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秦萧随口答道。
江湖人不问出身,所以他从不向人透露自己的身世。
“看来你还是不愿意说呀!”顾瑶凝着身旁这个男人,她心里有疑惑,确实想知道秦萧到底是何身份。她接着道:
“你若不说,一些好处可就没有了。比如说,朕可以下旨封赏你的父母、兄弟。”
听皇上这么说,秦萧顿了顿,但很快摇头了,道:“皇上,臣不需要这些。”
顾瑶轻蹙眉头。
对方还是不说,有点不符合常理。
她暗忖,难道是因为他这些年行走江湖杀的人太多了,怕仇家去报复他的家人,所以才不敢透露身世吗?
这样好像有点可能。
或者说,像有些电视剧里演的,他身份特别,若公之于众,会被这个国度所不容。比如说他是什么前朝皇室血脉。
难道是大胤皇室子嗣?
可这前朝皇室不都被大越高祖皇帝顾斌义杀光了吗?
想到这一点后,顾瑶没有再继续问下去了,她回道:“罢啦,你实在不愿意说,朕也不勉强你。”
顾瑶看得出来,秦萧确实不愿意透露关于他身世的任何信息。
她若想知道,还得自己找人去查。
只是为什么她越来越想知道他的身世呢,有点较真了。
不对,若他真是大胤朝皇室遗留的血脉,那自己还能留他在身边吗?
“皇上,吃菜呀……”
秦萧见一旁的君王好像在想着什么,好一会没有说话,也没有吃东西,于是主动夹了一只虾放到了她的碗中。
顾瑶回过神来,想得有点迷糊的她看到碗里多出的菜后,笑道:“吃饭吧,多吃点菜。”
第562章 关于前朝后裔的传闻
午膳用完了。
若是平日里,用了午膳后顾瑶便会睡上大半个时辰。
但是今日,顾瑶却是怎么也睡不着。
起来后,她叫了昭和宫的女官周玲过来。
“皇上……”周玲一边帮皇上穿外衫,一边说道:“您今儿怎么不多睡一会儿。”
周玲记得平日里,皇上都要睡上差不多一个时辰才起来,但今日午休却不到半个时辰就起来了。
顾瑶没有回答对方的问题,而是说道:“你替朕去办个差事。”
“皇上请说。”
顾瑶看了看四周,确认其他宫人不在后,小声道:“你去外头,找几个细作,让他们去民间走访调查,有没有关于前朝后裔的传闻,若有,第一时间向朕禀报。另外去千机阁,把高祖皇帝亲自写的密本找出来给我。”
顾瑶说不出来是什么感觉,此时此刻,她突然间真的怀疑秦萧的真实身份可能跟前朝皇室有关。
毕竟她曾让户部去查过他,但是查不到任何信息。
再加上,他两次问他身世,他都三缄其口。
顾瑶并不怕他的身世复杂,什么罪臣之子之类的都无所谓,但若他真是前朝皇室后裔,那就不一样了。
她想留他在自己身边,但前提是,他的身世是没有问题的。
周玲顿在原地,没想到皇上让她办了一个这样的差事,她有些不解道:“皇上,您怀疑……”
顾瑶摇了摇手,打断了对方,道:“朕没有怀疑谁,你只管办差就是了。”
顾瑶实在不希望秦萧的身世有什么问题,她真正信任的人不多,秦萧是其中一个,甚至自己生孩子时,也是有他在门口守着,她才安心。
他若真是个孤儿,草民出身,反而是最好的。
“皇上,臣领旨。一定办好这件差事。”周玲见皇上不愿意说,也不敢追问了。
只是她在这宫中十几年了,还真没有听到任何关于前朝皇室后裔的传闻,想来民间应该也不太可能有这样的传闻。
——
下午,顾瑶回到了昭和殿。
而丞相李璟已经在外头候着了。
见皇上来了,李璟忙行礼道:“臣参见皇上。”
“丞相里面说吧。”
顾瑶走进了南书房。
丞相几乎每日都会来南书房汇报,顾瑶已经习惯了。
自从组建政事堂,由丞相和两位参政协助处理政务后,她这个皇上轻松了许多,每日批的奏折从原来的三四十本,到现在的六七本。
“皇上,这是政事堂今日议的关于处理江南水患的提案,请皇上过目。”
顾瑶接过对方递来的折子,本来地方水患这个样的大事,是要拿到朝堂上去议的,但是现在三日一朝,一些国家大事,也只能是政事堂议了。
顾瑶打开折子,仔细看了看里面的内容。
看完之后,她将折子放在桌上,道:“每年的梅雨季节,江南都闹水灾,看是雨水多导致的,本质还是河堤没修好啊,这简单的修修补补是没多大用了,这个提案朕批不了,你们再议。多花点银子不打紧,把河堤给朕修好了。江南是鱼米之乡,若总是水灾,粮食产量不够,粮价涨了,多少人得挨饿。”
第563章 自从做了母亲
“皇上,臣记得去年拨了五十万两白银给两江地区修河堤,按理说这该修的地方都修好了,没想着今年又闹水灾。”李璟回道。
“去年拨了银子?”顾瑶疑惑道。
这一年多来,她的精力都在军事备战和筹备物资上,地方上的一些事情,她没怎么管。
“是的,不仅仅是去年,兴起二十一年,朝廷也给曾给两江地区拨银二十万两修河堤。”
“那怎么还每年闹水灾?”顾瑶心中疑惑。
江南地区,每逢梅雨季节,雨水充沛,容易闹洪灾,这是季节性的气候问题,但每年都闹水灾,未免也太夸张了。
而一闹灾,朝廷就得拨银子下去,修河堤,赈灾,少则几十万两,多则二三百万两。
这是形成一个闭环了。
“这……臣也想不明白。”李璟摇了摇头,回道。
“让都察院派人去查,银子都花在哪里去了,给朕一笔一笔的查清楚。”顾瑶不相信一个地方可以每年闹水灾,这不符合地理学常识。
怕是有不怕死的顶风作案,贪墨了朝廷下去的银子。
“臣明日便让都察院派人下去。”李璟回道。
“对了,皇上……今日梁州送来一份折子,折子里说当地发生一起怪事,三个多月来,有二十多名百姓离奇失踪,失踪的都是十六七岁的年轻男子,当地的百姓包括官府搜寻多日,但就是找不到这些失踪男子的踪迹。”
听到这话,顾瑶皱起了眉头。
她怎么听着是有点惊悚呢。
古代总是发生些奇奇怪怪的案子。
当然她一个君王,也管不到这些事。
但这种大案,朝廷也不得不管。
十六七岁的男子接连失踪,这可不是个简单的失踪案,听着更像是当地出现了连环杀手。
“这事丞相你处理吧。”顾瑶回道。
既然将政务都交给了政事堂,顾瑶也不想去管这些不大不小的事了。
——
出了南书房,顾瑶回了昭和宫。
她没有回自己的寝宫,而是去了东边的院子看自己的孩子。
小皇子似乎是知道自己的娘亲来了,在听到门口的脚步声时,小眼睛便看了过来。
“皇上万安!”宫人们见皇上来了,忙行礼。
顾瑶直接走了进去,伸手抱起趴在床上练习抬头的小皇子。
她的儿子,如今都快两个月大了。
小皇子在被抱起的那一刻,嘴里便发出来咯咯的笑声,他扬起自己的小手,胡乱抓了一下,不小心抓到了娘亲的头发。
顾瑶在被抓到头发那一刻本能的蹙了蹙眉头。
好疼!
这小家伙,才这么小的就会捣蛋了。
“小坏蛋,是不是要我揍你呀!”顾瑶看着怀中的儿子,假装生气的骂道。
“皇上,小皇子见您来了,人都兴奋了。”一旁的沈嬷嬷说道。
小皇子在她们怀中抱着时可听话了,但只要皇上一来,他就活跃起来了。
“是吧,他这是认得出朕是他的娘亲了。”顾瑶笑道。
自从做了母亲,顾瑶感觉自己的心态都变了。
第564章 孩子不可能是苏煜的
她每天只要看到孩子,心情便会好起来。
“皇子今日没有吐奶了吧?”顾瑶看着一旁的奶妈,问道。
前两日,孩子吐了两三次,她心里特着急,叫了两位太医过来。
“今日没有了,皇上……”奶母刘娘子回道。
顾瑶心里放心了一些。
这做了母亲后,心里时刻都会想着孩子。
她原本以为自己不会像现代社会的一些妈妈一样,有了孩子后,满眼都是孩子,围着孩子转。
但自己真的做了母亲,这种牵挂是刻在骨子里的。
顾瑶看着怀中的孩子,两个月大了,孩子看着和刚出生时有些变化,体重应该至少有十斤,抱在手里沉沉的,眼睛看着更清澈明亮了,粉雕玉琢的,是个特别漂亮的孩子。
江湖人不问出身,所以他从不向人透露自己的身世。
“看来你还是不愿意说呀!”顾瑶凝着身旁这个男人,她心里有疑惑,确实想知道秦萧到底是何身份。她接着道:
“你若不说,一些好处可就没有了。比如说,朕可以下旨封赏你的父母、兄弟。”
听皇上这么说,秦萧顿了顿,但很快摇头了,道:“皇上,臣不需要这些。”
顾瑶轻蹙眉头。
对方还是不说,有点不符合常理。
她暗忖,难道是因为他这些年行走江湖杀的人太多了,怕仇家去报复他的家人,所以才不敢透露身世吗?
这样好像有点可能。
或者说,像有些电视剧里演的,他身份特别,若公之于众,会被这个国度所不容。比如说他是什么前朝皇室血脉。
难道是大胤皇室子嗣?
可这前朝皇室不都被大越高祖皇帝顾斌义杀光了吗?
想到这一点后,顾瑶没有再继续问下去了,她回道:“罢啦,你实在不愿意说,朕也不勉强你。”
顾瑶看得出来,秦萧确实不愿意透露关于他身世的任何信息。
她若想知道,还得自己找人去查。
只是为什么她越来越想知道他的身世呢,有点较真了。
不对,若他真是大胤朝皇室遗留的血脉,那自己还能留他在身边吗?
“皇上,吃菜呀……”
秦萧见一旁的君王好像在想着什么,好一会没有说话,也没有吃东西,于是主动夹了一只虾放到了她的碗中。
顾瑶回过神来,想得有点迷糊的她看到碗里多出的菜后,笑道:“吃饭吧,多吃点菜。”
第562章 关于前朝后裔的传闻
午膳用完了。
若是平日里,用了午膳后顾瑶便会睡上大半个时辰。
但是今日,顾瑶却是怎么也睡不着。
起来后,她叫了昭和宫的女官周玲过来。
“皇上……”周玲一边帮皇上穿外衫,一边说道:“您今儿怎么不多睡一会儿。”
周玲记得平日里,皇上都要睡上差不多一个时辰才起来,但今日午休却不到半个时辰就起来了。
顾瑶没有回答对方的问题,而是说道:“你替朕去办个差事。”
“皇上请说。”
顾瑶看了看四周,确认其他宫人不在后,小声道:“你去外头,找几个细作,让他们去民间走访调查,有没有关于前朝后裔的传闻,若有,第一时间向朕禀报。另外去千机阁,把高祖皇帝亲自写的密本找出来给我。”
顾瑶说不出来是什么感觉,此时此刻,她突然间真的怀疑秦萧的真实身份可能跟前朝皇室有关。
毕竟她曾让户部去查过他,但是查不到任何信息。
再加上,他两次问他身世,他都三缄其口。
顾瑶并不怕他的身世复杂,什么罪臣之子之类的都无所谓,但若他真是前朝皇室后裔,那就不一样了。
她想留他在自己身边,但前提是,他的身世是没有问题的。
周玲顿在原地,没想到皇上让她办了一个这样的差事,她有些不解道:“皇上,您怀疑……”
顾瑶摇了摇手,打断了对方,道:“朕没有怀疑谁,你只管办差就是了。”
顾瑶实在不希望秦萧的身世有什么问题,她真正信任的人不多,秦萧是其中一个,甚至自己生孩子时,也是有他在门口守着,她才安心。
他若真是个孤儿,草民出身,反而是最好的。
“皇上,臣领旨。一定办好这件差事。”周玲见皇上不愿意说,也不敢追问了。
只是她在这宫中十几年了,还真没有听到任何关于前朝皇室后裔的传闻,想来民间应该也不太可能有这样的传闻。
——
下午,顾瑶回到了昭和殿。
而丞相李璟已经在外头候着了。
见皇上来了,李璟忙行礼道:“臣参见皇上。”
“丞相里面说吧。”
顾瑶走进了南书房。
丞相几乎每日都会来南书房汇报,顾瑶已经习惯了。
自从组建政事堂,由丞相和两位参政协助处理政务后,她这个皇上轻松了许多,每日批的奏折从原来的三四十本,到现在的六七本。
“皇上,这是政事堂今日议的关于处理江南水患的提案,请皇上过目。”
顾瑶接过对方递来的折子,本来地方水患这个样的大事,是要拿到朝堂上去议的,但是现在三日一朝,一些国家大事,也只能是政事堂议了。
顾瑶打开折子,仔细看了看里面的内容。
看完之后,她将折子放在桌上,道:“每年的梅雨季节,江南都闹水灾,看是雨水多导致的,本质还是河堤没修好啊,这简单的修修补补是没多大用了,这个提案朕批不了,你们再议。多花点银子不打紧,把河堤给朕修好了。江南是鱼米之乡,若总是水灾,粮食产量不够,粮价涨了,多少人得挨饿。”
第563章 自从做了母亲
“皇上,臣记得去年拨了五十万两白银给两江地区修河堤,按理说这该修的地方都修好了,没想着今年又闹水灾。”李璟回道。
“去年拨了银子?”顾瑶疑惑道。
这一年多来,她的精力都在军事备战和筹备物资上,地方上的一些事情,她没怎么管。
“是的,不仅仅是去年,兴起二十一年,朝廷也给曾给两江地区拨银二十万两修河堤。”
“那怎么还每年闹水灾?”顾瑶心中疑惑。
江南地区,每逢梅雨季节,雨水充沛,容易闹洪灾,这是季节性的气候问题,但每年都闹水灾,未免也太夸张了。
而一闹灾,朝廷就得拨银子下去,修河堤,赈灾,少则几十万两,多则二三百万两。
这是形成一个闭环了。
“这……臣也想不明白。”李璟摇了摇头,回道。
“让都察院派人去查,银子都花在哪里去了,给朕一笔一笔的查清楚。”顾瑶不相信一个地方可以每年闹水灾,这不符合地理学常识。
怕是有不怕死的顶风作案,贪墨了朝廷下去的银子。
“臣明日便让都察院派人下去。”李璟回道。
“对了,皇上……今日梁州送来一份折子,折子里说当地发生一起怪事,三个多月来,有二十多名百姓离奇失踪,失踪的都是十六七岁的年轻男子,当地的百姓包括官府搜寻多日,但就是找不到这些失踪男子的踪迹。”
听到这话,顾瑶皱起了眉头。
她怎么听着是有点惊悚呢。
古代总是发生些奇奇怪怪的案子。
当然她一个君王,也管不到这些事。
但这种大案,朝廷也不得不管。
十六七岁的男子接连失踪,这可不是个简单的失踪案,听着更像是当地出现了连环杀手。
“这事丞相你处理吧。”顾瑶回道。
既然将政务都交给了政事堂,顾瑶也不想去管这些不大不小的事了。
——
出了南书房,顾瑶回了昭和宫。
她没有回自己的寝宫,而是去了东边的院子看自己的孩子。
小皇子似乎是知道自己的娘亲来了,在听到门口的脚步声时,小眼睛便看了过来。
“皇上万安!”宫人们见皇上来了,忙行礼。
顾瑶直接走了进去,伸手抱起趴在床上练习抬头的小皇子。
她的儿子,如今都快两个月大了。
小皇子在被抱起的那一刻,嘴里便发出来咯咯的笑声,他扬起自己的小手,胡乱抓了一下,不小心抓到了娘亲的头发。
顾瑶在被抓到头发那一刻本能的蹙了蹙眉头。
好疼!
这小家伙,才这么小的就会捣蛋了。
“小坏蛋,是不是要我揍你呀!”顾瑶看着怀中的儿子,假装生气的骂道。
“皇上,小皇子见您来了,人都兴奋了。”一旁的沈嬷嬷说道。
小皇子在她们怀中抱着时可听话了,但只要皇上一来,他就活跃起来了。
“是吧,他这是认得出朕是他的娘亲了。”顾瑶笑道。
自从做了母亲,顾瑶感觉自己的心态都变了。
第564章 孩子不可能是苏煜的
她每天只要看到孩子,心情便会好起来。
“皇子今日没有吐奶了吧?”顾瑶看着一旁的奶妈,问道。
前两日,孩子吐了两三次,她心里特着急,叫了两位太医过来。
“今日没有了,皇上……”奶母刘娘子回道。
顾瑶心里放心了一些。
这做了母亲后,心里时刻都会想着孩子。
她原本以为自己不会像现代社会的一些妈妈一样,有了孩子后,满眼都是孩子,围着孩子转。
但自己真的做了母亲,这种牵挂是刻在骨子里的。
顾瑶看着怀中的孩子,两个月大了,孩子看着和刚出生时有些变化,体重应该至少有十斤,抱在手里沉沉的,眼睛看着更清澈明亮了,粉雕玉琢的,是个特别漂亮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