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林黛玉立刻明白,北静王妃已经知道自己会外语,想必他们北静王府想派黛玉出使北疆的来的使者。
北静王本就掌管北边疆土,由北静王妃出面请黛玉也是正常。
“承蒙王妃厚爱,臣女不知如何为王妃分忧。”林黛玉谨慎问道。
北静王妃牵起黛玉的手,请她到北静王府去一场。她骑虎难下,只得应许。贾母等人却一头雾水,欲问又不敢问,只得眼睁睁看着黛玉与北静王妃有说有笑出了贾府。
随后,黛玉告别贾府众人,与北静王妃上了一辆富丽堂皇的马车。
路上,北静王妃紧紧握住黛玉的手,解释:“让姑娘惊吓了,只是听温城说姑娘讲得一口极好的外语,如今北静王府来了一群北边使者,还望姑娘能亲自出面解决这个问题。”
林黛玉见北静王妃说得情真意切的,自己现在又在她的马车上,哪有敢不应的。
北静王府的规模要比贾府大几倍,在北静王妃和众妇人的带领下,她们来到一正厅。
厅里确实有几个金发碧眼的洋人,黛玉再细细一瞧,也发现她上回在鸿胪寺遇到的温城也在这里,只是这时候的他正急得满头大汗,估计又是语言不通的问题。
温城一见黛玉,立刻认出是在鸿胪寺遇到那个语言天才女孩,如见救星一般,忙求黛玉替他们翻译这使者的语言。
“整个京城上下难道都没有一个可以翻译的人吗?”林黛玉疑惑不解,“以前鸿胪寺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温城恭恭敬敬道:“以前政治上极少往来这类使者,大多数都是生意上的交流,只是生意不同于政治,我们不敢怠慢,只能动身劳烦姑娘了。”
林黛玉无言,只得把目光投向那些使者。
然而使者的第一句话就让她措手不及,使者来自俄罗斯,但由于女皇原是德国人,所以他们讲的是德语,德语正好也是黛玉掌握的语言。
然而俄罗斯使者的第一句话便是:他们的女皇看上了北疆的领土。
林黛玉把那些使者的话转达给温城,果然那温城暴跳如雷,说北疆自当朝以来就是国土,哪能让这些洋人夺了去。
她只得再次用德语警告那些使者的妄想意图,结果那些洋人不以为然,表示他们的女皇会用战争来决定这北疆的归宿。
最后的结果是这些使者被北静王和温城赶出王府,看着使者远去的背影,黛玉内心感到不安,她在法兰西就听闻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的厉害之处,但眼下的局面中,北静王并没有把这事当一回事。
但黛玉也不是什么朝廷重臣,她身处的贾府位于京城中心,天子脚下,若女皇叶卡捷琳娜真要将战线打到京城,那时的她容身之处又在何方。
一场战争似乎在北疆酝酿,等待某一天导火线的爆发。
黛玉向来厌恶战争,她读过诗词了解到战争的残酷之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黛玉知道一旦北疆战争爆发,大部分死去的只是那些平民百姓。
在杜伊勒里宫的图书室中,她从老国王的日记知道,法兰西和俄罗斯在七年战争中一直保持着盟友的关系。
或许她可以以法兰西公主的身份避免一场战争的爆发及上千万人员的伤亡。
但这简直是异想天开。
林黛玉乘坐着北静王府的马车回贾府,麒麟图样马车顶棚在路上惹目非常,那些行人看着这富丽堂皇的马车,便知又是哪位王爷的排场。
贾府众人见黛玉浩浩荡荡从北静王府归来,但看见黛玉神色煞白,也不好问黛玉何事,只得默默把她送回潇湘馆。
黛玉回到潇湘馆,内心考量一番,只见天色渐晚,贾母派人命她一同用晚膳,黛玉推脱身子不适,她没有和其他人前往。
她知道贾母想问今日北静王府之事,但不知什么黛玉不太想和贾府提起这事,毕竟她无法解释自己的外语能力。
林黛玉忧愁一阵后便上床睡去。
……
法兰西的杜伊勒里宫已经替黛玉和特蕾莎备好马车,两位公主依依不舍告别路易十六和法兰西王后便上了马车离去。
“妹妹,这一路恐怕险阻重重。”特蕾莎握住黛玉的手,脸上浮现忧愁。
黛玉低头看着地图,她们先到达奥地利的维也纳,最后从维也纳边境进入柏林。
路程说远也不远,只是一路上少不了颠簸和危险。好在杜伊勒里宫派出不少侍卫为她们保驾护航。还有几个女仆在后头的马车一同陪去。
特蕾莎忽然笑起来,说:“我今早派人到巴黎军校把拿破仑叫了出来,让他作为我们护卫队队长。”
黛玉知道这是她们给拿破仑的回报,一来让拿破仑暂时离开这个看不起他的地方,二来回法兰西后,拿破仑会因守护公主有功而位升将军,也不至于日日看人脸色。
她们的马车路过巴黎城的香榭丽舍大街,这条街是巴黎的集会中心,平日里就人来人往,如今她们往窗外一瞧,发现人数比往常多几倍。
再一打听,原来是出版商在出售诗集,听那路人的话,这诗集名叫《潇湘集》,名字不仅雅致,里面的诗歌更是新鲜,叫人读了舍不得放下。
黛玉在一边默默听着路人与特蕾莎的交谈,脸上浮现出神秘又带着一丝自豪的微笑,她没想到自己的诗集在巴黎如此受欢迎。当然,这也离不开歌德的帮助。
只是她目前只能暂时隐藏自己的身份,不能轻易让他人知道这诗集出于女子之手。
或许她从柏林回来,可以和父亲说一说这件事。
第27章
特蕾莎本就喜好读书,如今见路人把这诗集说得如此好,忙命一仆人把诗集买来。
“路上我们可以读书打发时间。”特蕾莎接过仆人好不容易抢来的诗集,和黛玉一起读书。
马车虽晃得她们眼睛酸痛,但特蕾莎却不肯把书放下,直到她们离开巴黎城后特蕾莎才从诗集的世界出来。
特蕾莎不由赞叹:“这诗歌新鲜清雅,第一次读这样的书。”她看了扉页,上面只是署名安尼。
“这名字看起来像是德国人,若我们会见腓特烈大帝后,可以去德国找一找这诗人。”特蕾莎激动握住黛玉的手,“我现在就想碰见安尼诗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写出这样好的诗!”
林黛玉强忍着笑容,说:“好姐姐,你一定会见到安尼的,歌德我们都碰到了,还有什么是碰不到的。”
且说黛玉的诗集正如歌德预言的那样,带有东方风格的诗歌很快席卷欧洲文坛,被翻译成法语、德语、英语等多种语言,风靡欧洲,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远离巴黎城,作为公主的她们大胆地露面,骑在马上呼吸新鲜空气,而不是躲在车里,她们离开巴黎城后,就没有多少人认识法兰西公主。
“好好享受骑马的日子吧。”拿破仑难得对这两位公主说话,“出了这巴黎盆地,我们就要穿过阿尔卑斯山脉。”
据拿破仑说,阿尔卑斯山脉山顶常年积雪,巴黎的塞纳河就是从这山上来的。
黛玉虽见过雪,但也没有见过一年四季的雪,摇头道:“这也奇了,往后就是入夏,天气这样热,雪不会化?”
“公主有所不知,这山顶上的气温比法兰西的冬天还要冷,过会到法兰西边境,公主可就知道。”拿破仑学识渊博,让黛玉和特蕾莎刮目相看。
若没有到法兰西,黛玉她可能只会了解书上那些四书五经这类知识,而不是歌德和拿破仑口中的科学。
林黛玉到法兰西,开始第一次接触科学知识,才知道她所处的地球是圆的,太阳东升西落靠的不是什么神力,而是地球的万有引力,大陆和海洋一直都在变化,分开形成的是海沟和裂谷,碰撞则挤压成山脉……
就在东方还在沉浸于古代书上的仕途经济时,西方以大英帝国为首的欧洲工业革命已经悄然展开。
“如果英国的蒸汽机传到我们法兰西来,那么我们就可以乘坐以蒸汽为动力的车,快速到达维也纳。”拿破仑一说起科学就滔滔不绝。
林黛玉新奇地瞪大眼睛,问道:“蒸汽也可以作动力?”她之前在乡村学校从歌德那里知道空气成分,原来平日里她呼吸的空气有如此复杂的气体成分,水蒸气便是其中之一。
拿破仑不好意思挠头,说:“具体原理我也不懂,听说好像是把水烧热,气体冒出便可作动力。”
黛玉冰雪聪明,想起她在潇湘馆与紫鹃日日熬药时,每到一定的时间等药开了,那药罐盖子便被掀起,发出噗噗的声音,当时黛玉还好奇却百思不得其解。
如今听拿破仑这么解释,她终于明白,这就是蒸汽动力。
随后黛玉又开始担忧起来,如果欧洲的科学已经如此发达,那身为欧洲帝国之一的俄罗斯定有过人之处,能从北疆侵入她的家乡,将战线燃烧到京城也未可知。
北静王本就掌管北边疆土,由北静王妃出面请黛玉也是正常。
“承蒙王妃厚爱,臣女不知如何为王妃分忧。”林黛玉谨慎问道。
北静王妃牵起黛玉的手,请她到北静王府去一场。她骑虎难下,只得应许。贾母等人却一头雾水,欲问又不敢问,只得眼睁睁看着黛玉与北静王妃有说有笑出了贾府。
随后,黛玉告别贾府众人,与北静王妃上了一辆富丽堂皇的马车。
路上,北静王妃紧紧握住黛玉的手,解释:“让姑娘惊吓了,只是听温城说姑娘讲得一口极好的外语,如今北静王府来了一群北边使者,还望姑娘能亲自出面解决这个问题。”
林黛玉见北静王妃说得情真意切的,自己现在又在她的马车上,哪有敢不应的。
北静王府的规模要比贾府大几倍,在北静王妃和众妇人的带领下,她们来到一正厅。
厅里确实有几个金发碧眼的洋人,黛玉再细细一瞧,也发现她上回在鸿胪寺遇到的温城也在这里,只是这时候的他正急得满头大汗,估计又是语言不通的问题。
温城一见黛玉,立刻认出是在鸿胪寺遇到那个语言天才女孩,如见救星一般,忙求黛玉替他们翻译这使者的语言。
“整个京城上下难道都没有一个可以翻译的人吗?”林黛玉疑惑不解,“以前鸿胪寺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温城恭恭敬敬道:“以前政治上极少往来这类使者,大多数都是生意上的交流,只是生意不同于政治,我们不敢怠慢,只能动身劳烦姑娘了。”
林黛玉无言,只得把目光投向那些使者。
然而使者的第一句话就让她措手不及,使者来自俄罗斯,但由于女皇原是德国人,所以他们讲的是德语,德语正好也是黛玉掌握的语言。
然而俄罗斯使者的第一句话便是:他们的女皇看上了北疆的领土。
林黛玉把那些使者的话转达给温城,果然那温城暴跳如雷,说北疆自当朝以来就是国土,哪能让这些洋人夺了去。
她只得再次用德语警告那些使者的妄想意图,结果那些洋人不以为然,表示他们的女皇会用战争来决定这北疆的归宿。
最后的结果是这些使者被北静王和温城赶出王府,看着使者远去的背影,黛玉内心感到不安,她在法兰西就听闻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的厉害之处,但眼下的局面中,北静王并没有把这事当一回事。
但黛玉也不是什么朝廷重臣,她身处的贾府位于京城中心,天子脚下,若女皇叶卡捷琳娜真要将战线打到京城,那时的她容身之处又在何方。
一场战争似乎在北疆酝酿,等待某一天导火线的爆发。
黛玉向来厌恶战争,她读过诗词了解到战争的残酷之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黛玉知道一旦北疆战争爆发,大部分死去的只是那些平民百姓。
在杜伊勒里宫的图书室中,她从老国王的日记知道,法兰西和俄罗斯在七年战争中一直保持着盟友的关系。
或许她可以以法兰西公主的身份避免一场战争的爆发及上千万人员的伤亡。
但这简直是异想天开。
林黛玉乘坐着北静王府的马车回贾府,麒麟图样马车顶棚在路上惹目非常,那些行人看着这富丽堂皇的马车,便知又是哪位王爷的排场。
贾府众人见黛玉浩浩荡荡从北静王府归来,但看见黛玉神色煞白,也不好问黛玉何事,只得默默把她送回潇湘馆。
黛玉回到潇湘馆,内心考量一番,只见天色渐晚,贾母派人命她一同用晚膳,黛玉推脱身子不适,她没有和其他人前往。
她知道贾母想问今日北静王府之事,但不知什么黛玉不太想和贾府提起这事,毕竟她无法解释自己的外语能力。
林黛玉忧愁一阵后便上床睡去。
……
法兰西的杜伊勒里宫已经替黛玉和特蕾莎备好马车,两位公主依依不舍告别路易十六和法兰西王后便上了马车离去。
“妹妹,这一路恐怕险阻重重。”特蕾莎握住黛玉的手,脸上浮现忧愁。
黛玉低头看着地图,她们先到达奥地利的维也纳,最后从维也纳边境进入柏林。
路程说远也不远,只是一路上少不了颠簸和危险。好在杜伊勒里宫派出不少侍卫为她们保驾护航。还有几个女仆在后头的马车一同陪去。
特蕾莎忽然笑起来,说:“我今早派人到巴黎军校把拿破仑叫了出来,让他作为我们护卫队队长。”
黛玉知道这是她们给拿破仑的回报,一来让拿破仑暂时离开这个看不起他的地方,二来回法兰西后,拿破仑会因守护公主有功而位升将军,也不至于日日看人脸色。
她们的马车路过巴黎城的香榭丽舍大街,这条街是巴黎的集会中心,平日里就人来人往,如今她们往窗外一瞧,发现人数比往常多几倍。
再一打听,原来是出版商在出售诗集,听那路人的话,这诗集名叫《潇湘集》,名字不仅雅致,里面的诗歌更是新鲜,叫人读了舍不得放下。
黛玉在一边默默听着路人与特蕾莎的交谈,脸上浮现出神秘又带着一丝自豪的微笑,她没想到自己的诗集在巴黎如此受欢迎。当然,这也离不开歌德的帮助。
只是她目前只能暂时隐藏自己的身份,不能轻易让他人知道这诗集出于女子之手。
或许她从柏林回来,可以和父亲说一说这件事。
第27章
特蕾莎本就喜好读书,如今见路人把这诗集说得如此好,忙命一仆人把诗集买来。
“路上我们可以读书打发时间。”特蕾莎接过仆人好不容易抢来的诗集,和黛玉一起读书。
马车虽晃得她们眼睛酸痛,但特蕾莎却不肯把书放下,直到她们离开巴黎城后特蕾莎才从诗集的世界出来。
特蕾莎不由赞叹:“这诗歌新鲜清雅,第一次读这样的书。”她看了扉页,上面只是署名安尼。
“这名字看起来像是德国人,若我们会见腓特烈大帝后,可以去德国找一找这诗人。”特蕾莎激动握住黛玉的手,“我现在就想碰见安尼诗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写出这样好的诗!”
林黛玉强忍着笑容,说:“好姐姐,你一定会见到安尼的,歌德我们都碰到了,还有什么是碰不到的。”
且说黛玉的诗集正如歌德预言的那样,带有东方风格的诗歌很快席卷欧洲文坛,被翻译成法语、德语、英语等多种语言,风靡欧洲,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远离巴黎城,作为公主的她们大胆地露面,骑在马上呼吸新鲜空气,而不是躲在车里,她们离开巴黎城后,就没有多少人认识法兰西公主。
“好好享受骑马的日子吧。”拿破仑难得对这两位公主说话,“出了这巴黎盆地,我们就要穿过阿尔卑斯山脉。”
据拿破仑说,阿尔卑斯山脉山顶常年积雪,巴黎的塞纳河就是从这山上来的。
黛玉虽见过雪,但也没有见过一年四季的雪,摇头道:“这也奇了,往后就是入夏,天气这样热,雪不会化?”
“公主有所不知,这山顶上的气温比法兰西的冬天还要冷,过会到法兰西边境,公主可就知道。”拿破仑学识渊博,让黛玉和特蕾莎刮目相看。
若没有到法兰西,黛玉她可能只会了解书上那些四书五经这类知识,而不是歌德和拿破仑口中的科学。
林黛玉到法兰西,开始第一次接触科学知识,才知道她所处的地球是圆的,太阳东升西落靠的不是什么神力,而是地球的万有引力,大陆和海洋一直都在变化,分开形成的是海沟和裂谷,碰撞则挤压成山脉……
就在东方还在沉浸于古代书上的仕途经济时,西方以大英帝国为首的欧洲工业革命已经悄然展开。
“如果英国的蒸汽机传到我们法兰西来,那么我们就可以乘坐以蒸汽为动力的车,快速到达维也纳。”拿破仑一说起科学就滔滔不绝。
林黛玉新奇地瞪大眼睛,问道:“蒸汽也可以作动力?”她之前在乡村学校从歌德那里知道空气成分,原来平日里她呼吸的空气有如此复杂的气体成分,水蒸气便是其中之一。
拿破仑不好意思挠头,说:“具体原理我也不懂,听说好像是把水烧热,气体冒出便可作动力。”
黛玉冰雪聪明,想起她在潇湘馆与紫鹃日日熬药时,每到一定的时间等药开了,那药罐盖子便被掀起,发出噗噗的声音,当时黛玉还好奇却百思不得其解。
如今听拿破仑这么解释,她终于明白,这就是蒸汽动力。
随后黛玉又开始担忧起来,如果欧洲的科学已经如此发达,那身为欧洲帝国之一的俄罗斯定有过人之处,能从北疆侵入她的家乡,将战线燃烧到京城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