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他眼巴巴地望着通判手中的故事书。
  通判把书籍还给他,至于他递来的那一本,接也未接,让他直接还回去。
  知府逛了一圈,此时也在启蒙区域这边看书。
  他随手抽出一本,书上画有石头,对应的右侧写了个“石”字,下面写了石字的演变过程,最后写了个关于石头的童谣,最下方还有关于石头的小故事。
  知府看得有趣,翻了这一本,又看下一本。
  他抽出的第二本是连环画故事。画上的风格,感觉很是熟悉,和他们租住的房子里的挂画是一样的风格,都格外的逼真。
  知府兴致大起,询问身边的县令,可知这种画作是哪位大家手笔?
  县令一看便笑了。每次讲学比赛,旁边都有人作画。得奖的人,就会有一张画像。那些画法和知府手中的连环画是一样的风格。
  他笑道:“非止一人。这是一种别样的画技,河湾村有多个画手。不过,其中一人画画尤为一绝,叫做王承。但是王承的这种新画法,也是跟张夫子所学。”
  “哦?张夫子!”知府扭头去寻张梓若,发现她正在跟一名百姓说话,几句话后,转身从一个书架上抽了一本书递给百姓。
  知府干脆去寻她。县令、县丞等下属跟在后面。在图书馆内随意抽书籍查看的通判,放下书籍,立刻跟上。
  知府询问张子若关于画的事情。张梓若给大家讲素描、空间、光影等知识。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她领着众人去楼上,“刚好楼上挂有几张画,非常立体,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
  图书馆一楼,挂的都是读书人所作的山水画,或者人物画等,是古人常见的画法。二楼所挂画的画作多是现代化画法。
  张梓若把他们领到画前。孟州跟着通判,一眼就看到了金箍棒几乎戳到纸外的画作!和他们所见的妖精手中的藤蔓一样一样的!
  “这个!”孟州情不自禁的叫了出来。
  “这个怎么了?”张梓若问。
  通判同样心中剧烈震动!但看张梓若的神色,这明显没什么稀奇,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为了不显得丢人,他弥补性的说道:“没什么,这幅画看上去和寻常画作不同。”
  “对!”张梓若笑盈盈给他们解释两种画法的区别。古人的画极具意蕴美,神似,形却未必。
  现代的画法,结合空间关系、光影虚实明暗度等,相较而言,更为逼真写实。
  图书馆挂的画,其实是现在人已经司空见惯了的。在一张纸上画一个立方体,一眼看上去,只觉得纸上放了一个盒子。不经提醒,只看表面的话,险些以为那个盒子是真实存在的。
  在现代,有画技高超的画家,画出来的三d写实作品,简直令人怀疑眼睛。
  比如橘子,他画在纸上的橘子和他放在纸上的橘子,两者放在一起,让人分辨不出来,哪个是真的,哪个是画出来的。
  也有人在纸上画个拳头,拳头给人一种很立体,已经捶破纸张,戳到纸外面的感觉。
  图书馆里挂的画,其实和纸张上的拳头,是同样的原理。都是通过空间、虚实、光影等变化,塑造出一种立体感。
  给人一种真真正正跃然纸上的感觉!
  最初这种画刚拿出来时,不少村民害怕,觉得画里有妖精,手都伸到外面来了!
  经过张梓若、王承他们的解释,村民们才明白,这竟然是一种画技。尤其是看王承当场示范以后,村民们拍着胸口,放下心来,说,以后禁止王承画妖精,过于形象!
  至于张夫子,由里正、族老出马,苦口婆心的劝说,真想画,就画个形象的特别逼真的神仙,权当保佑孩子,保佑云淮。不要画那些奇奇怪怪吓人的东西,会惊着孩子。
  于是,张梓若回去以后,画了一张威风凛凛的大圣图,挂在云宝的房间里。
  至于王承,作为画西游人物的画手,自从点了新的技能,灵感如泉涌,有着按耐不住的激情。越是禁止越想画,画起妖怪来得心应手。
  他把妖怪的一只手化成枯藤树枝,远远看来那一只变形的手直接从画中伸了出来,伸向现实中的人。
  硬生生让古代人感受了一番现代人看贞子爬出电视的恐惧感!
  画作完成后,他兴奋的拿去给张梓若看。围绕着张梓若玩闹的孩子们只因为多看了一眼,回去以后,做了好几天的噩梦,尿了好几天床。
  村里的家长们给孩子们叫魂后,气冲冲的找上王家。
  王承苦兮兮的蹲在河边,给乡亲们的孩子洗了几天床单后,痛定思痛,画了多张形象立体的妖怪图,暗暗交给张梓若,并无比恳切地提出建议。
  可以找个屋子,把他的这些画都挂上去。如果有村人犯错,就把犯错的村人扔到这个屋子里,好好反省。一定会很有效。
  张梓若深以为然,把这些画都收了起来。不仅村人能用,将来若开发密室逃脱游戏,这些画也能用。加上暗处的喇叭配音,或许游客可以体验到别样的乐趣。
  第287章 手微微发抖!
  不过为了游客的身心安全着想,此种方案暂未实行。
  为了村民们的身心健康,也为了防止自己的徒弟们尿床,王承教导徒弟时,并未教他们,把手画成变形的枯枝。
  而是选择了更有美感的画法,纤纤素手上缠绕着藤蔓,但是把藤蔓画的立体一点,像是真的藤蔓蜿蜒垂坠到纸外。
  除此之外,眼睛的画法,也是一大重点。学生们还要练习如何把人的眼睛画得栩栩如生。人的眼型瞳孔光影等,画的越逼真越好。
  学生们有很多练习之作,除了家长们会收藏外,村民们常常会淘一些回去。
  王老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以土坷垃的价格,挑来拣去,挑了六幅最漂亮的画,成功的让租客感受到了别具一格的美。
  通判和儿子跟着张梓若,一幅幅看过画作,看过各种立体的、几乎能以假乱真的画,看过眼睛栩栩如生的肖像画,沉默,沉默,还是沉默。
  尴尬从脚底上涌,涌进四肢五骸,冲入头顶,从眼睛和每一个毛孔里面钻了出来。丢人!丢人!
  闹了半天,原来只是一幅画!还好死对头知府不知道他们换房子的原因,否则,这定是他余生茶余饭后的笑料。
  知府他们对这种画技叹为观止,反复欣赏墙上的挂画,并询问张梓若可否画一幅画赠给他们?
  张梓若笑道:“好说好说。不妨我们现场作画,你们也留下墨宝在此。我们图书馆也能多些镇馆之宝。”
  知府他们欣然应下,当即让人取了笔墨来,现场作诗作画。
  通判背着手,下楼去了。他去各个书架,随机抽书、看书,把图书馆每个区域都看了一遍,观察馆内的百姓和读书人反应,去外面将石碑上的名字从头看到尾。
  孟州跟在他身后,疑惑不解,“爹,你转来转去干什么呢?”
  通判望着高大的石碑,默然不语。
  半晌后,他问:“你看里面的书了吗?”
  孟州:“看了两眼,藏书确实丰富。是有什么问题吗?”
  通判望着兴高采烈,不断涌向图书馆的读书人和百姓们,意味深长地说道:“这个图书馆建的很好,太好了!可惜,晚了一些……”
  “什么晚了一些?”孟州问。
  通判:“没什么。回去看看。”
  孟州郁闷的跟在他身后,也不知道他究竟在看什么。这图书馆确实建得轩俊壮丽,在诸多村子和县城里,都是独树一帜!但比起府城建筑,没什么出奇。
  它的重点应该在于图书,在于免费提供书籍给贫寒的读书人和百姓阅读。这么一目了然的事情,这么一目了然的建筑,有什么值得来回看的?
  看这大石头,不如上楼看看画。等回去的时候,也买几幅!
  通判找到燕公子,笑意融融的交谈。他旁敲侧击,拿言语暗中试探,看自己能否掺一脚图书馆的事情。
  燕飞打破了他的幻想。他们这么多人的努力和心血,不是让通判坐享其成,拿来博名声的!
  他和张夫子,及其他人的志向愿景中,美好的成果中,不需要加入一个汲汲营营之人,污了这份美好!
  最大的功劳和荣誉,属于提出这个构想,并为之努力的张夫子!而不是这个摘现成果子的通判!
  燕飞如此想着,神色也不免显得冷淡。言语之间,虽未明言,但拒绝之意明显。
  通判笑意融融的转移了话题。
  那厢,张梓若和知府他们各自完成了作品。张梓若兴奋地让人把他们的墨宝挂在图书馆内,来都来了,墨宝就留在这里吧!
  至于她刚画好的画作,被知府要了去。想要求画,却被通判拉着说话的燕飞神色愈冷。
  因为时间有限,所以张梓若只画了一幅画。至于其他人的,说好了,等她以后有空再画,画好后派人转交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