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第747章 苏墨的才华和能力不在臣之下
  “楚家?”
  听到这个答案顾瑶有些意外。
  随即她有些郁闷起来,因为这个事她竟然不知道。
  她确实没有管底下的这些臣子家中的嫁娶之事。
  但楚家不一样。
  “是的,皇上……臣也不知道太傅为何突然想与我李家结亲,但他们既然来了,臣也是没法拒绝。”李璟无奈回道。
  他知道当下的情形,与楚家结亲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楚家和苏家各自在朝廷扩张势力,若大皇子有着苏家的血缘,那以后两家必会争个头破血流,你死我活。
  自己一贯奉行忠君爱国,只一个纯臣的原则来做官,从未和谁结党,这也是自己为官三十多载能得善终的原因。
  而自己一旦与楚家结了亲,虽然并非自己的本意,但不论是皇上还是外人,都会认为李家未来会站队楚家这一边,这是他不想看到的。
  但若拒绝了楚家,就会得罪楚家,将来自己一死,自己的儿孙辈们在朝堂上可就不好过了。
  所以左思右想,自己只能选择同意。
  顾瑶抿嘴一笑,并没有对这门亲事表示反对。
  看丞相为难的样子,似乎是权衡利弊之后作出的决定,且聘礼下了,婚期也定了,就算自己是帝王,这一刻也不适合反对了。
  只是这样一来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朝廷中那些由丞相提拔上来的官员,或者说原本属于丞相一方的势力往后可能会自然而然的导向楚家势力。
  楚家势力已经够庞大了,北方几十万军掌握在楚家势力手里,若楚家势力在蔓延到文官集团,是挺可怕的。
  想到此,顾瑶心里难免忧虑,自己是帝王,手掌大权,但是却不能完全掌控全国的军队。
  “皇上,您可是还在担心什么?”李璟看出来了,眼前的君王眼中透着焦虑。
  顾瑶淡淡一笑,接话道:“朕要担心的事情太多了,不过朕不反对你们两家联姻。”
  现在她要反对也晚了。
  她想了想,又道:“朕还有一事想问问你的看法。当下政事堂只有两位参政,若你不能回到朝堂上,朕需要从三省六部再选一人进入政事堂,你觉得谁合适?”
  顾瑶近来都在考虑这件事,但她目前确实没有她可信任又能力出众的人可用。
  李璟没有立即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沉思了一会。
  他想自己已经退出朝堂了,不日也将辞去丞相一职,这个时候他并不适合推荐人才给皇上,更不适合推荐那些自己提拔上来的人。
  要不然皇上会以为自己会有什么目的。
  李璟仔细想后,回道:“皇上,以苏墨的能力,您暂时不增加参知政事也是没有问题的,苏墨的才华和能力不在臣之下,处理政务他也是得心应手。将来皇上若有了合适的人选再提拔也不迟。”
  李璟权衡利弊后回道。
  这个问题他现在是不能回答的,因为不管推荐谁都不是个好的选择。
  顾瑶挑眉,丞相这么回答,等于是没有回答,逃避了自己的问题。
  第748章 紧急军报
  在李家用了午膳后顾瑶才回宫。
  但他回来时,看到有几位大臣在昭和殿的大门口等着自己,看他们的样子,应该是等了许久了。
  “参见皇上!”
  见皇上回来了,众人纷纷行礼。
  顾瑶点了下头,随后走进了南书房。
  她落座后,枢密院的几位官员就进来了,不一会儿苏墨也进来了。
  顾瑶看着他们,有点疑惑。因为枢密院并不属于三省六部,平日也不归政事堂管,但苏墨竟然进来了。
  “皇上,臣有事上奏!”苏墨先站出来。
  但他还没有说话,便被一旁的枢密使刘守良打断了。
  “诶呀……苏大人,让我先奏吧。”
  刘密使忙走了上去。
  苏墨眉头微皱,没想到有人敢在皇上面前当面打断自己,他内心很是不悦。
  顾瑶看着两人,刚还疑惑苏墨怎么会和枢密院的官员一起来,现在看来,他们要奏的并不是同一件事。
  顾瑶想了想,然后看向了枢密使刘守良,问道:“可是有紧急军报送回来了?”
  刘守良从袖口中掏出了一份奏本,然后递了上去。
  顾瑶伸手接过,打开看向里面的内容。
  看完之后她露出了诧异的神色。
  “这是今日刚到的吗?”
  边关现在几乎每天都会军报传回来,是她要求的,不管有无战事,边境每天必须上奏一份军报,以便她及时了解战事情况。
  “是的,皇上,这是上午刚送回的,是加急的奏报,所以臣才急着要面见皇上。”刘守良回道。
  顾瑶点了下头,随后又将边境传回来的奏报看了一遍,上面写的是:
  (臣岳凌奏报皇上,元祐四年三月六日,南云国察哈尔郡的一支约三万将士的守军向我军投降,此乃当地的守军,其将领(陈锋)自称胤王朝高宗皇帝荣王一脉,其想念家乡故土,自称是中州的子民,愿投降大越,为我大越王朝效力。此事请皇上定夺。)
  顾瑶没想到会传回来这样一份奏报。
  他将奏报递给枢密院的几位官员,道:“你们自己看,看完说说你们的想法。”
  枢密使刘守良很快看完了,他看完后递给了两位副使,而苏墨也在此时看到了奏报上的内容。
  看完之后他蹲在原地久久没有说话。
  枢密院副使陈景泽这时站了出来,说道:“皇上,臣觉得不可亲信敌军将领,万一对方是诈降,趁机打入我军内部可就麻烦了。”
  枢密使刘守良也回道:“皇上,臣觉得此事得三思而后行,胤王朝高宗皇帝早在三百年前就过世了,其子孙可能遍布各大州县,但怎么会跑道南云国去,此事无法考证。”
  顾瑶紧锁眉头,没有回话,其实她内心也不相信,但岳凌既然发了急报回来,就证明他觉得对方的身份是真实的。
  这时苏墨站了出来,说到:“皇上,胤王朝高宗皇帝第五子陈荣,便是荣王,其在正元二十一年发动政变,企图谋夺太子之位,被胤高宗皇帝废皇室宗籍,流放西南三千里外,这位敌方的守将自称胤王朝高宗的后裔或许是真的。”
  第749章 此计万万不可
  “哦,苏爱卿对胤王朝的历史倒是了解不少。”
  顾瑶有读过大胤史,但里面主要记录的是每一代君主颁布的政令,以及一些重要的史实。
  荣王谋反她知道,但其最后被流放到了西南三千里外她是不知道的,因为史书记载的事荣王被贬为庶民。
  看来历史记载也不一定是事实啊。
  “皇上,臣确实爱读史书,历代王朝的历史,臣都有去了解。”苏墨回道。
  顾瑶点了点头,随即问道:“那苏爱卿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理?”
  顾瑶心中已经有了判断,但她还是想听听这些臣子的建议。
  “回皇上,臣以为这位守将既然向我军投降了,我大越该给与优待,将他带回大越,监视居住便可,至于他手下的士兵可分散编入西南边境的守军”。
  苏墨说完,枢密使刘守良立即站出来反对道:“皇上,此计万万不可啊。且不说此人是否冒充荣王后裔的身份,就算他真是荣王的后裔,我们也应该杀了他,胤王朝已经灭亡四十多年了,这个时候冒出来一个胤皇室后裔,手里还有三万士兵,万一此人有反心,想光复胤王朝,将是个更大的祸害。”
  苏墨瞅了一眼旁边的枢密使刘守良,此人论官职论地位都比不得自己,但是却敢在皇上面前反驳自己,甚至直接打断自己。
  看来仗着楚家的势力,这些枢密院的人根本没有把朝廷里的文武百官放在眼里。
  苏墨接着驳斥道:“皇上,能将敌军劝降,不废一兵一卒战胜敌方,这不就是最好的结果的嘛,如果我们杀了投降的将领,那么以后的战事,敌人任何将领都会死战不降,我们将不得不消耗更多的兵力和战马去打仗。这不是明智的抉择,还请皇上三思。”
  顾瑶依然没有接话,但很快刘守良再次反驳,道:“苏大人,您现在虽然掌管了政事堂,处理朝廷上下的政务,但这调兵遣将,军事计策还不归你这位参政大人管吧。你有这心思,不如多替皇上分忧,处理好政事堂的事。”
  此话一说,苏墨彻底怒了,道“刘守良,你是在质疑皇上嘛,你刚刚没听见是皇上命令我发表意见。”
  坐在前方的顾瑶有些无语,没想到这两人也能吵起来,怕两人越吵越凶,她还是决定打断他们道:“好了,朕让你们出谋划策,不是让你们吵架。都给朕消停点。”
  顾瑶发现这些官员在争执起来时还真是没完没了,时不时的就在朝堂上吵架,现在在南书房当着她的面也能吵起来。
  不过刘守良说的也是实话,在职权划分,苏墨身为参政确实不能参与制定军事政策,在大越枢密院与?三省六部共同掌管军政大权,被称为“二府”。枢密院最高官职是枢密使,为正二品,相当于现代的国防最高级别官员,而丞相是三省六部的最高级别官员,相当于现代总理级别,至于参政则相当于副总理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