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发现人数不对,顾瑶看向刑部尚书贺少文,问道:“怎么只有十二个,还有一个呢。”
  刑部尚书贺少文赶紧站出来,回道:“皇上,臣正要上奏此事,前日押入刑部大牢的确实是十三人,但那湖州知府许安平昨夜里暴毙了,臣也是刚刚才知晓的。”
  “暴毙?”
  听到这个词,顾瑶眼睛瞬间睁大了。她疑惑道:“早不死晚不死,偏偏入了刑部大牢就暴毙了。这也太蹊跷了吧。”
  第604章 怕不是杀人灭口吧
  “回皇上,这许安平可能是有心疾,昨日三司会审时,他突然大口呼气,话也说不清楚。”
  “让仵作验尸,朕就不信了,好好一个人,押送到金陵城途中二十多日都不暴毙,要上朝堂了,反而暴毙。”
  “怕不是咱们这朝堂上有高官为了保住自己,杀人灭口吧。”
  说完这句,顾瑶看向最前排穿着紫色官服的二十多位官员。
  她的目光从左边看过去。
  三省六部的官员们见皇上的目光看向这边,纷纷低头,不与皇上对视。
  而此刻站在第二排的吏部尚书孙锦成紧紧握着手里的朝板,头低得只能看着自己的脚。
  第一排的苏墨神色平静,皇上看过来时,他甚至还看了皇上一眼。
  顾瑶的目光在大殿内扫视了一番,没有发现可疑之人后,她冷笑一声,道:“不要以为你们做了什么可以瞒得了朕。结党营私,官官相护,你们当中许多人怕是比这些蛀虫还要贪婪。”
  “朕已经多次警告过你们,为官当克己奉公、清正廉明,上忠君主,下恤百姓。可你们了,欺上瞒下,贪赃枉法,一次次的挑战朕的底线。”
  大殿内无人站出来说话,更没有人敢为跪在大殿中央的这十几个贪官求情。
  这时有人动了。
  是跪在地上的江南布政使徐明。
  他吃力地挪动着膝盖,跪到了最前面,然后用嘶哑的声音,说到:“皇上,臣有负皇恩,罪该万死,臣愿意将所有家财全部上缴朝廷。但还请皇上饶恕臣的家人,不要将他们发配流放。臣母亲已过七旬,小儿尚不满七岁。还请皇上饶恕他们。”
  徐明说完,其他官员也纷纷哽咽道:“求皇上开恩。”
  顾瑶看着这些人,她的目光依然冰冷如霜。
  她冷喝一声,回道:“现在开始求饶了,开始想念家中的妻儿老小了。怎么……你们贪墨河堤款,赈灾款的时候就没有想到贪了这些银子,会有多少老人、孩子吃不上饭,被活活饿死吗。而这些老人、孩子又是谁的父母,谁的儿女。”
  “死到临头了,现在想起来尽孝了,假仁假义,惺惺作态。”
  此话一说,跪在地上的官员们纷纷抽泣不已。
  顾瑶并不怜悯这些人。
  她接着道:“刑部联合大理寺,七日内对这些人连加审问,把案子给朕审清楚,查的明明白白。”
  顾瑶可不准备放过这十几名贪官。
  经过去年那桩案子,金陵城的官员大多老实了,贪污受贿的风气也有所好转,但这些地方官员却以为朝廷管不到,不知收敛,贪赃枉法,糟践人命的事怕是做过不少。
  此次抓了这批人,她必须严惩,杀一儆百。
  要不,这个国家真的是腐败到了极点。
  “臣遵旨。”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少卿出来回道。
  顾瑶摆了摆手,道:“好了,把这些人带下去,别在这朝廷上杵着了,朕看着碍眼。”
  顾瑶说完,侍卫们迅速将跪在地上穿着囚服的官员们拖了下去。
  第605章 有必要培养一些新人
  退朝后,顾瑶回到了南书房。
  她叫了丞相李璟来南书房议事。
  已经六十岁的李璟看着比两年前又老了一些,头发白了一大半,就连胡须都白了。
  他低低咳了几声。
  顾瑶指了指一旁的椅子,道:“丞相坐下先喝口茶吧。”
  顾瑶看得出来,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丞相的身子也是越来越不好了。
  李璟抿了两口茶,不咳了之后他看着眼前的帝王,道:“皇上,这江南的案子算是查明白了,皇上准备如何处置这些人呀?”
  “该杀的杀,该抄家的抄家。”顾瑶很直接的回道。
  她可不会饶恕这些贪官污吏,这么些年,这些硕鼠不知道贪了多少银子,背地里又干了多少贪赃枉法的事情。
  丞相叹息一声,知皇上已经下定了决定要杀了这批人,他也不劝什么,而是接着说道:“皇上,如此一来,江南四州的官员都牵涉其中的了,江南布政使,按察使的位置也空了出来。皇上想派何人去接管江南呢?”
  以前地方重要官员调动升迁的事情都是他这个丞相在安排,但李璟明白,这一次,必需皇上安排才好。
  江南是个是非地,他也不能保证自己选去的人是可靠的,若以后江南再出什么幺蛾子,他怕自己也牵涉进去。
  顾瑶轻蹙眉头,她想了一下,回道:“江南是富庶之地,又是鱼米之乡,这派过去的人得是清流才行。这样吧,江南布政使就由朕的舅舅栗洪接任,江南按察使就让现任御史中丞范思进改任吧。”
  “范御史?”
  李璟没想到皇上要派这个人去江南就任。
  这范思进他是了解的,此人心思深沉,喜欢吹毛求疵,爱计较。
  在朝廷里这个范御史也是的罪过不少人,是个小肚鸡肠的人。
  “怎么?他不合适?”顾瑶反问道。
  她想派范思进去是因为这个家伙是个会见风使舵,有城府,又喜欢计较的人。
  他胆子大到经常在朝堂上顶撞她这个帝王。
  但这个人本身也是有优点的,他阳奉阴违,胆子大,三番两次的在朝堂上弹劾朝廷重臣,说起道理来是一道一道的。
  简单来说,这个人不是个贪官,但是个阴险的人。
  顾瑶想,若此人被派去了地方做按察使,以他的处事风格,怕是不少地方官员都会怕他。
  李璟尴尬地笑了笑,道:“既然皇上觉得此人合适,那就让他去吧。”
  李璟也不明白皇上为何派范思进去,但当今这位皇上行事,本也是他摸不透的。
  顾瑶点了点头,接着道:“至于江南四州的知府和通判就从兴起二十一年和元祐二年的进士里面选些优秀的,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朕也想看看这些年轻的小辈们有多少能耐。”
  顾瑶这次准备培养一批年轻的官员,但他们的能力需要从地方锻炼出来,不是她想培养就能靠一张嘴培养出来。
  他们得踏踏实实在地方给她作出实绩来,才能得到她的认可。
  第606章 有这个本事的人不多
  “皇上愿意给后辈们机会,是他们的福气。”李璟笑着回道。
  此时他想起了自己的孙子李烨,烨儿是去年的进士,现在还在翰林院,若能抓住这次机会下去历练,干出一番成绩来,说不定以后也是能接自己的班的。
  “对了,丞相,那许州知府许安平在刑部大牢里暴毙了,这事朕觉得挺蹊跷。”
  “皇上是觉得有人故意灭口吗?”李璟问道。
  此事他也觉得奇怪,好好的一个人,又没有用刑逼供,怎么就突然死在牢里了。
  顾瑶冷笑一声,道:“事出蹊跷必有妖,怕是这三省六部当中有条大鱼呀。”
  “皇上,您想要钓出这条鱼吗?”李璟看着眼前的帝王。
  和两年前相比,皇上成熟了许多,心机城府根本不像一个才二十一岁的女子。
  顾瑶没有接话,她紧抿着唇,脑海中在想着可能的人。
  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在刑部大牢里杀人灭口,此人必然是三省六部的高官,目前朝廷中,能有这个本事这个手段的人不多。
  最容易动手灭口的是刑部的人,但刑部尚书贺少文是去年才调任的,此人为丞相推荐的,若他有问题,那背后牵扯的就是丞相。
  但顾瑶不认为丞相会和这些地方官员有利益上的瓜葛。
  再又就是两位参政苏墨和于长林,苏墨原是吏部尚书,以她对苏墨的了解,此人心思深不可测,是个老谋深算的家伙,但他为官谨慎,应该不会在这个时候往枪口上撞,来让她这个君王起疑心。
  苏墨最擅长的就是察言观色、揣摩圣意,所以他才在官场上游刃有余。
  至于于长林,此人是文官清流,平日里喜欢写诗做文章,家境也不太好,不可能和江南的那些贪官有什么瓜葛。
  其他官员,顾瑶一时也想不起来会是谁敢做这杀人灭口的事情。
  “皇上,您可是怀疑到谁了吗?”
  李璟见皇上好久都没回话,于是疑惑地问道。
  顾瑶抿嘴一笑,她摇了摇头,道:“朕猜不到是谁,丞相觉得是谁呢?”
  顾瑶反问。
  李璟顿住了,他挑了挑眉,然后很快便摇头了,道:“皇上,这无凭无据的,老臣可不敢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