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也不是,还有人没发。”
  通判神色稍稍舒缓。总算还有人识趣。
  “没发的人在街上给百姓们念纸上的内容。”
  “什么!”这还不如直接分发!
  通判脸色骤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去了一趟,反倒为河湾村图书馆忙起来了?!”
  “小人、小人不知啊!”
  “老爷,外面有一名读书人求见。”一名仆从前来禀报。
  “谁?”
  “是带头去河湾村的读书人,他说他刚从河湾村回来。”
  通判几乎是迫不及待的把人招到了自己面前,并询问来人,去河湾村,究竟发生了何事?
  那人一五一十交代得清清楚楚,并把自己带来的报纸全部呈上,以表忠心。
  旁边的随从,时刻等待着通判的发话。只要自家老爷一发话,他立马就把这些纸张全部拿去烧掉。
  通判将手中的报纸看了又看,笑道:“图书馆确实应当为更多人所知。”
  捧着报纸的读书人惊愕的抬起眼眸。
  通判依旧笑融融道:“她既说图文形式比传统书籍更有利于人学习,有不同的意见也可以广而告之,那就让有不同意见的人尽管说去。报纸,你也要分发给该发的人。”
  他意味深长的盯着面前的读书人。
  读书人垂下脑袋,“是!”
  府城中,思想迂腐又顽固的读书人家中都多了一张报纸。
  与之而来的,还有一些令他们无法忍受的言论,什么这种画莫名其妙图画的书籍比千百年来流传的经典更好;什么图画书更有利于学习,传统经典让人看都不想看。
  这些话听了就让人火冒三丈!不读正经书,净搞一些歪门邪道!歪门邪道还敢在外面卖弄,诋毁圣人经典?!不可饶恕!
  一时之间,府城多了许多抨击图画书,抨击祸害读书人的图书馆,抨击在外卖弄的歪门邪道的文章。
  这些文章,情感无不真挚澎湃,言辞无不锋利逼人!
  知府一看,乐了,连忙派人把这些文章都抄录下来,转送河湾村张夫子。
  张梓若收到信件,打开一瞧,心中大喜!来的好!
  她让人把这些文章贴在图书馆前面的布告栏上,并诚邀诸位读书人,对这些文章发表看法。
  且告诉大家,对方的文章和他们的文章,凡是经过筛选的,都会统一汇聚在报纸之上,传至千万家,让所有人观看!
  来此看书的读书人们,立刻热血沸腾,斗志昂扬!
  名声何其重要也!
  若是能写一篇文章被选上,岂不是能足不出村,便名扬天下?
  这些读书人们一个个犹如打了鸡血,把那些抨击的文章看了又看,胸腔里满是怒火,心中满是斗志,回去大笔一挥,“刷刷刷”写下数篇酣畅淋漓的对轰文章!
  收稿子收到手软的张梓若喜笑颜开,拉了学堂的夫子们,一起挑选文章。
  “嚯,这个吴攀真了不得!竟然写了足足五篇!”
  “我瞧瞧!”张梓若拿过来一瞧,好家伙,这位吴攀是个人才啊!不仅写的详实有物,慷慨激昂,还特别高产!
  “这个吴攀,以后让他做专栏写手之一!”要是可以,再将他招为编辑!
  张梓若他们挑了五六篇优秀的文章出来。然后,进行报纸排版。
  这是一版真正的报纸。除了这些文章之外,张梓若还请燕飞、沈明珠、县令等各写了不同的文章,放在上面。
  府城,河湾村图书和图书馆的名声,经过一众读书人的抨击,一降再降,几乎差到了极点。
  带着报纸回来的读书人为之辩驳,对方两句:“你去过图书馆吗?未曾去过也敢言好?!”瞬间把这些性急的读书人堵得哑口无言。
  对于他们和张梓若比试失败的事情,抨击者更是认为,这无法说明,加了乱七八糟图画的书籍好,只说明是他们自己学识太浅,本事不够!
  曾经去过河湾村,也去过图书馆的贵妇,以及她们的孩子们,想要声援,但无从着手。他们一不会写文章,二来写了也没人看。
  宁夫人和宁韶亦然,心中着急,又无从发力,便催促宁旭,写一篇文章,为河湾村和图书馆正名!
  宁旭:“不要坏了爹的事。”
  “写个文章,怎么就坏爹的事了?”宁夫人不解。
  宁旭笑而不语。
  他爹每天等河湾村的消息,等得脖子都变长了!
  在妻子的再三催促询问下,他笑道:“你觉得张夫子会毫无动作吗?”
  一想到主意巨多的张夫子,宁夫人瞬间安心了,“那我就等着了!”
  她笑盈盈的派了人,每日去街上打听消息。
  “夫人!来了!来了!”
  “什么来了?”宁夫人问。
  “河湾村来人了!这会儿街上热闹的很呢!”
  宁夫人立即从软榻上起身,“我们去瞧瞧!”
  一行人尚未走到地方,就听到了极其热闹的锣鼓声。
  “咚!咚咚!咚咚锵!”“咚!咚咚!咚咚锵!”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当中,数位身着统一服装的壮汉齐声喊道:
  “河湾文化报!足不出户,便可学知识!开业大酬宾,原价五文一份!今日凡是能对上谜语者或文章者,免费送一份报纸!”
  第305章 我出高价行不行
  “报纸?啥是报纸?”
  听到锣鼓声,前来看热闹的百姓,不解地问道。
  “冰糖葫芦一串才两文,你这一张纸就五文?”
  “嘿,看你说的!这读书识字,自古以来哪有什么便宜事!”
  “识字?就凭你们这一张纸就能识字?”
  “嘿嘿,知道你们不信!”河湾村特派人员——沈河腰板一挺,自豪道:“来来,我现场就教大家认两个字!”
  他左右瞅瞅,跳上牛车,拿一张报纸,高声道:“大伙儿看好了!我们河湾文化报上,有教大家识字的版块!今日我就根据这个板块上的内容给大家讲!”
  “哎哎,敲锣的兄弟,兄弟们歇一会儿,我先给大家讲讲字!”
  热闹的锣鼓班子暂时歇场。沈河喜气洋洋的说道:“老少爷儿们,兄弟姐妹们!你们觉得我识字不识字?”
  周围的百姓们都笑:“你他娘的脱裤子放屁!刚刚还说要教我们识字,自己能不认识字儿吗?”
  “你一看就是读书人,和俺们不一样!”
  “就是!你身上有那种读书人的派头,我们是不识字,又不是眼瞎!”
  沈河险些没控制住欣喜狂舞的五官,整个人也从沈河变成了沈花。
  他美滋滋地朝众人拱手,“谢谢!谢谢!多多诸位抬爱!实话告诉诸位,我就是村里一普通的老百姓,地里刨食儿的!去年,跟大家一样,大字不识一个!”
  “今年,我识字了!学习的方法,和报纸上教的方法一模一样!今日,把这个方法也教给大家!”
  众人一听,还有这好事?都迫不及待的催促他快讲!
  沈河来此,早已做足了准备,站在马车上,拿着报纸给大家讲字,连演变过程带故事。
  众人听得津津有味,贵人掏钱去茶馆听故事,嘿,他们在街上不仅能免费听故事,还能学认字呢!
  里三层,外三层,还时不时叫好的人群,引来了越来越多想要看热闹的人。
  而河湾村人来售卖报纸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般,飞进府城权贵和读书人家中。
  等各家看热闹和打探消息的人出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间,售卖报纸小分队正惊慌地如保护自己清白一般,护着怀里的报纸。
  “大家不要抢,不要抢!”
  “我们说了,开业大酬宾!要对上谜语或者接上文章,才可以拿到报纸!”
  前排举着钱的百姓们不服气,“哪个做生意的像你们这么死心眼儿!”
  “抱着葫芦不开瓢,死脑筋啊!这你们还想赚钱!快!给你们十文,来两份!”
  “快点!快点!上面的故事你就念一节,算怎么回事?钱给你,快把报纸给我,我回去自己读!”
  这是原本在酒楼上看热闹,听了半截故事的客人,忽然发现下面的内容没人讲了,急了。排除万难,硬生生挤进来,急吼吼的要买报纸!
  附近店面的掌柜们都站在门前,踮着脚,伸长了脖子,看得痛心疾首,羡慕的眼泪都要从嘴角流出来了!
  这是哪儿来的榆木疙瘩?看的人可真着急呀!那么多钱,硬生生塞到眼前,竟然不收!这要是我家伙计,我非得打死他不可!
  众人的热切期望,强烈催促下,卖报小分队忍痛收钱,卖卖卖!
  这下后面的人急了,也都伸长了手臂,要买报纸。
  “我!我!我也要买报!”
  “我家少爷要五份!另外给赏钱!先给我们!”
  “谁推我?别推我!看这儿,看这儿!卖报的!我买报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