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从上到下?”顾瑶抓住了对方话中的关键词。
第955章 保护伞是丞相
“你说的上指的是谁?”顾瑶接着问道。
若朝廷没有大官护着,这些人不可能十几年在杨州干了这么多肮脏事都没有暴露。
郭德海这时拍了拍脚上灰尘,道:“皇上,臣饿了,可否让臣吃顿饭再审啊。”
“不行!你若不说,朕会让皇城司割了你的舌头。”顾瑶看着这老狐狸,此人十分狡猾,若不是抓的及时,就让他跑了。
对方会想逃,说明是一个贪生怕死之人,这种对死亡是很恐惧的,不过强装镇定而已。
听到皇上这么回,郭德海苦笑了一声,随后他的眼中闪过一抹嘲弄的目光,道:“皇上,臣如果说那个上是丞相呢?”
顾瑶:……
顾瑶瞬间皱眉。
旁边的皇城司使朱彪再是一脚踹了过去,直接将郭德海踹趴在地上。
“污蔑当朝丞相,罪加一等。”
被踹趴了,郭德海嘴角流出了一丝鲜血,但他脸上却依然有笑意,道:“皇上,想不到吧,我们背后的人就是丞相李景,有他护着我们,我们这十几年来才敢兼并农田、偷税漏税,走私各种货物。”
“丞相?”顾瑶质疑地看着对方。
对方竟然主动招供丞相是他们的保护伞。
若真是丞相,那他们还真是找了一把大伞。
“说,丞相怎么护着你们的?”顾瑶此刻并不相信对方说的话。
郭德海看得出来眼前的皇上并不相信,但也关系,他要说的说出来了。
他想了想,再道:“皇上,这您就得去问丞相了。其实皇上应该也猜得到,这朝中能护我们十几年到现在的,能有几个人呢。”
“再说,推荐臣去当这个华南布政使的就是丞相。”
顾瑶紧抿着嘴唇。
这家伙一口咬定丞相是他们的保护伞,这倒是出乎她的意料。
他根据对方的履历看,对方似乎和丞相交集并不多。
而且,丞相已经两年多没上朝了,这两年多来,丞相不问朝政,和朝中的大臣来往也不多。
“郭德海,你若是撒谎欺君,朕饶不了了。”对方的说辞顾瑶还是不相信。
“皇上,臣说的话你爱信不信。反正臣也就是一死的事情。”郭德海无所谓的说道。
“一死,你以为你犯下这滔天大罪,一死就可以抵罪了吗?”
郭德海愣了一下。
顾瑶接着道:“你还不知道吧,你的家人也都杨州大狱里关着。你有七个儿子,十九个孙子、妻妾子女,孙子孙女加起来七十八人。”
听到这个数,郭德海咯噔了一下,随即他的手有些发抖。
他被抓的前一天就安排家人上了东洋商人的船,若自己没能准时抵达港口,他交代了船商,第二天早上就把船开走的。
顾瑶,“看来你真不知道。不止你,和你一起押来的那几个奸吏的他们的家人也都在杨州大牢里。”
“皇上,此事和我的妻儿子女无关,他们并不知情。”
“无关……”顾瑶冷笑一声,道:“怎么就无关呢。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你贪了这么多银子,他们也都在花吧,还有你下令决东江大坝,导致四县特大洪灾,一万多百姓丧生在洪水中。你一条命,怎么向他们交代!”
第956章 朕就会杀多少人偿命
“皇上,您不会要……”郭德海声音突然有些发抖,连带着脸也变得苍白。
“对,杨州洪水死了多少百姓,朕就会杀多少人偿命,人数不够,你们的家人、亲戚的人头来凑。”
说完这句,顾瑶起身,准备离开。
然而这时她听到趴在地上的郭德海突然放声大哭。
顾瑶没搭理,扭头对一旁的皇城司使朱彪说道:“好好看着这些人,记住,要派人时刻盯着,不允许他们在牢中自尽。”
“臣遵旨!”
——
从皇城司出来,顾瑶来到了吏部衙门。
吏部尚书孙锦成见皇上来了,赶忙从衙门里出来,跪在门口处迎接。
“臣拜见皇上!”
“起来吧,去给朕找些档案来。”
顾瑶一边走一边说。
“皇上,您要臣找谁的档案呢。”孙锦成疑惑问道。
皇上很少来吏部衙门,今年还是第一次。
“找杨州的官员名册,不仅是现在这一批官员,从兴起元年起,所有的名册都给朕找来。”
顾瑶想二十年,杨州从二十年前就已经在兼并农田改农为商,也就是说,从那个时候起,杨州就已经有问题,但从下到上,朝廷都被蒙在鼓里。
“臣这就去找。”
约半个时辰后,吏部尚书孙锦成捧着厚厚的七八本册子出来。
他将册子放在了桌上,道:“皇上,臣都找来了,”
顾瑶拿出其中一本,开始看,因为时间久远,再加上都是地方官员,顾瑶很多名字都是很陌生的。
但在看到第二本兴起四年的杨州官员名册时,顾瑶看到了两个熟悉的名字,陆丁元、付永宁。这两人在兴起四年到兴起七年,一个任杨州知府,一个任杨州通判。
这两人顾瑶可没忘记,他们一个是四年前,因为走私盐铁,贪污大案而被自己处死的户部尚书陆丁元,一个是被秦萧在兴起二十年灭了满门的前户部侍郎付永年。
这两人就是秦萧要复仇的贪官污吏。
顾瑶再看后面一本名册,兴起七年,接任杨州知府的是周良,接任杨州的通判的就是现在抓了的华南布政使郭德海。
顾瑶再看兴起七年的户部尚书,叫李东升。
顾瑶对这个官员没什么印象,对方已经去世了。
“孙锦成,你给朕说说这个李东升。”
能包庇杨州的只有可能是户部,因为户部负责管理全国的田产赋税。
“皇上,李东升大人在兴起十五年就去世了,臣还有印象,他是因病去世的,他死前任的是门下侍郎兼太子太保。”
“太子太保。”
听到太子二字顾瑶紧蹙了眉头。这里说的太子可不是她,而是已经因为谋反被她处死的废太子顾昊。
“对,皇上,兴起十四年,先帝立了废太子顾昊为太子,任命李东升大人为太子太保,教导太子。”
顾瑶点了下头。
现在看来,这个李东升应该是有问题的,他当户部尚书时,杨州开始出事。
“李东升那时候和朝中哪些官员谁走得近?”顾瑶再问。
孙锦成想了一下,回道:“皇上,这臣也不太清楚,臣那时候还年轻,官职也只是个五品朝奉大夫。”
第957章 丞相绝不是那种人
顾瑶回到了南书房,他将杨州官员的名册也都带回来。
王公公看到皇上热得满头大汗的,忙吩咐宫人端来了茶水和西瓜。
顾瑶没有心思吃东西,她看着带回来的这些册子,这些都是她从吏部找来的。
她内心很疑惑,思考过后,她看向一旁的已经六十三岁的王公公。
这个伺候了三代君王的昭和殿掌事太监,也是最了解皇上和百官的宫人。
她问到:“王德全,你对李东升还有印象吗?”
这个人已经死了十三年了。
王公公没想到皇上突然问起一个死了多年的官员,他回道:“皇上,这李大人曾官居高位,奴才还记得一些。”
“那你说说,他当时任户部尚书、门下侍郎、太子太保期间和哪些官员走得近?”
王公公想了想,回道:“皇上,奴才记得他和当时掌管三司的赵国公关系不错,两人在朝堂上也常常是一致的意见。”
“赵国公?”
“对,这李东升大人还是赵国公推荐才当了太子太保。”王公公再又回道。
“那他和丞相关系怎么样?”
此人若还在世,年龄和丞相相仿。
“皇上,您不会真的信了刚刚那个华南布政使郭德海的说辞吧。他就是污蔑。丞相绝不是那种人。”
王公公听皇上这么问,忙解释道。
“朕问你他和丞相以前关系如何?”顾瑶看得出来,王公公是极力维护丞相的。
“皇上,李东升和丞相那时应该关系不太好,那时候先皇重用赵国公赵启,朝中许多人都属于赵家的势力,丞相那时候在吏部当值,是吏部尚书,赵国公当时很排斥丞相,曾两次建议先皇换吏部尚书。”
“那后来为什么没换?”顾瑶接着问。
她自己她这父皇昏庸无能,曾很长一段时间重用赵家,导致朝廷上下都被赵家势力把持了。
“皇上,先皇后来意识到朝中赵家势力太庞大,所以可能是为了平衡朝局,兴起十四年,先皇开始重用丞相,但直到兴起十八年,丞相才真正掌管三省六部。”
“后来的事,皇上也就都知道了。”
第955章 保护伞是丞相
“你说的上指的是谁?”顾瑶接着问道。
若朝廷没有大官护着,这些人不可能十几年在杨州干了这么多肮脏事都没有暴露。
郭德海这时拍了拍脚上灰尘,道:“皇上,臣饿了,可否让臣吃顿饭再审啊。”
“不行!你若不说,朕会让皇城司割了你的舌头。”顾瑶看着这老狐狸,此人十分狡猾,若不是抓的及时,就让他跑了。
对方会想逃,说明是一个贪生怕死之人,这种对死亡是很恐惧的,不过强装镇定而已。
听到皇上这么回,郭德海苦笑了一声,随后他的眼中闪过一抹嘲弄的目光,道:“皇上,臣如果说那个上是丞相呢?”
顾瑶:……
顾瑶瞬间皱眉。
旁边的皇城司使朱彪再是一脚踹了过去,直接将郭德海踹趴在地上。
“污蔑当朝丞相,罪加一等。”
被踹趴了,郭德海嘴角流出了一丝鲜血,但他脸上却依然有笑意,道:“皇上,想不到吧,我们背后的人就是丞相李景,有他护着我们,我们这十几年来才敢兼并农田、偷税漏税,走私各种货物。”
“丞相?”顾瑶质疑地看着对方。
对方竟然主动招供丞相是他们的保护伞。
若真是丞相,那他们还真是找了一把大伞。
“说,丞相怎么护着你们的?”顾瑶此刻并不相信对方说的话。
郭德海看得出来眼前的皇上并不相信,但也关系,他要说的说出来了。
他想了想,再道:“皇上,这您就得去问丞相了。其实皇上应该也猜得到,这朝中能护我们十几年到现在的,能有几个人呢。”
“再说,推荐臣去当这个华南布政使的就是丞相。”
顾瑶紧抿着嘴唇。
这家伙一口咬定丞相是他们的保护伞,这倒是出乎她的意料。
他根据对方的履历看,对方似乎和丞相交集并不多。
而且,丞相已经两年多没上朝了,这两年多来,丞相不问朝政,和朝中的大臣来往也不多。
“郭德海,你若是撒谎欺君,朕饶不了了。”对方的说辞顾瑶还是不相信。
“皇上,臣说的话你爱信不信。反正臣也就是一死的事情。”郭德海无所谓的说道。
“一死,你以为你犯下这滔天大罪,一死就可以抵罪了吗?”
郭德海愣了一下。
顾瑶接着道:“你还不知道吧,你的家人也都杨州大狱里关着。你有七个儿子,十九个孙子、妻妾子女,孙子孙女加起来七十八人。”
听到这个数,郭德海咯噔了一下,随即他的手有些发抖。
他被抓的前一天就安排家人上了东洋商人的船,若自己没能准时抵达港口,他交代了船商,第二天早上就把船开走的。
顾瑶,“看来你真不知道。不止你,和你一起押来的那几个奸吏的他们的家人也都在杨州大牢里。”
“皇上,此事和我的妻儿子女无关,他们并不知情。”
“无关……”顾瑶冷笑一声,道:“怎么就无关呢。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你贪了这么多银子,他们也都在花吧,还有你下令决东江大坝,导致四县特大洪灾,一万多百姓丧生在洪水中。你一条命,怎么向他们交代!”
第956章 朕就会杀多少人偿命
“皇上,您不会要……”郭德海声音突然有些发抖,连带着脸也变得苍白。
“对,杨州洪水死了多少百姓,朕就会杀多少人偿命,人数不够,你们的家人、亲戚的人头来凑。”
说完这句,顾瑶起身,准备离开。
然而这时她听到趴在地上的郭德海突然放声大哭。
顾瑶没搭理,扭头对一旁的皇城司使朱彪说道:“好好看着这些人,记住,要派人时刻盯着,不允许他们在牢中自尽。”
“臣遵旨!”
——
从皇城司出来,顾瑶来到了吏部衙门。
吏部尚书孙锦成见皇上来了,赶忙从衙门里出来,跪在门口处迎接。
“臣拜见皇上!”
“起来吧,去给朕找些档案来。”
顾瑶一边走一边说。
“皇上,您要臣找谁的档案呢。”孙锦成疑惑问道。
皇上很少来吏部衙门,今年还是第一次。
“找杨州的官员名册,不仅是现在这一批官员,从兴起元年起,所有的名册都给朕找来。”
顾瑶想二十年,杨州从二十年前就已经在兼并农田改农为商,也就是说,从那个时候起,杨州就已经有问题,但从下到上,朝廷都被蒙在鼓里。
“臣这就去找。”
约半个时辰后,吏部尚书孙锦成捧着厚厚的七八本册子出来。
他将册子放在了桌上,道:“皇上,臣都找来了,”
顾瑶拿出其中一本,开始看,因为时间久远,再加上都是地方官员,顾瑶很多名字都是很陌生的。
但在看到第二本兴起四年的杨州官员名册时,顾瑶看到了两个熟悉的名字,陆丁元、付永宁。这两人在兴起四年到兴起七年,一个任杨州知府,一个任杨州通判。
这两人顾瑶可没忘记,他们一个是四年前,因为走私盐铁,贪污大案而被自己处死的户部尚书陆丁元,一个是被秦萧在兴起二十年灭了满门的前户部侍郎付永年。
这两人就是秦萧要复仇的贪官污吏。
顾瑶再看后面一本名册,兴起七年,接任杨州知府的是周良,接任杨州的通判的就是现在抓了的华南布政使郭德海。
顾瑶再看兴起七年的户部尚书,叫李东升。
顾瑶对这个官员没什么印象,对方已经去世了。
“孙锦成,你给朕说说这个李东升。”
能包庇杨州的只有可能是户部,因为户部负责管理全国的田产赋税。
“皇上,李东升大人在兴起十五年就去世了,臣还有印象,他是因病去世的,他死前任的是门下侍郎兼太子太保。”
“太子太保。”
听到太子二字顾瑶紧蹙了眉头。这里说的太子可不是她,而是已经因为谋反被她处死的废太子顾昊。
“对,皇上,兴起十四年,先帝立了废太子顾昊为太子,任命李东升大人为太子太保,教导太子。”
顾瑶点了下头。
现在看来,这个李东升应该是有问题的,他当户部尚书时,杨州开始出事。
“李东升那时候和朝中哪些官员谁走得近?”顾瑶再问。
孙锦成想了一下,回道:“皇上,这臣也不太清楚,臣那时候还年轻,官职也只是个五品朝奉大夫。”
第957章 丞相绝不是那种人
顾瑶回到了南书房,他将杨州官员的名册也都带回来。
王公公看到皇上热得满头大汗的,忙吩咐宫人端来了茶水和西瓜。
顾瑶没有心思吃东西,她看着带回来的这些册子,这些都是她从吏部找来的。
她内心很疑惑,思考过后,她看向一旁的已经六十三岁的王公公。
这个伺候了三代君王的昭和殿掌事太监,也是最了解皇上和百官的宫人。
她问到:“王德全,你对李东升还有印象吗?”
这个人已经死了十三年了。
王公公没想到皇上突然问起一个死了多年的官员,他回道:“皇上,这李大人曾官居高位,奴才还记得一些。”
“那你说说,他当时任户部尚书、门下侍郎、太子太保期间和哪些官员走得近?”
王公公想了想,回道:“皇上,奴才记得他和当时掌管三司的赵国公关系不错,两人在朝堂上也常常是一致的意见。”
“赵国公?”
“对,这李东升大人还是赵国公推荐才当了太子太保。”王公公再又回道。
“那他和丞相关系怎么样?”
此人若还在世,年龄和丞相相仿。
“皇上,您不会真的信了刚刚那个华南布政使郭德海的说辞吧。他就是污蔑。丞相绝不是那种人。”
王公公听皇上这么问,忙解释道。
“朕问你他和丞相以前关系如何?”顾瑶看得出来,王公公是极力维护丞相的。
“皇上,李东升和丞相那时应该关系不太好,那时候先皇重用赵国公赵启,朝中许多人都属于赵家的势力,丞相那时候在吏部当值,是吏部尚书,赵国公当时很排斥丞相,曾两次建议先皇换吏部尚书。”
“那后来为什么没换?”顾瑶接着问。
她自己她这父皇昏庸无能,曾很长一段时间重用赵家,导致朝廷上下都被赵家势力把持了。
“皇上,先皇后来意识到朝中赵家势力太庞大,所以可能是为了平衡朝局,兴起十四年,先皇开始重用丞相,但直到兴起十八年,丞相才真正掌管三省六部。”
“后来的事,皇上也就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