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她今日穿着明黄色的衣裳,在大越,只有帝王和太子才能穿的明黄色衣裳。
“臣拜见皇上。”两人一同行礼。
顾瑶抬了抬手,道:“平身吧。”
说完,顾瑶坐在了主座的位置。
政事堂的大厅里有一张长桌子,平日里丞相和两位参政就在这里处理政务。
此时桌上放了几十本奏折。
顾瑶随手抽了一本。
打开一看,是明州知府上的折子,报告明州当地今年的粮食收成情况。而折子下面则有蓝色字批,写的是:知道了,按照朝廷旨意,明年继续开垦荒田分给无田的百姓。
顾瑶看完折子才看向站在自己身前的两位大臣。道:
“丞相不在,这政事堂的差事,你们做得过来吗?”
顾瑶前些日子允许了丞相留职休假。
“回皇上,丞相不在,我们确实有些棘手,不过多费些时间还是可以完成的。”回话的是于长林。
顾瑶点了点头,道:“要辛苦两位爱卿了。丞相身子抱恙,朕已经允许他长期休假了。”
“为皇上分忧,是我等臣子的职责。”苏墨回道。
他可不认为丞相不在,这政事堂的事他做不来,
顾瑶嗯了一声,接着又道:“朕这几日一直在想,要不要在提一个参政上来协助你们处理政务,但想来想去,实在想不到合适的人选。”
说完这句话后,顾瑶停顿了,她看了看于长林然后又看向苏墨,看看两人是什么表情,会不会接话。
但好一会儿,两人都没有接话。
顾瑶于是明白了,两人都不希望自己再任命一个参知政事,准确的说,是两人都不想再被分走手里的权力。
于是她笑了笑,接着道:“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也就只能辛苦两位了。不过朕若有空,会过来和你们一起处理政务。”
顾瑶此刻是真的还不放心。
她对丞相李璟是十分信任的,所以将理政大权交给丞相,她是放心的,也相信丞相不会有什么私心。
但眼前这两位就可不一样了。
苏墨是个心思深沉的,表面上是非常支持她这个君主,办事也利索,但正因为他懂得审时度势,讨好君王,让她并不大信任他,因为还看不懂这个人。
至于于长林,此人身上有很深的文人气息,行事不那么老道,为官虽然也有二十多载,但能力其实算不得多么出众。
他给自己上过几次书,也提过一些建议,但大多都是没什么建设性的,随大流。
所以,这理政大权,她暂时是不能完全放给他们。
“皇上能亲自处理政务,那是再好不过。”苏墨笑着回道。
第694章 真是好大一条船
元祐三年十二月初四。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三日一次的大朝会已经推迟到辰时三刻了。
百官们也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来上朝。
承光殿地下修有地龙,是用来取暖的,所以关上了门后,殿内还是相对暖和的。
进入大殿之内后,许多官员不自觉中看了看前排,依然没有发现丞相李璟的身影。
丞相已有大半个月没来上朝了。
顾瑶坐在金銮殿上,手里拿着一个暖手钵取暖。
她看着下面的文武百官道,见一些人都将目光望向前排后,知他们此刻的心思。
她于是开口说道:“众位爱卿,丞相身子抱恙,朕已经允许他在家休养了。”
很快,有官员站出来了,是户部尚书马伯恩。
“皇上,丞相要休养多久?”
马伯恩有些担心丞相,自己也算是丞相的门生,若不是丞相举荐,自己更没有机会当上这个户部尚书。
顾瑶没有接话,随即又有人站出来了。
是中书侍郎张贤。
“皇上,还请您派太医去给丞相医治,丞相为官三十多载,为我大越国是呕心沥血,鞠躬尽力,臣等都盼着丞相早日回到这朝堂上。”
此人说着说着,突然抹了一下眼角,似乎是哭了。
不一会儿,又有几位官员站出来了,大家纷纷表达对丞相李璟的关切,同时希望丞相早日回来。
顾瑶看着这些人,这些官员包括中书、门下,户部、工部、刑部以及翰林院的官员。
想来这些就属于丞相这一派的势力了。丞相不在,这些人应该是很着急。
顾瑶想了一会,回道:“朕已经派两位太医给丞相瞧过病了,太医也开了药方,但丞相的病需要静养,朕也希望丞相早日回来,协助朕处理国事,但朕更担心丞相的病情。”
顾瑶说的是实话,她内心更希望这位老丞相能身子硬朗一些,若丞相能干到七十岁,那自己往后这些年也就轻松很多。
但天不遂人愿呀。
马伯恩又站出来了,他说道:“皇上,既然丞相确实因病不能上朝,还请皇上亲自理政,处理政务。就像一年多前一样。”
马伯恩说完,几十位官员同时站出来了,他们齐声道:
“臣等附议,”
顾瑶挑了挑眉。
今日上朝之前,她还真没想到,这些人来这么一出。
她看了看某些官员,站在左边第一排的苏墨,只见苏墨低着头,也不知在想着什么。
她又看了看其他的没站出来的官员,发现这些人里,包括礼部、吏部、兵部、翰林院大部分官员、以及御史台的很多官员。
这些人应该都是苏家的势力了。
真是好大一条船啊。
随后,她说道:“诸位爱卿的意意思朕都明白,不过当前战事不断,朕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军国大事上,这理政之权仍授予政事堂,丞相不能来,就暂由两位参政苏墨和于长林处理政务。”
“皇上……不可呀!”
一些官员还想说什么,但顾瑶直接摆手,示意他们都退下去。
第695章 苏墨就是下一任丞相
早朝会持续了一个时辰。
退朝后,官员们各回各的衙门里办差。
但有几个官员却走了相反的方向,他们包括中书侍郎张贤,门下右侍郎谢知舟以及户部尚书马伯恩,刑部尚书贺少文等七位官员。
几人坐上了马车,马车驶向位于城南的相府。
约小半个时辰后,相府到了。
几人从车里下来,下来之后便站在了相府的大门口。
其中一人敲了敲门,很快里头有人开门了。
见来人都穿的是朝廷的官服,门口的家丁忙弯腰行礼。
“李大人在家吗?”张贤站出来问道。
“回大人,我家大人正在屋里头休息呢。不过大人说了,他这段时间需要休养,不见客。所以……还请……”
家丁还在说着什么,但很快被马伯恩打断了。
“快去通传,就说我们有要事找丞相商议。”
马伯恩懒得跟这个家丁解释什么。
丞相在家就好。
家丁犹豫了片刻,然后还是进去通报了。
——
李璟此刻正在书房里看书
卸下这个丞相的身份后,他终于有了平静的日子。
身子不好了,也不想太折腾,每日看看书,偶尔写两篇文章,难得自在。
然而这份自在很快就被打破了。
“主君,门口有几位大人找您,他们穿的都是紫色的官袍。”一个下人急急忙忙的跑来说道。
李璟放下了手里的书,目光看向相府的正门。
穿着紫色的官袍,是哪些人他大概能猜的出来了。
“让他们进来吧。”
李璟淡淡说道。
下人很快出去了。
一会儿后,几位官员进来了。
几人进来后,就激动地行了个大礼,道:“丞相,我们终于见到您了。”
“好啦,坐下说话吧。”
丞相让下人上了壶茶,他已经休假半个月了,这半个月是闭门谢客,谁都不见。
“丞相,您看着也没有病重到不能上朝,您为何要告假呀?”马伯恩很直接的开口问道。
丞相突然告假,而政事堂现在已经是苏墨接手,这让他们如何心安啊。
李璟淡淡一笑,他摇了摇手,道:“虽然没有病到下不了床,但身子骨是弱了,已经经不得折腾啦。皇上体恤我,让我在家好好休息。”
“可您若休息,那理政大权就可就到苏墨手里了。”中书侍郎张贤激动地说道。
他是丞相的门生,也是丞相一手提拔的,若丞相不在朝堂了,那自己的仕途也就很难再得晋升了。
“你们这么焦虑做什么?”
李璟看着这几位同僚,他们很多是自己举荐上来的。
“丞相,我等如何不焦虑,皇上的心思全在战事上,今日更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宣布了让苏墨接管政事堂,处理政务。这苏家势力一上来,我等可都要被边缘化了。”
说这话的是刑部尚书贺少文。
“臣拜见皇上。”两人一同行礼。
顾瑶抬了抬手,道:“平身吧。”
说完,顾瑶坐在了主座的位置。
政事堂的大厅里有一张长桌子,平日里丞相和两位参政就在这里处理政务。
此时桌上放了几十本奏折。
顾瑶随手抽了一本。
打开一看,是明州知府上的折子,报告明州当地今年的粮食收成情况。而折子下面则有蓝色字批,写的是:知道了,按照朝廷旨意,明年继续开垦荒田分给无田的百姓。
顾瑶看完折子才看向站在自己身前的两位大臣。道:
“丞相不在,这政事堂的差事,你们做得过来吗?”
顾瑶前些日子允许了丞相留职休假。
“回皇上,丞相不在,我们确实有些棘手,不过多费些时间还是可以完成的。”回话的是于长林。
顾瑶点了点头,道:“要辛苦两位爱卿了。丞相身子抱恙,朕已经允许他长期休假了。”
“为皇上分忧,是我等臣子的职责。”苏墨回道。
他可不认为丞相不在,这政事堂的事他做不来,
顾瑶嗯了一声,接着又道:“朕这几日一直在想,要不要在提一个参政上来协助你们处理政务,但想来想去,实在想不到合适的人选。”
说完这句话后,顾瑶停顿了,她看了看于长林然后又看向苏墨,看看两人是什么表情,会不会接话。
但好一会儿,两人都没有接话。
顾瑶于是明白了,两人都不希望自己再任命一个参知政事,准确的说,是两人都不想再被分走手里的权力。
于是她笑了笑,接着道:“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也就只能辛苦两位了。不过朕若有空,会过来和你们一起处理政务。”
顾瑶此刻是真的还不放心。
她对丞相李璟是十分信任的,所以将理政大权交给丞相,她是放心的,也相信丞相不会有什么私心。
但眼前这两位就可不一样了。
苏墨是个心思深沉的,表面上是非常支持她这个君主,办事也利索,但正因为他懂得审时度势,讨好君王,让她并不大信任他,因为还看不懂这个人。
至于于长林,此人身上有很深的文人气息,行事不那么老道,为官虽然也有二十多载,但能力其实算不得多么出众。
他给自己上过几次书,也提过一些建议,但大多都是没什么建设性的,随大流。
所以,这理政大权,她暂时是不能完全放给他们。
“皇上能亲自处理政务,那是再好不过。”苏墨笑着回道。
第694章 真是好大一条船
元祐三年十二月初四。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三日一次的大朝会已经推迟到辰时三刻了。
百官们也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来上朝。
承光殿地下修有地龙,是用来取暖的,所以关上了门后,殿内还是相对暖和的。
进入大殿之内后,许多官员不自觉中看了看前排,依然没有发现丞相李璟的身影。
丞相已有大半个月没来上朝了。
顾瑶坐在金銮殿上,手里拿着一个暖手钵取暖。
她看着下面的文武百官道,见一些人都将目光望向前排后,知他们此刻的心思。
她于是开口说道:“众位爱卿,丞相身子抱恙,朕已经允许他在家休养了。”
很快,有官员站出来了,是户部尚书马伯恩。
“皇上,丞相要休养多久?”
马伯恩有些担心丞相,自己也算是丞相的门生,若不是丞相举荐,自己更没有机会当上这个户部尚书。
顾瑶没有接话,随即又有人站出来了。
是中书侍郎张贤。
“皇上,还请您派太医去给丞相医治,丞相为官三十多载,为我大越国是呕心沥血,鞠躬尽力,臣等都盼着丞相早日回到这朝堂上。”
此人说着说着,突然抹了一下眼角,似乎是哭了。
不一会儿,又有几位官员站出来了,大家纷纷表达对丞相李璟的关切,同时希望丞相早日回来。
顾瑶看着这些人,这些官员包括中书、门下,户部、工部、刑部以及翰林院的官员。
想来这些就属于丞相这一派的势力了。丞相不在,这些人应该是很着急。
顾瑶想了一会,回道:“朕已经派两位太医给丞相瞧过病了,太医也开了药方,但丞相的病需要静养,朕也希望丞相早日回来,协助朕处理国事,但朕更担心丞相的病情。”
顾瑶说的是实话,她内心更希望这位老丞相能身子硬朗一些,若丞相能干到七十岁,那自己往后这些年也就轻松很多。
但天不遂人愿呀。
马伯恩又站出来了,他说道:“皇上,既然丞相确实因病不能上朝,还请皇上亲自理政,处理政务。就像一年多前一样。”
马伯恩说完,几十位官员同时站出来了,他们齐声道:
“臣等附议,”
顾瑶挑了挑眉。
今日上朝之前,她还真没想到,这些人来这么一出。
她看了看某些官员,站在左边第一排的苏墨,只见苏墨低着头,也不知在想着什么。
她又看了看其他的没站出来的官员,发现这些人里,包括礼部、吏部、兵部、翰林院大部分官员、以及御史台的很多官员。
这些人应该都是苏家的势力了。
真是好大一条船啊。
随后,她说道:“诸位爱卿的意意思朕都明白,不过当前战事不断,朕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军国大事上,这理政之权仍授予政事堂,丞相不能来,就暂由两位参政苏墨和于长林处理政务。”
“皇上……不可呀!”
一些官员还想说什么,但顾瑶直接摆手,示意他们都退下去。
第695章 苏墨就是下一任丞相
早朝会持续了一个时辰。
退朝后,官员们各回各的衙门里办差。
但有几个官员却走了相反的方向,他们包括中书侍郎张贤,门下右侍郎谢知舟以及户部尚书马伯恩,刑部尚书贺少文等七位官员。
几人坐上了马车,马车驶向位于城南的相府。
约小半个时辰后,相府到了。
几人从车里下来,下来之后便站在了相府的大门口。
其中一人敲了敲门,很快里头有人开门了。
见来人都穿的是朝廷的官服,门口的家丁忙弯腰行礼。
“李大人在家吗?”张贤站出来问道。
“回大人,我家大人正在屋里头休息呢。不过大人说了,他这段时间需要休养,不见客。所以……还请……”
家丁还在说着什么,但很快被马伯恩打断了。
“快去通传,就说我们有要事找丞相商议。”
马伯恩懒得跟这个家丁解释什么。
丞相在家就好。
家丁犹豫了片刻,然后还是进去通报了。
——
李璟此刻正在书房里看书
卸下这个丞相的身份后,他终于有了平静的日子。
身子不好了,也不想太折腾,每日看看书,偶尔写两篇文章,难得自在。
然而这份自在很快就被打破了。
“主君,门口有几位大人找您,他们穿的都是紫色的官袍。”一个下人急急忙忙的跑来说道。
李璟放下了手里的书,目光看向相府的正门。
穿着紫色的官袍,是哪些人他大概能猜的出来了。
“让他们进来吧。”
李璟淡淡说道。
下人很快出去了。
一会儿后,几位官员进来了。
几人进来后,就激动地行了个大礼,道:“丞相,我们终于见到您了。”
“好啦,坐下说话吧。”
丞相让下人上了壶茶,他已经休假半个月了,这半个月是闭门谢客,谁都不见。
“丞相,您看着也没有病重到不能上朝,您为何要告假呀?”马伯恩很直接的开口问道。
丞相突然告假,而政事堂现在已经是苏墨接手,这让他们如何心安啊。
李璟淡淡一笑,他摇了摇手,道:“虽然没有病到下不了床,但身子骨是弱了,已经经不得折腾啦。皇上体恤我,让我在家好好休息。”
“可您若休息,那理政大权就可就到苏墨手里了。”中书侍郎张贤激动地说道。
他是丞相的门生,也是丞相一手提拔的,若丞相不在朝堂了,那自己的仕途也就很难再得晋升了。
“你们这么焦虑做什么?”
李璟看着这几位同僚,他们很多是自己举荐上来的。
“丞相,我等如何不焦虑,皇上的心思全在战事上,今日更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宣布了让苏墨接管政事堂,处理政务。这苏家势力一上来,我等可都要被边缘化了。”
说这话的是刑部尚书贺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