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虽然这个皇妹迫不及待的想出嫁了,但顾瑶还是不想这个妹妹嫁一个无才无德的纨绔子弟。
  古代的公主多数不幸福,因为嫁的就是这些娇生惯养出来的纨绔子弟。
  第1040章 店里的粮食卖不出去了
  元祐七年六月初五,同州。
  辰时不到,同州百通县官府衙门斜对面的一家米铺门口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前来买米的都是当地的老百姓,百姓们天不亮就赶过来排队买米。官府说了,凡是挂了牌,领了绿牌子的人家,每户可以根据家中人口数量,购买至少五十斤粮食,这些粮食的价格不到正常米市价格的一半,只要三文钱一斤。这可是百年来都没有出现过的低价。
  然而距离官府所设米铺一里外的另外一家刘记米铺,却门可罗雀,店家早早的开门营业,却没有一个顾客进来买米。
  此时店家刘冬和自己的妻子一起站在米铺的门口叹气。
  自从田亩新政在同州试行,并且搞出个什么补贴粮后,自家米铺的生意就一落千丈,即便他降了一成的价格卖,也卖不出去。
  这时一个米商路过刘记米铺的门口。
  米商看到熟人后,便停了下来,打招呼道:“刘掌柜,这店里的生意还好吗?”
  刘冬一看是前年给自己供过货的米商,便赶紧招呼对方进来喝茶。
  茶喝了两口后,刘掌柜便唉声叹气道:“吴老板,近来米铺的生意不好做啊,你刚刚想必也看到了,现在同州的百姓都去官府设的米铺买补贴粮,我这铺子里的米最便宜的也要七文钱一斤,这怎么卖得出去啊。”
  刘冬看着铺子堆积成山的米,去年他进了两万斤大米,成本接近七文钱一斤,可卖了大半年了,才卖出两千斤,再卖不出去,这些米都要长虫发霉了。
  米商一边摇着手里的折扇,一边喝茶,道:“刘掌柜,今儿我来就是来替你解愁的。这同州去年开始便试行田亩新政,这有了补贴粮,百姓们自然不会来你店里买米。所以啊,你这米得拉到别处去卖。”
  “拉到别的地方去卖?”
  听到这话,刘冬一下睁大了眼睛。他虽然经营了七八年米铺,但还没去别处卖过米。
  吴老板笑着点了下头,道:“对,这米拉到金陵定能卖出去。这样,你这店里的米我都收了,五文钱一斤,你看怎么样?”
  “五文?”
  刘冬伸出左手比划一个五,脸上露出错愕的神色,道:“吴老板,你这是开玩笑吧,我这店里的米进价都差不多七文钱一斤了,若五文钱一斤卖给你,我岂不亏大了。”
  吴老板哈哈一笑,一边笑一边摇手道:“不亏不亏。掌柜的,现在已是六月,再有三月就是秋收时节了,到时候百姓们收了稻谷,大半年都不缺粮,你这粮啊可就要发霉烂屋子了了。你若都打包卖给我,只亏损两成,若卖不出去坏了可就是血本无归啦。”
  说完,吴老板又喝了两口茶。
  这时站在门口张望的老板娘走了过来,她走到丈夫刘冬的身旁,说道:“相公,要不咱们就把剩下的这一万八千斤米卖给吴老板吧。这放在家里迟早要烂的呀。再说,这米铺生意不好了,咱们不如换了钱,干点其他的营生。”
  第1041章 你是第一个
  “还是这位娘子看的明白啊。掌柜的,要不……你再考虑考虑,我明日再来。”叫吴胜钱的米商客气地说道。
  说完,他准备离开。
  但这时刘掌柜叫住了他,道:“你等一下。”
  “掌柜的请说!”
  刘冬想了想,说道:“吴老板,你走南闯北,又是金陵人,在下想向你打听一下,这朝廷将来一定会推行这田亩新政吗?还有这补贴粮每年都有吗?”
  刘冬想,若是官府设的米铺每年都卖补贴粮,那自己这米铺就没法经营下去了。
  吴老板依然满脸的笑容,回道:“刘掌柜,既然你这么问,咱也就跟你说个实话。这田亩新政啊朝廷是肯定要推行的。您应该知道楚渊楚大将军吧。”
  “楚大将军的威名在下自然知道。只是这跟这位大将军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您怕是不知道吧,这楚家啊从去年开始就在金陵卖田产了,这一年里,楚家卖出去两万亩地。不止楚家,金陵的许多权贵官宦,近来也开始卖田了。这些权贵们卖田,意味着什么,掌柜的应该想的明白。”
  “还有掌柜的可知道这补贴粮是怎么来的吗?”
  刘冬疑惑地皱了皱眉头,道:“不是朝廷下发的吗?”
  吴老板笑着摇了摇头,道:“非也,朝廷才没有这么多粮食下发呢。这些啊,都是去年同州百姓们交的田亩税粮。朝廷把这些税粮直接作为补贴粮卖给绿牌户了,目的啊就是为了让当地的高价米卖不出去,从而降低米价。”
  “所以说,你这米若不卖给我,到时候可就真烂手里了。”
  说完这句,米商摆了摆手,笑着离开了刘记米铺。
  ——
  皇宫。
  傍晚时分,顾瑶来到了距离昭和殿两里外的向阳宫。
  向阳宫和往日一样安静。
  秦萧此刻就站在向阳宫的宫门口,见皇上来了,他立即行礼,道:“参见皇上。”
  顾瑶脸上有淡淡的笑容,她走过去,一只手自然而然的挽着秦萧的手臂。
  她看向屋内,问道:“他到了吗?”
  顾瑶前几日便让秦萧去联系天机堂的堂主白墨林,前些日子,她收到了一些天机堂送来的情报,但对其中的某些信息她有些疑惑。
  “皇上,臣已经让白堂主在内殿等着了。”秦萧回道。
  顾瑶随即朝屋里走去。
  一会儿后,她便来到了内殿。
  进来后,她看到白墨林果然在屋里。
  他和上次一样,穿的是普通侍卫穿的衣裳,不过他浑身上下透出的气质,却更似一个智者。
  “草民拜见皇上!”白墨林主动跪下行礼。
  “起来吧,今儿你陪朕用膳。”
  说完,顾瑶招了招手,很快随行的宫人们端来了上好的酒菜。
  看到满桌子的美味佳肴,白墨林再行了一礼,道:“草民谢皇上恩典。”
  顾瑶笑了笑,回道:“吃吧,朕还是第一次和一个没有一官半职的百姓一起用膳。你是第一个。”
  顾瑶看着眼前的男子,不得不说,这个白堂主是个十分聪明且能力出众的人才。
  第1042章 给朕说说这个白石老人
  “草民愿为皇上分忧。”白墨林知道,皇上是不会无缘无故召见自己的,定是有什么事情要问自己。
  “先吃饭,吃完饭再说。”
  顾瑶夹起了一只鸡腿,拿起便吃了起来。
  她并没有像古代皇家贵族的女子一样,吃饭时讲各种礼仪,而是大口吃饭,大口吃肉,吃完再喝了一杯酒。
  白墨林只吃了一点点,他看着眼前这位女皇,心想,她还真是个奇女子。
  他行走江湖多年,都没有见过这样的女子。
  吃完饭后,顾瑶让宫人们都出去了,然后她从袖口中掏出了几份她收到的天机堂送来的情报。
  这份情报是她在前几天收到的,上个月她要求天机堂给出现在朝廷两位手掌大权的权臣,楚渊和苏墨的情报。。
  这些情报涉及到的信息让她十分疑惑,虽然她暂时不知道这些情报里所说事情的真假,但却感到害怕。
  顾瑶将其中一份挑出来,放到了白墨林的眼前,道:“白堂主,给郑介绍一下,这情报里所说的白石老人。”
  白墨林将皇上递过来的情报书展开了,他看了一遍里面的内容,然后笑了笑,回道:“皇上,如情报中所说,这位白石老人是楚渊大将军请的幕僚,也可以说是他背后的谋士,楚大将军每年给这位白石老人至少八千两银子作为报酬,而这位老人则给大将军出谋划策。”
  顾瑶疑惑,她知道楚太傅养了几个幕僚,但具体是哪些人她没有问过。
  权贵大臣们养幕僚是常有之事,她并没有管。
  但这几年来,楚太傅确实有些变化,对自己的态度也和她刚穿越来时不一样了。
  “给朕说说这个白石老人,他姓甚名谁,智慧如何,精通什么?”
  顾瑶想,楚家近年来的一些动作似乎真的有人在背后出点子,比如在金陵城高调卖田。
  白墨林想了一下,回道:“皇上,白石老人真名就叫白石,是尹川人,他出生于光和六年,此人饱读诗书,在熹平十一年,也就是胤王朝末年时中了进士,但此时胤王朝上下已经是一片混乱,所以此人当时放弃了做官,四处游历。后来胤王朝灭亡,高祖皇帝建立大越国,但此人依然没有出仕。多年后,此人隐居在金陵城一座寺庙里,因擅于揣摩人心而被百姓称为仙医。至于此人的智慧在下不知,但楚大将军愿意出重金,请此人下山,为他出谋划策,可见此人定是位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