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我见其中一人穿得尤为光鲜,喊她夫人,周围人都笑我,听他们说了才知道竟是啥一等丫鬟!我这见识短,给咱们村丢脸了!”
说起此事,她面上犹带窘迫。
张梓若安慰她:“咱们不认识他们,也不知道他们的身份,认错很正常。再说你喊她夫人又有什么呢?归根到底不过是出于尊敬罢了。”
春枝心里这才好受了些,转而问她,“他们这样的大人物来,我们家需要做啥吗?”
张梓若笑道:“不需要做什么,你们一切如常就行。”
“好好。”
外面响起一阵孩童欢笑打闹声。还有竹楼上,方远他们墩墩墩的下楼声。
张梓若和春枝一起去接孩子。
顾云淮一见到站在学堂外的她,便笑了起来。漂亮的眼睛如星子闪烁,他笑出了可爱的小卧蚕,拎着书袋便向她跑了过来。
张梓若接住他,“云宝今日过得开心吗?”
“开心。”顾云淮牵着她的手晃了晃,“娘,今日我要和大家一起写作业。”
“好。是要在咱们家写,还是要在外面写?”张梓若很高兴他能拥有一个真正的童年。
顾云淮:“我们在学堂外的石桌上写。”
“没问题!”
人群里,沈照也正拉着沈明珠的衣袖,指着小伙伴们,眼睛闪亮亮地说着什么。
石头、大宝他们挥着小手,同朋友们告别。方远等人也辞别张梓若,陆续回家。
本村的孩子们,得了家长的应允,都凑在一起写作业。顾云淮最先写完,跑回来给张梓若帮忙。
张梓若让他出去玩。顾云淮不去,“大家都在写作业。娘,你给我检查作业,我来烧火做饭。”
不大一会儿,沈照也跑了进来,“夫子!云淮!我也来帮忙!我会烧火啦!我还会给火扇扇子!”
“照儿都会做家务了?真棒!”张梓若大力夸奖,“云宝你们两个真是太贴心了!感觉今晚的饭,不用放糖都会甜甜的!”
沈照捂着小脸,笑得甜甜的。
顾云淮抿唇笑,“娘,你以后别买糖了。”
张梓若:“嗯?”
沈照捧着小脸,眼睛弯成了月牙,“因为有我们呀!”
张梓若先是一愣,转而哈哈大笑。她揽住两个小宝宝,亲亲这个,又亲亲那个,“哎呀,我的两个小甜心怎么这么可爱!因为有两个可爱的宝贝,这会儿我浑身已经充满了力量!我很快就会做完饭,你们先去外面玩!”
“班长!沈照!”王孩儿在外面叫人,“我有道题不会做。”
张梓若轻轻拍拍两个小家伙的后背,“去吧,去帮帮朋友。”
两个小家伙结伴而出。张梓若笑盈盈地听着小家伙们的讲题声,切菜的动作格外麻利欢快。
大班的小朋友们写完作业,主动去辅导小班的师弟师妹们写。
张梓若抓紧时间蒸了点小动物造型的小馒头出来。做好后,喊孩子们来吃,给小朋友们一人发一个可爱的小动物馍馍。
孩子们拿着馍馍不舍得吃,围着张梓若叽叽喳喳地说话。
有说要把自己的小车车改成馍馍样式的,有想拿回家放着的,有要给张梓若念诗的,有要给她唱歌的。
顾安的小堂弟们极有发展头脑,问张梓若哪个兔兔馍馍是公的,哪儿是母的?他们要把两个馍馍放到一起,以后就能像村里的羊或者猪一样,有好多小崽崽,生好多小馍馍了。
顾安瞅瞅自己手里的馍馍,再瞅瞅自己的小堂弟们,悄悄问张梓若:“夫子,我堂弟是不是叔叔从外面抱回来的?”
张梓若哭笑不得:“不要乱说。你堂弟和你一样,很有头脑,也很有想象力。只是年纪小了点,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
顾安一听夫子夸他,一想堂弟像自己,瞬间觉得犯傻的堂弟可爱多了。
他装模作样地点点头,“夫子,您说的对!他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今晚回去我就督促他们多背一篇、不、两篇文章!两篇文章也许能在他们肚肚里生出许多许多的文章!”
顾安的小堂弟们大惊,一口吃掉半个小馍馍,“夫子,兄长,肚肚已经饱了,啥也装不下啦!”
张梓若被一群活宝们逗得哈哈大笑。
村里陆陆续续响起了叫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孩子们听到父亲或母亲高声喊叫自己的名字,急急忙忙地告别,“夫子,我回家啦!”
张梓若温声道:“都拿好自己的东西,回去不要急,慢点走。”
“知道啦!班长,我们等会儿找你玩!”孩子们背着小书袋离开。
沈明珠是亲自来接沈照的。即使她已经逐渐适应了村中的生活,但到底做不出一嗓子响彻半个村子的事情。
她带了一幅画像送给张梓若。
“这是什么?”
张梓若展开一看,是自己在讲学台上讲学的画像。下面是仰着脑袋,熙熙攘攘的村民。整幅画用的是传统的画法,比起外形,更多的是神似。沈明珠将她画得好像灿烂了点,感觉像是手动加了高光。
沈明珠柔声道:“无论教学还是写话本,你都教我许多。我不知道能为你做些什么,想来想去还是给你画一幅画好。你给他人画像,要挂在学院的名人榜上,依我看,你应该给自己挂一幅才是。你若不嫌弃,便收下吧。”
第235章 顾云淮、沈照,就是这两个吗?
除了云宝,张梓若还是第一次收到别人正儿八经为她画的画像。
况且,这幅装裱好的画也确实漂亮。张梓若忽然理解了里正他们的快乐。
她缓缓卷好画卷,笑道:“这么好的画,我怎会嫌弃?我只会嫌这种好画不够多!”
沈明珠掩唇而笑,“你便是想要,这两日也没有。”
张梓若同她闲话几句,让她和沈照叫上老夫人,一起在家里用饭。
“我弟弟也回来了,改日再聚。”沈明珠领着沈照告辞。
吃过晚饭,张梓若去遛马,顺便练习一下骑马。
云宝难得没和她一起,一群小家伙们早约好了一处玩耍。
木轱辘在青石板上滑动的声音极为聒噪。孩子们的笑闹声也时远时近。
宁旭正查看孩子写的大字,闻声皱眉:“什么人这么吵闹?”
仆从垂首禀报:“是村里的孩子们。”
“去让他们走远点,不要打扰到韶儿读书。”
“是。”仆从领命而去。
宁旭回头,见宁韶并未被外界分神,依旧目不斜视地看书,他满意地点点头。
听儿子背过文章后,宁旭说道:“以后还要继续用功。若是不用功,如乡野孩子一般只知玩乐,能有什么出息?”
宁韶乖乖应是。
想想自己的孩子如此用功,且他们恭恭敬敬登门拜访数次,程大人却不选自己孩子,反倒选了两个乡野孩子,宁旭越想越觉得脸上无光,心中沉闷,听到外面再次席卷而来的笑闹声,不免烦躁。
他再次叫来仆人,“不是让他们走远点吗?”
仆从告罪,再次去门外驱赶孩子。
“去!别在这里玩!我们小少爷要读书,不要扰了他的清静!”
顾安:“我们没在你们门前玩。看!和你们隔了好几家呢!我们正准备回去!”
仆从扫眼他的滑板和其他孩子的小马滑轮车,说:“你们声音太大了,扰得人不得安宁,我们小少爷怎么读书?”
顾安好奇:“已经散学好久了,他的功课还没写完吗?”
“这不是你们该管的。你们再玩,走远一些,不要到这边来。”
顾安朝他做个鬼脸,“谁稀罕!”其他小朋友们跟着“略略略”,划着各自的小车车,咕噜噜噜跑远了。
“走!我们去和班长,还有沈照的队伍会合!”
孩子的话语隐约飘来。仆从伸头眺望。
沈照?被程大人收为徒弟的村中孩子之一?
顾云淮、沈照和顾安各自领了一支小队,在玩滑车车贪吃蛇游戏。三支小队人员打散,这儿一个那儿一个地站立。队长滑着小车车去找自己的队员,第二队员再去找第三个……哪支小队最快把人集齐,哪支队伍胜利。
顾安带着自己的队员过来,“班长,那边有一个人,说,他家小少爷要读书,不让我们去那边玩。”
顾云淮:“我们不打扰别人读书,就在这边玩。”
听闻玩闹的孩子里,有程大人新收的徒弟,宁旭久久憋在心中的不解与不满化成一簇暗火。宁愿收这样不知礼数的孩子,都不收他家知书达理的韶儿?程大人,也未必就识人!
他有心打量比较,坐在堂中,拿本书边看边等待。
夫人身边的婢女来禀报,说夫人叫小少爷过去。
宁旭和妻儿,以及得用的仆从住在一个小院里。知府夫人和女儿住在隔壁的院子。他的妻子用过晚膳,便去了隔壁院子,陪他继母和妹妹说话。
说起此事,她面上犹带窘迫。
张梓若安慰她:“咱们不认识他们,也不知道他们的身份,认错很正常。再说你喊她夫人又有什么呢?归根到底不过是出于尊敬罢了。”
春枝心里这才好受了些,转而问她,“他们这样的大人物来,我们家需要做啥吗?”
张梓若笑道:“不需要做什么,你们一切如常就行。”
“好好。”
外面响起一阵孩童欢笑打闹声。还有竹楼上,方远他们墩墩墩的下楼声。
张梓若和春枝一起去接孩子。
顾云淮一见到站在学堂外的她,便笑了起来。漂亮的眼睛如星子闪烁,他笑出了可爱的小卧蚕,拎着书袋便向她跑了过来。
张梓若接住他,“云宝今日过得开心吗?”
“开心。”顾云淮牵着她的手晃了晃,“娘,今日我要和大家一起写作业。”
“好。是要在咱们家写,还是要在外面写?”张梓若很高兴他能拥有一个真正的童年。
顾云淮:“我们在学堂外的石桌上写。”
“没问题!”
人群里,沈照也正拉着沈明珠的衣袖,指着小伙伴们,眼睛闪亮亮地说着什么。
石头、大宝他们挥着小手,同朋友们告别。方远等人也辞别张梓若,陆续回家。
本村的孩子们,得了家长的应允,都凑在一起写作业。顾云淮最先写完,跑回来给张梓若帮忙。
张梓若让他出去玩。顾云淮不去,“大家都在写作业。娘,你给我检查作业,我来烧火做饭。”
不大一会儿,沈照也跑了进来,“夫子!云淮!我也来帮忙!我会烧火啦!我还会给火扇扇子!”
“照儿都会做家务了?真棒!”张梓若大力夸奖,“云宝你们两个真是太贴心了!感觉今晚的饭,不用放糖都会甜甜的!”
沈照捂着小脸,笑得甜甜的。
顾云淮抿唇笑,“娘,你以后别买糖了。”
张梓若:“嗯?”
沈照捧着小脸,眼睛弯成了月牙,“因为有我们呀!”
张梓若先是一愣,转而哈哈大笑。她揽住两个小宝宝,亲亲这个,又亲亲那个,“哎呀,我的两个小甜心怎么这么可爱!因为有两个可爱的宝贝,这会儿我浑身已经充满了力量!我很快就会做完饭,你们先去外面玩!”
“班长!沈照!”王孩儿在外面叫人,“我有道题不会做。”
张梓若轻轻拍拍两个小家伙的后背,“去吧,去帮帮朋友。”
两个小家伙结伴而出。张梓若笑盈盈地听着小家伙们的讲题声,切菜的动作格外麻利欢快。
大班的小朋友们写完作业,主动去辅导小班的师弟师妹们写。
张梓若抓紧时间蒸了点小动物造型的小馒头出来。做好后,喊孩子们来吃,给小朋友们一人发一个可爱的小动物馍馍。
孩子们拿着馍馍不舍得吃,围着张梓若叽叽喳喳地说话。
有说要把自己的小车车改成馍馍样式的,有想拿回家放着的,有要给张梓若念诗的,有要给她唱歌的。
顾安的小堂弟们极有发展头脑,问张梓若哪个兔兔馍馍是公的,哪儿是母的?他们要把两个馍馍放到一起,以后就能像村里的羊或者猪一样,有好多小崽崽,生好多小馍馍了。
顾安瞅瞅自己手里的馍馍,再瞅瞅自己的小堂弟们,悄悄问张梓若:“夫子,我堂弟是不是叔叔从外面抱回来的?”
张梓若哭笑不得:“不要乱说。你堂弟和你一样,很有头脑,也很有想象力。只是年纪小了点,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
顾安一听夫子夸他,一想堂弟像自己,瞬间觉得犯傻的堂弟可爱多了。
他装模作样地点点头,“夫子,您说的对!他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今晚回去我就督促他们多背一篇、不、两篇文章!两篇文章也许能在他们肚肚里生出许多许多的文章!”
顾安的小堂弟们大惊,一口吃掉半个小馍馍,“夫子,兄长,肚肚已经饱了,啥也装不下啦!”
张梓若被一群活宝们逗得哈哈大笑。
村里陆陆续续响起了叫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孩子们听到父亲或母亲高声喊叫自己的名字,急急忙忙地告别,“夫子,我回家啦!”
张梓若温声道:“都拿好自己的东西,回去不要急,慢点走。”
“知道啦!班长,我们等会儿找你玩!”孩子们背着小书袋离开。
沈明珠是亲自来接沈照的。即使她已经逐渐适应了村中的生活,但到底做不出一嗓子响彻半个村子的事情。
她带了一幅画像送给张梓若。
“这是什么?”
张梓若展开一看,是自己在讲学台上讲学的画像。下面是仰着脑袋,熙熙攘攘的村民。整幅画用的是传统的画法,比起外形,更多的是神似。沈明珠将她画得好像灿烂了点,感觉像是手动加了高光。
沈明珠柔声道:“无论教学还是写话本,你都教我许多。我不知道能为你做些什么,想来想去还是给你画一幅画好。你给他人画像,要挂在学院的名人榜上,依我看,你应该给自己挂一幅才是。你若不嫌弃,便收下吧。”
第235章 顾云淮、沈照,就是这两个吗?
除了云宝,张梓若还是第一次收到别人正儿八经为她画的画像。
况且,这幅装裱好的画也确实漂亮。张梓若忽然理解了里正他们的快乐。
她缓缓卷好画卷,笑道:“这么好的画,我怎会嫌弃?我只会嫌这种好画不够多!”
沈明珠掩唇而笑,“你便是想要,这两日也没有。”
张梓若同她闲话几句,让她和沈照叫上老夫人,一起在家里用饭。
“我弟弟也回来了,改日再聚。”沈明珠领着沈照告辞。
吃过晚饭,张梓若去遛马,顺便练习一下骑马。
云宝难得没和她一起,一群小家伙们早约好了一处玩耍。
木轱辘在青石板上滑动的声音极为聒噪。孩子们的笑闹声也时远时近。
宁旭正查看孩子写的大字,闻声皱眉:“什么人这么吵闹?”
仆从垂首禀报:“是村里的孩子们。”
“去让他们走远点,不要打扰到韶儿读书。”
“是。”仆从领命而去。
宁旭回头,见宁韶并未被外界分神,依旧目不斜视地看书,他满意地点点头。
听儿子背过文章后,宁旭说道:“以后还要继续用功。若是不用功,如乡野孩子一般只知玩乐,能有什么出息?”
宁韶乖乖应是。
想想自己的孩子如此用功,且他们恭恭敬敬登门拜访数次,程大人却不选自己孩子,反倒选了两个乡野孩子,宁旭越想越觉得脸上无光,心中沉闷,听到外面再次席卷而来的笑闹声,不免烦躁。
他再次叫来仆人,“不是让他们走远点吗?”
仆从告罪,再次去门外驱赶孩子。
“去!别在这里玩!我们小少爷要读书,不要扰了他的清静!”
顾安:“我们没在你们门前玩。看!和你们隔了好几家呢!我们正准备回去!”
仆从扫眼他的滑板和其他孩子的小马滑轮车,说:“你们声音太大了,扰得人不得安宁,我们小少爷怎么读书?”
顾安好奇:“已经散学好久了,他的功课还没写完吗?”
“这不是你们该管的。你们再玩,走远一些,不要到这边来。”
顾安朝他做个鬼脸,“谁稀罕!”其他小朋友们跟着“略略略”,划着各自的小车车,咕噜噜噜跑远了。
“走!我们去和班长,还有沈照的队伍会合!”
孩子的话语隐约飘来。仆从伸头眺望。
沈照?被程大人收为徒弟的村中孩子之一?
顾云淮、沈照和顾安各自领了一支小队,在玩滑车车贪吃蛇游戏。三支小队人员打散,这儿一个那儿一个地站立。队长滑着小车车去找自己的队员,第二队员再去找第三个……哪支小队最快把人集齐,哪支队伍胜利。
顾安带着自己的队员过来,“班长,那边有一个人,说,他家小少爷要读书,不让我们去那边玩。”
顾云淮:“我们不打扰别人读书,就在这边玩。”
听闻玩闹的孩子里,有程大人新收的徒弟,宁旭久久憋在心中的不解与不满化成一簇暗火。宁愿收这样不知礼数的孩子,都不收他家知书达理的韶儿?程大人,也未必就识人!
他有心打量比较,坐在堂中,拿本书边看边等待。
夫人身边的婢女来禀报,说夫人叫小少爷过去。
宁旭和妻儿,以及得用的仆从住在一个小院里。知府夫人和女儿住在隔壁的院子。他的妻子用过晚膳,便去了隔壁院子,陪他继母和妹妹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