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公子,皇子前两日才满月呢,这……不大合适吧。”另外一位小太监说道。
这些小玩意都是小孩玩的,但皇子还是个襁褓婴儿。
“没关系,先送去吧,过些日子不就能玩了。”楚奕此时真想把孩子抱到长信宫来养,这养在昭和宫,他这个父亲平日里都看不到。
若是在这长信宫养着,也不是不行。
虽然他不知道怎么照料孩子,但孩子是奶母和几个宫人在照顾,养在昭和宫和养在长信宫也没什么区别。
楚奕如是想着。
此时,昭和殿的外头走进来几个宫人。
见有人来了,楚奕让人将箱子收了起来。
出去后,楚奕发现,走进来的是内务府的人。
“给楚常卿贺喜啦。”
站在前头的是内务府的张公公。
“这是做什么?”楚奕发现这几位内务府的宫人似乎是来送东西的,但那盘中放着的是衣服和配饰,这春季的衣服明明上个月就发了,怎么又送。
而且看起来是套红色的衣服。
他可不喜欢穿这鲜艳的衣服,又不是拜堂成亲。
“禀公子,是皇上让内务府送来的,您明日穿的授封礼服。”
楚奕:……
“礼服?”
楚奕顿住,他皱了皱眉头,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授封礼服,难道……
“公公,皇上这是要晋封我的位份吗?”
张公公笑道:“公子,这奴才就不清楚了,不过您明日早些起来,穿好礼服,去承光殿外候着吧。”
说完这句,张公公带领几位宫人将东西放下后离开了。
长信宫的宫人们将内务府送来的东西都拿到了宫内。
其中一位宫人认出了冠冕上的图案,笑道:“恭喜公子,皇上这是要封您为常君呢。”
“哦……”
楚奕走过去,将内务府刚刚送来的衣服展开,一看,这衣服还真是不大一样,用的是极好的云锦,锦缎上的图案都是金线绣的,看起来尽显富贵奢华。
衣服还配有腰带,那要带上镶嵌了数颗绿色的宝石。
看来是真的晋封他的位份。
“恭喜公子。”
宫人们纷纷行礼。
楚奕扭头看着他们,眼角勉强的有一丝笑意。
然而此时此刻,他的心里却也不是特别的开心。
封个常君而已,又不是皇夫。
况且这次晋封说不定还是因为自己的父亲马上要出征戎国,皇上才有意晋他的位份。
这样说来,这晋了位份也没多大意义。
第543章 真的要打戎国吗?
又到一日早朝。
百官们聚在了承光殿的门口。
而今日大家依然没有像往常那样谈笑风生,而是个个愁眉苦脸。
丞相李璟不发一言,只站在门口沉思着什么,而参知政事苏墨则低着头,不理周围的同僚。
一些人在下面小声议论着什么,但随着承光殿的大门打开,大家的议论声便瞬间消失了。
百官们手持朝板,纷纷走入殿中。
不一会儿,皇上到了。
今日的帝王一袭红色袆衣,身披金色朝褂,头上戴着金镶翠羽的凤凰珠冠。
一些官员见皇上穿着如此正式的朝服,猜可能有什么大事,毕竟自去年起,皇上的着装便十分随意,日常穿的都是常服,头上也没什么头饰,别说凤冠,皇上平日里甚至只戴个珠钗步摇。
就算是三日一次的朝会,皇上也很少戴凤冠。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们一起行礼。
“平身!”顾瑶抬了抬手。
落座后,她看着满朝文武,说道:“朕感觉今日的气氛不对呀,你们是怎么了,一个个满头满脑的心思。”
已经当了两年多的皇上了,顾瑶现在是一眼就能看出这朝堂上的气氛。
很快,有官员站出来了。
是御史台的言官邱泽。
“启禀皇上,这两日民间传得沸沸扬扬,说是皇上要出兵攻打戎国。”
顾瑶看着满朝文武,看大家凝重的表情,她已经猜到这些人大概是什么想法了。
她想了一下,说道:
“邱御史,朕记得朕去年说过,军务大事不在朝堂议论。怎么……你脑子不记事了吗?记不得朕说的话。”
顾瑶蹙眉,眼里闪过一丝不悦。
“回皇上,臣记得您说的话,只是出兵攻打戎国,乃军国大事,皇上怎可不与百官商议,就私下决定。”
这话一说,下面一些官员开始议论,有的官员忍不住地摇头。
顾瑶看着对方,心里隐隐烦了起来,这些言官,关键的时候,总会出来搅事。
然而,这大越朝廷又有制度,朝堂上,不治上书言事的言官之罪,所以这些家伙才敢在朝堂上公然和她顶嘴。
上折子也敢骂她。
随即,又有人站出来了,是户部侍郎钟建梁。
“皇上,民间确实有这样的传言,是一些百姓传出来的,有些百姓看到官道上长二十里的运粮车从东西大营出来,便传要打大仗了。”
“请问皇上,是真的要打戎国吗?”
顾瑶深吸一口气,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细细想了一下。
她本准备过几日在公布这个决定,但如今有官员拿到朝堂上来说事,便也只能实话了。
顾瑶于是回道:“多年来,戎国屡次进犯我大越北方边境,北方九州五十二县的百姓苦不堪言,去年他们进犯华丰县,烧杀抢掠,杀害三千多名百姓,掳走妇女三四百人,甚至连小孩也没放过。此等恶贼,朕若不除,则北边永无宁日。”
说到此,顾瑶气愤地一掌拍在了扶手上。
“皇上,戎贼是可恶,可主动攻打戎国,需要从长计议呀。”
第544章 文官们怕打仗
御史邱泽又站出来说道。
这时楚渊站出来了,他走上前,看着这位御史台的言官,挑眉冷笑道:
“怎么从长计议,邱御史,人家都打到你脸上来了,还要把脸伸出去,让人再打一次吗?”
楚渊说完,邱泽本能的往后退了一步,但却并没有站回队伍中,而是想了一下后,回道:
“楚大将军,我知道你智勇双全,国士无双。但打仗可不是有将军有士兵就行了。我大越前年遭遇天灾,西南地震死了几十万人,去年又遇人祸,废太子造反,差点颠覆朝堂。如今才过了一年,就要出征大举攻打戎国,如此消耗,我大越如何富国强兵。”
满朝文武都看着御史台的这位言官。
一些人眼里露出了敬佩的目光,这席话也是他们想说的,只是没敢站出来说。
不一会儿,前排又有人站出来了,是吏部尚书孙锦成。
他先向大殿上的帝王行了个礼,然后说道:“皇上,出兵戎国,兹事体大,还请三思呀,且不说戎国有几十万骑兵主力,就是往年,我大越与戎国交战,也是胜败各半。一旦开战,无数银钱,粮食,战马消耗不断,若不能快速拿下戎国,我大越被拖入战争的泥潭,周边小国必将趁机要好处,渔翁得利呀。到时候大越腹背受敌,可就麻烦了”
“还请皇上三思!”
顾瑶看着大殿上站出来的几位官员。
果然她猜得没错,这种军事行动,就不能跟这些人商议。
这些人本是没有,更是不通兵法,但说起大道理来是一道一道的。
“孙尚书……”顾瑶盯着对方,冷声道:“照你这么说,我大越以后都别打仗了,只要打仗必然会导致你说的这些结果。”
“皇上,臣不是这个意思。”孙锦成无奈地回道。
“行了,你是什么意思朕心里有数。”
顾瑶随后又指着满朝文武,道:“你们是什么想法,朕也有数。”
顾瑶明白,这些人说的头头是道,不过是怕战乱一起,朝廷不稳,怕戎国的兵打到这金陵城来,怕他们的荣华富贵跟官职俸禄全部付之一炬。
说到底,这些人首先考虑的还是他们自己的利益。
文官们怕打仗,选择用和亲或者其他绥靖妥协的政策处理外交事务,不过是因为大战起,他们的富贵保不住。
而武将们想打仗,是因为打仗才可以建功立业,封侯封爵。
华夏大宋朝重文轻武,文官治天下,最后的结果便是软弱可欺,丧权辱国。
可见让文官掌管军国大事,是不可行的。
明白这一点后,顾瑶看着下面意见颇大的文官们,说道:“军国大事,由朕和枢密院商议决定,诸位三省六部的官员,办好你们自己的差事,不该你们管就不要废心神了。若你们对朕的决策有异议,上折子来,别在这朝堂上吵。”
“皇上……”吏部尚书孙锦成还想说什么。
但顾瑶看向了一旁的王公公,道:“宣吧。”
第545章 册封贵君
这些小玩意都是小孩玩的,但皇子还是个襁褓婴儿。
“没关系,先送去吧,过些日子不就能玩了。”楚奕此时真想把孩子抱到长信宫来养,这养在昭和宫,他这个父亲平日里都看不到。
若是在这长信宫养着,也不是不行。
虽然他不知道怎么照料孩子,但孩子是奶母和几个宫人在照顾,养在昭和宫和养在长信宫也没什么区别。
楚奕如是想着。
此时,昭和殿的外头走进来几个宫人。
见有人来了,楚奕让人将箱子收了起来。
出去后,楚奕发现,走进来的是内务府的人。
“给楚常卿贺喜啦。”
站在前头的是内务府的张公公。
“这是做什么?”楚奕发现这几位内务府的宫人似乎是来送东西的,但那盘中放着的是衣服和配饰,这春季的衣服明明上个月就发了,怎么又送。
而且看起来是套红色的衣服。
他可不喜欢穿这鲜艳的衣服,又不是拜堂成亲。
“禀公子,是皇上让内务府送来的,您明日穿的授封礼服。”
楚奕:……
“礼服?”
楚奕顿住,他皱了皱眉头,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授封礼服,难道……
“公公,皇上这是要晋封我的位份吗?”
张公公笑道:“公子,这奴才就不清楚了,不过您明日早些起来,穿好礼服,去承光殿外候着吧。”
说完这句,张公公带领几位宫人将东西放下后离开了。
长信宫的宫人们将内务府送来的东西都拿到了宫内。
其中一位宫人认出了冠冕上的图案,笑道:“恭喜公子,皇上这是要封您为常君呢。”
“哦……”
楚奕走过去,将内务府刚刚送来的衣服展开,一看,这衣服还真是不大一样,用的是极好的云锦,锦缎上的图案都是金线绣的,看起来尽显富贵奢华。
衣服还配有腰带,那要带上镶嵌了数颗绿色的宝石。
看来是真的晋封他的位份。
“恭喜公子。”
宫人们纷纷行礼。
楚奕扭头看着他们,眼角勉强的有一丝笑意。
然而此时此刻,他的心里却也不是特别的开心。
封个常君而已,又不是皇夫。
况且这次晋封说不定还是因为自己的父亲马上要出征戎国,皇上才有意晋他的位份。
这样说来,这晋了位份也没多大意义。
第543章 真的要打戎国吗?
又到一日早朝。
百官们聚在了承光殿的门口。
而今日大家依然没有像往常那样谈笑风生,而是个个愁眉苦脸。
丞相李璟不发一言,只站在门口沉思着什么,而参知政事苏墨则低着头,不理周围的同僚。
一些人在下面小声议论着什么,但随着承光殿的大门打开,大家的议论声便瞬间消失了。
百官们手持朝板,纷纷走入殿中。
不一会儿,皇上到了。
今日的帝王一袭红色袆衣,身披金色朝褂,头上戴着金镶翠羽的凤凰珠冠。
一些官员见皇上穿着如此正式的朝服,猜可能有什么大事,毕竟自去年起,皇上的着装便十分随意,日常穿的都是常服,头上也没什么头饰,别说凤冠,皇上平日里甚至只戴个珠钗步摇。
就算是三日一次的朝会,皇上也很少戴凤冠。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们一起行礼。
“平身!”顾瑶抬了抬手。
落座后,她看着满朝文武,说道:“朕感觉今日的气氛不对呀,你们是怎么了,一个个满头满脑的心思。”
已经当了两年多的皇上了,顾瑶现在是一眼就能看出这朝堂上的气氛。
很快,有官员站出来了。
是御史台的言官邱泽。
“启禀皇上,这两日民间传得沸沸扬扬,说是皇上要出兵攻打戎国。”
顾瑶看着满朝文武,看大家凝重的表情,她已经猜到这些人大概是什么想法了。
她想了一下,说道:
“邱御史,朕记得朕去年说过,军务大事不在朝堂议论。怎么……你脑子不记事了吗?记不得朕说的话。”
顾瑶蹙眉,眼里闪过一丝不悦。
“回皇上,臣记得您说的话,只是出兵攻打戎国,乃军国大事,皇上怎可不与百官商议,就私下决定。”
这话一说,下面一些官员开始议论,有的官员忍不住地摇头。
顾瑶看着对方,心里隐隐烦了起来,这些言官,关键的时候,总会出来搅事。
然而,这大越朝廷又有制度,朝堂上,不治上书言事的言官之罪,所以这些家伙才敢在朝堂上公然和她顶嘴。
上折子也敢骂她。
随即,又有人站出来了,是户部侍郎钟建梁。
“皇上,民间确实有这样的传言,是一些百姓传出来的,有些百姓看到官道上长二十里的运粮车从东西大营出来,便传要打大仗了。”
“请问皇上,是真的要打戎国吗?”
顾瑶深吸一口气,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细细想了一下。
她本准备过几日在公布这个决定,但如今有官员拿到朝堂上来说事,便也只能实话了。
顾瑶于是回道:“多年来,戎国屡次进犯我大越北方边境,北方九州五十二县的百姓苦不堪言,去年他们进犯华丰县,烧杀抢掠,杀害三千多名百姓,掳走妇女三四百人,甚至连小孩也没放过。此等恶贼,朕若不除,则北边永无宁日。”
说到此,顾瑶气愤地一掌拍在了扶手上。
“皇上,戎贼是可恶,可主动攻打戎国,需要从长计议呀。”
第544章 文官们怕打仗
御史邱泽又站出来说道。
这时楚渊站出来了,他走上前,看着这位御史台的言官,挑眉冷笑道:
“怎么从长计议,邱御史,人家都打到你脸上来了,还要把脸伸出去,让人再打一次吗?”
楚渊说完,邱泽本能的往后退了一步,但却并没有站回队伍中,而是想了一下后,回道:
“楚大将军,我知道你智勇双全,国士无双。但打仗可不是有将军有士兵就行了。我大越前年遭遇天灾,西南地震死了几十万人,去年又遇人祸,废太子造反,差点颠覆朝堂。如今才过了一年,就要出征大举攻打戎国,如此消耗,我大越如何富国强兵。”
满朝文武都看着御史台的这位言官。
一些人眼里露出了敬佩的目光,这席话也是他们想说的,只是没敢站出来说。
不一会儿,前排又有人站出来了,是吏部尚书孙锦成。
他先向大殿上的帝王行了个礼,然后说道:“皇上,出兵戎国,兹事体大,还请三思呀,且不说戎国有几十万骑兵主力,就是往年,我大越与戎国交战,也是胜败各半。一旦开战,无数银钱,粮食,战马消耗不断,若不能快速拿下戎国,我大越被拖入战争的泥潭,周边小国必将趁机要好处,渔翁得利呀。到时候大越腹背受敌,可就麻烦了”
“还请皇上三思!”
顾瑶看着大殿上站出来的几位官员。
果然她猜得没错,这种军事行动,就不能跟这些人商议。
这些人本是没有,更是不通兵法,但说起大道理来是一道一道的。
“孙尚书……”顾瑶盯着对方,冷声道:“照你这么说,我大越以后都别打仗了,只要打仗必然会导致你说的这些结果。”
“皇上,臣不是这个意思。”孙锦成无奈地回道。
“行了,你是什么意思朕心里有数。”
顾瑶随后又指着满朝文武,道:“你们是什么想法,朕也有数。”
顾瑶明白,这些人说的头头是道,不过是怕战乱一起,朝廷不稳,怕戎国的兵打到这金陵城来,怕他们的荣华富贵跟官职俸禄全部付之一炬。
说到底,这些人首先考虑的还是他们自己的利益。
文官们怕打仗,选择用和亲或者其他绥靖妥协的政策处理外交事务,不过是因为大战起,他们的富贵保不住。
而武将们想打仗,是因为打仗才可以建功立业,封侯封爵。
华夏大宋朝重文轻武,文官治天下,最后的结果便是软弱可欺,丧权辱国。
可见让文官掌管军国大事,是不可行的。
明白这一点后,顾瑶看着下面意见颇大的文官们,说道:“军国大事,由朕和枢密院商议决定,诸位三省六部的官员,办好你们自己的差事,不该你们管就不要废心神了。若你们对朕的决策有异议,上折子来,别在这朝堂上吵。”
“皇上……”吏部尚书孙锦成还想说什么。
但顾瑶看向了一旁的王公公,道:“宣吧。”
第545章 册封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