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他则带着人直奔乐园。河湾村的美食街,河湾村的图书馆都名不虚传,河湾村的乐园,他一定要去看看!
  好不好玩的,他倒不是很在意,他主要就是想要去看看百姓的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
  这一看就直接看到了傍晚。
  早已接到暗报,知道皇帝一行人到来的张梓若,等啊等,等到晚霞漫天都没等来人。
  人呢?
  第367章 什么活动
  皇帝一行人意犹未尽的从乐园出来时,天边已燃起了绚烂的晚霞。
  这么晚,定然是没时间再去知行学院了。皇帝决定等明日再去探访知行学院。
  他们一行在乐园中痛痛快快玩了一番,还品尝了不少美食,这会儿也不觉得饿,溜溜哒哒的在村中走,边走边欣赏村中的美景。
  家家户户房屋盖得漂亮,庭院和门外皆春意盎然,千朵万朵压枝低,比晚霞还要烂漫美丽,犹如世外桃源。
  干净笔直的青石板道路上,房屋的倒影和他们的身影被拉的长长的。
  几个孩子滑着滑板咕噜噜从他们面前掠过,两只大黄狗摇着尾巴,欢快的跟在后面。
  皇帝笑盈盈的望着傍晚的美景,望着美丽和乐的村庄,忽然理解了程大人为何会带着家眷在此定居。
  官员们无论是何立场,行走在夕阳下安宁美好的村庄里,无不觉得一切都变得慢慢悠悠,如同氤氲着霞光,波光粼粼的河流,不急不缓的、悠闲自得地向远方流去。
  拐过悠长漂亮的小巷,视野豁然开朗。
  皇帝一行人猛然顿住脚步。皇帝问身后之人:“河湾村晚上还有什么集市吗?或者像乐园一样有什么活动?”
  众人纷纷摇头,谁也不清楚河湾村的习俗。
  皇帝不免后悔,自己不该为了防止暴露身份,就把燕飞和燕家的随从都丢在县城。
  燕飞确实把河湾村的大体情况告诉了他,但是像粮食增产,以及晚上集会的情况,燕飞从未提过。想来是在京城待的时间长了,他自己也不知道。
  想到燕飞,又不免想到定居在此的程大人,皇帝熟练的招来几名侍卫,让他们上前察看,程大人可否在此处?
  皇帝等人则站在拐角处,望着前面,聚拢热闹的人群,猜测议论着,这些人聚在一起的目的。
  侍卫很快回来禀报情况,程大人并不在此。
  皇帝放心的带着众人继续向前。
  他们走的近了,先是见一群老人和青壮男子聚在一起,围了一圈又一圈,时不时轰起一阵笑声或几句高骂声。
  皇帝心中奇怪,伸长了脖子也看不到中间到底是什么东西。他直接上前,侍卫在两侧给他开路。
  草根一把扣住侍卫的手腕,目光锐利,面带笑容道:“兄台,人多时,手可不兴这么往人身上拨。”
  “你是哪个村的?”另一边的侍卫也被村民扣了下来。
  侍卫往外抽手,下意识呵斥草根他们:“放肆!”
  这一嗓子出来,无论是左右,还是前面的村民纷纷回头,不约而同地盯向他们。
  寂静像涟漪一样,以他们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开来。人群中间的热闹说笑声戛然而止,所有人都在审视打量着他们。
  皇帝心中咯噔一响,立刻后退两步,生怕这是一个刺客陷阱。
  侍卫与太监们立刻冲上前护驾。官员们都紧张的围在皇帝旁边,保护皇帝,争取让自己进入侍卫的保卫圈。
  沈沙掏掏耳朵,从人与人的肩膀缝隙之间瞅见他们,说:“怎么又是你们?到哪儿都爱说放肆,是不是该多学点礼仪词语了?”
  “你认识?”旁边的乡邻纷纷问他。
  “今日上午见过。他们见王大爷家的麦子长得好,想要看看一颗麦穗上有多少粒麦子,被王大爷给说了一通。”
  王大爷从人群中心挤出来,看到皇帝他们高兴道:“是知错能改啊!”
  村民问:“什么知错能改?”
  王老爷子乐呵呵道:“他们虽然懂得不多,有些富贵人家的坏脾气,但是知错能改,性子都还是不错的。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就称呼他们为知错能改。”
  新鲜出炉的“知错能改”男团:“……”您到时问问我们的名字啊!
  明白了对方并不是敌人,凝滞的气氛瞬间解除。
  皇帝身边的太监顺着王老爷子的话,机灵的接腔:“对对,我们初来乍到,不太懂这里的规矩。刚才只是听到这里格外热闹,想要看一看,没想到引发了误会。”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村民们纷纷笑道,“想要往前看直说就行了。”
  “人多的时候,往人身上扒拉,还以为是有人手脚不干净想偷东西呢!”
  “下回可要好好说话,闷不吭声的,直接上手可不行!”草根拍拍侍卫的肩膀,调侃道,“兄台你这么闷,要是娶媳妇见岳丈怎么办?岳丈不得给你三棍子?”
  被他大力拍着肩膀的侍卫唇角抽搐,“我没媳妇。”
  草根目露同情:“我理解。”
  其他侍卫们纷纷忍笑。
  草根给“闷三棍”兄弟让条路,让他和皇帝等人到中间去看。
  皇帝如愿以偿到了最中间,这才发现中间的地上放着一个很大的木板框。
  内置泥土,泥土被分成了一块块整齐的田垄,像种稻子和麦子一样,整整齐齐地种着数颗青菜、麦子,还有他们不认识的绿苗。旁边还有水桶和挖出来的小水洼。
  皇帝不解:“这是做什么?”
  一名老者在水桶中洗洗手上的泥土,说:“我们在学习讨论更好的耕作及灌溉方法。”
  “那这些是做什么的?”皇帝指着地上的青菜、麦子、小树枝等询问,“这些菜和苗都要死了,为什么不种上去呢?”
  “那些都是用来尝试做嫁接实验的东西。”
  “什么?什么嫁接?”有官员不明白。皇帝也不解。
  知农事的官员不可思议道:“这些也能嫁接在一起吗?”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我们村里嫁接果树已经成功了,说不准麦子也能嫁接呢?要是麦子真能嫁接成功,说不定产量还能再往上提一提呢!”
  皇帝关心道:“那你们成功了吗?实验的怎么样了?”
  “没成功。”村民们神色微微沮丧,也有人扬起手中的书籍说道,“我们正在研究呢!”
  “肯定是我们看的书不够多,知道的东西太少,看的多了,肯定会有进展的!”
  “没错!我们不能像张夫子和她的学生一样研究科举的学问,难道还研究不了种地的学问吗?”
  “对!努力研究提高研究,提高产量!要是能让天下人都吃饱饭,那才是光宗耀祖,死而无憾!”
  “那肯定!每年的头柱香都是咱的!”村民们笑哈哈的互相调侃,精神奕奕的凑在一起研究去了。
  皇帝和官员们久久无言。他们不懂嫁接,但大为震撼!
  第368章 不必询问了
  河湾村的村民们竟然有如此远大的志向!
  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村中百姓,身上没有任何官职,但竟然每日都在孜孜不倦的学习研究,就为了让天下百姓都吃饱饭!
  与之相比,他们这些朝廷官员,实在是羞愧难安,无地自容。
  为了利益勾心斗角,陷于内斗之中;或每日例行点卯,麻木应对事务;或沉湎于权势富贵,一时之间,竟然想不起来自己曾经有过什么志向。
  早已迷失自我的官员暗自反省;一直努力坚持着为国为民做事官员则备受鼓舞,越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皇帝心中更是如地动山摇,巨浪翻滚,久久难以平静。
  这些百姓,虽不是隐士,却个个胜似隐士!志存高远,且个个奋进努力!
  有民如此,他们大魏朝如何不兴!百姓奋进,为君者,为官者,更该励精图治!
  一群志存高远的隐士会于此,为了他们的志向,为了他们的将来,以后,管辖河湾村的官员必须慎之又慎的选择,把最好的、最有发展潜力的官员放到这里来!
  皇帝暗中思索着,悄悄带人离开,免得打扰了村民们的学习与研究。
  他们往前走了不远,就见许多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凑在一起,欢呼笑闹。
  他们大多数手上都拿着纸鸢,正围着中间的一个小少年,听他一个个的分析,为什么大家自己制作的纸鸢飞不起来,或者飞起来很快就会往下栽倒?
  皇帝笑笑,欣然路过。中间那个眉眼含笑的小少年所讲解的话语飘进耳畔。
  嗯?压力?压强?什么东西?
  皇帝猛然顿住脚步,狐疑的回头瞅瞅,发现中间的小少年讲的头头是道,围着他的一众少年,竟然也个个像是能听懂的样子。
  皇帝难以理解的瞪大了眼睛,但为了不被孩子说,需要上小班读书,他汲取教训,绝不向前询问,就默默的听课。
  一个比少年们矮一半,抓耳挠腮,拧着小眉毛望天的小家伙,瞧见他们忽然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