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李璟:“皇上愿意给,但臣也不敢领啊。臣才能有限,且今年五十有六,年近花甲,如何担得起这样的重担。皇上您要么另择良相吧。”
  李璟无奈,皇上愿意给他更高的权力,这是对他的信任,他很欣慰,但若要接下这样的重担,他也是受不起的。
  本朝高祖皇帝在位时曾立了规矩,只有皇上病重或者皇上年幼不能亲政,才由丞相协助理政。但如今皇上正值壮年,才能卓著,他这个丞相揽了三省六部的权力,岂不是要被人诟病,他是弄权的。
  顾瑶沉思,她猜到丞相会拒绝,但没想到他拒绝的这么干脆,竟然直接叫自己另择良相。
  她长叹一声,有些无奈地回道:“丞相,朕也是没有办法呀。”
  “臣不明白皇上的意思。”李璟摇头,是真的不懂眼前这个帝王。
  顾瑶抿了抿嘴,想了片刻后,道:“朕之所以要把政务交给你,是因为朕有更重要的事要办。”
  “更重要的事?”李璟疑惑地看着眼前的帝王,道:“皇上最重要的事不就是国政务吗?”
  “非也。”顾瑶抿嘴笑了。
  确实普通的帝王最重要的事就是处理政事,但她注定不能当一个普通的天子。
  “那皇上的意思是?”
  顾瑶这时抬头看向了天花板,然后嘴里轻吐了几个词:“幽北十六州,西南五州,西北九州,太凌,天山,凤摇……”
  李璟:……
  李璟顿住了,人好像一下子被人定在了原地。
  他看着眼前的帝王,久久没有说话。
  皇上嘴里的这些地方现在并不属于大越,幽北十六州现在大部分在戎国手里,西南五州现在属于南云国,至于西北九州,太凌、天山、凤摇,现在都是外邦领域,这些地方自大越建国就不属于大越。
  当然这些地方在一百多年前,大胤王朝强盛时,是属于大胤王朝统治的。但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些地方早就各自为政,不属于中原了。
  “皇上,您不会……”李璟是真没想到眼前这个女皇上有这样的抱负。
  顾瑶嗯了一声,她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道:“这些地方朕要一个一个打回来,所以政务上,还得丞相多操劳了。”
  李璟没有接话,这一刻他甚至不敢接话,这么多地方如果都要打回来,他不敢想象需要耗费多少银钱,粮食,兵马,更不敢想象这战争一旦打起来,会是怎样的情景,到时候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皇上,您要三思啊。”
  第462章 朕要把这些地方打回来
  顾瑶:“朕已经三思上百遍了。”
  “丞相……这么跟你说吧。这些地方若在朕手里打不回来,那我大越将没有未来,到时候别说万世了,怕是不到百年大越就要完蛋。”顾瑶知自己现在所处的大越很类似华夏古代的大宋,而北宋是怎么亡的,她还记得呢。
  李璟无言以答,这些问题他这个丞相并没有去想过。
  顾瑶继续道,“丞相,朕必需把这些地方打回来,如此才能保我大越万世基业,但打回这些地方,朕需要去准备很多,包括成百上千的良臣名将,无数的银钱粮草,军械武备,以及训练数十支战力强大得军队。”
  “皇上……”李璟再次起身。
  他想了一下,又跪在了地上。
  “丞相这是做什么?”顾瑶见对方又跪下了,有些意外。
  “臣愚钝,竟不知皇上心中有此宏图大业。”
  “那丞相现在知道了,可愿助朕一臂之力?”顾瑶看着对方,满朝文武,这是她目前最信任的臣子。
  李璟深吸一口气,片刻后,俯身一拜,道:“皇上,臣侍奉了三代君主,您与两位先皇确实不一样,您也不似普通的女子。说句心里话,臣到现在都不清楚皇上的才能究竟有哪些。但若皇上真要做这些,那老臣就拼了这把老骨头,为皇上稳固朝廷,治理后方。”
  顾瑶脸上露出了笑意。她就知道,只要自己说出实话,这位深知为官之道,知进退,最会揣摩圣心的丞相就会助自己。
  她伸手将丞相扶了起来,笑道:
  “好啊……有丞相这句话,朕就放心了。”
  李璟:“为皇上分忧,是臣的职责。不过……皇上,臣还是不能代您主持朝会,这于朝纲礼法都是不容的。”
  顾瑶两手一摊,道:“朝会本也就是个形式,说得不好听点,大多数时候都在浪费时间,他们上奏的内容多数是些陈谷子烂芝麻的破事,这些事情六部就能处理,偏偏还要拿到朝堂上来说。一百多人聚在朝堂上,大多数人一年半载都没说过一句话,递过一本奏章。都是些凑数的。真正的国事要事,都是朕在南书房议出来的。”
  顾瑶忍不住吐槽当前的早朝制度,她清楚华夏古代也一直存在早朝制度,但大多数时候都是形式主义。偏偏早朝还要浪费她这个君主和朝中文武大臣们大量的时间,她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来,大臣们则得更早一些,在辰时一刻前进宫。
  一些大臣啥差事没有,光上朝了。
  李璟尴尬地笑了,历朝历代这么多君王,也就眼前这位,把大朝会说成走形式,浪费时间。
  这实在是一个另类的君主呀。
  他思虑片刻,回道:“皇上,我朝自高祖时,就规定了除逢年过节外,每日一朝会的朝纲制度,几十年了一直如此。”
  “朕记得大胤王朝是三日一朝的。”顾瑶回道。
  李璟,“是的,皇上,大胤王朝包括四百年前的齐王朝都是三日一朝。但高祖皇帝认为三日一朝无法及时处理国事,效率低下,所以才改成了每日一朝。”
  第463章 由丞相批折子
  “现在也没见得效率高,反而浪费了不少时间。”顾瑶很直白地吐槽。
  华夏古代,也只有明清两朝出现过每日一朝的朝会制度,比如朱元璋、康熙、雍正这些个勤政的皇帝才每日上朝。其他皇帝有的隔日上朝,有的三日一朝,有的甚至二十多年不上朝。
  但顾瑶知道,朝会越频繁,君主越是想把要权力牢牢握在自己手里,是加强皇权,巩固君主专制的体现。
  “那皇上是想改回三日一朝吗?若是这样,皇上得在朝会上和百官们商议才行。”这种朝纲制度的更改,必需经大朝会商议后才可决定。
  “朕会在下次早朝时提出来。朕的计划是,改三日一朝,另外设议政堂,丞相你来主持,两日一会,由三省六部六品以上官员参与商议政事,你们商议好了给朕一个奏本就行了,朕批复了你们便可执行。另外除军务相关或武将们上的奏折,其他奏折也由丞相你主持的议政堂来批复。”
  “臣批阅奏折?”李璟又顿住了。
  “对,按照朝中制度,丞相也可批阅奏折,所以由你批阅,朕也是放心的。”
  “可臣现在已没有当年的精力了呀,皇上……”。李璟有些无奈。作为丞相批阅百官们上的折子,这在朝纲上是允许的,但也仅限于特殊情况,比如皇上因特殊原因,生病、亲征或因其他事情不在宫中时,丞相可代为批阅奏折。
  “那这样……”顾瑶想了想,回道:“参知政事苏墨协助你理政,另外朕在给选个帮手。”
  “皇上要选的是谁?”李实在是猜不透眼前这个帝王的心思。
  顾瑶挑眉,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笑道:“这个……朕再想想。”
  顾瑶其实已经想好了人选,但没准备在这个时候说出来。
  她如今决定让丞相理政,由丞相统领文官,理政务,管律令,治百方,那么这个丞相的权力相当于华夏秦汉时期的丞相,那丞相的权力是空前强大的,所以她得设两到三个参政,名义上是协助丞相理政,实际上是作为副宰相,制约和分割相权,以免丞相的权力过大,而独断专行。
  “对了,丞相,朕今日在皇陵中遇到了栗洪,朕认了这个舅舅。你对他熟悉吗?”
  “栗洪?”李璟想了一下,但没有想起来是谁。于是摇了摇头,回道:“臣对他没什么印象,不过臣和栗洪的父亲,也就是您的外祖父栗绅大人曾同朝为官。”
  “嗷……” 顾瑶点了点头,她还以为丞相会记得自己这个舅舅,没想到丞相竟然没什么印象。不过也对,栗洪现在只是个从八品的小官,以前官阶更低,丞相也不可能记得这么多人的履历。
  顾瑶想了想,又道:“那这样吧,你看看中书那边还有没有空缺的职位,有的话给他一个四五品的官职。朕既认了他,自然要给他个符合身份的职务,但朕不清楚他的才能如何,先让他在里头混着。”
  第464章 还想祸害别人家的姑娘吗
  顾瑶现在还没想好如何安排这个突然冒出来的舅舅。在皇陵时,她综合多方因素考虑认了这个舅舅,一是出于对孝仁皇太后原主生母的怜悯,二是为了平衡当前朝堂上的各方势力。栗家作为皇亲,或许可为自己所用。毕竟栗家只能依靠她这个帝王,不大可能有什么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