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一辆马车从街口驶来,百姓们见到这辆豪华的四轮鎏金马车后纷纷退到了路边避让。
  这种雕刻精美,车身上镶着金银宝石的马车在金陵城只有三驾,其中一驾便是眼前这驾楚家的马车。
  人群中,顾瑶被挤到了一个角落里,她穿着一身的棉布衣裳,头上只用一个木簪挽了个简单的发髻,为了掩盖自己的长相,她涂了黑粉,化妆成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甚至眼角还特意点了一颗痣。
  如此装扮的她在人群中无人能认出来。
  随顾瑶一起出来的包括秦萧和十几名近卫,他们也都乔装成了百姓。
  顾瑶看着楚家的马车从自己面前驶过,这是一辆鎏金马车,是两年前楚融在西北打了一场胜仗,她赏赐给楚家的。除了楚家,她还给岳家赏了一辆。
  马车驶过时百姓们纷纷议论:
  “这鎏金马车值不少钱吧,听说一辆值上百万两呢!”
  “是啊,何止鎏金马车,那拉马车的马都是价值千金的赤兔马呢。”
  “这么值钱吗?这楚家可真是实富可敌国啊!”说这句话的是顾瑶。
  她说完后,周围几个百姓都看向了她。
  这时一个大叔对顾瑶摇了摇头,道:“妹子,你可别乱说话,这话传到楚夫人的耳朵里,你可就遭殃了。”
  顾瑶哦了一声。
  她看得出来,这民间的百姓对像楚家这种站在权利顶峰的权贵还是很忌惮的。
  马车驶过后,百姓们继续逛街的逛街,卖货的卖货。
  顾瑶则拉着周玲绕过一个巷子,来到一家地铺。
  地铺的掌柜此时正在打扫屋子,看到有客人进来了,他忙放下了手里的扫帚,笑着过来迎客,道:
  “两位娘子,是要买田还是买宅子?我们铺里最近新上了一批田产,都是上好的良田,价格实惠。”
  顾瑶没有接话,而是看着店铺里挂着的牌子,这每一块牌子上都写了要卖的田产数目和所在的位置,以及田地的优劣。
  顾瑶取下了其中一块牌子,上面写的是:东郊虹口镇上等水田七百亩,低价售卖。
  “店家,这田怎么卖?”
  顾瑶将取下来的牌子递给了店家。
  这铺子虽然不大,看着只有四五十个平方,但这里挂了几百块牌子,也就是说有金陵城有几百户人家委托这家铺子卖地。
  “七两银子,只要七两银子一亩。”店家比了一个七的手势,笑着说道。
  “七两银子不便宜了,我怎么听说今年良田只要六两银子一亩呢。”顾瑶也笑着回道。
  当然她不是来买田的,而是来看看行情的。
  店家见眼前的女子十分陌生,猜对方可能是外地来了,于是赶忙解释道:
  第1055章 希望所有百姓都不会饿肚子
  “娘子有所不知,这东郊虹口镇的田可是金陵最好的田。虹口镇地势平坦,又有红水河贯通南北,就算是遇到大旱年,这虹口的田也有水灌溉,旱涝保收,这田娘子买了一点都不亏。”
  顾瑶露出惊喜的表情,道:“是吗,若能旱涝保收,那这田确实值这个价。”
  顾瑶顺着店家的话往下说。
  店家看眼前这位女子好像有些动心,便又道:“是啊,娘子应该也知道,这金陵的田价两年多来降了至少两成,往年这上好的水田,要卖十两银子一亩。”
  “那店家可知为何田价降了?”顾瑶假装好奇的问道。
  当然这就是她想看到的结果,田价按照她的预期,在不断地下跌。
  店家看着眼前的女子,她的穿着打扮像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妇人,但这眉眼看起来却显得十分年轻,就算穿着普通的棉布衣裳,他也能感觉到这应该是个官家娘子。
  店家于是回道:“听说是因为田亩新政,自从这田亩新政试行后,这卖田的乡绅大户是越来越多,你瞧瞧我这店里,比往年挂的牌子多了一大半。”
  顾瑶再又看了看其他的牌子,不过看完之后,她并没有说要买田,而是对眼前这位热情的店家说道:“店家,我在回去考虑两天,和我夫君商议一下,若真决定买,改日再来找你。”
  顾瑶说完,朝店家摆了摆手,然后走出了这家地铺。
  出来后,顾瑶看到了守在门口的秦萧。
  秦萧穿着青色长衫,戴着斗笠,腰间挂了一把长剑。
  见到顾瑶出来了,秦萧并没有走过来,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微微点头示意。
  顾瑶微微一笑,同样的朝秦萧点了一下头,不过看到他在自己身边守着,她心里便放心多了。
  她很少有机会出宫,当了十年帝王,她出宫的次数不超过十次,此次出来,主要是看看民间的百姓,看看自己管理的这个国家。
  从地铺出来后,顾瑶又绕了一条街,然后进了一家米铺。
  这米铺顾瑶九年来前来过,她还记得当年的米价。
  顾瑶进来后,发现米铺里的米并不多,几个大缸都是空的,其他面粉、盐、糖等基本物资倒是满的。
  米铺的店家见有客人进来后并没有过来招待,而是拿着算盘继续算账,只随口说了一句:“要买什么自己挑,不讲价。”
  顾瑶从一个米缸里抓起了一把米,这是上好的白米,在民间又叫精米,标价是八文钱一斤,旁边一个大缸里的则是碎米,颜色发黄,看起来是不大好,标价是六文钱一斤。
  顾瑶看着这些米,如果她没记错的话,元祐一年她来这家店时,当时的米价,精米是十二文钱一斤,碎米是八文钱一斤,现在倒是便宜了不少。
  不过这个价格对于下层的百姓的来说,依然不便宜,因为普通老百姓一个月能赚到的银子不到二两。
  她的目的是希望所有百姓都不再饿肚子,人人都能买得起最基本的生活物资,米面油这些。所以这价格至少还得降一半才合理。
  第1056章 两位都有经世之才
  昭和殿。
  许崇山和司马煊已经在殿外等候大半个时辰了。
  两人昨日才从同州回来。
  四年前,两人被派往同州试行新政,到去年底,总算是办完了这件差事。
  见皇上还没有传唤,司马煊便来到了昭和殿内,此时的昭和殿掌事太监已经不是王公公,而是一个他之前并未见过的宫人。
  “皇上不在昭和殿吗?”司马煊看南书房的门是关着的,里头没有一点声音。
  “两位大人都在外头等着吧,皇上来了,自会传唤你们。”昭和殿新任的管事太监吴公公面色冷淡的回道。
  去年王公公病了,他这个后辈终于有机会在殿前伺候皇上。
  作为太监,这御前伺候皇上可是他梦寐以求的差事,也是身为太监至高的荣耀。
  司马煊皱了皱眉头,他能感觉到这个宫人身上的傲慢。
  他没有再问什么,只能转身又走出了昭和殿。
  出去后,两人便继续在长廊上等着,这一等便等到了傍晚。
  顾瑶卸了妆,换了衣裳后来到了昭和殿。
  “皇上,同州知府许大人和通判司马大人求见。”见到皇上来了,吴公公赶紧上前通报。
  他知道皇上今儿是出宫了,所以任何人求见,他都只让在外头等着,而不回答任何问题。
  “让他们进来吧。”
  司马煊和许崇山听到传唤后,一起走进了南书房。
  进来后,两人一起跪下行礼道:“臣参见皇上。”
  “两位爱卿平身。”
  顾瑶看着这两个臣子,算算时间,她已经有四年没见到他们了。
  司马煊还是和以前一样清瘦,不过模样似乎成熟了一些,甚至蓄了胡须。而许崇山则长了些许白发。
  许崇山起身后,从袖口中掏出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折子,递到皇上的面前,道:
  “皇上,这是臣写的关于同州四年来试行田亩新政的总结。”
  顾瑶伸手接过这本厚厚的折子,然后指了指一旁的椅子,道:“两位爱卿辛苦了,先坐下吧。”
  随后顾瑶打开了这本折子,看向里面的内容。
  折子很长,顾瑶看了半刻钟才看完,看完后,她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道:
  “朕就知道,两位都有经世之才,定能将这田亩新政推行下去。”顾瑶很满意这一次同州试行田亩新政的成果。
  许崇山站起来身拘一礼,回道:“皇上,为朝廷、为皇上分忧是我等的职责。此次同州能成功推行新政,乃是皇上全力支持,我等才可大展身手。”
  顾瑶笑道:“许爱卿,朕果然没有看错你。”
  顾瑶还记得自己当初选许崇山去同州试行新政的原因,是因为她在此人身上看到了一股不服输的拼劲,且此人有手段,有魄力,有上进心。所以她才愿意给他机会。
  她也还没有忘记自己四年前说的话,只要对方能成功实行新政,便提拔他进中书。
  “皇上谬赞了,臣平庸之辈,得皇上赏识,才有此机会为皇上分忧。”许崇山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