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这下,持反对意见的读书人犹如被一棍子敲到头上,神色惊愕愣怔,连嘴都张不开了。
看他们好像受的打击过大,顾云淮笑了笑,言辞缓和,“凡兴教化,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但比及民众无知,民众有知而有异议,倒是好事。上位者可以广纳言路,得知民众反馈,做出更好的决策。”
“使民不可知的治理方法,乍一看方便,其实不然。若有人心怀叵测,恶意鼓动,民众如果愚昧无知,很容易被轻易鼓动生乱,则地方易乱,且民众性命不保。”
“若民众有知,他们自会明辨是非,不会轻易被人鼓动。他们有了学识,自会用学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如此一来,不仅有利于地方安稳,更有利于发展。”
县令捋着胡须,笑意融融地暗自点头。
若是想要愚民,朝廷又怎会将兴教化作为地方官员的考核成绩之一?
一些人认为,所谓的兴教化考核,是看本地读书人中举者是否多,考中的人多,就是教化成绩好。百姓,则不在此范围内。
可他们恰恰忘了,读书人也是民!民,也可以成为读书人!
这一点,云淮,讲的甚好!
县令望向顾云淮的目光满是喜爱!不凡!此子不凡,非是池中物啊!
顾云淮正在做最后的总结:“正如理越辩越明,有为的上位者也不惧有识之士多,只会为之感到欣喜。
因此,‘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理解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如理解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好!”
百姓们拼命的鼓着掌,高声吼出内心最澎湃真挚的情感!
石头他们举着扇子蹦蹦跳跳,“好!”“班长讲的真好!”“班长真厉害!”
方远他们激动地鼓着掌,内心有种自己都说不上来的感动。他们与有荣焉地挺直了身板。
不愧是我们小师兄,讲得就是好!与读书人辩驳也丝毫不落下风,甚至更胜一筹!把对方问得话都答不上来,妙!太妙了!
“好!”“好!”“讲得好!”不住的有人叫着好,热烈的掌声如海啸般席卷千场!
人群里的沈河按着前边人的肩膀,往上窜出好大一截,高声喝道:“出口惊风雨,音落震鬼神!此中有真意,谁人不是民?!”
他的家人,他前后左右的村民皆震惊地扭头看他,转眼便跟着他一起吼了起来。
河湾村的百姓们也都加了进来:“出口惊风雨,音落震鬼神!此中有真意,谁人不是民?!”
“出口惊风雨,音落震鬼神!此中有真意,谁人不是民?!”越来越多的百姓跟着唱和!
县令他们站起了身!
宁家人惊愕地回头!
认知被冲击了的读书人陷在浩大的唱诗人群中,听着震耳欲聋的诗词,越发愣怔恍惚。
所有的人都在唱和!无论男女老少都在唱和!
“出口惊风雨,音落震鬼神!此中有真意,谁人不是民?!”
第246章 我爹他怎么了?
百姓们扯着嗓子,齐声高喝,如狂风怒号,巨浪滔滔!穿云裂石,响彻云霄!
无论宁家主仆,还是平日不将百姓放在眼里的富贵人家或清高读书人,此时此刻,无不震撼难言!如被汹涌巨浪拍击,一时晕晕眩眩几不能站立!
县令热泪盈眶,民,平时柔为水,怒时成浪涛!无论何时,从来皆不可缺少!
顾云淮站在台上,看为他欢呼喝彩,为自己呐喊的百姓们;看神情激动又为他骄傲的张梓若等人;看逐渐跟着高喝的读书人们,他脸上缓缓绽出一个淡淡的纯粹至极的笑容。
民众高呼声久久不止。
身为主持人的沈数都快把嗓子都给喊哑了,才让大家平息下来。
他声音嘶哑,神情激动:“三位小选手都讲完了,接下来我们请评委做点评!”
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评委。
燕飞一如既往,言简意赅:“宁韶多为解读,意思通顺,却无亮眼之处。沈照有理论相对照,观点新颖。云淮讲解更为周全,也更有说服力。”
“没错!”“没错!”百姓们小声应和着,对这份点评很是赞同。
宁韶扣着椅子扶手,不高兴地绷起脸。
宁母脸色也不大好看。都是世家之人,怎么燕公子说话如此不客气?三个孩子,在他嘴里,怎么自家韶儿倒成了最差劲的?明明韶儿讲得也很好!
然而,无人为宁韶说话。即便最初赞同宁韶的读书人此时也无一人吭声。他们都全神贯注地在听点评。
台下,沈数请林举人点评。
林举人神色和蔼地笑道:“关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其实一直有不同的解读,并没有绝对的定论。
三个人都讲得很好,各有观点,且有理有据。”
宁家人脸色稍缓。这才对嘛!他家韶儿/少爷也不差!
林举人话锋一转,说道:“但相对而言,云淮的讲解,理由更充分,也更可靠。”
三个评委已有两个将票数投给了顾云淮,宁家人提心吊胆地望向最后一名评委——县令。
就算赢不了顾云淮,也应该赢个沈照吧!再不济也要打个平手吧!
县令捋着胡须走向台子中央:“关于这句话,别说孩子,便是大人,也多有争论。但纵观我朝之举措,是重教化的。教化之事,功在千秋。”
宁家人的心沉了下去。
县令趁此之机,说了一番鼓励众人向学的话。
最后,三位评委,无论哪一个,都认为顾云淮讲得最好!
沈数高声宣布:“本场比赛,顾云淮胜!”
“哦~云淮!”“云淮!”“云淮!”在热烈的掌声与呼声当中,顾云淮被方远他们举起来,坐在肩头,举着扛着不断传递。
沈数笑意融融地宣布:“临时加赛,到此结束!下午讲学大赛继续!大家吃好喝好,下午再见!”
说起吃饭,众人才恍觉方才听得太入神,都忘了吃饭这回事。如今肚子咕噜噜的叫,大家谈论着刚才的比赛,兴致勃勃的三五成群的散去。
卖吃食的小贩们纷纷高声吆喝了起来,很快摊位上就围了一个又一个买食物的人。
“给我来两个肉包子!”
“我要素的!要三个!”
“来两个炊饼!”
“这个竹筒腊肉饭给我来两份!”
卖竹筒饭的河湾村村民笑问:“这米饭可瓷实的很,两份吃得完吗?”
买饭的人笑道:“嘿,你这人,别人都恨不得能卖更多,你倒担心我买太多!放心,你家竹筒饭好吃,两份我也吃得完!”
旁边人笑言:“你若吃不完就均给我们,免得每次买东西总有人排不上!”
“就是!”其他挤着等着的人纷纷应和,并同卖家说道,“我说老哥,每次讲学大赛这么多人到你们村子来,你们只做这一点可不够卖啊!”
“对啊!多做点儿啊!有钱赚,难道还嫌钱烧手吗?”
河湾村村民笑意盈盈,“有钱谁不想赚?但这钱咱得挣得踏实!咱得保质保量!得让大家伙儿都吃得实惠,吃得放心,吃得开心!”
“好!就冲这句话,下次还来你们这儿买!”
“多谢!多谢!”河湾村村民喜逐颜开,卖饭的动作越发麻利了。
讲学广场上,庞大的人群一层层散去。坐在前排的宁韶早已站了起来,气得小胸膛不断起伏。
他在府城从来都是被称赞的、别人家的孩子,人人都夸他聪慧。到这里和两个乡野之地的孩子比赛,三个评委竟然没一个说他好!人人都在夸他的对手!
他从来没受过这样的委屈!
他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委屈又难受地望向他爹,想让他爹为他讨回公道,却发现他爹依旧坐在椅子上,神情恍惚,眼神涣散。
周围的一切喧闹纷扰,他爹好像都听不见似的。
宁旭坐着,宁家的仆从也不敢动。知府夫人见人多,也不急着走,索性坐着再等会儿,和女儿及儿媳说话。
宁旭妻子同知府夫人小声抱怨着评比结果,抱怨着评委。
一时之间竟没人发现宁旭的异样。
宁韶吓坏了,连忙拉拉他娘的袖子,惊慌道:“娘!你看我爹他怎么了?”
“什么怎么了?”宁母漫不经心的回头,仔细一瞧宁旭,吓得花容失色,“老爷,你这是怎么了?”
知府夫人和女儿坐不住了,前来查看。知府夫人伸手在宁旭面前挥挥,“旭儿!旭儿!”
宁旭眼珠动了动,唤了声:“母亲。”他缓缓的轻飘飘的说:“我没事,我只是想不明白一个问题。”
他依旧蹙着眉,口中喃喃:“我只是想不明白怎么会这样理解?难道一直以来,是我理解错了吗?”
“来人啊!来人!”宁旭妻子高呼!
正在一处说话的张梓若、县令等人都望了过来。
看他们好像受的打击过大,顾云淮笑了笑,言辞缓和,“凡兴教化,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但比及民众无知,民众有知而有异议,倒是好事。上位者可以广纳言路,得知民众反馈,做出更好的决策。”
“使民不可知的治理方法,乍一看方便,其实不然。若有人心怀叵测,恶意鼓动,民众如果愚昧无知,很容易被轻易鼓动生乱,则地方易乱,且民众性命不保。”
“若民众有知,他们自会明辨是非,不会轻易被人鼓动。他们有了学识,自会用学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如此一来,不仅有利于地方安稳,更有利于发展。”
县令捋着胡须,笑意融融地暗自点头。
若是想要愚民,朝廷又怎会将兴教化作为地方官员的考核成绩之一?
一些人认为,所谓的兴教化考核,是看本地读书人中举者是否多,考中的人多,就是教化成绩好。百姓,则不在此范围内。
可他们恰恰忘了,读书人也是民!民,也可以成为读书人!
这一点,云淮,讲的甚好!
县令望向顾云淮的目光满是喜爱!不凡!此子不凡,非是池中物啊!
顾云淮正在做最后的总结:“正如理越辩越明,有为的上位者也不惧有识之士多,只会为之感到欣喜。
因此,‘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理解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如理解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好!”
百姓们拼命的鼓着掌,高声吼出内心最澎湃真挚的情感!
石头他们举着扇子蹦蹦跳跳,“好!”“班长讲的真好!”“班长真厉害!”
方远他们激动地鼓着掌,内心有种自己都说不上来的感动。他们与有荣焉地挺直了身板。
不愧是我们小师兄,讲得就是好!与读书人辩驳也丝毫不落下风,甚至更胜一筹!把对方问得话都答不上来,妙!太妙了!
“好!”“好!”“讲得好!”不住的有人叫着好,热烈的掌声如海啸般席卷千场!
人群里的沈河按着前边人的肩膀,往上窜出好大一截,高声喝道:“出口惊风雨,音落震鬼神!此中有真意,谁人不是民?!”
他的家人,他前后左右的村民皆震惊地扭头看他,转眼便跟着他一起吼了起来。
河湾村的百姓们也都加了进来:“出口惊风雨,音落震鬼神!此中有真意,谁人不是民?!”
“出口惊风雨,音落震鬼神!此中有真意,谁人不是民?!”越来越多的百姓跟着唱和!
县令他们站起了身!
宁家人惊愕地回头!
认知被冲击了的读书人陷在浩大的唱诗人群中,听着震耳欲聋的诗词,越发愣怔恍惚。
所有的人都在唱和!无论男女老少都在唱和!
“出口惊风雨,音落震鬼神!此中有真意,谁人不是民?!”
第246章 我爹他怎么了?
百姓们扯着嗓子,齐声高喝,如狂风怒号,巨浪滔滔!穿云裂石,响彻云霄!
无论宁家主仆,还是平日不将百姓放在眼里的富贵人家或清高读书人,此时此刻,无不震撼难言!如被汹涌巨浪拍击,一时晕晕眩眩几不能站立!
县令热泪盈眶,民,平时柔为水,怒时成浪涛!无论何时,从来皆不可缺少!
顾云淮站在台上,看为他欢呼喝彩,为自己呐喊的百姓们;看神情激动又为他骄傲的张梓若等人;看逐渐跟着高喝的读书人们,他脸上缓缓绽出一个淡淡的纯粹至极的笑容。
民众高呼声久久不止。
身为主持人的沈数都快把嗓子都给喊哑了,才让大家平息下来。
他声音嘶哑,神情激动:“三位小选手都讲完了,接下来我们请评委做点评!”
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评委。
燕飞一如既往,言简意赅:“宁韶多为解读,意思通顺,却无亮眼之处。沈照有理论相对照,观点新颖。云淮讲解更为周全,也更有说服力。”
“没错!”“没错!”百姓们小声应和着,对这份点评很是赞同。
宁韶扣着椅子扶手,不高兴地绷起脸。
宁母脸色也不大好看。都是世家之人,怎么燕公子说话如此不客气?三个孩子,在他嘴里,怎么自家韶儿倒成了最差劲的?明明韶儿讲得也很好!
然而,无人为宁韶说话。即便最初赞同宁韶的读书人此时也无一人吭声。他们都全神贯注地在听点评。
台下,沈数请林举人点评。
林举人神色和蔼地笑道:“关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其实一直有不同的解读,并没有绝对的定论。
三个人都讲得很好,各有观点,且有理有据。”
宁家人脸色稍缓。这才对嘛!他家韶儿/少爷也不差!
林举人话锋一转,说道:“但相对而言,云淮的讲解,理由更充分,也更可靠。”
三个评委已有两个将票数投给了顾云淮,宁家人提心吊胆地望向最后一名评委——县令。
就算赢不了顾云淮,也应该赢个沈照吧!再不济也要打个平手吧!
县令捋着胡须走向台子中央:“关于这句话,别说孩子,便是大人,也多有争论。但纵观我朝之举措,是重教化的。教化之事,功在千秋。”
宁家人的心沉了下去。
县令趁此之机,说了一番鼓励众人向学的话。
最后,三位评委,无论哪一个,都认为顾云淮讲得最好!
沈数高声宣布:“本场比赛,顾云淮胜!”
“哦~云淮!”“云淮!”“云淮!”在热烈的掌声与呼声当中,顾云淮被方远他们举起来,坐在肩头,举着扛着不断传递。
沈数笑意融融地宣布:“临时加赛,到此结束!下午讲学大赛继续!大家吃好喝好,下午再见!”
说起吃饭,众人才恍觉方才听得太入神,都忘了吃饭这回事。如今肚子咕噜噜的叫,大家谈论着刚才的比赛,兴致勃勃的三五成群的散去。
卖吃食的小贩们纷纷高声吆喝了起来,很快摊位上就围了一个又一个买食物的人。
“给我来两个肉包子!”
“我要素的!要三个!”
“来两个炊饼!”
“这个竹筒腊肉饭给我来两份!”
卖竹筒饭的河湾村村民笑问:“这米饭可瓷实的很,两份吃得完吗?”
买饭的人笑道:“嘿,你这人,别人都恨不得能卖更多,你倒担心我买太多!放心,你家竹筒饭好吃,两份我也吃得完!”
旁边人笑言:“你若吃不完就均给我们,免得每次买东西总有人排不上!”
“就是!”其他挤着等着的人纷纷应和,并同卖家说道,“我说老哥,每次讲学大赛这么多人到你们村子来,你们只做这一点可不够卖啊!”
“对啊!多做点儿啊!有钱赚,难道还嫌钱烧手吗?”
河湾村村民笑意盈盈,“有钱谁不想赚?但这钱咱得挣得踏实!咱得保质保量!得让大家伙儿都吃得实惠,吃得放心,吃得开心!”
“好!就冲这句话,下次还来你们这儿买!”
“多谢!多谢!”河湾村村民喜逐颜开,卖饭的动作越发麻利了。
讲学广场上,庞大的人群一层层散去。坐在前排的宁韶早已站了起来,气得小胸膛不断起伏。
他在府城从来都是被称赞的、别人家的孩子,人人都夸他聪慧。到这里和两个乡野之地的孩子比赛,三个评委竟然没一个说他好!人人都在夸他的对手!
他从来没受过这样的委屈!
他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委屈又难受地望向他爹,想让他爹为他讨回公道,却发现他爹依旧坐在椅子上,神情恍惚,眼神涣散。
周围的一切喧闹纷扰,他爹好像都听不见似的。
宁旭坐着,宁家的仆从也不敢动。知府夫人见人多,也不急着走,索性坐着再等会儿,和女儿及儿媳说话。
宁旭妻子同知府夫人小声抱怨着评比结果,抱怨着评委。
一时之间竟没人发现宁旭的异样。
宁韶吓坏了,连忙拉拉他娘的袖子,惊慌道:“娘!你看我爹他怎么了?”
“什么怎么了?”宁母漫不经心的回头,仔细一瞧宁旭,吓得花容失色,“老爷,你这是怎么了?”
知府夫人和女儿坐不住了,前来查看。知府夫人伸手在宁旭面前挥挥,“旭儿!旭儿!”
宁旭眼珠动了动,唤了声:“母亲。”他缓缓的轻飘飘的说:“我没事,我只是想不明白一个问题。”
他依旧蹙着眉,口中喃喃:“我只是想不明白怎么会这样理解?难道一直以来,是我理解错了吗?”
“来人啊!来人!”宁旭妻子高呼!
正在一处说话的张梓若、县令等人都望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