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顾瑶笑着点了点头,随即起身,离开了长信宫。
  而长信宫的仆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见皇上离开后,自家主子一扫前几日的郁闷烦躁,心情大好。
  ——
  顾瑶返回了昭和殿,休息了半个时辰后,召见了参知政事苏墨和去年上任的吏部尚书孙锦程。
  孙锦程四十八岁,原为吏部左侍郎,原吏部尚书苏墨进了中书后,他便升官了,成了正二品吏部尚书。
  孙尚书手里拿了一本厚厚的奏折。
  见到君王后,他鞠躬行礼,双手将手里的折本递上,道:“启禀皇上,三百八十七名新科进士们的去处和官职已经安排好了,还请皇上过目。”
  “呈上来吧”顾瑶回道。
  这些日子大起大落的经历太多太多了,回宫后,她忙得不可开交,一些本该半个月前就处理完的政务都落到现在。
  打开折子,顾瑶看到了上面的内容。
  上面是今年春闱科考中榜的新科进士们的名字和给他们安排的去处。
  顾瑶大体看了一下,这些进士她绝大多数都没有什么印象,但记得几个才学卓著的,其中有林家两兄弟,程家两兄弟等七八名进士。
  当然还有几个朝廷重臣的儿孙,她也有些印象。
  比如丞相李璟的孙子李烨。
  顾瑶注意到李烨会试的排名是第四十七名,二甲进士,殿试的成绩中等,安排的去处是竟然是翰林院,正七品翰林院编修,和一甲进士的安排是一样的。
  顾瑶看向孙尚书,手指了指折子上李烨的名字。
  孙锦程立即明白了皇上的意思,于是赶紧解释道:“皇上,您之前说前十名一甲进士可直接入翰林院,但今年翰林院空缺职位为十六人,所以臣就从二甲进士当中选了几个进入翰林院。”
  “这位李公子乃丞相的长孙,所以臣就安排上了。”
  听到这个回答,顾瑶没有立即回复,而是微微蹙了蹙眉头。
  但想了想后,她回道:“罢了,你这么安排也算妥当。就这样吧。”
  说完,顾瑶在折子后面批了一个“准”字。
  批完后,她将折子递还给了孙尚书。
  随即顾瑶看向了一直在一旁没说话的苏墨。
  苏墨见皇上看向了自己,连忙弯腰行礼。
  顾瑶这时露出了一丝笑意,道:“苏爱卿,朕听闻你前些日子来了一招榜下捉婿,捉了一个新科进士回去做女婿,可有此事啊?”
  苏墨:……
  苏墨懵了,脸上露出了不敢置信的表情。
  他没想到,皇上问了自己这样一个问题。
  第417章 皇上看中了一个新科进士
  “回皇上,臣……确实将家中闺女许配给了一名新科进士。小女前几年一直没找到中意的,耽搁了婚事,如今年纪大了,臣这个做父亲的心里越发着急,没办法才出此下策。让皇上见笑了。”
  苏墨此时不大明白皇上为何会问这样的问题。按理说皇上日理万机,是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关注他们这些臣子的家事的。
  皇上平日也不在意这些。
  但今日竟然主动问了,让他感觉有些奇怪。
  顾瑶挑了挑眉,看苏大人紧张的样子,似乎是想多了。
  于是她又问道:“是哪位新科进士被你看中了呀?”
  “回皇上,臣将小女许配给了林家,林澈。”苏墨回道。
  顾瑶淡淡噢了一声。
  林澈,这名进士,她还有些印象,记得是一个面容清秀,十分年轻的读书人。
  殿试那日,他写的文章自己还有一些印象,是个有真才实学的学子。
  顾瑶笑道:“苏爱卿眼光独到,这林家兄弟确实有才。”
  顾瑶记得这林家兄弟,殿试那日她还钦点了林祁为状元。林祁的文章见解独到,文风豪迈,她一读就十分喜欢。
  这两兄弟让她想到了华夏古代有名的文学家,苏轼,苏辙两兄弟。
  她记得那两兄弟也是一次登科,在北宋嘉佑二年中了进士。
  顾瑶想,难道这时空也会有类似的名人出现嘛。
  不过顾瑶记得这两兄弟的仕途却不太顺利,苏轼一生坎坷,一直被贬,后客死他乡,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苏辙好像是起起落落的,但做到了宰相的位置。
  “皇上,小女苏蓁一直倾慕有才学的男子,所以臣便相中了林家兄弟。望皇上不要阻止这段缘分。”
  “谁说朕要阻止了?”顾瑶看向苏墨。心想这苏大人是不是想到别的地方去了。
  “那皇上的意思是……”苏墨心里很是疑惑。
  他没有想到皇上还记得林家两兄弟,更是主动问起。
  顾瑶想了想,回道,“这样吧,让你那准女婿林澈进昭和殿当差,替朕草拟诏书,讲解经籍吧。”
  苏墨:……
  苏大人愣住了,同时愣住的还有一旁的孙尚书。
  两人都觉得有点意外。
  “皇上,这会不会不太妥当?”苏墨很是惊讶,皇上竟然看中了一个新科进士,直接让进昭和殿当差。
  大越几十年来还是第一次。
  顾瑶,“没啥不妥当,朕爱惜人才,既然苏爱卿觉得林澈才富五车,值得你下嫁嫡女,朕便特许他进昭和殿当差。”
  顾瑶其实就是好奇,这两兄弟是不是真的和华夏古代的苏家兄弟相似。
  若是如此的话,她倒挺愿意成全他们,让他们流芳千古。
  “臣代小婿谢过皇上。”苏墨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一点。这一切来得有点突然,他都没有心理准备。
  “皇上……”
  这时孙尚书站出来了,说道:“新科进士林澈若要进昭和殿为草拟诏书,为皇上讲读,那他的官职就不能是翰林院编修了,得是翰林院学士才有资格。可翰林院学士是五品官职。”
  “那就授他翰林院学士吧。”顾瑶回道。
  第418章 停征丁税
  元祐二年六月初六。
  常住人口达三百五十多万的金陵城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百姓们有的出来逛街,有的出来看热闹。
  白马街位于金陵城西南边,这里有一面青砖砌的墙,叫白马墙,平日有不少百姓在这里驻足,因为白马墙上会粘贴朝廷下发的告示。
  百姓们通过告示了解朝廷新颁的政令。
  今日白马街上也有许多百姓。
  因为朝廷又发新告示了。
  一些百姓不识字,于是便有识字的读书人会当场将朝廷的告示读出来。
  “大家快看,朝廷取消丁税了。”这时人群中有一位年轻的公子大声喊道。
  在他喊完之后,周边的一些老百姓,包括旁边店铺里的小二都跑出来。
  “啥呢?”
  “真的取消人丁税了吗?”
  一些百姓仿佛不敢相信般露出疑惑又震惊的表情。
  这时有人走到白马墙边,看着告示念道:(上谕:自元祐三年正月初一起,各州县停征丁税至元祐七年腊月三十。——元祐二年六月初六,礼部宣。)
  告示十分简短,只有一句话。
  而看到这告示后,一些百姓瞬间就激动了,有的一下就跪倒在地上开始膜拜,嘴里喊着:“皇上万岁!”
  还有的则激动的跑到街头大声呼喊:“停征丁税啦。”
  林祁和林澈两兄弟从附近的一家书坊出来。
  两人听到外头的声音后,也去白马墙边,见到了朝廷张贴的告示。
  “哥,朝廷竟然真的停征了丁税。这可是持续了上千年的人头税呀。”
  兄弟俩在看完告示后,就退到了附近的巷子里。
  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围过来了,他们要是不走,待会儿就会被挤在墙边。
  “是啊,千年难得一见啊,子游……。”林祁呵呵笑道,兜里揣着自己新买的史论,这几本书花了他几十两银子,可得好好拿着,不能掉了。
  “哥,你说朝廷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停征了丁税?”林澈回头看向街道,他们才走开不远那白马街就围得水泄不通了。
  百姓们看起来都很激动。
  “自然是因为国库充盈了,皇上抄了那么多权贵世家,那收缴的银子怕是能堆满两个国库。”林祁回道。
  林澈却不以为然,他对着哥哥摇了摇头,道:“我看未必是这个原因,历朝历代都有太平盛世,国库充盈的时候,但从未见朝廷停征丁税。”
  “那便是皇上决定的,咱们这皇上,可不是一般的女子呀。”林祁这时想起了多日前殿试时,在大殿内见到的帝王,当今皇上乃一妙龄女子,貌比天仙,眉眼间可见常人没有智慧。
  “哥……”说到皇上,林澈想起自己不日后,就要进入昭和殿,为皇上草拟圣旨,讲读经文,心里有些紧张。
  于是说道:“皇上钦点了我去昭和殿当差。”林澈心里没底,伴君如伴虎,这常年在帝王身边办事,若出了什么差错,轻则被贬,重则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