深深叹气,还是有点舍不得:“不追踪看看吗,这尽头八成就是幕后黑手。”
段清州斜他一眼:“你追得上鸽子?”
悦书:……
追不上。就算是事先布防,围捕这三只鸽子都拼老命了。
不过对方也真是狠。
先前以为只是重金收买了人证,谁知道全是表象;其实这掉包和作伪证的,都是他们早就安插的心腹,怎么策反都没用。
要不是少爷早有猜测,又行事谨慎,恐怕明日就着了他们的道了。
“由它们去吧,”段清州面上依然淡淡的,“文秀才已经主动帮我们排除一个人选了,剩下的能有谁,我大概有些眉目。”
想误导他们追查邹天师,殊不知言多必失。
只要洞悉了真实目的,自作聪明说的这些话,便都成了纰漏。
“少爷,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段清州清冷的面容上,挂上一抹令人胆寒的笑意:“他们不是被收买的人证么?那在重审前齐齐被灭口,也是应该有的展开吧。”
******
“太子已经查明真相了?”
轩居堂内,立在一旁的尹丞相、刑部周尚书、邹天师等人,纷纷不着痕迹地将目光投向太子严承宗。
燕帝则是又惊又喜。
离他将此事交给太子查办,还不到两日。这样的办事效率,足以用神速来形容。
吾儿何时已经长进到如此地步了?
严承宗已经没有当初畏畏缩缩的神情,现在的他底气十足、牛叉哄哄、昂首挺胸:
“儿臣幸不辱命。”
“好!太子,速将案情详细说与朕听。”
严承宗恭恭敬敬道:“回禀父皇,此案确有蹊跷。依儿臣初步判断,这首反诗并不是葛翼所写,葛家是遭奸人陷害。”
虽然早在太子说“有蹊跷”的时候,燕帝便有所预感,但这说法毕竟和他的倾向不一致。
燕帝沉下来问:“何以见得?”
“父皇请看这首‘反诗’。”
严承宗一个眼神示意,段清州便捧着原稿越众而出。
他十指纤长而有力,两指一轻拉,便将原稿展开于圣前,平整无褶皱。
“父皇,这首诗,字迹与葛翼几乎一模一样,想必仿造之人定是个书法高手。然而,他只顾着模仿字形,却忘记了一点。父皇请看这一句诗——”
燕帝和几个大臣都顺着太子的指向,将目光定格在原稿上的那句——
“忠臣良将都作古。”
太子见众人聚精会神地听自己发表高见,精神气儿更足了:“据我朝礼法圣典,忠孝之人,说话行事当避尊长名讳。葛翼三岁开蒙,十岁已是远近皆知的‘神童’,避讳之事肯定是了然于心的。”
“葛翼之父名为‘葛明良’。儿臣查看了葛翼近年来写的诗句、文章,里面凡是‘明’字都少写一笔作‘口月’,凡是‘良’字均少写一点作‘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