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兵部的官员们本是笑嘻嘻的看热闹,无声的支持镇国公,一听这话,也都连忙开口:“潘大人,您可不要难为我们,也给吏部的同僚省省事。”
“对!对!听说敬意楼推出了一款新饮品,等下朝后我们好好去喝一杯!”
……
朝中大人们苦等张梓若出具的官方答案。
张梓若改完试卷以后,不得不说,有真才实学就是不一样。
比如镇国公、卫国公几人,并未接触过这些题型,但他们的主观题答案很是中肯,还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张梓若把这些好的意见都给记录了下来,一如既往的写信,给河湾村知行学院。
她在京城收集的书籍资料,以及与程明达讨论的过程心得,也常常会记载下来,与河湾村的诸位夫子们进行分享。大家一起进步。
加上她在京城教学时的心得,新的习题卷子,以及给村民和学生们的京城特产等,又零零总总又收拾了几大包和满满一箱的东西。然后,派人送到京城物流据点,让他们转送河湾村。
至于应聘之事,她挥笔写下一张笔试通过名单,让人张贴在学堂外面,并派人依次去这些人家中传递消息,请他们来参加面试。
“去参加面试?”我通过了?!贺承接到消息,悄悄松了一口气,心情愉悦的打赏了跑腿的人,脚下生风的回书房。
想了想,他扭头出去找自己的朋友,先找人练练手。再顺路去请教下张夫子,那些题的答案是什么?
潘府,镇国公接到消息后,跟打赏报喜的官差似的,给人封个红包。自己背着手,大步流星的往外走。
他的妻子从布庄回来,叫住他,“等会儿该吃饭了,你去哪里?”
“去乐园!”
“没考上?又要去散心?”
“错,老夫考上了,更要去乐园!”
……
不同于他们的高兴,学堂里的学生们瞧着名单,一片愁云惨淡。
“夫子,我们一个都没考上吗?”
“你们主观题答的不错,很有想法。但要做夫子,光有想法是不行的,文化素养也要跟上。你们知识储备还是太少,太薄弱了。”张梓若把他们的卷子发给他们,干脆把这一堂课用来讲卷子。
前来请教的贺承在窗边站住脚步,凝神细听。
等一堂课结束后,他上前请教,提出自己的困惑和见解。
张梓若细心的进行解答。纨绔们托着腮,或者毫无形象的趴在桌子上,一个个生无可恋,或天塌了的模样。
完了,敌人打进阵营了!
贺承得到答案后,向张梓若一施礼,再向纨绔们笑笑,施施然的离开。
“夫子,你看他多么嚣张!把他给辞退吧!”
“就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两个人总能顶他一个,我们加上北熙一共十四个人,能顶他七个呢!”
张梓若笑道:“利用关系,把有才学的人给抹掉,可有违你们这些顶天立地的英雄们的高尚品质。
我相信,你们能在乐园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本领,一鸣惊人,战胜敌方。在学习这一方面,也能凭着自己的努力和素养,超越他人!”
潘英他们不好意思的清咳两声,“我们……开玩笑!”
“对!就是说说而已。”
“夫子,我们想超越他,哪里来的机会?”
张梓若笑道:“我又不是只招聘一次,夫子的数量会根据学生的数量而增加。那么大一个书院,只招这么点夫子,怎么够呢?”
纨绔们大喜,我们还有机会!
“夫子,您看我这薄弱的基础,从哪儿补比较好?”
“夫子,夫子,我做了一个粗略的学习计划,您看怎么样?”
众人学习热情高涨。从贺家得到了答案的官员们,同样的学习热情高昂,对着答案和分数标准,一道道的自我批改。
答案正确,就点头微笑;答案错误,就眉头紧锁,怎么会这样?怎么又扣分?!
算出来自己的成绩以后,官员们开始暗搓搓的打听其他人的分数。一群老狐狸谁也不愿意轻易暴出分数。
倒是镇国公,诡异的发现一些文官对他友善亲和了许多。
摸不着头脑的镇国公:这些文官,一天天虚头巴脑的,不知道搞些什么?神神叨叨的,一肚子坏水儿,果然不让人喜欢!
第443章 这么多
因为学院需要的夫子多,名额多,凡笔试通过的人,面试也都通过了。
张梓若培养新夫子,教学生,忙得不行。照儿和沈昱瑾有时候也会来帮忙。
每当她疲惫的时候,就抽空去瞧瞧建设中的学院。皇帝出手不凡,建设的学院依山傍水,占地面积广阔,皇家工匠盖起来的式样特别恢宏壮丽。
每当看到建设越来越完整,越来越漂亮的学院,张梓若浑身就充满了动力!休息什么休息,肝起来!现在的肝,就是为了以后的清闲!
她动力满满的带着护卫回府,还没到家,就遇到了物流据点的人。
“张夫子!我们给您送东西来了!”
“谢谢,给我吧,我直接带回去。”
“还是我给您送到府上吧!您就是有护卫,也拿不了这么多。您看——”
物流人员指指后面的四辆马车,“那四辆,还有我这辆车上的东西,都是给您的!”
“这么多?!”张梓若大惊。往常从河湾村送来的东西,总是几个塞的满满的大包裹,已经足够多了,没想到这次更夸张了!满满五车的东西!
是把学生这几年的作业都给送来了吗?
物流人员把东西给她送到府上,一匣子的信件亲手交给她。
做完功课的照儿好奇的前来观看,“娘,是不是有石头,安安他们的信?”
“有。”张梓若翻出石头、安安他们的信。他们一班人写的信用了一个大大的信封包了起来,捏起来厚厚的。
上面写着:夫子亲启,班长和照儿谁背文章快,谁开启。
张梓若忍俊不禁,笑过之后,想起宫中的云淮,又有点感伤。她把厚厚的信封递给期待的照儿。
自己查看其他信件。
有村民们写来的,一笔一划极力写工整的字有点大,但整体看上去很整齐。他们或说着村中的变化,有多少外乡人前来求学读书定居,或说村里的粮食长得怎么样了,以及村里谁家添了人口等等。
里正的信更为全面一些。他介绍了村里的变化,新任县老爷对村子的照顾,以及粮食增产情况,新农具的发明改进等等,末了说,送去的东西,都是放得住的,各家做的好吃的酱菜、腊肉或肉脯等。
让他们及时吃,别给放坏了。吃完了,再给他们送。
另有孙明和其他夫子的信,报纸编辑部的信,何乐、李清柳等学生的信。
他们说,经过一系列的实验,他们终于造出了自行车。因为不够稳当,所以自行车的后轮两侧还加了两个小轮子。
特意送来四辆,夫子和云淮、照儿各一辆。听闻夫子在京城也开了学堂,收了师弟,另外一辆给师弟们用,当作他们这些师兄师姐的见面礼。
另外,木匠,现在叫做王大师了,由自行车引发了灵感,特意给云淮和照儿做了新的玩具。
可以两个人一起蹬的车子,还可以组装布棚子。张梓若看得直笑,这个画出来的效果图,实在是太像景区游览使用的车子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包含有小机关的玩具。
张梓若拿着信,脸上洋溢着淡淡的幸福的笑容。她让人把东西都归置好,自己试着骑骑自行车,找到了久违的青春肆意的感觉,“照儿,来,娘带你玩去!”
“来了!”看信的照儿跑过来。
张梓若让他坐在后座上,自己带着他在花园里,在府中转来转去,并教照儿骑车。
照儿去掉了身上逐渐增长的稳重劲,又变得如小时候一般活泼开怀,清脆的笑声传出很远。
张梓若和照儿把王木匠做的双人车拼出来,尝试了一下。她告诉照儿,这是王木匠送给他和云淮的。
照儿跳下车,眉眼含笑,“娘,我有自行车就很好了。云淮在宫里,能玩的东西肯定很少。把这个车子送去给云淮吧!”
张梓若摸摸他的头,笑道:“明日我就送去。”
天黑后,张梓若和照儿都在书房奋笔疾书的写回信。
第二日,张梓若带着两辆自行车、双人车和其他小玩具,以及河湾村送来的各种特产请求进宫。
“皇上,河湾村研发出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不用喂草料,行走停靠都极为方便。他们特意送来,让微臣带来献给您。”
皇帝听说不用喂草料,立刻想到了可以取代马匹,高兴道:“是何东西?呈上来,朕瞧瞧!”
张梓若回头,为了保险起见将东西都留在殿堂的太监,这才把车辆玩具等都拿进来。
“对!对!听说敬意楼推出了一款新饮品,等下朝后我们好好去喝一杯!”
……
朝中大人们苦等张梓若出具的官方答案。
张梓若改完试卷以后,不得不说,有真才实学就是不一样。
比如镇国公、卫国公几人,并未接触过这些题型,但他们的主观题答案很是中肯,还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张梓若把这些好的意见都给记录了下来,一如既往的写信,给河湾村知行学院。
她在京城收集的书籍资料,以及与程明达讨论的过程心得,也常常会记载下来,与河湾村的诸位夫子们进行分享。大家一起进步。
加上她在京城教学时的心得,新的习题卷子,以及给村民和学生们的京城特产等,又零零总总又收拾了几大包和满满一箱的东西。然后,派人送到京城物流据点,让他们转送河湾村。
至于应聘之事,她挥笔写下一张笔试通过名单,让人张贴在学堂外面,并派人依次去这些人家中传递消息,请他们来参加面试。
“去参加面试?”我通过了?!贺承接到消息,悄悄松了一口气,心情愉悦的打赏了跑腿的人,脚下生风的回书房。
想了想,他扭头出去找自己的朋友,先找人练练手。再顺路去请教下张夫子,那些题的答案是什么?
潘府,镇国公接到消息后,跟打赏报喜的官差似的,给人封个红包。自己背着手,大步流星的往外走。
他的妻子从布庄回来,叫住他,“等会儿该吃饭了,你去哪里?”
“去乐园!”
“没考上?又要去散心?”
“错,老夫考上了,更要去乐园!”
……
不同于他们的高兴,学堂里的学生们瞧着名单,一片愁云惨淡。
“夫子,我们一个都没考上吗?”
“你们主观题答的不错,很有想法。但要做夫子,光有想法是不行的,文化素养也要跟上。你们知识储备还是太少,太薄弱了。”张梓若把他们的卷子发给他们,干脆把这一堂课用来讲卷子。
前来请教的贺承在窗边站住脚步,凝神细听。
等一堂课结束后,他上前请教,提出自己的困惑和见解。
张梓若细心的进行解答。纨绔们托着腮,或者毫无形象的趴在桌子上,一个个生无可恋,或天塌了的模样。
完了,敌人打进阵营了!
贺承得到答案后,向张梓若一施礼,再向纨绔们笑笑,施施然的离开。
“夫子,你看他多么嚣张!把他给辞退吧!”
“就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两个人总能顶他一个,我们加上北熙一共十四个人,能顶他七个呢!”
张梓若笑道:“利用关系,把有才学的人给抹掉,可有违你们这些顶天立地的英雄们的高尚品质。
我相信,你们能在乐园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本领,一鸣惊人,战胜敌方。在学习这一方面,也能凭着自己的努力和素养,超越他人!”
潘英他们不好意思的清咳两声,“我们……开玩笑!”
“对!就是说说而已。”
“夫子,我们想超越他,哪里来的机会?”
张梓若笑道:“我又不是只招聘一次,夫子的数量会根据学生的数量而增加。那么大一个书院,只招这么点夫子,怎么够呢?”
纨绔们大喜,我们还有机会!
“夫子,您看我这薄弱的基础,从哪儿补比较好?”
“夫子,夫子,我做了一个粗略的学习计划,您看怎么样?”
众人学习热情高涨。从贺家得到了答案的官员们,同样的学习热情高昂,对着答案和分数标准,一道道的自我批改。
答案正确,就点头微笑;答案错误,就眉头紧锁,怎么会这样?怎么又扣分?!
算出来自己的成绩以后,官员们开始暗搓搓的打听其他人的分数。一群老狐狸谁也不愿意轻易暴出分数。
倒是镇国公,诡异的发现一些文官对他友善亲和了许多。
摸不着头脑的镇国公:这些文官,一天天虚头巴脑的,不知道搞些什么?神神叨叨的,一肚子坏水儿,果然不让人喜欢!
第443章 这么多
因为学院需要的夫子多,名额多,凡笔试通过的人,面试也都通过了。
张梓若培养新夫子,教学生,忙得不行。照儿和沈昱瑾有时候也会来帮忙。
每当她疲惫的时候,就抽空去瞧瞧建设中的学院。皇帝出手不凡,建设的学院依山傍水,占地面积广阔,皇家工匠盖起来的式样特别恢宏壮丽。
每当看到建设越来越完整,越来越漂亮的学院,张梓若浑身就充满了动力!休息什么休息,肝起来!现在的肝,就是为了以后的清闲!
她动力满满的带着护卫回府,还没到家,就遇到了物流据点的人。
“张夫子!我们给您送东西来了!”
“谢谢,给我吧,我直接带回去。”
“还是我给您送到府上吧!您就是有护卫,也拿不了这么多。您看——”
物流人员指指后面的四辆马车,“那四辆,还有我这辆车上的东西,都是给您的!”
“这么多?!”张梓若大惊。往常从河湾村送来的东西,总是几个塞的满满的大包裹,已经足够多了,没想到这次更夸张了!满满五车的东西!
是把学生这几年的作业都给送来了吗?
物流人员把东西给她送到府上,一匣子的信件亲手交给她。
做完功课的照儿好奇的前来观看,“娘,是不是有石头,安安他们的信?”
“有。”张梓若翻出石头、安安他们的信。他们一班人写的信用了一个大大的信封包了起来,捏起来厚厚的。
上面写着:夫子亲启,班长和照儿谁背文章快,谁开启。
张梓若忍俊不禁,笑过之后,想起宫中的云淮,又有点感伤。她把厚厚的信封递给期待的照儿。
自己查看其他信件。
有村民们写来的,一笔一划极力写工整的字有点大,但整体看上去很整齐。他们或说着村中的变化,有多少外乡人前来求学读书定居,或说村里的粮食长得怎么样了,以及村里谁家添了人口等等。
里正的信更为全面一些。他介绍了村里的变化,新任县老爷对村子的照顾,以及粮食增产情况,新农具的发明改进等等,末了说,送去的东西,都是放得住的,各家做的好吃的酱菜、腊肉或肉脯等。
让他们及时吃,别给放坏了。吃完了,再给他们送。
另有孙明和其他夫子的信,报纸编辑部的信,何乐、李清柳等学生的信。
他们说,经过一系列的实验,他们终于造出了自行车。因为不够稳当,所以自行车的后轮两侧还加了两个小轮子。
特意送来四辆,夫子和云淮、照儿各一辆。听闻夫子在京城也开了学堂,收了师弟,另外一辆给师弟们用,当作他们这些师兄师姐的见面礼。
另外,木匠,现在叫做王大师了,由自行车引发了灵感,特意给云淮和照儿做了新的玩具。
可以两个人一起蹬的车子,还可以组装布棚子。张梓若看得直笑,这个画出来的效果图,实在是太像景区游览使用的车子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包含有小机关的玩具。
张梓若拿着信,脸上洋溢着淡淡的幸福的笑容。她让人把东西都归置好,自己试着骑骑自行车,找到了久违的青春肆意的感觉,“照儿,来,娘带你玩去!”
“来了!”看信的照儿跑过来。
张梓若让他坐在后座上,自己带着他在花园里,在府中转来转去,并教照儿骑车。
照儿去掉了身上逐渐增长的稳重劲,又变得如小时候一般活泼开怀,清脆的笑声传出很远。
张梓若和照儿把王木匠做的双人车拼出来,尝试了一下。她告诉照儿,这是王木匠送给他和云淮的。
照儿跳下车,眉眼含笑,“娘,我有自行车就很好了。云淮在宫里,能玩的东西肯定很少。把这个车子送去给云淮吧!”
张梓若摸摸他的头,笑道:“明日我就送去。”
天黑后,张梓若和照儿都在书房奋笔疾书的写回信。
第二日,张梓若带着两辆自行车、双人车和其他小玩具,以及河湾村送来的各种特产请求进宫。
“皇上,河湾村研发出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不用喂草料,行走停靠都极为方便。他们特意送来,让微臣带来献给您。”
皇帝听说不用喂草料,立刻想到了可以取代马匹,高兴道:“是何东西?呈上来,朕瞧瞧!”
张梓若回头,为了保险起见将东西都留在殿堂的太监,这才把车辆玩具等都拿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