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马伯恩将功劳归给大殿上的帝王,然而这些建议都是他给皇上提的,皇上只是采纳了而已。
顾瑶抿嘴一笑。
心想,这家伙果然是个狡猾的。
表面上是在夸她这个帝王,实际上是给他自己站台。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能多收上来这么多税银,这个家伙就是有能力的。
顾瑶于是想了一下,说道:“朕出的政令再好,也得执行得好啊,户部是好样的,朕就喜欢你们这样能办事,能办好事的臣工。”
“臣代户部谢皇上夸奖。”马伯恩深鞠一躬回道。
顾瑶接着又道:“户部这次有功,朕赏罚分明,有功就当赏,凡户部当差的官员不乱官职大小,一律赏白银两千两,稻米两百担。”
听到这条旨意。
下面站着的户部的官员们都不淡定了,随后,户部的两位侍郎,以及户部主事等其他官员也都站了出来。
他们一起跪下,行礼道:“臣等谢皇上隆恩。”
顾瑶看着这些官员,记得两年前户部可不是这些人在当差,当时的户部还是陆丁元那个奸臣当道,贪赃枉法,监守自盗,联合刑部、工部、三司等十几位官员,贪墨朝廷几千万两银子。
铲除了这帮贪官污吏,国库才有了银子。
顾瑶于是又看向马伯恩,她还没有忘记,这个家伙两年前还在海洲当个八品芝麻官,现在看来,此人是真有才,而且有魄力。
“马伯恩,朕听闻你在金陵还没有购宅子,是租的宅院,是吗?”
“回皇上,臣买不起金陵的宅子。”马伯恩直言道。
金陵的宅子可是金子做的呀,随随便便一套两进两出的宅子都要上万贯钱,他现在虽是户部尚书,但一年的俸银也不过三千两,养着一家老小几十口就差不多了。
第742章 无才无能的官员朕不会提拔
顾瑶笑了笑,随即开口道:“朕赏你一套,白兰山下的梨园就给你住了。”
马伯恩:……
马伯恩顿在原地,愣愣的看着大殿上的君王。
“怎么,给你宅子你不想要?”
顾瑶看对方傻愣在那里,呵呵笑了一声。
马伯恩回过神来,他回头望了一眼身后的同僚,发现大家都用不太正常的眼光看着自己后,他吁了口气,随后跪在了地上,对着大殿上的帝王,说道:“皇上,这梨园也太大了,臣不要这么大宅院。”
梨园他知道,那可是皇家的财产,皇上一般只会拿来赏赐给皇亲国戚或者功勋贵族的。
自己虽是二品官,但眼下若得了这等赏赐,可是要被人眼红的。
“宅子自然是越宽敞住的越舒服,朕就赏你了,待会下了朝,找女官周玲要钥匙,改日便搬过去吧。”
顾瑶不给对方拒绝的机会。
她是君王,她要给出去的东西,谁也不能拒绝。
“臣……谢主隆恩。”马伯恩知自己不能拒绝了,于是只得应声谢恩。
只是住那么大的园子,怕又要多养一二十个下人了,到时候家里开销更大。
顾瑶看着满朝的官员,发现一些人的神色果然有些变化,于是他再道:“朕说过尔等只要差事办得好,朕就会给你们机会,不仅仅是赏赐,还有升官的机会。”
“朕知道,你们有些人真本事没有,但阿谀奉承、攀附权贵却玩的很溜。但这一套在朕这里没用,不办实事,无才无能的官员朕不会提拔,更不会重用。”
皇上说完,百官们齐声回道:“臣等谨遵皇上教诲。”
“好了,户部已经率先给了朕一个满意的年终总结,其他五部也在七日里把去年你们做过些什么,有哪些成就和不足写成奏本,呈递给朕。”
这叫年终总结报告,是一些企业每年年底都要做的。
但在这古代王朝,似乎没有这样的习惯。
“臣等遵旨!”其他五部的尚书同时站了出来,回道。
这时又有人站出来了,是吏部右侍郎谢远。
他走出来后,回头了看了一眼自己的上司,吏部尚书孙锦成。
孙尚书朝这位下属点了一下头。
随即谢远行了个礼,看着大殿上的君王,说道:
“皇上,臣记得丞相已有四个多月没来参加早朝了,我等都挂念着丞相,不知丞相身子如何,何时能回到朝堂?”
听到这话,顾瑶瞬间皱起了眉。
他看着这个吏部侍郎,这个人平日里并不怎么发言,上本奏书也少,但却在此刻突然提起了丞相。
很是突兀。
虽然有些不悦,但顾瑶还是回道:“朕允许丞相长期休养,尔等若挂念丞相,可去相府看望他。”
得到这个回复,谢远并不是满足,他还想说什么,但发现自己不知如何问下去,怕再问会惹得皇上不高兴。
他退回了自己的位置,随后又看了一眼自己的上头孙大人。
发现孙尚书还没有站出来后,他也就沉默了。
第743章 决不能让政事堂再进一个外人
朝会持续了约一个时辰。
下朝后,苏墨和自己的亲家礼部尚书杨东庭走在了一起,一会儿后,他曾经的下属吏部尚书孙锦成也过来了。
三人一起离开了皇宫。
但本该去三省六部衙门里办差的三人,却转身坐上了一辆马车,来到了距离皇宫外约十里远的一家茶舍。
三人选了最安静的一个包间,周围七八丈都没有其他客人。
落座后,吏部尚书孙锦成率先开口道:“苏兄,皇上看来是要重用马伯恩呀,这梨园可不是普通的宅院,那园子可是高祖皇帝下令修的,修好后,只给几位外使住过,后来就一直空置,文皇帝都不舍得将这园子赏赐出去,当今皇上却随手就赏给了马伯恩。”
“是呀,这梨园据说是高祖皇帝花了不少银子修的,里头用的木材都是最好的。”杨东庭接话道。
说实话,这样好的园子,他也眼红,他的平宁伯爵府都没有这梨园一半大。
苏墨看着两位同僚,他笑了笑,道:“皇上看中马伯恩是正常的,马伯恩让国库里源源不断的有银子流入,朝廷正需要银子打仗呢,马伯恩算是立了大功。”
“那我们可怎么办?”孙锦成再道。
丞相生病,几个月不能上朝,想必丞相时日无多了,到时候皇上定会在选人进入政事堂做参政,而身为六部尚书,他们几个都是有机会的。
但现在皇上看中马伯恩,他未来进政事堂的希望就很小了。
杨东庭看出了眼前这位吏部尚书孙大人的心思,他哈哈一笑,道:“孙老弟,我们当然是办好自己的差事,要不然还能怎么办。”
苏墨抿了一口茶,他低头不语,脑海里在想着当下的局面。
皇上突然如此高调的褒奖户部,甚至将梨园也赏给了马伯恩。
这表面看是皇上看重马伯恩,但实际应该是皇上想要趁机收拢势力。
马伯恩是丞相推荐上来的,丞相已经病入膏肓,但丞相一派的势力却遍布朝廷上下,皇上这么做,是想要将丞相一派的势力都掌握到她的手里。
想到这一点,苏墨蹙紧了眉头。
“苏兄啊,看来咱们也得防着这个马伯恩了。”杨东庭见这位亲家不回话,忍不住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他想自己已经五十岁了,为官二十多载,也当了八年的礼部尚书,按资历,目前六部尚书当中自己是经验最丰富,资历最老的,若皇上在选人进政事堂,按理说应该轮到自己。
但这个马伯恩突然出头了,自己进政事堂的希望就小了许多。
苏墨看着这位亲家,他笑着拍了拍杨东庭的肩膀,道:“亲家,马伯恩想进政事堂,没有那么容易。”
政事堂现在是他主政,已经有一个于长林不是自己船上的人了,他决不能让政事堂再进一个外人。
按照他的计划,若丞相去世,他会力推自己的亲家杨东庭上来,杨东庭论资历,论经验都在马伯恩之上,且只有他上来了,这以后的政事堂才真正的是自己做主。
第744章 再临相府
下朝后,顾瑶拒绝了几位官员的求见,她没有回南书房,而是回到寝宫里换了身衣服。
换完衣服后,顾瑶从东门乘坐一辆马车出了皇宫,随行的都是御前侍卫,包括秦萧。
顾瑶来到了位于城东的相府。
相府的大门是打开的,顾瑶下了马车后,发现今日的相府好像很热闹,有许多下人在搬东西,而那些东西有的是盘子,有的是箱子,上面都盖了红布,看着好像是准备的聘礼或者嫁妆。
“皇上,我们直接进去吗?”
秦萧就站在顾瑶的身旁。
这相府他是熟悉的,两年前,她和顾瑶在这里住了九日。
这相府里许多人也能认得出自己和皇上。
顾瑶点了一下头,随即直接走了进去。
顾瑶抿嘴一笑。
心想,这家伙果然是个狡猾的。
表面上是在夸她这个帝王,实际上是给他自己站台。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能多收上来这么多税银,这个家伙就是有能力的。
顾瑶于是想了一下,说道:“朕出的政令再好,也得执行得好啊,户部是好样的,朕就喜欢你们这样能办事,能办好事的臣工。”
“臣代户部谢皇上夸奖。”马伯恩深鞠一躬回道。
顾瑶接着又道:“户部这次有功,朕赏罚分明,有功就当赏,凡户部当差的官员不乱官职大小,一律赏白银两千两,稻米两百担。”
听到这条旨意。
下面站着的户部的官员们都不淡定了,随后,户部的两位侍郎,以及户部主事等其他官员也都站了出来。
他们一起跪下,行礼道:“臣等谢皇上隆恩。”
顾瑶看着这些官员,记得两年前户部可不是这些人在当差,当时的户部还是陆丁元那个奸臣当道,贪赃枉法,监守自盗,联合刑部、工部、三司等十几位官员,贪墨朝廷几千万两银子。
铲除了这帮贪官污吏,国库才有了银子。
顾瑶于是又看向马伯恩,她还没有忘记,这个家伙两年前还在海洲当个八品芝麻官,现在看来,此人是真有才,而且有魄力。
“马伯恩,朕听闻你在金陵还没有购宅子,是租的宅院,是吗?”
“回皇上,臣买不起金陵的宅子。”马伯恩直言道。
金陵的宅子可是金子做的呀,随随便便一套两进两出的宅子都要上万贯钱,他现在虽是户部尚书,但一年的俸银也不过三千两,养着一家老小几十口就差不多了。
第742章 无才无能的官员朕不会提拔
顾瑶笑了笑,随即开口道:“朕赏你一套,白兰山下的梨园就给你住了。”
马伯恩:……
马伯恩顿在原地,愣愣的看着大殿上的君王。
“怎么,给你宅子你不想要?”
顾瑶看对方傻愣在那里,呵呵笑了一声。
马伯恩回过神来,他回头望了一眼身后的同僚,发现大家都用不太正常的眼光看着自己后,他吁了口气,随后跪在了地上,对着大殿上的帝王,说道:“皇上,这梨园也太大了,臣不要这么大宅院。”
梨园他知道,那可是皇家的财产,皇上一般只会拿来赏赐给皇亲国戚或者功勋贵族的。
自己虽是二品官,但眼下若得了这等赏赐,可是要被人眼红的。
“宅子自然是越宽敞住的越舒服,朕就赏你了,待会下了朝,找女官周玲要钥匙,改日便搬过去吧。”
顾瑶不给对方拒绝的机会。
她是君王,她要给出去的东西,谁也不能拒绝。
“臣……谢主隆恩。”马伯恩知自己不能拒绝了,于是只得应声谢恩。
只是住那么大的园子,怕又要多养一二十个下人了,到时候家里开销更大。
顾瑶看着满朝的官员,发现一些人的神色果然有些变化,于是他再道:“朕说过尔等只要差事办得好,朕就会给你们机会,不仅仅是赏赐,还有升官的机会。”
“朕知道,你们有些人真本事没有,但阿谀奉承、攀附权贵却玩的很溜。但这一套在朕这里没用,不办实事,无才无能的官员朕不会提拔,更不会重用。”
皇上说完,百官们齐声回道:“臣等谨遵皇上教诲。”
“好了,户部已经率先给了朕一个满意的年终总结,其他五部也在七日里把去年你们做过些什么,有哪些成就和不足写成奏本,呈递给朕。”
这叫年终总结报告,是一些企业每年年底都要做的。
但在这古代王朝,似乎没有这样的习惯。
“臣等遵旨!”其他五部的尚书同时站了出来,回道。
这时又有人站出来了,是吏部右侍郎谢远。
他走出来后,回头了看了一眼自己的上司,吏部尚书孙锦成。
孙尚书朝这位下属点了一下头。
随即谢远行了个礼,看着大殿上的君王,说道:
“皇上,臣记得丞相已有四个多月没来参加早朝了,我等都挂念着丞相,不知丞相身子如何,何时能回到朝堂?”
听到这话,顾瑶瞬间皱起了眉。
他看着这个吏部侍郎,这个人平日里并不怎么发言,上本奏书也少,但却在此刻突然提起了丞相。
很是突兀。
虽然有些不悦,但顾瑶还是回道:“朕允许丞相长期休养,尔等若挂念丞相,可去相府看望他。”
得到这个回复,谢远并不是满足,他还想说什么,但发现自己不知如何问下去,怕再问会惹得皇上不高兴。
他退回了自己的位置,随后又看了一眼自己的上头孙大人。
发现孙尚书还没有站出来后,他也就沉默了。
第743章 决不能让政事堂再进一个外人
朝会持续了约一个时辰。
下朝后,苏墨和自己的亲家礼部尚书杨东庭走在了一起,一会儿后,他曾经的下属吏部尚书孙锦成也过来了。
三人一起离开了皇宫。
但本该去三省六部衙门里办差的三人,却转身坐上了一辆马车,来到了距离皇宫外约十里远的一家茶舍。
三人选了最安静的一个包间,周围七八丈都没有其他客人。
落座后,吏部尚书孙锦成率先开口道:“苏兄,皇上看来是要重用马伯恩呀,这梨园可不是普通的宅院,那园子可是高祖皇帝下令修的,修好后,只给几位外使住过,后来就一直空置,文皇帝都不舍得将这园子赏赐出去,当今皇上却随手就赏给了马伯恩。”
“是呀,这梨园据说是高祖皇帝花了不少银子修的,里头用的木材都是最好的。”杨东庭接话道。
说实话,这样好的园子,他也眼红,他的平宁伯爵府都没有这梨园一半大。
苏墨看着两位同僚,他笑了笑,道:“皇上看中马伯恩是正常的,马伯恩让国库里源源不断的有银子流入,朝廷正需要银子打仗呢,马伯恩算是立了大功。”
“那我们可怎么办?”孙锦成再道。
丞相生病,几个月不能上朝,想必丞相时日无多了,到时候皇上定会在选人进入政事堂做参政,而身为六部尚书,他们几个都是有机会的。
但现在皇上看中马伯恩,他未来进政事堂的希望就很小了。
杨东庭看出了眼前这位吏部尚书孙大人的心思,他哈哈一笑,道:“孙老弟,我们当然是办好自己的差事,要不然还能怎么办。”
苏墨抿了一口茶,他低头不语,脑海里在想着当下的局面。
皇上突然如此高调的褒奖户部,甚至将梨园也赏给了马伯恩。
这表面看是皇上看重马伯恩,但实际应该是皇上想要趁机收拢势力。
马伯恩是丞相推荐上来的,丞相已经病入膏肓,但丞相一派的势力却遍布朝廷上下,皇上这么做,是想要将丞相一派的势力都掌握到她的手里。
想到这一点,苏墨蹙紧了眉头。
“苏兄啊,看来咱们也得防着这个马伯恩了。”杨东庭见这位亲家不回话,忍不住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他想自己已经五十岁了,为官二十多载,也当了八年的礼部尚书,按资历,目前六部尚书当中自己是经验最丰富,资历最老的,若皇上在选人进政事堂,按理说应该轮到自己。
但这个马伯恩突然出头了,自己进政事堂的希望就小了许多。
苏墨看着这位亲家,他笑着拍了拍杨东庭的肩膀,道:“亲家,马伯恩想进政事堂,没有那么容易。”
政事堂现在是他主政,已经有一个于长林不是自己船上的人了,他决不能让政事堂再进一个外人。
按照他的计划,若丞相去世,他会力推自己的亲家杨东庭上来,杨东庭论资历,论经验都在马伯恩之上,且只有他上来了,这以后的政事堂才真正的是自己做主。
第744章 再临相府
下朝后,顾瑶拒绝了几位官员的求见,她没有回南书房,而是回到寝宫里换了身衣服。
换完衣服后,顾瑶从东门乘坐一辆马车出了皇宫,随行的都是御前侍卫,包括秦萧。
顾瑶来到了位于城东的相府。
相府的大门是打开的,顾瑶下了马车后,发现今日的相府好像很热闹,有许多下人在搬东西,而那些东西有的是盘子,有的是箱子,上面都盖了红布,看着好像是准备的聘礼或者嫁妆。
“皇上,我们直接进去吗?”
秦萧就站在顾瑶的身旁。
这相府他是熟悉的,两年前,她和顾瑶在这里住了九日。
这相府里许多人也能认得出自己和皇上。
顾瑶点了一下头,随即直接走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