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无友不如己者,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就是——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就是别人身上,肯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选择他的优点进行学习。
  看到他身上的缺点,要反省自身是不是也有同样的问题,如果有的话,要加以改正。”
  “‘将无友不如己者’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放到一起看,就不难理解了。”
  “没有不如我的朋友!
  每个人身上都是有值得学习的优点的!”
  “这个解释,要比刚才所说的‘不和品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的解释,更为合适恰当。”
  张梓若暗自点头。
  古代的举人不愧是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佼佼者之一。
  单看顾有财的讲述便知,他的夫子必然博学多才,功底深厚!
  能将不同的篇章进行串讲联系,条理分明的讲出各种释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含义。
  果真实力强悍!
  教出来的学生顾有财,撇去态度不谈,但说学问方面,确实功底扎实。
  讲得也有条理。
  经过一轮答疑,许多乡亲们逐渐转变了态度。
  “举人老爷不愧是举人老爷,讲得就是好!看看有财,现在多有本事!”
  “开始有财呱呱呱说了一大段,我都没听懂啥意思。
  他一解释,说这个,又说那个,我突然就懂了!”
  “到底是举人老爷教出来的学生!”
  “这样有本事是该给个高分!”
  乡亲们多有夸赞。
  李大娘一家,个个就像是抖擞着翅膀,脑袋几乎昂到天上去的大公鸡!
  “哼!我就说他们是巴结里正!
  故意给我孙子低分!给那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屁娃高分!
  这回我可证住他们了!
  我看他们怎么有脸当里正和族老!”
  乡亲们因见了顾有财的实力,再被李大娘这么一引导,也不免怀疑起来。
  压力一下子给到了顾安这边!
  第50章 寡妇教的还能比举人学生强?
  如果顾安讲得不如顾有财,就会坐实了评委们徇私弄假的言论。
  再加上李大娘那张嘴,白的都能说成黑的,无事也要搅三分。
  这大赛别想办下去了!
  从选手到评委,到张梓若这个主办者,都要背上一个洗不干净的恶名,惹得一身骚。
  大人们忧心忡忡。
  顾安的爹娘想要叮嘱他,务必赢!想告诉他不赢的后果。
  里正伸手拦住:
  “给孩子说这么多干什么?没得扰乱他的思绪。让他如常讲就行了。”
  里正妻子陈花愤懑道:“就李氏那张破嘴到处编排人!
  安安原来讲得多好呀,如今倒要受这委屈!
  这回他要是一害怕,讲差了怎么办?”
  “呸呸呸!瞧我这嘴!气糊涂了!童言无忌!童言无忌!”
  陈花双手合十,求漫天神佛保佑。
  “求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各位神官菩萨、城隍爷……保佑!
  保佑我们家安安一定要赢!
  还要风风光光、大大地赢!
  要是赢了,我就去庙里给各位还愿上供。”
  准备上台的顾安听见她的念叨,脆生生道:
  “太奶奶,点心那么贵,你不要浪费!
  你不如直接给我,我保佑我赢!”
  陈华连忙捂住他的嘴。
  “呸呸呸!童言无忌!童言无忌!各位神仙菩萨不要生气!”
  末了,又忙拍顾安的背,“你也快说,呸呸呸!”
  被一大家子人目光灼灼,神色严肃地盯着,顾安只得照做。
  然后,在张梓若的召唤下,哒哒哒上台去了。
  顾有财给顾安出的题目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并不好解释。
  即使说了字面含义,也不容易让人理解透彻。
  顾有财自己就学得含含糊糊,不太明白。
  他是举人的学生尚且如此。
  顾安,一个寡妇教出来的屁大点的娃娃,肯定更不会!
  顾有财坐在堂弟跑回家搬来的条凳上,喝着九姐跑腿端来的糖水,翘着腿,神色轻松。
  面上甚至带着看好戏的笑容。
  顾安个头矮,即使站在台上,后面有好多人看不到他。
  张梓若拎来两把太师椅并在一起,让顾安站在上面。
  顾安笑得眉眼弯弯,甜甜道:“谢谢夫子~”
  “谢什么!”张梓若摸摸他的脑袋,“在这上面讲课可要小心些。”
  “别讲得太入神,而忘了自己的位置。”
  “知道啦!放心吧,夫子!”
  顾安挺着小胸膛,背着小手,高高昂起脑袋。
  转眼又悄悄歪头问张梓若:“夫子,我的下巴有没有扬得的比顾有财高?”
  张梓若忍俊不禁。
  “和他比这个干什么?他那是目中无人,没礼貌的表现。”
  “真正的君子是胸怀宽广,尊重他人的。
  你如平常那般讲课,友好分享就很棒!”
  “怎么还不开始啊?”有人大声催促。
  顾老三一家嘲笑道:“还没断奶呢!”
  张梓若皱起眉头,冷冷扫他们一眼。
  回头温声鼓励顾安:“当对手打压你的时候,说明你让他们感到害怕了!
  加油!安安小夫子!”
  顾安气鼓鼓的,又忍不住想笑。
  “放心吧,夫子!我一定成为特别、特别、特别厉害的小夫子!”
  “好!”
  张梓若站在不远处,时刻注意着他的安全。
  顾安稚声稚气地开始了讲课。
  “我现在要讲的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就是学习的意思;思就是思考的意思。
  学而不思,就是只学习而不思考。
  罔,是迷惘,迷糊的意思。
  那连在一起,学而不思则罔,是什么意思?”
  乡亲们早已习惯了张梓若和她的学生们,在讲学时,时不时的提问。
  因而回道:“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糊!”
  “没错!说得很好!”
  顾安拍拍小手,没拍响。
  便又多拍了两下,保证让回答问题的学生听到自己响亮的掌声。
  “只学习不思考,就像咱们从河里捞了一桶鱼,直接嗷呜一下给吞了。
  鱼鳞、鱼骨等都不做处理,咱们吃了不仅吸收不了,还要出问题。”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人就是这样。
  他见有人背着三个大包裹走在路上。
  半路实在累得不行,就丢了一个包裹在路边。
  然后,在包裹旁边的树上刻个记号。
  说要把另外两个包裹送到目的地后,再回来寻找这个包裹。
  这个人就学到了刻记号的方法。”
  听到他讲故事,无论是蹲在地上数蚂蚁的孩童,还是扣石头玩的孩童,亦或者被顾有财催眠,昏昏欲睡的孩子,都来了精神。
  他们挣开父母的手,顺着人群的缝隙往前排挤。
  顾安呲着小牙朝他们笑笑,兴致高昂道:
  “有一天,这个人坐船渡江。
  他的宝剑忽然从船上掉到水里去了!”
  顾安从怀里掏出一个小木棍,一朵红色的小花。
  “看!他的宝剑就像这朵花儿一样掉了下去!”
  红色的小花从木棍上方坠落。
  悬在半空中。
  一根细细的头发,绑住了花瓣,缠在他的手指上。
  顾安拿着小木棍,朝大家晃晃。
  “我手里这个就是小船!”
  “那个人的剑从船上掉下去了,他一点都不着急,就在船上刻个记号。
  说,我的剑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
  顾安用指甲在小木棍上轻轻划个印记。
  “这是他做的记号!”
  “然后,船走啊,走啊,走!”
  小木棍向前开动,离红色小花越来越远。
  “船到岸以后,那个人就顺着他刻在船上的记号,跳到水里寻找。”
  “你们看,他找得着吗?”
  顾安两臂伸展,抖着右手的小木棍和左手的红花,让大家观察回答。
  挤到前排的孩子们笑嘻嘻道:“找不着!”
  “隔了这么远!”
  “那个人真笨!”
  大人们也纷纷摇头。
  “这肯定找不到了。”
  顾安高兴道:“没错!小朋友们都很聪明!大朋友们也很棒!”
  台下的乡亲们被一个小娃娃表扬,个个都忍俊不禁。
  顾安撑着两臂,给大家做讲解:“这个就叫做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的这个人,就是只学习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