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如今大战已经开打,朕在这明确的告诉你们,谁若再唱反战的言论,就给朕脱了官服,滚出这承光殿。”
此话一出,百官们纷纷低下了头。
就连刚刚站出来说话的张进和于长林也纷纷退到了队伍当中。
顾瑶则在此看向了刚刚的那份奏报,心情也因为这份突然传来的捷报而好了起来。
自从大军出征后,她每日都在担心边境的战况,如今总算是等到了好消息。
首战告捷,这意味着他们之前制定的作战计划是正确可行的,打的就是对方没有防备,出其不意,先发制人。
至于朝堂上这帮文臣,也正如楚渊所说,这些人就是一帮绥靖派,若和他们去商讨什么军事计划,那什么计划都出不了承光殿,这些人也会有无数个理由来说服她放弃战争,采用什么和亲之类的政策去维持当前的一个局面。
第573章 作战指挥权都都交给了岳凌
退朝后顾瑶回到了昭和殿,召见了枢密使刘守良,以及两位副使王元青和陈安。
顾瑶将三人叫进了昭和殿的一间书房内。
大越自高祖皇帝设枢密院后,所有军事计划以及调兵的安排就都归枢密院管。枢密院最高官员是枢密使,当然在枢密使之上还有她这个君王。
将枢密院从三省六部独立出来,这样所有军事上的安排就可以越过文武百官,直接由君王和枢密院商议军国要事。
这是高祖皇帝为进一步加强皇权所做的变革。
也正是因为有枢密院,顾瑶才可以绕开那满朝的文官集团。
进了书房后,顾瑶拿出了一幅地图。
这是一幅描绘西南边境以及南云国十八郡五十二县的地图。
上面对重要的城镇以及山路进行了详细的绘制。
而绘制这张图的是一位已经去世的翰林院学士,叫韩璞,这位韩学士以商人的身份在走遍南云国十八郡五十二县,耗时十二年才绘制了这张地图。
顾瑶指了指地图上现在已经被我军攻占的澄县的位置。
澄县位于南云国西北边,和大越的福阳县接壤。
福阳县平时并没有驻军,所以敌方应该是没有想到我军会突然袭击澄县。
“皇上,目前我军应该是在这个位置。”枢密使刘守良上前,指了指地图上澄县的一个山镇古潭镇。
“这澄县南边就是克林郡了。”顾瑶看着眼前的地图,有这幅地图,这南云国的地势山貌便可一目了然。
“是的,皇上,澄县南面就是克林郡,克林郡有四县一百多万百姓,这里必然有南云国的重兵把守。”
顾瑶深吸一口气,神色有些凝重起来。
攻打澄县的时间是五月十四日,如今半个多月过去了,肯定有新的战事,只是军报传回来需要一定的时间,快则七八日,慢则要十天半个月。
此次军事计划,她将作战指挥权都都交给了岳凌,只派了两名枢密院的参谋官随行,所以要怎么打,什么时候打,打哪个地方,都将由主帅岳凌根据那边的实际情况制定。
这种做法虽然冒险一些,但能最大程度的给予将军们自主作战的权力。
顾瑶知道以前大越打仗大多是被动防守,若主动出击,都是要先由枢密院制定计划,将军们按计划作战,这样的结果并不好,许多战事因为延误战机而丧失了歼灭敌人的机会,有的则直接导致战败。
古代通信不便,坐在皇宫里的君王实在不宜对几千里外的战事指手画脚。
明白这一点,顾瑶才大胆的将指挥权都交给了出征的主帅。
顾瑶随即又看向北方边境的地图。
她皱了皱眉头,道:“这北边为什么一直没有消息传回来。”
大军行至龙州后,东营的八万大军会随楚渊前往北方驻地,防御北方戎兵进犯。
“皇上,北边境离金陵只有两千里,若有战事发生,军报四五日就可传回,既然没有消息传回来,应该是戎兵没有进犯。”一旁的枢密院副使王元青回道。
第574章 秦萧的师父
顾瑶深蹙眉头,隐约的觉得有些不对劲,道:“这倒有些奇怪,这戎贼明知我们派了大军过去,竟然能沉住气,按兵不动。。”
相比西南那边的军情,顾瑶更担心北边的戎国。
“皇上,这戎贼虽然狡猾,但他们一直干的都是突然袭击的勾当,如今楚大将军守在边境,他们怕是找不到机会出手,所以才按兵不动吧。”刘密使回道。
顾瑶点了点头,如此说也有道理,只是她心里怎么觉得不大妙呢。
这戎国有三十多万精锐骑兵,且作战能力极强,他们若真大军压境,那北边的防线是会非常吃力的。
这也是她心里为什么一直担心北边的战况。
顾瑶想了一下,转身看向三位枢密院的官员,道:“如今大战已经开始了,三位及时调配各地的资源,粮食、武器、战马等要及时送到前线补给,另外招募天下有识之士,尤其精通兵法、阵法的大师。大战起,不拘一格降人才,只要有才能的谋士,朕都愿意给他们机会。”
顾瑶相信这偌大的大越国,一亿多的人,定有不少能人谋士,就像华夏古代三国时期,多少英雄豪杰。
她若能把三国时期的那些文臣武将召唤到这里来,那什么南云国,戎国之类的都是囊中之物。
“臣等遵旨。”三人一同弯腰行礼道。
——
出了书房,顾瑶回到了南书房。
此时,昭和殿的女官周玲已经在门口等着了。
“皇上……”
“何事?”顾瑶看着周玲。
周玲赶紧走进去,道:“皇上,您前段时间不是让臣去调查秦侍卫的身世嘛,臣找到了您说的悦山,并且找到了以前养育过秦侍卫的一名高僧。”
“他真是少林寺长大的?”顾瑶挑眉。
她问过秦萧两次关于他的身世问题,但对方都没有回答,只在去年透露过他三岁时便去了悦山的少林寺习武。
“是的,臣把那位僧人带进宫了。”周玲点头回道。
顾瑶顿了顿,此时此刻,她的心里默默的松了口气。
她最担心的是秦萧的身世可能和前朝皇室有关系,这样看来,应该不是的。
“传那僧人进来吧。”顾瑶笑道。
她希望秦萧的身世是清清白白的,这样她留他在身边也就放心了。
一会儿后,一名身穿袈裟,手里拿着一串佛珠的僧人走进了南书房。
僧人走进来后,没有立即行礼,而是将手放立在胸前,默默念了一声:“阿弥陀佛。”
随后僧人才弯腰行礼道:“贫僧悟崇拜见皇上。”
“平身吧。”
顾瑶看着这名僧人,见对方的头顶上是是九髻香疤后,明白这是一名高僧,应该至少是位住持。
顾瑶这是第一次和在古代和僧人交流,她想了一下,说道:“朕今日召你来,是有一些问题想问你,你实话回答便是。”
“阿弥陀佛,出家人不打诳语,皇上问什么,贫僧便答什么。”叫悟崇的僧人平静的回道。
顾瑶于是直接问道:“你曾经是不是收了一名弟子?他叫秦萧。”
第575章 他叫韩瑾
僧人看着眼前的帝王,眼里依然波澜不惊。
他淡淡回道:“皇上,贫僧收过六名弟子,没有弟子叫这个名字,不过贫僧却有一名弟子后来下山离开了寺院,他叫韩瑾。”
“韩瑾?”顾瑶重复了一遍对方说出来的名字。
心想,难怪户部都查不到秦萧的身世,对方早就换了名字。
“跟朕说说你的这名弟子吧,他的身世,以及他在你们寺院的经历。”
僧人又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随后方回道:“这弟子是贫僧下山时遇到的,遇到他时,他不到五岁,自称家中父母和姐姐都被贼人杀害了。贫僧见他可怜,便收留了他,后来他在贫僧所在的寺院习武、读书,但六年后,他给贫僧留了一封书信就独自离开了。十三年了,贫僧再也没有见过他。”
僧人一五一十的说道。
然而他说完,顾瑶却皱起了眉头。
“那他后来去了哪里,你知道吗?”按这个僧人说的,秦萧好像确实是孤儿,被眼前的僧人收养,但只在少林寺待了六年就离开了,离开时应该还不到11岁。
“皇上,后来贫僧就不知道了。”僧人回道。
顾瑶疑惑,心想秦萧为什么在十一岁那年要离开少林寺,后来又再也没有回去过。
他身上应该是有什么秘密,但他一直选择隐瞒。
“好了,你先退下吧。”
顾瑶知从这个僧人这里已经问不出其他信息,便让对方先离开。
僧人鞠躬行了个礼,而后方转身离开了南书房。
不过他刚走出昭和殿,便停下了脚步。
他看着不远处朝自己走来的年轻男子,看出是谁后,又说了一句:“阿弥陀佛。”
此话一出,百官们纷纷低下了头。
就连刚刚站出来说话的张进和于长林也纷纷退到了队伍当中。
顾瑶则在此看向了刚刚的那份奏报,心情也因为这份突然传来的捷报而好了起来。
自从大军出征后,她每日都在担心边境的战况,如今总算是等到了好消息。
首战告捷,这意味着他们之前制定的作战计划是正确可行的,打的就是对方没有防备,出其不意,先发制人。
至于朝堂上这帮文臣,也正如楚渊所说,这些人就是一帮绥靖派,若和他们去商讨什么军事计划,那什么计划都出不了承光殿,这些人也会有无数个理由来说服她放弃战争,采用什么和亲之类的政策去维持当前的一个局面。
第573章 作战指挥权都都交给了岳凌
退朝后顾瑶回到了昭和殿,召见了枢密使刘守良,以及两位副使王元青和陈安。
顾瑶将三人叫进了昭和殿的一间书房内。
大越自高祖皇帝设枢密院后,所有军事计划以及调兵的安排就都归枢密院管。枢密院最高官员是枢密使,当然在枢密使之上还有她这个君王。
将枢密院从三省六部独立出来,这样所有军事上的安排就可以越过文武百官,直接由君王和枢密院商议军国要事。
这是高祖皇帝为进一步加强皇权所做的变革。
也正是因为有枢密院,顾瑶才可以绕开那满朝的文官集团。
进了书房后,顾瑶拿出了一幅地图。
这是一幅描绘西南边境以及南云国十八郡五十二县的地图。
上面对重要的城镇以及山路进行了详细的绘制。
而绘制这张图的是一位已经去世的翰林院学士,叫韩璞,这位韩学士以商人的身份在走遍南云国十八郡五十二县,耗时十二年才绘制了这张地图。
顾瑶指了指地图上现在已经被我军攻占的澄县的位置。
澄县位于南云国西北边,和大越的福阳县接壤。
福阳县平时并没有驻军,所以敌方应该是没有想到我军会突然袭击澄县。
“皇上,目前我军应该是在这个位置。”枢密使刘守良上前,指了指地图上澄县的一个山镇古潭镇。
“这澄县南边就是克林郡了。”顾瑶看着眼前的地图,有这幅地图,这南云国的地势山貌便可一目了然。
“是的,皇上,澄县南面就是克林郡,克林郡有四县一百多万百姓,这里必然有南云国的重兵把守。”
顾瑶深吸一口气,神色有些凝重起来。
攻打澄县的时间是五月十四日,如今半个多月过去了,肯定有新的战事,只是军报传回来需要一定的时间,快则七八日,慢则要十天半个月。
此次军事计划,她将作战指挥权都都交给了岳凌,只派了两名枢密院的参谋官随行,所以要怎么打,什么时候打,打哪个地方,都将由主帅岳凌根据那边的实际情况制定。
这种做法虽然冒险一些,但能最大程度的给予将军们自主作战的权力。
顾瑶知道以前大越打仗大多是被动防守,若主动出击,都是要先由枢密院制定计划,将军们按计划作战,这样的结果并不好,许多战事因为延误战机而丧失了歼灭敌人的机会,有的则直接导致战败。
古代通信不便,坐在皇宫里的君王实在不宜对几千里外的战事指手画脚。
明白这一点,顾瑶才大胆的将指挥权都交给了出征的主帅。
顾瑶随即又看向北方边境的地图。
她皱了皱眉头,道:“这北边为什么一直没有消息传回来。”
大军行至龙州后,东营的八万大军会随楚渊前往北方驻地,防御北方戎兵进犯。
“皇上,北边境离金陵只有两千里,若有战事发生,军报四五日就可传回,既然没有消息传回来,应该是戎兵没有进犯。”一旁的枢密院副使王元青回道。
第574章 秦萧的师父
顾瑶深蹙眉头,隐约的觉得有些不对劲,道:“这倒有些奇怪,这戎贼明知我们派了大军过去,竟然能沉住气,按兵不动。。”
相比西南那边的军情,顾瑶更担心北边的戎国。
“皇上,这戎贼虽然狡猾,但他们一直干的都是突然袭击的勾当,如今楚大将军守在边境,他们怕是找不到机会出手,所以才按兵不动吧。”刘密使回道。
顾瑶点了点头,如此说也有道理,只是她心里怎么觉得不大妙呢。
这戎国有三十多万精锐骑兵,且作战能力极强,他们若真大军压境,那北边的防线是会非常吃力的。
这也是她心里为什么一直担心北边的战况。
顾瑶想了一下,转身看向三位枢密院的官员,道:“如今大战已经开始了,三位及时调配各地的资源,粮食、武器、战马等要及时送到前线补给,另外招募天下有识之士,尤其精通兵法、阵法的大师。大战起,不拘一格降人才,只要有才能的谋士,朕都愿意给他们机会。”
顾瑶相信这偌大的大越国,一亿多的人,定有不少能人谋士,就像华夏古代三国时期,多少英雄豪杰。
她若能把三国时期的那些文臣武将召唤到这里来,那什么南云国,戎国之类的都是囊中之物。
“臣等遵旨。”三人一同弯腰行礼道。
——
出了书房,顾瑶回到了南书房。
此时,昭和殿的女官周玲已经在门口等着了。
“皇上……”
“何事?”顾瑶看着周玲。
周玲赶紧走进去,道:“皇上,您前段时间不是让臣去调查秦侍卫的身世嘛,臣找到了您说的悦山,并且找到了以前养育过秦侍卫的一名高僧。”
“他真是少林寺长大的?”顾瑶挑眉。
她问过秦萧两次关于他的身世问题,但对方都没有回答,只在去年透露过他三岁时便去了悦山的少林寺习武。
“是的,臣把那位僧人带进宫了。”周玲点头回道。
顾瑶顿了顿,此时此刻,她的心里默默的松了口气。
她最担心的是秦萧的身世可能和前朝皇室有关系,这样看来,应该不是的。
“传那僧人进来吧。”顾瑶笑道。
她希望秦萧的身世是清清白白的,这样她留他在身边也就放心了。
一会儿后,一名身穿袈裟,手里拿着一串佛珠的僧人走进了南书房。
僧人走进来后,没有立即行礼,而是将手放立在胸前,默默念了一声:“阿弥陀佛。”
随后僧人才弯腰行礼道:“贫僧悟崇拜见皇上。”
“平身吧。”
顾瑶看着这名僧人,见对方的头顶上是是九髻香疤后,明白这是一名高僧,应该至少是位住持。
顾瑶这是第一次和在古代和僧人交流,她想了一下,说道:“朕今日召你来,是有一些问题想问你,你实话回答便是。”
“阿弥陀佛,出家人不打诳语,皇上问什么,贫僧便答什么。”叫悟崇的僧人平静的回道。
顾瑶于是直接问道:“你曾经是不是收了一名弟子?他叫秦萧。”
第575章 他叫韩瑾
僧人看着眼前的帝王,眼里依然波澜不惊。
他淡淡回道:“皇上,贫僧收过六名弟子,没有弟子叫这个名字,不过贫僧却有一名弟子后来下山离开了寺院,他叫韩瑾。”
“韩瑾?”顾瑶重复了一遍对方说出来的名字。
心想,难怪户部都查不到秦萧的身世,对方早就换了名字。
“跟朕说说你的这名弟子吧,他的身世,以及他在你们寺院的经历。”
僧人又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随后方回道:“这弟子是贫僧下山时遇到的,遇到他时,他不到五岁,自称家中父母和姐姐都被贼人杀害了。贫僧见他可怜,便收留了他,后来他在贫僧所在的寺院习武、读书,但六年后,他给贫僧留了一封书信就独自离开了。十三年了,贫僧再也没有见过他。”
僧人一五一十的说道。
然而他说完,顾瑶却皱起了眉头。
“那他后来去了哪里,你知道吗?”按这个僧人说的,秦萧好像确实是孤儿,被眼前的僧人收养,但只在少林寺待了六年就离开了,离开时应该还不到11岁。
“皇上,后来贫僧就不知道了。”僧人回道。
顾瑶疑惑,心想秦萧为什么在十一岁那年要离开少林寺,后来又再也没有回去过。
他身上应该是有什么秘密,但他一直选择隐瞒。
“好了,你先退下吧。”
顾瑶知从这个僧人这里已经问不出其他信息,便让对方先离开。
僧人鞠躬行了个礼,而后方转身离开了南书房。
不过他刚走出昭和殿,便停下了脚步。
他看着不远处朝自己走来的年轻男子,看出是谁后,又说了一句:“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