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丈夫在外出征,这岳家上上下下都是她这个当家主母在做主。
突然,林氏听到有下人喊道:“夫人,宫里派人来了。”
听到是宫里来人, 林氏赶紧出去迎接。
来到门口后,林氏发现来的一个是陌生的公公。
“岳夫人,皇上有旨,让您带着您的长孙子入宫。”
林氏看着这位并不熟悉的公公,想了想后问道:“公公,你可知皇上为何招妾身入宫?”
林氏很疑惑,不明白皇上为何突然让自己进宫,而且还让自己带着自己的孙儿一起去。
“这个……奴才也不知道。岳夫人还是赶紧动身进宫亲自问皇上吧。”前来的年轻宫人宣完皇上的旨意后,转身便离开了。
虽然很疑惑,不过林氏还是立即带着自己的小孙子岳飛坐上了前往皇宫的马车。
昭和殿南书房。
顾瑶正在翻开边境新送回的战报。南边的战事还算顺利,只是这北边的战事却是让他十分的焦心,光这三个月,戎兵先后七次进犯大越边境州县,烧杀抢掠,甚至连孩子老人都不放过。
北边又死了好几万士兵,更有两万多名百姓丧命。
想到此,顾瑶心里就跟针扎一样难受。
这戎国她必须灭了,否则北边永远没有安宁,大越也不可能长治久安,最终结果就是像华夏的北宋一样,凄惨灭亡。
只是现在她没法在抽调兵力去支援北边的战事。
而且北方的戎国不好对付,这些游牧民族,极善骑射,他们若打不过,就会跑,这就导致北边只能以守为主,很难主动进攻。
想到这些,顾瑶就头痛。
就在这时,有人敲门了。
“皇上,岳夫人来了。”守候在门外的王公公禀报道。
“让他们进来吧。”顾瑶回道。
她还没有忘记自己上午时让人去岳府传话。
林氏带着自己的小孙子岳飛走进了南书房。
虽然已经贵为正二品侯爵夫人,但她平日里十分低调,今日也只是穿的是一身杏色的长衫。
“臣妇拜见皇上。”
顾瑶点了下头,目光却落在了岳夫人身后的小孩身上。
林氏见皇上看着自己的小孙子,忙拉了一下孙儿的手,道:“快向皇上行礼。”
“拜见皇上。”小岳飛随即跪在了地上,像祖母一样行礼。
顾瑶淡淡一笑,她抬了抬手,道:“起来说话吧。”
“谢皇上!”
顾瑶依然看着岳家的这个小孙子,这小家伙的名字还是她给取的,不过两年没见,这孩子长高了好多。顾瑶于是问道:“岳夫人,您这孙儿今年已经满三岁了吧?”
“皇上,岳飛月初时已满三岁。”
顾瑶笑道:“长得挺好的,像他爷爷,一身正气。”
“让皇上见笑了,这孩子还不懂事,有些调皮。”林氏没想到皇上一开口就聊起了孩子。
她还以为是自己的丈夫出了什么事,所以皇上才召自己入宫。
第793章 给皇子找个玩伴
“小孩子顽皮是正常的。”
“朕今日召你来,是想将你这孙儿留在宫里和皇子一起吃住。你意下如何?”
林氏:……
林氏顿住了。
一下没反应过来的她,好一会儿没有接话。
但随后,她便赶紧拉着自己的孙子再次跪下,道:“臣妇谢皇上恩典。”
虽然舍不得,但林氏知道,这对岳家,对自己的小孙儿都是莫大的荣耀。
皇子,那可是未来的储君,太子。
不过就在这时,小岳飛突然说道:“祖母,孙儿不留在宫里,孙儿要和祖母一起回岳家。”
这话说出来,林氏立即遮住了小孙子嘴巴。
这种话可说不得。
“皇上,孩子不懂事,还请皇上见谅。”林氏忙解释道。
这机会可是千载难逢的。
顾瑶抿嘴一笑,并没有因为小孩子的话而生气。
她回道:“朕不与孩子计较。这样吧,你也在宫里待一段时日,等岳飛适应了宫里的生活,你再回岳家。”
小孩子突然换个环境需要时间适应,这一点顾瑶心里清楚。
“臣妇谨遵圣命。”
顾瑶点了点头。
小皇子快一岁半了,现在正是学说话的时候,孩子需要玩伴,所以顾瑶才选了这个岳凌的孙子进宫。
有大一些的孩子带着,皇子应该会进步得更快。
——
召见完岳夫人后,顾瑶起身。
但随后王公公便进来了。
“皇上,这是户部尚书马大人派人送来的折子。”
“哦……怎么没送到政事堂去。”
三省六部的折子现在都由政事堂批阅,顾瑶已经很少批阅这些奏折了。
“禀皇上,这是密封的奏折,送一定要送到皇上手中。。”
王公公手中拿着一个盒子,只有密封的奏折才会用木盒盛放,上面贴上封条。
顾瑶伸手接过,随即撕开了上面的封条,将里面的奏折取了出来。
取出来后,她摆了摆手,示意王公公出去。
待对方出去后,她方打开了这封奏折,看向里面的内容。
然而看了几行字后,顾瑶突然又对着外头喊道:
“王德全!”
王公公前脚刚出南书房,本想到马上就被皇上叫了。
于是他赶紧折回来,行礼道:“皇上,可是有什么事情要吩咐奴才?”
顾瑶看着手里的奏折,说道:“你去户部衙门,叫马伯恩即刻进宫,然后把他带到偏殿后面的密室来。”
王公公不明白那折子里写了什么,怎么皇上突然要在密室召见马尚书,但作为奴才,他知道自己不该问什么,于是马上回道:
“奴才遵旨。”
顾瑶继续看着手中的奏折,她之所以立即召见马伯恩,是因为奏折里的内容是关系到核心问题,土地问题。
她记得两个月前,这个家伙可是直接拒绝提出任何关于土地问题的建议,今日竟然主动上了密折。
看来他是有办法的,但是之前不愿意说,或者不想让其他人知道他提出的这些建议,所以才上了密折。
折子里的一些建议是她在华夏古代史中都没有学到过的。
第794章 马伯恩的三步法
一个时辰后。
马伯恩进宫了,今年四十三岁的他是最年轻的六部尚书,也是唯一一个出身广南地区的三省六部高官。
“马大人,皇上让您去密室里说话。”
马伯恩点了下头,虽然当了两年多的户部尚书,但这还是皇上第一次在密室里召见他。
进来后,马伯恩先行了个礼。
“臣拜见皇上。”
“坐吧,把门关上。”顾瑶坐在龙椅上。
这密室里有些昏暗,点了灯才能看清屋里的东西。
马伯恩坐在了皇上的对面。
他注意到皇上手里拿着的正是自己写的折子。
“你给朕写的奏折,朕看过了。怎么两个月前不提出这些建议?”顾瑶很直接的问道。
两个月前,她曾就米价过高一事召见过户部的官员,当时几人都选择了沉默。
“皇上,臣还想保住这颗脑袋啊。”马伯恩叹息一声,回道。
“哦,提出这些建议会让你掉脑袋吗?”顾瑶再又问道。
这折子里的建议可以说每一条都涉及到了土地相关的核心问题。
马伯恩尴尬一笑,道:“皇上,臣不是什么圣人君子,更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臣上呈这份折子,是想报答皇上的恩德。”
“那你就是这么报恩的?你可想过如果朕真实施你折子里的这些政策,朕也会掉脑袋。”顾瑶挑着眉说道。
然而她这话说出来,对面的官员却是愣了一下。
马伯恩想了想,回道:“皇上,您是天子,谁敢让您掉脑袋啊。”
顾瑶无语一笑,随即又翻开了手里的折子,道:“朕果然没看错人,你确实是有才的。跟朕说说你的这些建议吧。”
顾瑶其实很意外,对方能写出这份折子,这里面的关于田亩税制的改革可以说会触及到所有的利益阶层,但一旦改革成功,则会一定程度上解决封建社会的顽疾土地兼并的问题。
马伯恩低低咳了一声,他犹豫了一袭,方说道:“皇上,臣上次便说过,米价之所以降不下来,是因为田地多数在权贵乡绅的手里,他们就是靠着这个得利呀。所以皇上若想让百姓们都买的起米,让米价变得便宜,就得让百姓们有田,让权贵乡绅们把田让出来。”
“但他们是不可能把田地交出来的,所以臣才觉得这是一步危棋啊。”
“虽然是危棋,但朕也要下,你接着说。”
虽然华夏古代那么多朝代都没有办法真正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但顾瑶还是想试一试。
突然,林氏听到有下人喊道:“夫人,宫里派人来了。”
听到是宫里来人, 林氏赶紧出去迎接。
来到门口后,林氏发现来的一个是陌生的公公。
“岳夫人,皇上有旨,让您带着您的长孙子入宫。”
林氏看着这位并不熟悉的公公,想了想后问道:“公公,你可知皇上为何招妾身入宫?”
林氏很疑惑,不明白皇上为何突然让自己进宫,而且还让自己带着自己的孙儿一起去。
“这个……奴才也不知道。岳夫人还是赶紧动身进宫亲自问皇上吧。”前来的年轻宫人宣完皇上的旨意后,转身便离开了。
虽然很疑惑,不过林氏还是立即带着自己的小孙子岳飛坐上了前往皇宫的马车。
昭和殿南书房。
顾瑶正在翻开边境新送回的战报。南边的战事还算顺利,只是这北边的战事却是让他十分的焦心,光这三个月,戎兵先后七次进犯大越边境州县,烧杀抢掠,甚至连孩子老人都不放过。
北边又死了好几万士兵,更有两万多名百姓丧命。
想到此,顾瑶心里就跟针扎一样难受。
这戎国她必须灭了,否则北边永远没有安宁,大越也不可能长治久安,最终结果就是像华夏的北宋一样,凄惨灭亡。
只是现在她没法在抽调兵力去支援北边的战事。
而且北方的戎国不好对付,这些游牧民族,极善骑射,他们若打不过,就会跑,这就导致北边只能以守为主,很难主动进攻。
想到这些,顾瑶就头痛。
就在这时,有人敲门了。
“皇上,岳夫人来了。”守候在门外的王公公禀报道。
“让他们进来吧。”顾瑶回道。
她还没有忘记自己上午时让人去岳府传话。
林氏带着自己的小孙子岳飛走进了南书房。
虽然已经贵为正二品侯爵夫人,但她平日里十分低调,今日也只是穿的是一身杏色的长衫。
“臣妇拜见皇上。”
顾瑶点了下头,目光却落在了岳夫人身后的小孩身上。
林氏见皇上看着自己的小孙子,忙拉了一下孙儿的手,道:“快向皇上行礼。”
“拜见皇上。”小岳飛随即跪在了地上,像祖母一样行礼。
顾瑶淡淡一笑,她抬了抬手,道:“起来说话吧。”
“谢皇上!”
顾瑶依然看着岳家的这个小孙子,这小家伙的名字还是她给取的,不过两年没见,这孩子长高了好多。顾瑶于是问道:“岳夫人,您这孙儿今年已经满三岁了吧?”
“皇上,岳飛月初时已满三岁。”
顾瑶笑道:“长得挺好的,像他爷爷,一身正气。”
“让皇上见笑了,这孩子还不懂事,有些调皮。”林氏没想到皇上一开口就聊起了孩子。
她还以为是自己的丈夫出了什么事,所以皇上才召自己入宫。
第793章 给皇子找个玩伴
“小孩子顽皮是正常的。”
“朕今日召你来,是想将你这孙儿留在宫里和皇子一起吃住。你意下如何?”
林氏:……
林氏顿住了。
一下没反应过来的她,好一会儿没有接话。
但随后,她便赶紧拉着自己的孙子再次跪下,道:“臣妇谢皇上恩典。”
虽然舍不得,但林氏知道,这对岳家,对自己的小孙儿都是莫大的荣耀。
皇子,那可是未来的储君,太子。
不过就在这时,小岳飛突然说道:“祖母,孙儿不留在宫里,孙儿要和祖母一起回岳家。”
这话说出来,林氏立即遮住了小孙子嘴巴。
这种话可说不得。
“皇上,孩子不懂事,还请皇上见谅。”林氏忙解释道。
这机会可是千载难逢的。
顾瑶抿嘴一笑,并没有因为小孩子的话而生气。
她回道:“朕不与孩子计较。这样吧,你也在宫里待一段时日,等岳飛适应了宫里的生活,你再回岳家。”
小孩子突然换个环境需要时间适应,这一点顾瑶心里清楚。
“臣妇谨遵圣命。”
顾瑶点了点头。
小皇子快一岁半了,现在正是学说话的时候,孩子需要玩伴,所以顾瑶才选了这个岳凌的孙子进宫。
有大一些的孩子带着,皇子应该会进步得更快。
——
召见完岳夫人后,顾瑶起身。
但随后王公公便进来了。
“皇上,这是户部尚书马大人派人送来的折子。”
“哦……怎么没送到政事堂去。”
三省六部的折子现在都由政事堂批阅,顾瑶已经很少批阅这些奏折了。
“禀皇上,这是密封的奏折,送一定要送到皇上手中。。”
王公公手中拿着一个盒子,只有密封的奏折才会用木盒盛放,上面贴上封条。
顾瑶伸手接过,随即撕开了上面的封条,将里面的奏折取了出来。
取出来后,她摆了摆手,示意王公公出去。
待对方出去后,她方打开了这封奏折,看向里面的内容。
然而看了几行字后,顾瑶突然又对着外头喊道:
“王德全!”
王公公前脚刚出南书房,本想到马上就被皇上叫了。
于是他赶紧折回来,行礼道:“皇上,可是有什么事情要吩咐奴才?”
顾瑶看着手里的奏折,说道:“你去户部衙门,叫马伯恩即刻进宫,然后把他带到偏殿后面的密室来。”
王公公不明白那折子里写了什么,怎么皇上突然要在密室召见马尚书,但作为奴才,他知道自己不该问什么,于是马上回道:
“奴才遵旨。”
顾瑶继续看着手中的奏折,她之所以立即召见马伯恩,是因为奏折里的内容是关系到核心问题,土地问题。
她记得两个月前,这个家伙可是直接拒绝提出任何关于土地问题的建议,今日竟然主动上了密折。
看来他是有办法的,但是之前不愿意说,或者不想让其他人知道他提出的这些建议,所以才上了密折。
折子里的一些建议是她在华夏古代史中都没有学到过的。
第794章 马伯恩的三步法
一个时辰后。
马伯恩进宫了,今年四十三岁的他是最年轻的六部尚书,也是唯一一个出身广南地区的三省六部高官。
“马大人,皇上让您去密室里说话。”
马伯恩点了下头,虽然当了两年多的户部尚书,但这还是皇上第一次在密室里召见他。
进来后,马伯恩先行了个礼。
“臣拜见皇上。”
“坐吧,把门关上。”顾瑶坐在龙椅上。
这密室里有些昏暗,点了灯才能看清屋里的东西。
马伯恩坐在了皇上的对面。
他注意到皇上手里拿着的正是自己写的折子。
“你给朕写的奏折,朕看过了。怎么两个月前不提出这些建议?”顾瑶很直接的问道。
两个月前,她曾就米价过高一事召见过户部的官员,当时几人都选择了沉默。
“皇上,臣还想保住这颗脑袋啊。”马伯恩叹息一声,回道。
“哦,提出这些建议会让你掉脑袋吗?”顾瑶再又问道。
这折子里的建议可以说每一条都涉及到了土地相关的核心问题。
马伯恩尴尬一笑,道:“皇上,臣不是什么圣人君子,更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臣上呈这份折子,是想报答皇上的恩德。”
“那你就是这么报恩的?你可想过如果朕真实施你折子里的这些政策,朕也会掉脑袋。”顾瑶挑着眉说道。
然而她这话说出来,对面的官员却是愣了一下。
马伯恩想了想,回道:“皇上,您是天子,谁敢让您掉脑袋啊。”
顾瑶无语一笑,随即又翻开了手里的折子,道:“朕果然没看错人,你确实是有才的。跟朕说说你的这些建议吧。”
顾瑶其实很意外,对方能写出这份折子,这里面的关于田亩税制的改革可以说会触及到所有的利益阶层,但一旦改革成功,则会一定程度上解决封建社会的顽疾土地兼并的问题。
马伯恩低低咳了一声,他犹豫了一袭,方说道:“皇上,臣上次便说过,米价之所以降不下来,是因为田地多数在权贵乡绅的手里,他们就是靠着这个得利呀。所以皇上若想让百姓们都买的起米,让米价变得便宜,就得让百姓们有田,让权贵乡绅们把田让出来。”
“但他们是不可能把田地交出来的,所以臣才觉得这是一步危棋啊。”
“虽然是危棋,但朕也要下,你接着说。”
虽然华夏古代那么多朝代都没有办法真正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但顾瑶还是想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