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见郑贵妃与皇后两人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良妃目光一闪,哭着跪在西齐帝脚下,抽噎道:“皇上,您可要为昭儿作主啊……昭儿他怎么会无缘无故坠马,这事它定有隐情啊……皇上。”
见良妃哭的实在是伤心,西齐帝难得的心软将她扶了起来,轻轻的拍了拍她的手,道:“你放心,朕自会彻查。”
西齐帝看了看周围围着的皇子,深深的看了端王与卫荣一眼,半晌,看着卫荣,道:“老五,昭儿坠马时,你在何处?”
卫荣淡定的说道:“父皇,儿臣去给王妃送东西,便一直呆在了行宫里。”
“什么东西需要你亲自去送?”
卫荣不经意的看了看一旁的元保儿,回道:“回父皇,是一只白猫,我见它毛发雪白,没有一丝杂质,便心血来潮的想着亲自给王妃送去。”
当陈王坠马后,其实西齐帝已经派人去查了各个皇子的行踪,自然知道卫荣并没有撒谎,而且猎场的人将白猫误带来这件事,也是偶然的,所以卫荣确实与这事没关系。
西齐帝扫过卫荣身旁的元保儿,见她的好奇都快写在脸上了,更加确信了,卫荣确实与这件事无关。
西齐帝慢慢的收回视线,看着秦王道:“那就老二与老五,去查查这事到底是人为还是意外。”
秦王与卫荣赶忙领命。
等几人走出陈王的行宫外,一阵凉风吹过,秦王下意识的打了个冷颤。卫荣看出了秦王内心的不平静,说道:“二哥不必担心,父皇叫我们查,咱们查便是。”
秦王看着卫荣,忧心道:“只怕那人敢做,便不会留下痕迹的。”
卫荣看着秦王,半晌,轻笑道:“我们查不出来也无妨,若是咱们比父皇的人还厉害,怕才是真的有问题了。”
秦王猛地一怔,半晌说道:“竟是如此!”
见秦王想明白了,卫荣才与元保儿相携着离去。
等卫荣走后,秦王才后怕的与秦王妃道:“我原以为父皇叫我与卫荣去查这事,是心里已经打消了对我们两个的怀疑,却不想,这又是一重的试探。”
秦王妃安静的看着秦王,替他擦掉了额头的冷汗。
秦王看着秦王妃,自嘲道:“我果然不行,这弯弯绕绕的,我真的有时候看不明白。”
秦王妃安慰的替秦王揉了揉太阳穴,温柔道:“咱们本就没想与他们争什么,不明白就不明白。”
听着秦王妃的安慰,秦王下意识的放松了身体,确实,自己也不奢求那个位置,想那么多也没用。
等卫荣与秦王将没查出来的结果报给西齐帝后,这事便相当于过去了,当然,西齐帝自己派人查的结果如何,他俩就不知道了。
只知道后来宫里的一位苏婕妤,因为犯了事被打入了冷宫,这事就算是结束了。
发生了陈王坠马的事情,这秋猎自然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众人也只好兴致冲冲的来,又匆匆忙忙的回去了。
良妃宫里,良妃倚在太妃椅上,冷声问道:“那苏婕妤背后可还有别人?”
“娘娘,查不出来,只知道陈王的马,经手的宫人是曾经与苏婕妤一同进的宫,后来苏婕妤她好运的被皇上看上了,封了婕妤,那和她一起的宫人后来被内务府分去了行宫那边。”
“一点痕迹也查不出来了?”良妃皱眉问道。
“没有了。”良妃身边的大太监道。
“废物。”良妃挥手将手里的茶杯朝着下面的大太监砸去,那人赶忙磕头道:“娘娘息怒,即便查不出来,能有这个手段的,左右不过宫里的那几位罢了。”
良妃听到这,才收敛了面上的怒气,示意那大太监起来,道:“你说的没错,皇后与本宫一向没什么冲突,淑妃是个蠢货,只爱嘴上说,却没那个胆子,这事左右出不了郑贵妃与太后两人之手了。”
此时被良妃念叨的郑贵妃,也与太后正说着这件事。
郑贵妃苦恼道:“只一个苏婕妤绝对做不成这事,可这后宫里还有谁有这般大的能耐?”
太后垂眼看着手里的佛珠,半晌,幽幽道:“你可曾记得,当初皇后的大皇子是怎么没的?”
郑贵妃下意识的看向太后。
太后慢慢说道:“宫里都传那日你是故意拖着太医,可本宫知道,你那日真的是难产了,可其他人不信,连皇上都不信,你不觉得陈王坠马这件事与当初那件事很像吗。同样是找一个人背锅,却把自己的尾巴断的干干净净,这事肯定是一个人做的,这事本宫自会查清的,你不用管了,当初皇后的大皇子死的事情过去太久了,加上那晚你难产,本宫腾不出手去,以至于叫她在宫里藏了这么些年,如今却是个机会。”
郑贵妃点点头,显然相信太后的能力。
元保儿同样与卫荣猜测道:“这事会不会是平昭仪做的?”
卫荣沉声道:“不是她,当初我知道西齐帝暗中扶持九皇子时,便将平昭仪查了一遍,刚才留在她身边的钉子传来信说,她没什么动作,也很吃惊陈王的事情。”
“那会是谁?”元保儿丧气道:“要我说就是娶太多的人,你父皇宫里一堆女人,谁知道是哪个做的,真是烦躁。”
卫荣叹口气,也是头大道:“我总算知道,这女人太多,真不是一件好事。”
元保儿冷笑一声,抱着怀里的猫白了卫荣一眼。
看着元保儿孩子气的动作,卫荣也不由的失笑。
第51章 长平大长公主
长平大长公主回京了。
京城里的人家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 长平大长公主的车驾已经快要到京城了。
长平大长公主是下降到江南的周家的,这周家在江南文人里面到是有些美名,后来周驸马进京参加科考, 得中探花后,被当时的皇帝一眼相中,给自家女儿留做了驸马。
长平大长公主即便在京城里有自己的公主府, 不过为了照顾周驸马, 还是随着他去了江南, 听说两人夫妻之间颇为恩爱, 育有两子一女。
当初被四公主看上的周彦,就是长平大长公主长子的孩子,也是周家小一辈中的领头人。
此次长平大长公主回京, 一是因为周驸马已经逝了, 现在江南的周家交给了长子与长子媳妇打理,二是周彦与四公主的亲事,也该提上日程来了,周彦日后留在京里, 长平大长公主怕他们小人家的照顾不好自己,索性自己直接也来了。
随着长平大长公主一同来京的, 还有周家几个嫡出的女孩, 当初她唯一的女儿嫁在了江南, 让长平大长公主心里觉得很愧疚, 自己的女儿, 郡主娘娘, 嫁去京城也是使得的。所以到了孙子辈上, 长平大长公主直接将她们一起带来了京城, 想着给她们在京城里找个好人家, 将来也好留在京城。
而且,作为西齐帝在世的为数不多的几个长辈,西齐帝还是很尊敬这位姑母的。
长平大长公主进京时,阵仗倒是颇为高调,想来也是怕自己多年不曾回京,这京城里的人,给自己忘了。
到京的第二天,便递了牌子给太后,长平大长公主是先帝的嫡亲妹妹,当初与太后这位嫂子相处的还不错,直到后来下嫁江南,两人才渐渐少了来往。
不过现在也不错,自己的孙子娶了太后最喜欢的公主,两人自然是又迅速的热络起来了。
太后也有意为长平大长公主造势,正巧长平大长公主进京没两天,京城就飘飘落落的下过了一场初雪。
等雪停后,太后以看雪景的由头,在宫里设了个宴,邀着各家的夫人小姐的来宫里赏雪景。
长平大长公主承了太后的意,自己也有意让自家的两个孙女借着这次宮宴的机会,好好的露露脸,所以在着装与礼仪上,很是下了一番功夫,为此还特意从宫里请了两位宫廷嬷嬷来,礼仪上自己身边的嬷嬷就能教,可着装就不同了,自己好些年不曾回京,京城里流行的款式与江南那边却并不一样,所以,长平大长公主才特意又从太后那,请了两个嬷嬷来。
等到宮宴这天,长平大长公主将两个孙女叫到身边,这两个一个是长房嫡女,一个是二房嫡女,因着是生在文人世家里,两人身上都有一股子的书卷气息,配上江南女子特有的温婉,也别有一番风味。
长平大长公主满意的看着自家两个孙女,心里是得意的,即使不是生在京城,可自家的孙女无论是礼仪气度,还是学识才气,都不输这京城里的贵女。
这边长平大长公主带着两个姑娘去了皇宫,那边元保儿却与卫荣一个劲的抱怨:“你说这大冷天的,看什么雪景,这不是闲的嘛。”
元保儿是个夏天怕热冬天怕冷的体质,以前在北境自己还能克制,如今到了西齐,是再不用克制了,所以元保儿半倚在临窗的大炕上,腿上盖着一块乌黑的毛毯,怀里抱着猫,一脸不耐烦的与身边的卫荣道:“太后她都六十多了,这个天在宫里舒舒服服的窝着不好吗,做什么看雪景,霜前冷,雪后寒,这正是冷的时候。”
见良妃哭的实在是伤心,西齐帝难得的心软将她扶了起来,轻轻的拍了拍她的手,道:“你放心,朕自会彻查。”
西齐帝看了看周围围着的皇子,深深的看了端王与卫荣一眼,半晌,看着卫荣,道:“老五,昭儿坠马时,你在何处?”
卫荣淡定的说道:“父皇,儿臣去给王妃送东西,便一直呆在了行宫里。”
“什么东西需要你亲自去送?”
卫荣不经意的看了看一旁的元保儿,回道:“回父皇,是一只白猫,我见它毛发雪白,没有一丝杂质,便心血来潮的想着亲自给王妃送去。”
当陈王坠马后,其实西齐帝已经派人去查了各个皇子的行踪,自然知道卫荣并没有撒谎,而且猎场的人将白猫误带来这件事,也是偶然的,所以卫荣确实与这事没关系。
西齐帝扫过卫荣身旁的元保儿,见她的好奇都快写在脸上了,更加确信了,卫荣确实与这件事无关。
西齐帝慢慢的收回视线,看着秦王道:“那就老二与老五,去查查这事到底是人为还是意外。”
秦王与卫荣赶忙领命。
等几人走出陈王的行宫外,一阵凉风吹过,秦王下意识的打了个冷颤。卫荣看出了秦王内心的不平静,说道:“二哥不必担心,父皇叫我们查,咱们查便是。”
秦王看着卫荣,忧心道:“只怕那人敢做,便不会留下痕迹的。”
卫荣看着秦王,半晌,轻笑道:“我们查不出来也无妨,若是咱们比父皇的人还厉害,怕才是真的有问题了。”
秦王猛地一怔,半晌说道:“竟是如此!”
见秦王想明白了,卫荣才与元保儿相携着离去。
等卫荣走后,秦王才后怕的与秦王妃道:“我原以为父皇叫我与卫荣去查这事,是心里已经打消了对我们两个的怀疑,却不想,这又是一重的试探。”
秦王妃安静的看着秦王,替他擦掉了额头的冷汗。
秦王看着秦王妃,自嘲道:“我果然不行,这弯弯绕绕的,我真的有时候看不明白。”
秦王妃安慰的替秦王揉了揉太阳穴,温柔道:“咱们本就没想与他们争什么,不明白就不明白。”
听着秦王妃的安慰,秦王下意识的放松了身体,确实,自己也不奢求那个位置,想那么多也没用。
等卫荣与秦王将没查出来的结果报给西齐帝后,这事便相当于过去了,当然,西齐帝自己派人查的结果如何,他俩就不知道了。
只知道后来宫里的一位苏婕妤,因为犯了事被打入了冷宫,这事就算是结束了。
发生了陈王坠马的事情,这秋猎自然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众人也只好兴致冲冲的来,又匆匆忙忙的回去了。
良妃宫里,良妃倚在太妃椅上,冷声问道:“那苏婕妤背后可还有别人?”
“娘娘,查不出来,只知道陈王的马,经手的宫人是曾经与苏婕妤一同进的宫,后来苏婕妤她好运的被皇上看上了,封了婕妤,那和她一起的宫人后来被内务府分去了行宫那边。”
“一点痕迹也查不出来了?”良妃皱眉问道。
“没有了。”良妃身边的大太监道。
“废物。”良妃挥手将手里的茶杯朝着下面的大太监砸去,那人赶忙磕头道:“娘娘息怒,即便查不出来,能有这个手段的,左右不过宫里的那几位罢了。”
良妃听到这,才收敛了面上的怒气,示意那大太监起来,道:“你说的没错,皇后与本宫一向没什么冲突,淑妃是个蠢货,只爱嘴上说,却没那个胆子,这事左右出不了郑贵妃与太后两人之手了。”
此时被良妃念叨的郑贵妃,也与太后正说着这件事。
郑贵妃苦恼道:“只一个苏婕妤绝对做不成这事,可这后宫里还有谁有这般大的能耐?”
太后垂眼看着手里的佛珠,半晌,幽幽道:“你可曾记得,当初皇后的大皇子是怎么没的?”
郑贵妃下意识的看向太后。
太后慢慢说道:“宫里都传那日你是故意拖着太医,可本宫知道,你那日真的是难产了,可其他人不信,连皇上都不信,你不觉得陈王坠马这件事与当初那件事很像吗。同样是找一个人背锅,却把自己的尾巴断的干干净净,这事肯定是一个人做的,这事本宫自会查清的,你不用管了,当初皇后的大皇子死的事情过去太久了,加上那晚你难产,本宫腾不出手去,以至于叫她在宫里藏了这么些年,如今却是个机会。”
郑贵妃点点头,显然相信太后的能力。
元保儿同样与卫荣猜测道:“这事会不会是平昭仪做的?”
卫荣沉声道:“不是她,当初我知道西齐帝暗中扶持九皇子时,便将平昭仪查了一遍,刚才留在她身边的钉子传来信说,她没什么动作,也很吃惊陈王的事情。”
“那会是谁?”元保儿丧气道:“要我说就是娶太多的人,你父皇宫里一堆女人,谁知道是哪个做的,真是烦躁。”
卫荣叹口气,也是头大道:“我总算知道,这女人太多,真不是一件好事。”
元保儿冷笑一声,抱着怀里的猫白了卫荣一眼。
看着元保儿孩子气的动作,卫荣也不由的失笑。
第51章 长平大长公主
长平大长公主回京了。
京城里的人家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 长平大长公主的车驾已经快要到京城了。
长平大长公主是下降到江南的周家的,这周家在江南文人里面到是有些美名,后来周驸马进京参加科考, 得中探花后,被当时的皇帝一眼相中,给自家女儿留做了驸马。
长平大长公主即便在京城里有自己的公主府, 不过为了照顾周驸马, 还是随着他去了江南, 听说两人夫妻之间颇为恩爱, 育有两子一女。
当初被四公主看上的周彦,就是长平大长公主长子的孩子,也是周家小一辈中的领头人。
此次长平大长公主回京, 一是因为周驸马已经逝了, 现在江南的周家交给了长子与长子媳妇打理,二是周彦与四公主的亲事,也该提上日程来了,周彦日后留在京里, 长平大长公主怕他们小人家的照顾不好自己,索性自己直接也来了。
随着长平大长公主一同来京的, 还有周家几个嫡出的女孩, 当初她唯一的女儿嫁在了江南, 让长平大长公主心里觉得很愧疚, 自己的女儿, 郡主娘娘, 嫁去京城也是使得的。所以到了孙子辈上, 长平大长公主直接将她们一起带来了京城, 想着给她们在京城里找个好人家, 将来也好留在京城。
而且,作为西齐帝在世的为数不多的几个长辈,西齐帝还是很尊敬这位姑母的。
长平大长公主进京时,阵仗倒是颇为高调,想来也是怕自己多年不曾回京,这京城里的人,给自己忘了。
到京的第二天,便递了牌子给太后,长平大长公主是先帝的嫡亲妹妹,当初与太后这位嫂子相处的还不错,直到后来下嫁江南,两人才渐渐少了来往。
不过现在也不错,自己的孙子娶了太后最喜欢的公主,两人自然是又迅速的热络起来了。
太后也有意为长平大长公主造势,正巧长平大长公主进京没两天,京城就飘飘落落的下过了一场初雪。
等雪停后,太后以看雪景的由头,在宫里设了个宴,邀着各家的夫人小姐的来宫里赏雪景。
长平大长公主承了太后的意,自己也有意让自家的两个孙女借着这次宮宴的机会,好好的露露脸,所以在着装与礼仪上,很是下了一番功夫,为此还特意从宫里请了两位宫廷嬷嬷来,礼仪上自己身边的嬷嬷就能教,可着装就不同了,自己好些年不曾回京,京城里流行的款式与江南那边却并不一样,所以,长平大长公主才特意又从太后那,请了两个嬷嬷来。
等到宮宴这天,长平大长公主将两个孙女叫到身边,这两个一个是长房嫡女,一个是二房嫡女,因着是生在文人世家里,两人身上都有一股子的书卷气息,配上江南女子特有的温婉,也别有一番风味。
长平大长公主满意的看着自家两个孙女,心里是得意的,即使不是生在京城,可自家的孙女无论是礼仪气度,还是学识才气,都不输这京城里的贵女。
这边长平大长公主带着两个姑娘去了皇宫,那边元保儿却与卫荣一个劲的抱怨:“你说这大冷天的,看什么雪景,这不是闲的嘛。”
元保儿是个夏天怕热冬天怕冷的体质,以前在北境自己还能克制,如今到了西齐,是再不用克制了,所以元保儿半倚在临窗的大炕上,腿上盖着一块乌黑的毛毯,怀里抱着猫,一脸不耐烦的与身边的卫荣道:“太后她都六十多了,这个天在宫里舒舒服服的窝着不好吗,做什么看雪景,霜前冷,雪后寒,这正是冷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