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班长,你到中间来。”虎娃叫他。
  “为何?”云淮回头,见他带了个面具,手持一个圆木盾牌,“这是干什么?”
  安安也是同样的装扮,并递给他一个木质头盔,“防止有人偷袭啊!”
  猴娃:“我们时刻保卫班长的安全!”
  石头朝他挤眉弄眼,“等会儿我们在空中威武大喝,你可以混在其中,没人会知道是你在大声叫喊。在空中吼一嗓子,真的很痛快!”
  云淮哈哈笑了两声,当真混在他们当中,跟着放声大喝。
  抬头仰望的老皇帝都快愁死了:这老四,和自己记忆中严谨、一丝不苟的印象,差别很大啊!以后还能踏踏实实的当皇帝吗?
  云淮满心畅快的从空中落下,星眸当中闪烁着愉悦,熠熠生辉。
  他视线刚扫来,老皇帝和楚晏立刻分往不同的方向,搭帐篷的继续搭帐篷,找人的找人。
  云淮:“……”跑什么?又没打算把你们抓回去……
  第535章 三校
  云淮回宫时,叫老皇帝一起。老皇帝朝他直摆手,“你回吧,我在这里考察一下学院教学情况。”
  云淮:“……”你但凡是去和学院的夫子说话,而不是在那里摆弄石头他们带来的各项新奇装备,我就信这话了。
  爹大不由儿。云淮只好往学院派几个太医。
  老皇帝这一考察,就在学院里扎下了根。喂养小动物,看看学生们种的庄稼,逗逗小朋友,仗着自己的身份欺负小孩子,率先使用学院的最新发明,还特招人恨的在小朋友面前炫耀。
  二皇子除了研究化学,还在学院兼任了一个物理课助教。老皇帝也在学院里讲课。
  刚开始时,他还端着个架子,只做个兼职夫子。但一上起课来激情迸发,滔滔不绝。他见多识广,国家大事不知处理了多少,讲起实务策论来,那叫信手拈来,内容翔实,备受学生们追捧。
  后来当了校长,那就更不得了了,讲起课来一发不可收拾。每每开学,或者有什么大会,校长讲话,同样一发不可收拾。
  低年级的学生们倍觉痛苦,高年级的学生们却爱极了他的课。每听一课,皆获益匪浅。
  就连学院的夫子们没课时,也都站在窗户外面听的认真。
  张梓若还特意派了人,把老皇帝上课讲的内容都给记录下来,再传送到河湾村去。
  老皇帝亲自授课,这可不是谁都能听到的!国子监的学生们酸得隔着几里街都能闻见酸味了!
  他们借着交流之名,一个个跑到知行学院来听课。
  国子监祭酒也跑来听课,并求老皇帝,也到国子监去讲讲课,别光造福知行学院的学子。国子监的学子们也是您的子民、您的学生啊!
  在两大学院的争抢之间,老皇帝每日都乐得像朵老菊花一样。
  除了老皇帝,朝中致仕的官员也多有到知行学院任职的。也有人更喜欢桃花源的生活,因此前往河湾村知行学院去教学的。
  京城知行学院女校建立起来以后,张梓若立刻前往宫中,请皇太后和诸位太妃们前来任教。而学有所成的秀女们则担任助教。小公主也哒哒哒欢快的跑到女校去上学。
  放眼整个大魏朝,对比各个学院,知行学院的学生可以说是最乖巧的。谁也不知道学校内负责喂养动物、打扫卫生、看守仓库的人,到底是个什么身份?
  反正不惹就对了。
  而三所知行学院之中,数京城男校的学子最有耐心,这点是京城女校和河湾总校公认的。毕竟校长不凡,极为磨练耐心。
  在三校夫子的悉心培养之下,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才开始进入朝堂。
  河湾知行学院,原物理班的陈泽,之前南下考察船队与生意,回来后悉心学习,考上后进了工部。他表现出色,得了云淮的任命,专门负责带人建造出海的大船。
  二皇子和兵部往船上安装火炮。
  方远、吕立等人,考取功名以后,外放为官。
  早已考取功名,在外为官期间,政绩斐然的何乐,则被云淮提拔,重回京城为官。
  原在河湾文化报部任编辑的吴攀、陈兴等人,原河湾知行学院的夫子们,自做了官后,致力发展民生,卓有成效,也都陆续得到了提拔,或调任京城,或成了当地的大官要员。
  照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到任以后,收服不服自己的官员,官位虽低,却逐渐成了当地官员的领头羊,带领大家把当地建设发展的极好。
  他们利用云淮开通运河的便利,修建码头,招标修建囊括各地货物的大型标志性商场楼。
  照儿召集有一技之长的百姓,以山海经为主题,开始打造各种机关模型,修建大型洪荒文化园,带动就业。
  另召集读书人写诗、写词、写文章,作画布景,使文化园成为玩乐与增长知识兼备的地方。
  报纸发广告,开招聘会,引进人才,引来源源不断的客流。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紧抓教育,使经济与文化教育相辅相成。
  他在任的几年内,当地打败各地卓越的竞争对手,一跃成为大魏朝的新秀,成为各地人都乐于去参观购物的地方。
  他的官位一升再升,一路升到太守,然后被云淮调回京城,任督察院左副督御史。
  同他一起长大的安安、大宝、多粮、虎娃等,也都参加科举,陆续进了朝堂。
  进了户部的大宝,成了户部尚书的心头宝。安安进了翰林院;二蛋和多粮去了负责海上对外贸易的市舶司;虎娃和王孩儿去了火器营。其他考上的小伙伴们也各有归属。
  而落考的石头和过于活泼的猴娃,被留在京城的照儿、安安、虎娃等人,压着头补习,每日读书读得天昏地暗。
  京城男校出来的人才更是不用说,如星星一般散落各地,照亮一个又一个地方。
  京城女校的第一名,是公认的德才兼备,嫁给云淮做了皇后。凡是上了女校的女子们皆倍受各家的追捧。
  然而,这些女学生们不仅有了不输男儿的才华,也有着不输他们的志气,一心想着建立自己的事业。
  张梓若在朝为官,为天下女子们开了一条先河,铺平了一条道路。女学生们以她为榜样,不断奋斗,努力造福百姓,做出成就。
  云淮顾及天下读书人的反应,虽未改变科举制度让女子参加考试,但对有突出贡献的女子,照样封官,让女子逐渐进入朝堂。
  朝堂上不知不觉已经换了许许多多的新面孔,而这些新面孔几乎都出自知行学院。其他人虽不是知行学院的学子,却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云淮用起这些人来,简直如臂使指,再顺畅舒心不过!这些新生的力量聚集在一起,光芒之强,力量之大,令周边各国瑟瑟发抖!
  经常到边境打秋风的匈奴被一路打穿,王廷被端。认为大魏朝富有,而前来侵扰掠夺的海岛小国,被大魏的炮弹来来回回、反反复复轰了几轮,犁了几遍。
  照儿让人去寻找残余的贼人。
  带兵出征的北熙:“要把他们都杀掉吗?”
  一起出征的潘英和邓越:“留贼人作甚?”
  “拉一部分献给皇上啊!”
  照儿笑眯眯道:“不要只顾着杀杀杀的,放人一命如造七级浮屠。把躲起来还活着的贼人组织到一起挖矿去。挖出来的金矿银矿运回去献给皇上。”
  第536章 甩手掌柜
  大魏朝的各大海岸码头皆一片繁忙。水手们喊着号子扬帆起航,外来的商船和返程的本朝船只停靠在码头。搬运货物的人来来往往。卖东西的小贩高声吆喝,旅店的小二热情的在码头招揽顾客。
  朝廷的大船披风破浪归来时,引得码头的百姓们驻足观望。
  “是朝廷的船回来了!”众人喜气洋洋,“也不知道大人们又带回来了什么好东西?”
  “嘿嘿,带什么都好!单是陈泽大人出海带回来的土豆和红薯,我就觉得已经很了不起、很满足了!全家人都能吃饱肚子,多好!”
  “哈哈,你吃饱肚子就满足了,万事不担心。皇上和大人们要操心的事情可就多了!
  以前我想着咱大魏就已经够大了,一辈子也走不完。没想到海外面还有那么多地方呢!还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人哩!
  上次那个昆仑奴你见了吗?听说外面还有很多黄头发、红头发,蓝眼睛、绿眼睛的人呢!”
  旁边的人也顾不得喝水了,忙问:“你咋知道?”
  “一看就知道你没去听讲!县令大人不是派了人每日在布告栏前,讲解最新的公告,读报讲报吗?
  《魏民公报》和《河湾文化报》上都说这回事了!还说外面的大陆地方特别广阔,还有的地方人很懒,可那的粮食就是长得特别好!听的可羡慕死我了!咱们大魏多少人辛辛苦苦研究,才把粮食的产量给提上来啊!”
  “这倒是!”旁边卖茶水的老伯接话,“那边的人也太不惜福了!所幸咱们也算有福,皇上让人出海带了各种各样的种子回来。现在日子比以前好吃,东西也比以前香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