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顾瑶召见了枢密院使刘守良。
在大越,枢密院负责军队的调度和管理,而兵部只负责武将们的升迁,以及士兵的招募。
所以枢密院比兵部的权力要大得多。
枢密使更是非常重要的官职。
顾瑶看着这位年近五十的枢密使。
她还没有忘记,这是兴起十六年,楚渊推荐的人。
对方确实是个人才,枢密院在他的领导下,运转得还算顺利。
她登基后,要求各地将领训练士兵,现在不管是东西大营,还是各地方守军、驻军,战力都有提升,一些老弱病残的士兵也都用银子打发出去了。
“皇上,这是您要臣写的折子。”刘密使从衣袖中掏出了一本折子,双手递到君王的面前。
顾瑶接过。
她要求对方对这次的军事行动做一个预算,大概要耗费的银两,粮食,武器损耗等等。
顾瑶看着里面的内容,折子很长,一眼看去,有三四千字。
她仔细读了一遍,抓住了里面的关键信息。
随即,抬头看向眼前的枢密使,道:“需要这么多银子和粮食吗?”
顾瑶看到里头写到,若要拿下南云国,同时守住北边戎国的进犯,战事持续至少五年,按五年算,需要的银子至少三亿两,粮食两亿担,武器,铠甲等损耗也是天文数字。
“皇上,臣这还是保守估计。以兴起十一年的战事为例,那一年大越出动二十万大军与戎国交战,战事持续两年多,最后才算击退了戎贼,那两年多就耗费了上亿两银子的军事开支。这次更是两边交战,几十万大军,耗费会更多。”
“所以臣才建议,若我军攻下南云国一处,便允许士兵门抢夺当地富户的财物和粮食,这样一些士兵才会更加拼命,咱们军队的物资也能得到补充。”
“这不是抢劫吗,这和戎国那些贼寇又有什么区别?”顾瑶反问道。
若攻下一处就在当地烧杀抢掠,那最后就算赢了,也是得到了土地而已,得不到民心,最后怎么管理当地的百姓。
第551章 最好打个两败俱伤
“皇上,可不这样的话,这打仗的物资和钱粮都得我们自己备啊。”
顾瑶蹙了蹙眉头。
回道:“此事以后再议吧,你们做好出征前的准备,武器装备和粮食都要提前送到指定的地方,另外朕会让国库拨一笔银子,你们传达下去,让各地的兵器厂多招人手,打造两倍于现在的武器装备。”
打仗打的就是家底。
大越不缺人口,想征兵,征多少都有,但是钱粮是有限的。
现在国库里一亿七千万两银子,屯粮有八千万担,看似很多,但真打起来,怕是三年前就耗光了。
“臣领旨。”刘密使回道。
“还有……咱们的制定的计划要严格保密,若泄露出去,朕首先追你责。” 顾瑶严肃道。
这次军事计划只有她和眼前这位枢密使以及楚渊清楚全部内容,其他人都是按令行事,为的就是保密。
为此,她连文武百官都瞒了。
这些人这几天给她上了不少的折子,无非是想劝她放弃攻打戎国的计划,她连理都没理。
“臣明白!”
——
金陵城东郊。
一群百姓围在了官道两旁。
他们大多数是这附近的百姓,有的则是一些商旅。
百姓们看着一辆又一辆的运粮车从自己面前经过,长长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都是军队在运送,也不到这是要运多少粮食。
有商人指着运粮的车辆,问道:“这些粮食要运到哪里去呀?”
“当然是运到前线啊,听说要打仗了,皇上要打戎国。”一位大伯回道。
“打戎国,那北边边境不是有守卫军吗?”商人又问道。
对于他们这些商旅来说,战事一起,多多少少会影响他们的生意,尤其和北方外邦有生意往来的商旅。
“要打大仗啦,听说还是楚大将军挂帅呢。”
……
百姓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聊着,并没有注意到不远处的几位外邦人。
几人正是前些日子南云国派来的使臣。
他们换了衣裳,一眼看去,和金陵的百姓没有区别。
“这大越还真要和戎国开战了。”一名叫巴林的使臣说道。
“是啊……看来是有大战,这粮食都运了三天了。”另外一人回道。
为首的使臣鲁达双手环胸,脸上挂着一丝冷笑,他看着身后的两名手下,小声道:“立即派人回去,告知国王,大越要和戎国大战了。”
“小的明白。”
鲁达又看向那长长的运粮车队伍,脸上的笑意里多出了一丝嘲讽。
他喃喃自语般说道:“打戎国,好啊……最好打个两败俱伤。”
一旁的巴林也笑道:“那什么楚大将军也战死沙场,如此大越就真的就元气大伤了,到时候……”
哈哈哈哈……
说到此,两名特使一起大笑起来。
他们还没有忘记,十几年前,大越也是和戎国大战,结果最后得利的是他们南云国,他们国王不过略施小计,就叫那文皇帝给了两千两银子,还有无数的丝绸、珍宝。
这大越国看着强大,实际里头虚得很。
第552章 滴血验亲只有约五成的准确性
苏府
一名大夫匆匆忙忙的被苏家的小厮领了进来。
“胡大夫,我家大人在书房等着你呢。”
“你家大人是不舒服吗?”叫胡铭的大夫疑惑地问道。
自己平日十分忙碌,还答应了去另外一大户人家瞧病呢,结果中途被这苏家的家丁截了过来。
“你去了就知道了。”
胡铭穿过一条走廊,来到了一间偏殿,他一边走一边疑惑,心想,谁家的书房设在偏殿里头。
苏墨正在写字,写的是一副联子。
见有人来了,他将手里的笔放下了。
“小的见过苏大人。”胡铭进来后,立即拘礼。
这可是朝廷正一品的大臣,手握大权的参政。
“胡大夫坐吧。”苏墨做了个手势,示意一旁的家丁将门关上。
胡铭看着眼前这位大人,见对方气色良好,还有心情醉心笔墨后,有些疑惑道:“大人,您不是叫小的过来瞧病吗?”
胡铭看得出来,眼前这位大人应该是没病的。
“非也!”苏墨摆了摆手,随即拿起书桌上的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又给这位胡大夫倒了一杯。
他喝了口茶后,方说道:“我今日叫你来是有问题想问你。”
苏墨开门见山的说道。
“大人请说。”
作为一位民间的大夫,胡铭偶尔的也给这些官户人家瞧病,但这是第一次来苏府。
按理说,这苏大人若真病了,要请宫里的太医都请的出来。
苏墨停顿了一下,然后打量着对方,说道:“胡大夫是我金陵城最有名的大夫。我今日叫你来,是想问你一个问题。”
“大人要问在下什么问题?”胡铭心里依然疑惑。
苏墨端着茶杯,轻轻晃了一下,他盯着茶杯里的散开的茶叶,道:“我想问你,滴血验亲是否真的可以认定亲生关系。”
轰……
胡铭一愣。
他双手不安地抖了一下。好一会而没有接话。
他万万没想到,眼前这位大人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然而这个问题却不是他敢回答的,毕竟当今皇上生下了皇子,而苏家正有一位公子在后宫里时皇上的宠夫。
苏墨见对方不答,从袖口中掏出了一张银票,然后将银票放到了对方面前,道:
“胡大夫,你实话告诉本大人,若撒谎,后果自负。”苏墨看得出来对方不想回答。
胡铭看着桌上的银票,但他不敢接,于是直接将银票推了回去,道:“大人,您不用给小的银子,小的回答您便是了。那滴血验亲……”
胡铭犹豫了一下,顿了顿后,说道:“滴血验亲只有约五成的准确性。”
“五成?”
听到这话,苏墨瞬间睁大的眼睛。
他想若只有五成的准确性,那这滴血验亲就算不得真了。
“此话怎讲?”苏墨再问道。
宫里的太医他可不敢去问,那是会传到皇上耳朵里的。
胡铭想了想,回道:“这个是小的几年前无意中验出来的,这亲生父、母子,甚至亲兄弟,姐妹之间的血不一定是相融的,还有没有血亲关系的陌生人,其血也有可能相融。”
苏墨:……
第553章 有其他方法验证亲生关系吗?
“这怎么可能,陌生人的血怎么会相融?”
苏墨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见解。
“那大人要不要试试?”胡铭见眼前的苏大人不信自己的话,而他对自己的判断是非常有信心的,因为他曾经可是找了几十个人验证过。
在大越,枢密院负责军队的调度和管理,而兵部只负责武将们的升迁,以及士兵的招募。
所以枢密院比兵部的权力要大得多。
枢密使更是非常重要的官职。
顾瑶看着这位年近五十的枢密使。
她还没有忘记,这是兴起十六年,楚渊推荐的人。
对方确实是个人才,枢密院在他的领导下,运转得还算顺利。
她登基后,要求各地将领训练士兵,现在不管是东西大营,还是各地方守军、驻军,战力都有提升,一些老弱病残的士兵也都用银子打发出去了。
“皇上,这是您要臣写的折子。”刘密使从衣袖中掏出了一本折子,双手递到君王的面前。
顾瑶接过。
她要求对方对这次的军事行动做一个预算,大概要耗费的银两,粮食,武器损耗等等。
顾瑶看着里面的内容,折子很长,一眼看去,有三四千字。
她仔细读了一遍,抓住了里面的关键信息。
随即,抬头看向眼前的枢密使,道:“需要这么多银子和粮食吗?”
顾瑶看到里头写到,若要拿下南云国,同时守住北边戎国的进犯,战事持续至少五年,按五年算,需要的银子至少三亿两,粮食两亿担,武器,铠甲等损耗也是天文数字。
“皇上,臣这还是保守估计。以兴起十一年的战事为例,那一年大越出动二十万大军与戎国交战,战事持续两年多,最后才算击退了戎贼,那两年多就耗费了上亿两银子的军事开支。这次更是两边交战,几十万大军,耗费会更多。”
“所以臣才建议,若我军攻下南云国一处,便允许士兵门抢夺当地富户的财物和粮食,这样一些士兵才会更加拼命,咱们军队的物资也能得到补充。”
“这不是抢劫吗,这和戎国那些贼寇又有什么区别?”顾瑶反问道。
若攻下一处就在当地烧杀抢掠,那最后就算赢了,也是得到了土地而已,得不到民心,最后怎么管理当地的百姓。
第551章 最好打个两败俱伤
“皇上,可不这样的话,这打仗的物资和钱粮都得我们自己备啊。”
顾瑶蹙了蹙眉头。
回道:“此事以后再议吧,你们做好出征前的准备,武器装备和粮食都要提前送到指定的地方,另外朕会让国库拨一笔银子,你们传达下去,让各地的兵器厂多招人手,打造两倍于现在的武器装备。”
打仗打的就是家底。
大越不缺人口,想征兵,征多少都有,但是钱粮是有限的。
现在国库里一亿七千万两银子,屯粮有八千万担,看似很多,但真打起来,怕是三年前就耗光了。
“臣领旨。”刘密使回道。
“还有……咱们的制定的计划要严格保密,若泄露出去,朕首先追你责。” 顾瑶严肃道。
这次军事计划只有她和眼前这位枢密使以及楚渊清楚全部内容,其他人都是按令行事,为的就是保密。
为此,她连文武百官都瞒了。
这些人这几天给她上了不少的折子,无非是想劝她放弃攻打戎国的计划,她连理都没理。
“臣明白!”
——
金陵城东郊。
一群百姓围在了官道两旁。
他们大多数是这附近的百姓,有的则是一些商旅。
百姓们看着一辆又一辆的运粮车从自己面前经过,长长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都是军队在运送,也不到这是要运多少粮食。
有商人指着运粮的车辆,问道:“这些粮食要运到哪里去呀?”
“当然是运到前线啊,听说要打仗了,皇上要打戎国。”一位大伯回道。
“打戎国,那北边边境不是有守卫军吗?”商人又问道。
对于他们这些商旅来说,战事一起,多多少少会影响他们的生意,尤其和北方外邦有生意往来的商旅。
“要打大仗啦,听说还是楚大将军挂帅呢。”
……
百姓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聊着,并没有注意到不远处的几位外邦人。
几人正是前些日子南云国派来的使臣。
他们换了衣裳,一眼看去,和金陵的百姓没有区别。
“这大越还真要和戎国开战了。”一名叫巴林的使臣说道。
“是啊……看来是有大战,这粮食都运了三天了。”另外一人回道。
为首的使臣鲁达双手环胸,脸上挂着一丝冷笑,他看着身后的两名手下,小声道:“立即派人回去,告知国王,大越要和戎国大战了。”
“小的明白。”
鲁达又看向那长长的运粮车队伍,脸上的笑意里多出了一丝嘲讽。
他喃喃自语般说道:“打戎国,好啊……最好打个两败俱伤。”
一旁的巴林也笑道:“那什么楚大将军也战死沙场,如此大越就真的就元气大伤了,到时候……”
哈哈哈哈……
说到此,两名特使一起大笑起来。
他们还没有忘记,十几年前,大越也是和戎国大战,结果最后得利的是他们南云国,他们国王不过略施小计,就叫那文皇帝给了两千两银子,还有无数的丝绸、珍宝。
这大越国看着强大,实际里头虚得很。
第552章 滴血验亲只有约五成的准确性
苏府
一名大夫匆匆忙忙的被苏家的小厮领了进来。
“胡大夫,我家大人在书房等着你呢。”
“你家大人是不舒服吗?”叫胡铭的大夫疑惑地问道。
自己平日十分忙碌,还答应了去另外一大户人家瞧病呢,结果中途被这苏家的家丁截了过来。
“你去了就知道了。”
胡铭穿过一条走廊,来到了一间偏殿,他一边走一边疑惑,心想,谁家的书房设在偏殿里头。
苏墨正在写字,写的是一副联子。
见有人来了,他将手里的笔放下了。
“小的见过苏大人。”胡铭进来后,立即拘礼。
这可是朝廷正一品的大臣,手握大权的参政。
“胡大夫坐吧。”苏墨做了个手势,示意一旁的家丁将门关上。
胡铭看着眼前这位大人,见对方气色良好,还有心情醉心笔墨后,有些疑惑道:“大人,您不是叫小的过来瞧病吗?”
胡铭看得出来,眼前这位大人应该是没病的。
“非也!”苏墨摆了摆手,随即拿起书桌上的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又给这位胡大夫倒了一杯。
他喝了口茶后,方说道:“我今日叫你来是有问题想问你。”
苏墨开门见山的说道。
“大人请说。”
作为一位民间的大夫,胡铭偶尔的也给这些官户人家瞧病,但这是第一次来苏府。
按理说,这苏大人若真病了,要请宫里的太医都请的出来。
苏墨停顿了一下,然后打量着对方,说道:“胡大夫是我金陵城最有名的大夫。我今日叫你来,是想问你一个问题。”
“大人要问在下什么问题?”胡铭心里依然疑惑。
苏墨端着茶杯,轻轻晃了一下,他盯着茶杯里的散开的茶叶,道:“我想问你,滴血验亲是否真的可以认定亲生关系。”
轰……
胡铭一愣。
他双手不安地抖了一下。好一会而没有接话。
他万万没想到,眼前这位大人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然而这个问题却不是他敢回答的,毕竟当今皇上生下了皇子,而苏家正有一位公子在后宫里时皇上的宠夫。
苏墨见对方不答,从袖口中掏出了一张银票,然后将银票放到了对方面前,道:
“胡大夫,你实话告诉本大人,若撒谎,后果自负。”苏墨看得出来对方不想回答。
胡铭看着桌上的银票,但他不敢接,于是直接将银票推了回去,道:“大人,您不用给小的银子,小的回答您便是了。那滴血验亲……”
胡铭犹豫了一下,顿了顿后,说道:“滴血验亲只有约五成的准确性。”
“五成?”
听到这话,苏墨瞬间睁大的眼睛。
他想若只有五成的准确性,那这滴血验亲就算不得真了。
“此话怎讲?”苏墨再问道。
宫里的太医他可不敢去问,那是会传到皇上耳朵里的。
胡铭想了想,回道:“这个是小的几年前无意中验出来的,这亲生父、母子,甚至亲兄弟,姐妹之间的血不一定是相融的,还有没有血亲关系的陌生人,其血也有可能相融。”
苏墨:……
第553章 有其他方法验证亲生关系吗?
“这怎么可能,陌生人的血怎么会相融?”
苏墨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见解。
“那大人要不要试试?”胡铭见眼前的苏大人不信自己的话,而他对自己的判断是非常有信心的,因为他曾经可是找了几十个人验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