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为什么不能?”大家不解,“我们利用每一点时间来学习,不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了吗?”
“别急。”张梓若沉稳道,“表面上看起来,学的时间越长,学到的东西越多。那你们有没有考虑过学习效率——”
想到他们可能不理解“效率”这个词,张梓若换了一种说法。
“就是你们有没有考虑到,一个人一个时辰内,究竟学到了、理解了多少东西?
“我打个比方:宋文乐,从白天到黑夜一直都在连续的学习。晚上还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
而我,学习半个时辰,休息一刻钟,学习半个时辰又休息一刻钟,甚至两刻钟。晚上如常睡觉,绝不熬夜。
你们觉得谁学到的东西更多?记住的内容更多。”
“自然是宋文乐!”众人毫不犹豫的、一致的给出了答案。
张梓若点点头,对这种答案毫无意外。
她只苦恼有太多现代科学理念和词语,无法直接说出来,说出来也不容易被理解,只好努力转化为大家能听懂的语言。
“是,从表面上来看,任何一个人都会觉得宋文乐学到的东西更多。
但你们也许忽略了一个东西,那就是专注状态。
人在精力集中,极度专注的时候,学东西很快。而人注意力分散的时候,看着在学习,实则根本就没记住内容。
就像一个人看着书,脑子里却在想着其他事情,或者时不时被窗外的动静吸引注意力,他即使在书房坐了一天,有别人认认真真学了一上午,学到的东西多吗?”
众人迟疑,“这、不好比较。”
“就是!这多多少少的,哪里说得来呢?书房学一天,再分神,也要比耗时少的人,学到的东西要多!”
张梓若真想直接告诉他们:在短时间内,投入100%的精力,比长时间投入70%的精力要好。
但这么一句话,肯定无法说服众人。
她转变思路,询问大家:“既然长时间学习最好,为什么每一个学堂给孩子上完一节课后,还要让孩子休息一下?”
“自然是因为孩子们坐不住!”
“你不让孩子们休息一下,那些皮猴儿屁股下面就跟长了刺儿一样,来回乱动,或者说小话,下一堂课也别想上好。”
“得给他们时间去茅厕,不然拉在裤子里,整个学堂臭烘烘的,学子们又笑又闹,成何体统?”
诸位夫子纷纷发言,答案大同小异。
张梓若笑道:“除了去茅厕之外,主要是因为孩子们坐不住,孩子坐不住是因为他们能够保持专注的时间有限。
认认真真学上一段时间,他们的脑子就疲惫了,累了,需要休息。”
“我们大人也是一样的。人的精力,就好比一桶水,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就一直在消耗。
桶里的水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少。我们也就从精力旺盛的状态,慢慢的变得疲惫。
而我们常说的头悬梁、锥刺股,就是在很疲惫的状态下,靠着毅力,勉强使自己打起精神,继续看书。”
“诸位,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过这种情况?
在特别困的状态下,昏昏欲睡,猛然惊醒,囫囵看几个字。眼皮又不自觉的打架,强撑着眼睛睁开条缝,把自己定的目标,那一两页勉勉强强给看完了。
但脑子里跟浆糊一样!你过会儿再想,我究竟看了点啥?没印象,不知道!”
诸位夫子都笑。
“有的,是有这种情况。”
“有时候困极了,是会如此。”
张梓若也笑:“对嘛,你说这种情况,是我们不够努力吗?我们多努力啊!觉都不睡,就是要读书!
可读了个什么,记了个什么,自己也不知道!你说我们图啥?图别人表扬我们一句刻苦努力吗?
我们要的是这个吗?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进展,是实实在在的学到东西!”
“困成那样子,不如去好好睡一觉,早上起来神清气爽,你别说看两页,就是看十页也绰绰有余!”
“可你要是熬熬熬,熬到鸡鸣,看起来辛辛苦苦,结果记了一脑子的浆糊。
第二日还没有精力,该学习的时候,你控制不住的犯困,该睡觉的时候,又强行学习,这不本末倒置吗?”
众人纷纷点头,“是这个理儿没错!”
张梓若笑盈盈道:“晚上该睡不睡,强行学习,白日犯困,是本末倒置。
那白天脑子累了,该休息不休息,勉强学习,何尝不是一个道理?”
这回,众人纷纷垂目凝思。
张梓若举例:“孩子们下课了,去玩一会儿,他们的脑子就得到了休息,那个已经没水了的桶就会再次装上水,就可以再一次从头消耗。”
“你看他们出去玩儿玩儿,开始上下一节课,是不是又精力满满了?”
诸位夫子没有不点头应是的。
“你要是不让孩子休息,给他连续讲上一两个时辰,你看看,那保准跟霜打了的小野菜似的!他也听不进去!因为他早已经无法保持专注了!”
“精力,就好比那一桶水,已经消耗完了,没有了!你说,我有毅力,我从木头缝儿里找水,我挤也要挤出精力来!挤出那一滴够干啥?!挤完以后呢,硬耗吗?
你有那个把自己变得越来越痛苦,自我消耗的时间,早就能休息好,把那一桶水重新给恢复满了!
你有大好的精力,可以再次进入极度专注的状态,学到的东西只会比你勉强煎熬时,学到的东西要多!”
第344章 队伍壮大
张梓若给大家讲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间接专注的状态,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使用“极度专注,主动休息,再次极度专注,循环往复”的模式,并推荐大家使用番茄工作法。
所谓的番茄工作法就是先极其专注地学习25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如此循环往复。
这种工作法有点类似于高强度间歇性训练,而且它符合学霸模式的特征——极度专注、主动休息、循环往复。
张梓若鼓励大家使用番茄工作法来学习,但时间不一定非要这么刻板,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她还鼓励大家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课堂中去。
因为一堂课,学生记忆最清晰的部分一般是课堂开始和课堂结尾,也就是开端和结尾两部分。
而使用番茄工作法,一方面是可以在课堂中间给学生讲个小笑话,让大家脑子放松一下,稍微恢复一下精力,有助于再次专注投入课堂。
另一方面,也在于使用番茄工作法,也就意味着一堂课被分为了两半,一堂课有两个开头和两个结尾,能使学生有更多清晰的记忆点。
“大家若是不相信,其实可以自己尝试一下。连续三天用连续的、长时间学习的模式;再连续三天,用极度专注加主动休息的模式。
自己进行对比,看究竟是哪种模式学习的效率更高?”
张梓若鼓励大家去尝试新的时间使用方法,说再多,都不如他们亲身去体验一下,自己去感受对比。
诸位夫子也都乐意至极。反正这种法子又不费什么事,纵然不好使,也没有什么大碍。
大家实验了数日,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极度专注加主动休息”的学霸模式。
毕竟,这样学习不仅学的好,相对来说,还更轻松,更节约时间!
自从换了学习方法,学院的夫子们都觉神清气爽,晚上也不必使劲熬夜了,精神面貌都好了许多。
张梓若乐见其成,并告诉大家:“学就要学的专注,玩就要玩的痛快!除了学习,我们还要强健体魄。没有好身板,将来科举考场里怎么熬?”
诸位夫子如今对张梓若几乎言听计从,况且她说的在理,因此,大家没课,或者学累了,就跟着姜恩练武,强身健体。
一直苦逼兮兮的姜恩,终于抖擞起来了!终于到我展现本领的时候了!
在武学课上,他就是唯一闪耀的星!是最引人注目的夫子!
到了文化课上,立刻就蔫儿了,恨不得成为最边缘之人。
张梓若注意到他的状态,仔细想想,姜恩毕竟是武学老师,不同于励志考科举的读书人,这些课程对姜恩来说,未必合适。
“姜恩,你本就是以武力见长,让你跟着学这些经义文章,并日复一日的赶进度,也许有些为难。
你要实在不想学,可以不必把自己逼得那么紧,大致了解些就行。或者,你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提升武技上面,也挺好。”
姜恩欣喜道:“哎哎,好!谢谢张夫子,啊不,谢谢院长!”
他伸手就想合上书本走人,但想想,这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在夫子班听课了,以后自己就不再来了,还是把最后一堂课听完吧!
许是心情好,格外轻松的原因,这一堂课他听了极为入神,理解起来竟然特别快,记得也特别牢固,整个人就好像开窍了似的!
“别急。”张梓若沉稳道,“表面上看起来,学的时间越长,学到的东西越多。那你们有没有考虑过学习效率——”
想到他们可能不理解“效率”这个词,张梓若换了一种说法。
“就是你们有没有考虑到,一个人一个时辰内,究竟学到了、理解了多少东西?
“我打个比方:宋文乐,从白天到黑夜一直都在连续的学习。晚上还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
而我,学习半个时辰,休息一刻钟,学习半个时辰又休息一刻钟,甚至两刻钟。晚上如常睡觉,绝不熬夜。
你们觉得谁学到的东西更多?记住的内容更多。”
“自然是宋文乐!”众人毫不犹豫的、一致的给出了答案。
张梓若点点头,对这种答案毫无意外。
她只苦恼有太多现代科学理念和词语,无法直接说出来,说出来也不容易被理解,只好努力转化为大家能听懂的语言。
“是,从表面上来看,任何一个人都会觉得宋文乐学到的东西更多。
但你们也许忽略了一个东西,那就是专注状态。
人在精力集中,极度专注的时候,学东西很快。而人注意力分散的时候,看着在学习,实则根本就没记住内容。
就像一个人看着书,脑子里却在想着其他事情,或者时不时被窗外的动静吸引注意力,他即使在书房坐了一天,有别人认认真真学了一上午,学到的东西多吗?”
众人迟疑,“这、不好比较。”
“就是!这多多少少的,哪里说得来呢?书房学一天,再分神,也要比耗时少的人,学到的东西要多!”
张梓若真想直接告诉他们:在短时间内,投入100%的精力,比长时间投入70%的精力要好。
但这么一句话,肯定无法说服众人。
她转变思路,询问大家:“既然长时间学习最好,为什么每一个学堂给孩子上完一节课后,还要让孩子休息一下?”
“自然是因为孩子们坐不住!”
“你不让孩子们休息一下,那些皮猴儿屁股下面就跟长了刺儿一样,来回乱动,或者说小话,下一堂课也别想上好。”
“得给他们时间去茅厕,不然拉在裤子里,整个学堂臭烘烘的,学子们又笑又闹,成何体统?”
诸位夫子纷纷发言,答案大同小异。
张梓若笑道:“除了去茅厕之外,主要是因为孩子们坐不住,孩子坐不住是因为他们能够保持专注的时间有限。
认认真真学上一段时间,他们的脑子就疲惫了,累了,需要休息。”
“我们大人也是一样的。人的精力,就好比一桶水,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就一直在消耗。
桶里的水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少。我们也就从精力旺盛的状态,慢慢的变得疲惫。
而我们常说的头悬梁、锥刺股,就是在很疲惫的状态下,靠着毅力,勉强使自己打起精神,继续看书。”
“诸位,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过这种情况?
在特别困的状态下,昏昏欲睡,猛然惊醒,囫囵看几个字。眼皮又不自觉的打架,强撑着眼睛睁开条缝,把自己定的目标,那一两页勉勉强强给看完了。
但脑子里跟浆糊一样!你过会儿再想,我究竟看了点啥?没印象,不知道!”
诸位夫子都笑。
“有的,是有这种情况。”
“有时候困极了,是会如此。”
张梓若也笑:“对嘛,你说这种情况,是我们不够努力吗?我们多努力啊!觉都不睡,就是要读书!
可读了个什么,记了个什么,自己也不知道!你说我们图啥?图别人表扬我们一句刻苦努力吗?
我们要的是这个吗?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进展,是实实在在的学到东西!”
“困成那样子,不如去好好睡一觉,早上起来神清气爽,你别说看两页,就是看十页也绰绰有余!”
“可你要是熬熬熬,熬到鸡鸣,看起来辛辛苦苦,结果记了一脑子的浆糊。
第二日还没有精力,该学习的时候,你控制不住的犯困,该睡觉的时候,又强行学习,这不本末倒置吗?”
众人纷纷点头,“是这个理儿没错!”
张梓若笑盈盈道:“晚上该睡不睡,强行学习,白日犯困,是本末倒置。
那白天脑子累了,该休息不休息,勉强学习,何尝不是一个道理?”
这回,众人纷纷垂目凝思。
张梓若举例:“孩子们下课了,去玩一会儿,他们的脑子就得到了休息,那个已经没水了的桶就会再次装上水,就可以再一次从头消耗。”
“你看他们出去玩儿玩儿,开始上下一节课,是不是又精力满满了?”
诸位夫子没有不点头应是的。
“你要是不让孩子休息,给他连续讲上一两个时辰,你看看,那保准跟霜打了的小野菜似的!他也听不进去!因为他早已经无法保持专注了!”
“精力,就好比那一桶水,已经消耗完了,没有了!你说,我有毅力,我从木头缝儿里找水,我挤也要挤出精力来!挤出那一滴够干啥?!挤完以后呢,硬耗吗?
你有那个把自己变得越来越痛苦,自我消耗的时间,早就能休息好,把那一桶水重新给恢复满了!
你有大好的精力,可以再次进入极度专注的状态,学到的东西只会比你勉强煎熬时,学到的东西要多!”
第344章 队伍壮大
张梓若给大家讲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间接专注的状态,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使用“极度专注,主动休息,再次极度专注,循环往复”的模式,并推荐大家使用番茄工作法。
所谓的番茄工作法就是先极其专注地学习25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如此循环往复。
这种工作法有点类似于高强度间歇性训练,而且它符合学霸模式的特征——极度专注、主动休息、循环往复。
张梓若鼓励大家使用番茄工作法来学习,但时间不一定非要这么刻板,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她还鼓励大家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课堂中去。
因为一堂课,学生记忆最清晰的部分一般是课堂开始和课堂结尾,也就是开端和结尾两部分。
而使用番茄工作法,一方面是可以在课堂中间给学生讲个小笑话,让大家脑子放松一下,稍微恢复一下精力,有助于再次专注投入课堂。
另一方面,也在于使用番茄工作法,也就意味着一堂课被分为了两半,一堂课有两个开头和两个结尾,能使学生有更多清晰的记忆点。
“大家若是不相信,其实可以自己尝试一下。连续三天用连续的、长时间学习的模式;再连续三天,用极度专注加主动休息的模式。
自己进行对比,看究竟是哪种模式学习的效率更高?”
张梓若鼓励大家去尝试新的时间使用方法,说再多,都不如他们亲身去体验一下,自己去感受对比。
诸位夫子也都乐意至极。反正这种法子又不费什么事,纵然不好使,也没有什么大碍。
大家实验了数日,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极度专注加主动休息”的学霸模式。
毕竟,这样学习不仅学的好,相对来说,还更轻松,更节约时间!
自从换了学习方法,学院的夫子们都觉神清气爽,晚上也不必使劲熬夜了,精神面貌都好了许多。
张梓若乐见其成,并告诉大家:“学就要学的专注,玩就要玩的痛快!除了学习,我们还要强健体魄。没有好身板,将来科举考场里怎么熬?”
诸位夫子如今对张梓若几乎言听计从,况且她说的在理,因此,大家没课,或者学累了,就跟着姜恩练武,强身健体。
一直苦逼兮兮的姜恩,终于抖擞起来了!终于到我展现本领的时候了!
在武学课上,他就是唯一闪耀的星!是最引人注目的夫子!
到了文化课上,立刻就蔫儿了,恨不得成为最边缘之人。
张梓若注意到他的状态,仔细想想,姜恩毕竟是武学老师,不同于励志考科举的读书人,这些课程对姜恩来说,未必合适。
“姜恩,你本就是以武力见长,让你跟着学这些经义文章,并日复一日的赶进度,也许有些为难。
你要实在不想学,可以不必把自己逼得那么紧,大致了解些就行。或者,你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提升武技上面,也挺好。”
姜恩欣喜道:“哎哎,好!谢谢张夫子,啊不,谢谢院长!”
他伸手就想合上书本走人,但想想,这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在夫子班听课了,以后自己就不再来了,还是把最后一堂课听完吧!
许是心情好,格外轻松的原因,这一堂课他听了极为入神,理解起来竟然特别快,记得也特别牢固,整个人就好像开窍了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