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照儿抱着头,黑润润的眼睛专注地瞧着她,故意扬高了小声音,再次强调:“我真的会告诉我娘的!”
张梓若失笑,“行行行。照儿想说就说,尽管说!”她一把把小家伙抱起来,“走吧,送你去睡觉,让聪明又可爱的小脑瓜也歇一歇。”
她把照儿送回去,看小家伙老老实实的上床睡觉,闭上眼睛。她在床边坐了一会儿,轻轻哼了一首轻柔的歌曲,听孩子呼吸逐渐变得平稳,才轻手轻脚的离开。
张梓若出了房间,又悄悄去看云淮。
云淮正躺在床上,呼吸均匀的睡觉。
张梓若轻笑:“呼吸得太均匀啦!就你这偷听的小动作,放在话本里,一准是被人发现抓住的小笨蛋!”
纤长的睫毛微颤,云淮睁开眼,呲着米粒般的小牙向她笑,笑出了两道漂亮的小卧蚕,“我以后让方远他们发明你们世界的电话!”
张梓若轻敲他额头,“为了偷听,发明电话,你可真是好样的!刚才怎么不直接过去?”
云淮:“他特意找个没人的时间问你,我一过去,他不就不想说了吗?你一直不知道他对你生分的原因,一定很着急。事情解决了,你就安心了。”
张梓若揉揉他嫩嘟嘟的小脸蛋,笑道:“我何止安心啊,因为云宝,还格外暖心!有什么想要和我说,或者问我的吗?”
“没有。”云淮弯着眼睛,笑得像一只偷吃美味的小狐狸。他一直是被在乎的!
张梓若轻轻拍拍他,“没有的话,快睡觉。下午上课要是打瞌睡,被夫子给罚了,我可不会帮你去求情。快睡吧。”
她轻轻合上云淮的双眼。
云淮的睫毛不屈的、倔强的在她掌心中眨动,“娘,你这样搞得好像我死了一样。”
“呸!说什么话!快呸呸呸,说童言无忌!”张梓若在他身上拍了一下。
云淮乖乖照做,在她的催促下,终于闭上眼睛,慢慢睡去。
下午,孩子们照常上课。张梓若除了上课,还要搞培训。散学后,也不得休息,把夫子们召集起来,教他们拼音。
新招来的正在培训期的夫子提出异议,“用拼音岂不等同于造字?多少大儒尚且不敢轻言造字定读音,我们又怎么能给每个字注音?”
“对!我们何德何能可以做这些呢?”
“此前从未听说过拼音一事,用拼音给每一个字注音,岂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对于读音,我们大可以用反切法来确定,何必费事给每个字注音呢?”
……
新招来的夫子们,个个踊跃发表意见。
而早已在学堂任教的夫子们,则未曾发言,只是沉稳的阅览张梓若发到他们每一人手里的简易资料。
张梓若让他们尽情发表意见,平静地听取每一个人的异议和理由。
那些新夫子们慷慨激昂的说了一通,一扭头,发现旁边早已任职的夫子们,没一人对他们进行附和。
就连年纪最大的孙明,可能是最顽固的老者,也未曾对拼音注音之事,提出一点异议。
第334章 反切法
在他们眼中,可能是最顽固不懂变通的孙明,反倒捋着胡须,津津有味的阅读着发到手里的资料。
其他学堂夫子也都各自看着资料。偶尔听得一声翻页的响动。他们的安静,使得新招聘来的读书人们,渐渐收声,心中也变得忐忑,或不解。
这是怎么一回事?难道因为在张夫子的学堂任职,就不能提出一点异议吗?
若是这样,岂不是趋炎附势,有失读书人的气节?
也有人默默拿起了手边的资料,开始认认真真的阅读。
张梓若将众人的表现收入眼中,说:“大家有这些疑问都很正常。”
她一出声,所有人不约而同的望向她,专心听她讲话。
“我们学一个字的发音,可以用反切法,也可以用一个常用字的发音来对另外一个字进行标注。这都是比较常见的做法。”
众人默默点头附和。
“但是,用一个字的发音来标注另外一个字,常常会陷入一种困境,就是没有合适的字来进行标注。
反切法也有这种困境。而且,对于常人来说有些复杂。
反切是什么?反切就是用两个字来给另外一个字注音,用两个字拼一个读音出来。
第一个字,反切上字,我们取它的声母;第二个字,反切下字,我们取它的韵母和声调。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切出了一个新的读音。
比如,我们想要知道‘相’这个字的读音,用反切法的话,用‘息’和‘亮’来切,写作‘息亮切’。
然后,我们分别取‘息’字的声母,‘亮’字的韵母和声调,组合在一起就是‘相’字的读音。
但是用拼音的话,就不一样了。”
张梓若刷刷刷写下“相”字的拼音,“看,我们只需要写下这么一行简简单单的拼音就行,不用再来回切字。”
诸位夫子有暗暗点头的,也有皱眉沉思的,还有不理解推行拼音意义的。
“使用反切法,众人皆知,看似麻烦,实则简单。使用拼音,岂不是所有人都要从头学?”
张梓若笑问:“反切法简单吗?”
“简单!”在场读书人几乎都表示反切法比寻常的注音法要简单,确实有益于认识新字。
张梓若说:“我们在座每一个人都识字,用反切法自然不难。”
“但这里面其实存在一个悖论,就是对一个初学者而言,他不认识字,又如何自己看书,使用反切法呢?他连反切的上字、下字都不认识,怎么切?”
“好说,口传耳听,多多诵读,自然就认识了。孩童启蒙,刚刚识字时,谁又不是跟着夫子反复诵读认字的呢?”
“没错!启蒙学习的多是常用字,反切法用的字也多是常用字。只要他们识得这些基础的字,再使用反切法自然不难。”
读书人们对此习以为常,觉得张梓若提出的问题根本就不成问题。
“好。”张梓若点点头,换个角度问,“用同音字进行标注的方法,更简单,一个字就可以。为何大家使用反切法,而不怎么用同音字注音法?”
在场的夫子们不假思索道:“自然是因为有时候没有同音字可以进行标注。”
“反切法标注读音,更加清晰!”
“同音字标注的方法弊端太大,反切法可以使人认识更多的字!”
张梓若点头,“也就是说,反切法比同音字标注的方法更精准,用途更广,更方便对不对?”
“正是如此。”众人异口同声。
张梓若笑道:“以前并没有反切法,但反切法出现,因为它精确、便利,所以大众便接受了反切法。
同理,以前没有拼音,但拼音只要能够更精确、更便利的给每一个字进行音节标注,它就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是给天下以便利。
而拼音,比反切法更加便利,也有利于人们学习认字。反切法需要读三个字的音,还要重组,而拼音只需要读一个字的音,就可以确定读音。
我们为什么要拒绝便利的,而选择麻烦的呢?
知道你们不相信,咱们就让事实来说话!”
张梓若让他们拿起手中的资料,开始教他们学习拼音。
在座之人本就个个饱读诗书,理解能力比孩子们要强,学习拼音也并不费劲。
张梓若主要教他们声母,然后教了三个韵母,以及组合起来,字的读音,拼音写法等。
等大家都练习过后,她挑了两个人出来,一个是最拥护反切法的人,一个是学习拼音最积极的人。张梓若让他们读自己在纸上写出来的大字。
“八。”两人不约而同的念出答案。
张梓若问:“为何念八?”
一人尚在思索反切的字,另一人已经给出了答案:“b-a-ba 八。”
张梓若笑道:“很好!你的学习能力很强!”她夸了对方一句,同神色苦恼的另一位读书人说道:“习惯了反切法,突然学习拼音法,一时半刻之间,思考方式确实不容易改过来。”
懊恼的读书人,神色渐渐舒缓,是这样没错,自己确实习惯了反切法。
张梓若继续说道:“但是经过学习,我们可以发现,拼音的学习其实是很简单的。大家可以数一数声母和韵母的个数,总体并不多。
但是它们组合在一起,加上音调,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变化,这也就意味着,它们可以为很多的字进行更精确的注音。”
这回,在场之人无不赞同。即便是最拥护反切法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拼音的便利之处。
“拼音写起来确实更简单。”
“若是把这些字母认全,只要直接拼读就行,比起反切法,确实更为快捷。”
“只是,要给所有字注音,怕是不容易啊!”
“不然,招你我来此,作甚?”
张梓若失笑,“行行行。照儿想说就说,尽管说!”她一把把小家伙抱起来,“走吧,送你去睡觉,让聪明又可爱的小脑瓜也歇一歇。”
她把照儿送回去,看小家伙老老实实的上床睡觉,闭上眼睛。她在床边坐了一会儿,轻轻哼了一首轻柔的歌曲,听孩子呼吸逐渐变得平稳,才轻手轻脚的离开。
张梓若出了房间,又悄悄去看云淮。
云淮正躺在床上,呼吸均匀的睡觉。
张梓若轻笑:“呼吸得太均匀啦!就你这偷听的小动作,放在话本里,一准是被人发现抓住的小笨蛋!”
纤长的睫毛微颤,云淮睁开眼,呲着米粒般的小牙向她笑,笑出了两道漂亮的小卧蚕,“我以后让方远他们发明你们世界的电话!”
张梓若轻敲他额头,“为了偷听,发明电话,你可真是好样的!刚才怎么不直接过去?”
云淮:“他特意找个没人的时间问你,我一过去,他不就不想说了吗?你一直不知道他对你生分的原因,一定很着急。事情解决了,你就安心了。”
张梓若揉揉他嫩嘟嘟的小脸蛋,笑道:“我何止安心啊,因为云宝,还格外暖心!有什么想要和我说,或者问我的吗?”
“没有。”云淮弯着眼睛,笑得像一只偷吃美味的小狐狸。他一直是被在乎的!
张梓若轻轻拍拍他,“没有的话,快睡觉。下午上课要是打瞌睡,被夫子给罚了,我可不会帮你去求情。快睡吧。”
她轻轻合上云淮的双眼。
云淮的睫毛不屈的、倔强的在她掌心中眨动,“娘,你这样搞得好像我死了一样。”
“呸!说什么话!快呸呸呸,说童言无忌!”张梓若在他身上拍了一下。
云淮乖乖照做,在她的催促下,终于闭上眼睛,慢慢睡去。
下午,孩子们照常上课。张梓若除了上课,还要搞培训。散学后,也不得休息,把夫子们召集起来,教他们拼音。
新招来的正在培训期的夫子提出异议,“用拼音岂不等同于造字?多少大儒尚且不敢轻言造字定读音,我们又怎么能给每个字注音?”
“对!我们何德何能可以做这些呢?”
“此前从未听说过拼音一事,用拼音给每一个字注音,岂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对于读音,我们大可以用反切法来确定,何必费事给每个字注音呢?”
……
新招来的夫子们,个个踊跃发表意见。
而早已在学堂任教的夫子们,则未曾发言,只是沉稳的阅览张梓若发到他们每一人手里的简易资料。
张梓若让他们尽情发表意见,平静地听取每一个人的异议和理由。
那些新夫子们慷慨激昂的说了一通,一扭头,发现旁边早已任职的夫子们,没一人对他们进行附和。
就连年纪最大的孙明,可能是最顽固的老者,也未曾对拼音注音之事,提出一点异议。
第334章 反切法
在他们眼中,可能是最顽固不懂变通的孙明,反倒捋着胡须,津津有味的阅读着发到手里的资料。
其他学堂夫子也都各自看着资料。偶尔听得一声翻页的响动。他们的安静,使得新招聘来的读书人们,渐渐收声,心中也变得忐忑,或不解。
这是怎么一回事?难道因为在张夫子的学堂任职,就不能提出一点异议吗?
若是这样,岂不是趋炎附势,有失读书人的气节?
也有人默默拿起了手边的资料,开始认认真真的阅读。
张梓若将众人的表现收入眼中,说:“大家有这些疑问都很正常。”
她一出声,所有人不约而同的望向她,专心听她讲话。
“我们学一个字的发音,可以用反切法,也可以用一个常用字的发音来对另外一个字进行标注。这都是比较常见的做法。”
众人默默点头附和。
“但是,用一个字的发音来标注另外一个字,常常会陷入一种困境,就是没有合适的字来进行标注。
反切法也有这种困境。而且,对于常人来说有些复杂。
反切是什么?反切就是用两个字来给另外一个字注音,用两个字拼一个读音出来。
第一个字,反切上字,我们取它的声母;第二个字,反切下字,我们取它的韵母和声调。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切出了一个新的读音。
比如,我们想要知道‘相’这个字的读音,用反切法的话,用‘息’和‘亮’来切,写作‘息亮切’。
然后,我们分别取‘息’字的声母,‘亮’字的韵母和声调,组合在一起就是‘相’字的读音。
但是用拼音的话,就不一样了。”
张梓若刷刷刷写下“相”字的拼音,“看,我们只需要写下这么一行简简单单的拼音就行,不用再来回切字。”
诸位夫子有暗暗点头的,也有皱眉沉思的,还有不理解推行拼音意义的。
“使用反切法,众人皆知,看似麻烦,实则简单。使用拼音,岂不是所有人都要从头学?”
张梓若笑问:“反切法简单吗?”
“简单!”在场读书人几乎都表示反切法比寻常的注音法要简单,确实有益于认识新字。
张梓若说:“我们在座每一个人都识字,用反切法自然不难。”
“但这里面其实存在一个悖论,就是对一个初学者而言,他不认识字,又如何自己看书,使用反切法呢?他连反切的上字、下字都不认识,怎么切?”
“好说,口传耳听,多多诵读,自然就认识了。孩童启蒙,刚刚识字时,谁又不是跟着夫子反复诵读认字的呢?”
“没错!启蒙学习的多是常用字,反切法用的字也多是常用字。只要他们识得这些基础的字,再使用反切法自然不难。”
读书人们对此习以为常,觉得张梓若提出的问题根本就不成问题。
“好。”张梓若点点头,换个角度问,“用同音字进行标注的方法,更简单,一个字就可以。为何大家使用反切法,而不怎么用同音字注音法?”
在场的夫子们不假思索道:“自然是因为有时候没有同音字可以进行标注。”
“反切法标注读音,更加清晰!”
“同音字标注的方法弊端太大,反切法可以使人认识更多的字!”
张梓若点头,“也就是说,反切法比同音字标注的方法更精准,用途更广,更方便对不对?”
“正是如此。”众人异口同声。
张梓若笑道:“以前并没有反切法,但反切法出现,因为它精确、便利,所以大众便接受了反切法。
同理,以前没有拼音,但拼音只要能够更精确、更便利的给每一个字进行音节标注,它就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是给天下以便利。
而拼音,比反切法更加便利,也有利于人们学习认字。反切法需要读三个字的音,还要重组,而拼音只需要读一个字的音,就可以确定读音。
我们为什么要拒绝便利的,而选择麻烦的呢?
知道你们不相信,咱们就让事实来说话!”
张梓若让他们拿起手中的资料,开始教他们学习拼音。
在座之人本就个个饱读诗书,理解能力比孩子们要强,学习拼音也并不费劲。
张梓若主要教他们声母,然后教了三个韵母,以及组合起来,字的读音,拼音写法等。
等大家都练习过后,她挑了两个人出来,一个是最拥护反切法的人,一个是学习拼音最积极的人。张梓若让他们读自己在纸上写出来的大字。
“八。”两人不约而同的念出答案。
张梓若问:“为何念八?”
一人尚在思索反切的字,另一人已经给出了答案:“b-a-ba 八。”
张梓若笑道:“很好!你的学习能力很强!”她夸了对方一句,同神色苦恼的另一位读书人说道:“习惯了反切法,突然学习拼音法,一时半刻之间,思考方式确实不容易改过来。”
懊恼的读书人,神色渐渐舒缓,是这样没错,自己确实习惯了反切法。
张梓若继续说道:“但是经过学习,我们可以发现,拼音的学习其实是很简单的。大家可以数一数声母和韵母的个数,总体并不多。
但是它们组合在一起,加上音调,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变化,这也就意味着,它们可以为很多的字进行更精确的注音。”
这回,在场之人无不赞同。即便是最拥护反切法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拼音的便利之处。
“拼音写起来确实更简单。”
“若是把这些字母认全,只要直接拼读就行,比起反切法,确实更为快捷。”
“只是,要给所有字注音,怕是不容易啊!”
“不然,招你我来此,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