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这份报纸也是包含在房费以内的,玛格丽特不看白不看,便在餐桌边上坐下,一边用早餐,慢慢翻着。
  上面大多数新闻,什么时局政治,海外哪个地方又打仗了,玛格丽特没有什么兴趣,包括以前在温菲尔德家经常去关注的那些商业版面,她也一样不感兴趣。
  倒是对批评家们互相揶揄,以及谈论摄政王私生女和贵族上流名人之间的七七八八比较感兴趣。
  玛格丽特还看见了老熟人梅格小姐的名字,很显然今年去约克旅行享受自然景观成了新的潮流。
  但温菲尔德家族里发生的事情却没有过多的笔墨,似乎被某种力量给平息了。
  早餐后,玄关里便陆陆续续的有侍者将昨日她大肆采购的物品送进套间里。
  波茨太太负责帮忙整理归纳,将应该清洗的东西清点一遍写上名录送去了洗衣房。
  玛格丽特今天是个空窗,没有出门,便回了书房,摆弄她那些小玩意儿,又开始着手写粉眼的续篇。
  在莱特饭店待了整天,她一个人也总有事情要忙,其中只有旅店的女仆过来给花瓶里添植物,打扫餐桌。
  玛格丽特的粉眼包含试稿在内已经完成了四篇,还剩下六篇要写,她拟了个大纲。
  其实对于作者来说,想让自己忘掉一切的方式很简单。
  只需要弄个可以写几天的大纲,然后两眼一睁就开始工作干活,除开吃饭喝水上茅房的时间,基本没有闲工夫去想别的。
  想着剧情,内容,如何遣词造句,这个梗会不会有些水土不服,又想着能不能得到认可,脑子里实在是热闹。
  可等她完成任务后搁下蘸水笔,眼睛盯着纸页,那些画面,场景,人物的对白全都在脑子里谢幕,一点点平静成黑白字后,玛格丽特又会感觉这个世界似乎格外的安静无声。
  她抬起头,松了松肩,朝窗边走去,抬起眼睛远眺着北方,伦敦的天际线笼罩在阵雨后的迷雾中,又或许是蒸汽机里面冒出来的雾霾。
  总之什么也看不清楚,只能看清最近的这一片街角景色,人群来来往往的,偶尔能听见附近传来的乐曲声。
  不过,没等她放空多久,下午茶时间到了,玛格丽特又打算去一趟书店,选购一些书籍摆进书橱里,总而言之,不能让自己太闲。
  等到一夜过去,她在波茨太太的敲门声中起床,去衣帽间换衣裳,穿了新的有纱饰的棉裙,又戴上适合春季的宽檐帽。
  收拾好了,简单的早餐后,她带着全部的《玛德娜夫人》让旅店的马车夫送去‘枫丹白露’出版社。
  佛里特街,小雨纷纷,湿润了街道上的石砖路,积成水潭,马车经过时,浑浊的水花四溅。
  玛格丽特抱着稿件走进了‘枫丹白露’她摘下滴水的帽子交给了终于重新招到的收发员露丝。
  “普森先生在里面等你。”露丝对玛格丽特说着。
  她点头,在门厅里一众等候者艳羡的目光中打开隔门走进了编辑室。
  普森先生还是那么老学究打扮,夹着一片玻璃镜,看起来心情不错。
  “普森先生,早上好啊。”
  “坐吧,玛格丽特,先让我看看你信里反复提的《玛德娜夫人》怎么样?主编要十一点才能来。”
  编辑室里混着一股雨水的潮气,三四位编辑员和助手正在工作,旁边的另外一个副主编没来上班,只有普森先生一位副主编在。
  玛格丽特把厚文稿全都交给普森先生。
  普森先生还不忘记拿出几份小报社里出的花边报纸,让她看看《万花筒》前两期的评价。
  她接了报纸,低头研读起来,每篇都有一两个混迹这圈子的评论家或者撰稿人提起枫丹白露出版社的新刊物。
  上面有人评论故事册子这个类目,说今年春季的较量刚刚开始,二月和鹅毛笔依旧是两家出版社独大,三月份取得了全英格兰十万册续订的好成绩,是为主流。
  波罗斯和白羽公爵互不相让,也有个大几万册,只不过内容依旧是陈可乏善,内容新意不足。
  这位评论家又细数了五六家中小规模的刊物,最后提起了新刊物问世的‘枫丹白露’
  在《万花筒》收录的十几位作者的作品里,这位评论家只提起了《粉眼》这篇故事,认为设定颇有意思,看似俗套到极点,却是处处有亮点,诠释却不俗套,可见作者有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不失有优点。
  还提了这是一个女作者的作品。
  后面几份小社报纸上,但凡提起枫丹白露的,必然也会提到玛格丽特和另一位作者汉斯夫人写的故事。
  玛格丽特看完了报纸,普森先生还在认真的品鉴《玛德娜夫人》
  看起来,他是完全的沉浸到了剧情里,心情随着玛德娜夫人的经历而起伏,时不时蹙着眉,又时不时绷着脸,然后舒一口气,继续翻下一个章节。
  等他看完,看到最后,关于女主角和竞争对手,也就是文章里的男主角,他们经过一系列的园艺较量后,在大规模的病害前化干戈为玉帛。
  最后他们互相理解,共同完成了伯爵府新宅的园艺设计,男主角与她冰释前嫌,互相欣赏,但成年男女,尤其是像他们这样,一个带着孩子的寡妇,一个大龄单身的律师。
  他们的生活早已从激情四射的青春期过渡到了平淡安稳的中年。
  并不会忽然冲动,忽然感性,又或者因为忽然的情感而改变稳定的生活节奏。
  男主角依旧决定离开乡村,回到伦敦,而女主角玛德娜夫人去送他。
  故事的最后一幕,是玛德娜夫人撑着伞在雨幕里看着威廉的马车渐渐走远。
  玛格丽特写道。
  ‘雨水从伞沿滑落,滴在玛德娜夫人的鞋子上,她望着那片漆黑的小路,既送走了自己最大的对手,成为了赢家,也是送走了最好的朋友,最了解她的人。’
  故事就这样彻底落幕。
  这本书一共十几万个单词,手稿十分厚重,普森先生走马观花一目十行的看,也快十一点才看完。
  普森先生发出了一点感悟,他抬起头,蹙着眉,摘下镜片,揉了揉眼睛和红润的老脸。
  喉咙里像是饥渴好几天后发出的呜咽声。
  “噢!玛格丽特!我受不了了!”
  他忍不住喊叫出来。
  “你就不能让他们两个人在一起吗?”
  ……
  第85章 二合一
  编辑室里,奋笔疾书的几位编辑员纷纷抬起头,目光寻着副主编的位置看过来,他们一脸茫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顿时,嘈杂的环境里安静了几秒。
  玛格丽特挠了挠后脑勺,她看向副主编,有些疑惑。
  “难道这样不好吗?”
  普森先生扶好镜片,思索了半晌,一脸严肃道:
  “不是不好,而是写的很好,但这样的结局,恐怕过不了主编那一关。”
  普森先生能看出来,这篇《玛德娜夫人》的结构十分清晰。
  讲述了一个寡妇从失去依靠,手无缚鸡之力,倒认清现实世界,认清自己,靠自己的一点点改变,而掌控了自己的生活走向的故事。
  要说这故事的选题很巧妙,并不过分悬浮,主角的身份和生活环境。
  既不是穷苦的底层,也不是贵族,让人十分的有代入感,仿佛就是身边的某个普通女人,就如同他的姐姐或妹妹。
  她遇到的任何困难,做出的任何决定,都能让人更深切的感悟到,固然主角并不是十全十美,但却有种真实的魅力。
  最后的结局,也十分贴合现实考量,能符合人物的设定,两个主角都是那么成熟洒脱,也让读者心里始终有个结过不去,记忆尤深。
  普森先生还感觉到,这故事有种莫名的隐喻,从一开始女主角生活秩序崩塌的混乱,到最后的从容平和。
  它好像在告诉观看者,人生并没有那么容易完蛋,没有什么看似天大的灾难,能把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人毁掉,无论如何处境,她都会想办法拯救自己。
  情节紧凑,人物立体,立意积极,文笔有个人风格,结尾让人意犹未尽。
  这是一本流行小说该具有的一切特质。
  普森先生捋了捋胡子,将手稿放下,“写的非常好,但是,我们的主编一定会让你改结局的,他这个人,最看不了遗憾。”
  “这样吗?”
  玛格丽特往椅背上靠了靠,松软的衬垫微微下陷,她思索着。
  当初拿到合同后,她在报纸上留意过有关枫丹白露出版社的主编的消息。
  当时另她感到意外的是,枫丹白露的主编本人相比起这里的刊物,似乎被提起的频率更高。
  枫丹白露的主编名叫卡昂.罗蒂恩,他随母姓,报纸上说,他很年轻,但却是私生子。
  母亲是个法国的侯爵夫人,父亲据说是个伦敦政客,他一生下就在伦敦生活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