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你把契书送给于夫人,她一定很有本领!我看有本领的于夫人对程爷爷和燕叔叔很恭敬。
  为什么不送给程爷爷和燕叔叔呢?”
  顾云淮映着烛火的眼眸像夏夜的星子般明亮粲然。好看的眼睛弯起,如偷吃了美食的小狐狸。
  粉雕玉琢的小脸儿上看不到半点不愿意。
  张梓若收起自己的犹豫和感伤。
  书中小反派的遭遇是书中的,她身边小反派的生活已经和剧情不一样了,也不会遭遇那些。
  她干嘛矫情地想那么多,因为书中的剧情而妨碍现实的决定?
  张梓若刮刮顾云淮高挺的小鼻梁,笑道:“云淮真细心!这两日我就去问问。”
  程明达曾经身居高位,又是大儒,虽告老还乡,但名声依旧,且门生众多。
  燕飞出身不凡,且才学出众,以后会是朝廷的高官。
  若他们愿收下分子,照顾一二,河湾村小小的生意自然无需担心。
  顾云淮握着张梓若的手指,毛遂自荐:“娘,燕叔叔那里我去吧?”
  “这么重要的事情,你一个小孩子去显得不够郑重。”
  “那我和娘一起。”
  张梓若曲起手指,轻弹他的脑门。
  “你个小家伙,严防死守的,怕我看上燕叔叔的美貌,给你找个后爹吗?”
  顾云淮笑声清脆,“娘,我无意间听见于夫人和于小姐说,燕叔叔家族大,人口多。
  其中牵扯许多事情,不是单纯的于小姐可以应付的,怕她进了那种大家族,有苦也说不出。
  你也不要去。你要是喜欢美貌有才华的男子,将来我给你找。
  你想让他们做诗,就让他们给你做诗;想让他们弹琴,就让他们给你弹琴;想让他们给你读话本,给你表演,陪你游玩,就让他们给你读话本、表演,陪你、伺候你。”
  张梓若感动不已,连忙拒绝。
  “娘知道你是个孝顺孩子。有美人,我看看就好,伺候就不必了。”
  免得你登基后,人家不说你暴君,反倒喊你昏君了。
  昏君的原因:为他娘搜罗天下美男,逼良为娼?
  一想史书上将会记载的内容,张梓若两眼一黑,连忙教导小反派,他们都是正经人,可不能逼人从事不喜欢的不道德的职业。
  顾云淮小眉头蹙起:“如果我是大官,你是大官的娘,也许他们伺候你,会很高兴的。”
  张梓若:嗯?这种思想可要不得。
  她苦口婆心地教小反派要尊重他人,不能因为有权势就践踏他人的尊严。
  人家有才华,有本事,走科举路,光宗耀祖不香吗?
  要是被强硬要求伺候人,不仅个人愤恨,且家族蒙羞,指不定要激起多少怨恨?
  “所以,咱们得尊重他人……”
  小反派的脑袋渐渐向下垂去,猛然一磕,又连忙抬起,挣扎着睁开眼睛努力听张梓若说话。
  “困了就睡吧。”
  张梓若拍拍他的后背,把他放到沙发上。拿毛巾拧了水,轻轻给他擦擦脸和手,送他回房睡觉。
  顾云淮躺在床上,昏昏欲睡,还不忘迷迷糊糊地叮嘱。
  “娘,你笨笨的,别人会欺负你。我给你找、找好……”
  张梓若:“……好好好,快睡吧。”
  她哭笑不得的给小家伙掖掖被角,哄操心她人生大事的小反派睡觉。
  月光洒落的清辉隐隐约约透进来。
  小反派在张梓若哼唱的摇篮曲中渐渐进入梦乡。
  张梓若举着灯盏,轻手轻脚地离开,帮他带上门。回房睡觉。
  晨光微熹。
  村里的大公鸡扑棱着翅膀在房檐行走,时不时引颈高鸣。
  庄户人家的院中,母鸡轻啄带着露水的花瓣,也咕咕的叫着应和。
  大黄狗摇摇脑袋,尽忠尽责地对陌生人吠叫,提醒主人。
  程明达住在沈数家中。他年龄大了,觉少。清晨早起,发现沈族老已经在院中锻炼了。
  “老哥哥,你练的这是什么?”
  “八段锦。张夫子说,常常锻炼对身体有益。我练了一段时间,感觉耳清目明,精神不少。你可要一起来练?”
  程明达看招式简单,跟着他一同练习。
  没多久,燕飞也起了。在晨光花架下练武。
  收拾完毕的沈数匆匆和他们见礼,慌慌张张地跑了出去。
  程明达疑惑:“他这是做什么?”
  沈族老抖着胡子笑道:“他赶着晨读。”
  第78章 接着奏乐
  晨读?
  不仅程明达和燕飞好奇,所有留宿在河湾村的读书人都心生探究之意——他们所住的人家也都有人匆匆忙忙的往外跑。
  未等他们收拾完毕出去查看,就听到一个稚童扯着嗓子喊:“一、二、三、四!”
  一阵整齐的脚步声踏来,同时,清脆稚嫩的口号声响彻天际。
  “一、二、三、四!”
  不是大人早读吗?怎么是一群孩子?
  程明达和燕飞忙出门查看。
  只见一群小萝卜头,有男有女,个个甩着手臂,昂首挺胸,骄傲地在村中道路上行走。
  领头喊口号的小孩格外熟悉——正是张夫子的孩子顾云淮。
  顾云淮在队伍边缘前前后后地查看,顺便喊口号:“人之初,性本善!”
  孩子们齐声接腔:“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孩子们边齐声背诵,边从他们面前走了过去。
  程明达等人目瞪口呆!
  早读,竟然可以这样?
  刚刚消化完毕,又听见“轰!轰!轰!”沉重有力的、令地面震颤的整齐脚步声。
  站在路边的他们不约而同地侧首。
  张梓若领着男女混合的成人方阵跑了过来,边跑边喊口号。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张梓若开头:“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寅!”
  “一家之计在于和!”
  “一生之计在于勤!”
  “责人之心责己!”
  “恕己之心恕人!”
  张梓若背一句,方阵的众人齐声应和一句。
  雄浑整齐的背诵声惊飞许多鸟儿。房顶上的公鸡都被吓得扑棱棱飞回地面。
  边上的读书人瞠目结舌,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
  读书,还能这么读?
  跑步方阵轰隆隆地从程明达等人面前跑过。
  程明达瞪着眼睛,张着嘴好半天合不上。
  跑步团从他面前经过,荡起的尘土飞进嘴里。
  程明达“噗噗”吐两声,掏出随身携带的锦帕随意擦擦嘴,朝着张梓若他们来时的方向张望。
  燕飞疑惑:“师傅,您看什么?”
  “孩子和大人的队伍都已经过去了,我等个老人的队伍。”
  沈族老背着手,慢悠悠地出来。
  “老人的队伍?那得等吃完饭了。”
  “为何不一起早读?”
  沈族老神气道:“咱和他们不一样!对了,我看你仆从帮你搬行李,那个长长的家伙是不是琴?”
  “正是。”
  程明达外出游玩,必带三样东西。一是书,二是琴,三是棋。
  昨日游玩尽兴,他就让仆从取出古琴,在花树之下连弹两曲,仍觉不够尽兴。游玩回来,还又弹了一曲。
  今日听闻沈族老问琴,他捻须笑道:“老哥哥对琴有兴趣?”
  “对对。等吃完饭,你让人带着琴,咱们一起过去。”
  程明达欣然应下。
  河湾村有太多未知的、新奇的东西。在这里他找到了久违的求知向学之心!
  想看!想学!
  他们同沈族老回家。沈族老的重孙子们衣服穿得歪歪扭扭,趿拉着鞋往外跑。他的重孙女们顶着没扎好的、蓬乱的头发跟在后面。
  “太爷爷、程爷爷、燕叔叔,我们早读去了!”
  沈族老中气十足地喊道:“慢点跑!人都过去一会儿了,实在赶不上就回来吃饭!”
  “知道啦!”孩子们头也不回地挥挥小手,朝前跑去。
  程明达叹为观止:“村中读书学习气氛浓厚至此,着实令人心生激荡!读书人当来此,何愁不上进!”
  那些留宿的读书人亦有此想法!
  宋文乐几人甚至当场就追上了张梓若的队伍,坠在后面跟着喊口号。
  别的或许不会,但喊“一二三四”格外响亮!
  程明达他们在沈族老家吃完饭,便迫不及待,脚步轻快地跟着沈族老前往目的地。
  在村子的晒谷场上已有十几个老头、老太太在等待。
  还有几个年轻人,坐在树下靠着树干,昏昏欲睡。
  沈族老指指树下,同程明达说道:“把琴放到那里就行。你等会儿跟着我一起活动。要不然让你徒弟弹琴吧,你徒弟会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