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挤不动的则踮起脚,从前排人的肩膀上往里看。
  “呀,我看到了!真的好多水!”
  “白花花的!自己一个劲儿地从河里往上上水呢!”
  “那岂不是能日夜不停地浇地?”
  “嘿,还真的是!这可真是个宝贝!”
  众人心潮澎湃,兴致勃勃地说个不停。
  ……
  顾八爷家地头
  “水来啦!水来啦!”
  虎子指着水,高兴得又蹦又跳。
  顾八旦和儿孙们纷纷拿手去接水,感受到凉丝丝的水,个个笑得比春日的野花还要灿烂。
  河水流过他们的指缝,流入麦田,渗入干黄的土地。
  看土地一点点变得滋润,顾八旦捶捶腰,一屁股坐在地头,望着自动灌溉的麦田,乐得好半天都合不上嘴。
  “真省力啊!”
  他的大儿子与二儿子跟着水流往前走,在田埂上跑了一圈又跑回来。
  满面喜色。
  “爹!咱再也不用挑水浇地了!这灌溉的比咱浇的还要透!
  今年的收成一定能比去年好!”
  顾八旦点点头,从地里挖出一根茅草根,放嘴里慢慢嚼着,畅快道:
  “跟着张夫子,这日子总会越来越甜的!”
  “老大,你日后每天给张夫子送一捆柴去!人家待咱们有情有义,咱更要待人家好!”
  “晓得了,爹!”老大一口应下。
  顾八旦另外两个儿子兴冲冲的从河边跑回来。
  “爹!爹!那个水车不得了!不用人力,自己就会转!”
  “能日夜不停的灌溉呢!”
  “今晚我和四弟不回去睡觉了!打个火把留在这里浇地!”
  虎子爹笑道:“三叔,四叔,哪用你们在这里值夜?
  我看这水,它流到地里就会自己灌溉。
  只要一亩地浇好,再更换水流的位置就行了。
  我先瞧瞧浇一亩地需多长时间,等晚上我来换。”
  “你年轻办事不牢,还是我和你三叔来吧!”
  几人争着浇地。
  正说着话,越来越多的村人跑过来看浇地的情况。
  顾家几兄弟笑容满面,与有荣焉地带他们去田埂上查看浇地的效果。
  “哎呀,这浇得可真好呀!”
  “不像咱挑水浇地,这边浇完,那边又干了。”
  “就是、就是!哎,你看这地湿得一戳一个洞!”
  看热闹的人纷纷戳地,来与自己浇地的效果进行对比。
  顾八旦心疼,“别戳了!别戳了!等浇到你们自家的地,随便戳!”
  大家嘿嘿笑了起来,搓搓手上的泥巴,归还于地中。
  都美滋滋的想着,自家浇地该是何等轻快的情形。
  “有了这等好物,我也不急着挑水浇地了。
  一亩地随随便便就要挑个150担。
  我是浇一天也不一定能浇完一亩。
  第二天起来是腿疼,腰疼,肩膀疼,浇的更慢了!”
  “谁说不是呢?
  我家二三十亩地,全家齐上阵,才浇了五六亩。
  等顾八爷家和木匠家浇完,我家也能排上了!嘿嘿!”
  大家说着说着,又不免羡慕起顾八爷一家。
  “老八头,你这运气可真好的!
  张夫子当初为了秀才,把地卖的差不多了,就剩了四亩地。
  你们给她浇地,既赚了粮食,又享了这么大的好处!
  几十亩的地,你们家可是第一个灌溉的!
  别人未必等得到,你家这河水可是足足的!”
  打从水车送来了水,顾八爷脸上的笑就没停过,这会儿更是开怀大笑。
  “咱虽不聪明,可咱明白一个道理:
  知恩图报!总是没错的!
  咱不聪明,可跟着聪明人走总比自己瞎踅摸好!”
  村民叫道:“你这可是两个道理了!”
  顾八爷眯眼笑道:“多多益善!多多益善!”
  “嘿,你还会说文绉绉的话了!”
  “哈哈,夫子教的!”
  顾八爷背着手,腰挺得更直,笑声也更加爽朗畅快了!
  有夫子教导,就是如此骄傲!
  第33章 您的心意,略沉重
  顾八旦的晚饭是家里人送来的。
  他抱着碗,坐在地头,吸溜着野菜汤,看麦田在夕阳下染上一层金光,只觉前所未有的畅快!
  若是往年这个时候,他和儿孙们正苦哈哈的挑着水,趁着有天光,急急忙忙地浇地呢!
  几十亩地,没有多半个月是浇不完的。
  但,今日往后再也不用如此着急浇地了!
  晚风习习。
  村民们一改往日聚在树下闲谈的习惯。
  端着饭碗,或聚在水转翻车前面,乐此不疲的看水车上水。
  或颠儿颠儿的到顾八旦家地头,看清澈的河水哗哗往地里流。
  “我听虎子爹说,浇一亩地只需半个多时辰?”
  同村的老汉感觉就像听到了天方夜谭。
  同来的汉子扒口饭,捏捏肩膀,说道:
  “那可不?我家地就在旁边,我可是眼睁睁看着我家的地才浇三分,他家就已经换了一亩地浇了。”
  “还不止这个,你瞧。”
  他别好筷子,往连着两家地的田埂旁一站,拿根树枝戳戳。
  “你瞧瞧都是刚浇的地,他家的地可比我家的透多了!”
  老汉自己试了试,“还真是!八旦啊,八旦,这下你可搂着了!”
  顾八旦哈哈大笑:“老哥,你们以后也多听听张夫子的话,总是没错的!”
  “你看看造水车的时候,还有人鼓动我,让我带头反对呢!
  我想着人家张夫子好心好意,拿出来的都是好东西,咱要是有钱早就支持了!
  就是没钱,也不能当那没良心的,说人不好。
  一听张夫子说有力出力也算,我就让虎子他爹每天跟着报名的人去挖沟渠。
  你看看,出的那点子力,最后还都是自家用了!”
  他伸手拨动汩汩流淌的河水,笑容满面。
  同村老汉蹲在他身边,看河水一点点的滋润土地,呼噜一口饭,愁眉苦脸道:
  “我那不是想着,交钱,钱没有。
  出力的话,这水车还不知道要造到猴年马月!
  况且这一个水车哪比得上一家子人浇地快?
  只要抓紧时间,把自家的地浇好就行。
  那成想这玩意儿造的快,用着也这么好使!
  后悔!老哥我是真的后悔啊!”
  “三伯,”邻地的汉子叫道,“你在这儿说后悔有个啥用?
  你不如去木匠家问问,不是还有一个大家伙,张夫子说叫啥筒车的没建起来吗?
  去帮把手,排不上这个,也排得上那个呀!”
  “对呀!”老汉一拍大腿激动道,“还有一个呢!”
  “好小子,提醒的好!八旦,你们先说话,我得赶紧去木匠家问问!”
  老汉连最后剩的两口饭也顾不得吃了,随便拍下屁股上粘的草,便匆匆往木匠家去了。
  如他一般见了水车的效用,心生悔意,急匆匆来报名的人还不少。
  报上名后,帮忙锯木头,打磨零件。看每一个零件都透着喜爱。
  这可都是浇地的好家伙什儿啊!
  等回家的时候,还非要绕上一圈,再瞧瞧不断上水的水车,一想自家也能用上,心里就更美了!
  “诶,那是啥?”
  有眼神好使的年轻儿郎指着河中飘荡的、白花花的两束东西,进行询问。
  坐在河边柳树下吃饭的人笑道:这是张夫子泡的构树皮和竹丝。也不晓得有啥子用?”
  “既是张夫子泡的,那肯定有大用!”
  年轻人凑近了些,这才发现构树皮和竹丝分别被绳子捆着。
  绳子另一端系在木头上。木头则插在岸边的地里。
  他俯身细瞧,伸手晃晃。
  “这木头还是砸得浅了些。
  要是水流急的话,劲儿大,把木头拖出来了怎么办?”
  说着,他寻到一块石头。
  “咣咣咣!”
  把木条砸进地里三分。
  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河边飘荡的两束东西,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大家都看了树皮竹丝,又看木头,然后帮忙钉得更牢固一些。
  连孩子知道了,这是讲故事的张夫子的东西,都会细心的彼此提醒,不要拉绳子。
  还在木头周围放了一圈儿小花。
  等张梓若算算造纸的原料泡的时间差不多了,来收东西。
  往地上一瞧,木头不见了!
  构树皮与竹丝都在河水中飘荡,每次想要飘远的时候,都被绳子牢牢拉扯着。
  她顺着绳子找,终于见到了几乎与地面齐平的木头。
  木头顶端,不知哪位还帮忙开了个孔。孔中横插小木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