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要比赛的河段也已经围起来了,河道两边都安好了木栅栏。
礼部尚书杨东庭和工部尚书张元庆正乘着一艘巡逻船,巡查河道。
三日后就要比赛了,他们要确保河道安全,不能出现任何意外。
而另外一边,几位官员和一些官兵正在对参加比赛的人员进行身体方面的检查,检查身体有没有受伤,最重要是检查这些船员们的水性如何。皇上吩咐了,要确保每一位参赛的船手都熟水性。所以他们现在要求每位船手都能从河的一边游到另外一边,游不过去的,不能参赛。
一些住在附近的百姓们围在河岸边看热闹,一边看热闹一边议论。
“听说朝廷下拨几十万两银子举办这次龙舟赛。”一位白发苍苍穿着棉布衣的老人说道。
“是啊,获得第一名的船队奖赏三万两银子呢。要是你我还年轻就好了。”另外一位穿着黑衣,戴着头巾的老人回道。
这时一位妇人走过来,说道:“还是当今皇上好啊,举办这种咱老百姓参加的比赛,参赛的都有五两银子,我织布三个月都卖不到五两银子。”
“对,咱们的皇上是最英明的君主。”
……
百姓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
而此刻坐在龙椅上的顾瑶正在昭和殿和大臣商议国事。
昭和殿里,十几位大臣分坐两边,他们包括中书门下的丞相,参知政事,左右侍郎,户部尚书和户部左右侍郎,中书下三位御史,以及新上任的几位三司使。
顾瑶看着他们,说道:“今日朝会议论赋税改革一事,一些臣工当庭反对。朕也没有反驳他们,今日召各位廷议,就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讨论马尚书提出的取消人丁税,两税税率改三十税一,同时增加宅契税,提高一个点的商税,这些意见的可行性。”
顾瑶说完,下面很快有大臣说话了,是新上任的盐铁使钟良。
“回皇上,人丁税自幽王朝时就开始征收了,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朝廷赋税最重要来源,大越目前每年可收入两千多万两人丁税。若取消了,这两千多万两可就没了。至于三十税一还是十五税一取决于当前朝廷要采取什么样的国策,若是要避免战事休养休息,就可以降低税率,减轻百姓的负担,增加人口。若是有战事,则不宜取消,否则朝廷哪有那么银两和粮食去打仗啊。”
钟大人说完,一些官员纷纷点头。
“皇上三十税一可行,但不可轻易取消了人丁税,因为一旦取消,以后再要收就难了,百姓们会觉得这个税朝廷不该收了。可朝廷也不能保证以后没有战事,万一以后要收可怎么办。”接话的是丞相李璟。
如果他没猜错的话,这些个建议压根不是新上任的户部尚书马伯恩提的,而是眼前这位帝王的想法,马伯恩只不过是推出来替帝王承担怒火的。
第315章 大胤王朝就是这么灭亡的
顾瑶看着丞相,回道:“这不是增加宅契税,提高了商税嘛,这样中和一下,最后一年收上来的赋税不会比之前少。”
顾瑶其实就是想缩小贫富差距,用赋税手段,对穷人减税,富人加税。
“皇上,提高一个点的商税,每年可以增加千万两银子的税收,但这必然会使许多的商户不满,强行增收也可,但会引起朝廷与商贾们的矛盾,至于您说的宅契税,是针对官绅士族,商贾富农们收的,你若要收这个税,必然得罪他们。皇上,若全国的官绅士族,商贾富农们都对朝廷不满,那朝廷就不稳定,甚至于国家动荡。”李璟站起来,一字一句地说着。
作为出仕三十多年,侍奉三代帝王的臣子,他清楚的知道若朝廷得罪了全国的官绅士族最后可能导致的结果。
丞相说完,另外一位大臣站起来了,是新上任的中书侍郎张昇,他曾当过密州、徽州、凤阳知府,户部主事、户部侍郎、两江布政使,现在升任二品中书侍郎。
他先看了看丞相,然后又看向大殿上的女皇,说道:“皇上,臣觉得马尚书的提议很好。取消了人丁税,可以解决当下许多问题,比如底层的老百姓的生存问题,民间杀害女婴的问题,甚至一些贫穷之地的百姓饿死的问题。朝廷对全国年满十五岁的成年男女每年每人收取三百文钱的丁税,导致一些贫穷的农户苦不堪言,一家十来口人就要交四五两银子,一些百姓根本赚不到银子,只能拿粮食去换,四五两银子就是四五担粮食,这四五担粮食,可以养两个孩子呢。”
“再者,无数的事实说明,若老百姓生存不下去了,各种古怪的事情就会出现,他们会抢,会偷,甚至暴乱。大胤朝就是这么灭亡的。大胤王朝末期,朝廷腐败,百姓们赋税过重,还要年年征壮丁,男丁都要服差役,百姓们生存困难,导致各地揭竿而起,国家大乱,朝廷直接被推翻了。”
张大人说完,坐他旁边的苏墨咳了几声。
苏墨拉了一下这位同僚的袖子,示意对方不要说了。
顾瑶听后笑了笑。
他对这位中书侍郎不了解,因为对方三月才上任,之前在地方任职,不过听他这么说,感觉这个人还是有些见解的。
“苏大人你想说什么就自己说。”张昇被自己的上头打乱了,有点郁闷。
苏墨于是站了起来,鞠了个礼,说到:“皇上,当下国库充盈,有五千多万两银子呢。所以臣觉得取消人丁税,三十税一都可。况且皇上去年起整顿吏治,如今朝廷上下少了上万名官吏,朝廷的负担也减轻了很多,再加上宫里的开支也减少了,这样每年能余下不少银子。朝廷不缺钱。至于增加商税点数,此举涉及全国所有商户,确实会导致他们一致反对,不如改个法子,不提高商税,而是找点别的由头收税,比如对运送物资的车马收过桥税,过关税。”
第316章 要打仗了
苏墨说完,顾瑶蓦然眨了眨眼睛。
心想,这苏大人贼精的,竟然想到了过路费。
不过他说的有些道理,直接提高商税点数会导致商户们不满,但是若收过路费,好像是正当的理由。
普通老百姓连车马都没有,不需要交这个税,要交的是商贾们,是官绅士族们。
要多交税的还是这批人。
顾瑶于是想了一下,然后看着下面的臣子。
然而,她刚想说什么,外头突然跑进来一位士兵。
“报……”
“北境六百里加急。”
士兵一边跑一边喊。
顾瑶当即停止了廷议,目光看向门口跑进来的士兵,对方手里拿了一份奏折。
大臣们也都停下来。
不管他们此刻议论的事情有多么重要,都得让皇上先处理加急的奏本,尤其是六百里,八百里加急的奏本。
“拿上来吧。”顾瑶看着跪在大殿上满头大汗的士兵,心里有些着急。
王公公接过了士兵手里的奏本,将奏本拿上来递给皇上。
顾瑶接过,立即打开了,然而只看到第一行字她就皱起了眉头:
(末将王广胜奏报陛下,元祐二年四月十五日,上万名戎兵突然南下,进犯上阳,上阳仅三千守军,末将和陈飞将军率领将士城内死守,但敌寇人数众多,上阳恐无法坚持十日,请朝廷速速派兵支援。)
看到这奏本,顾瑶眉头紧锁,这些日子好不容易的有的轻松瞬间消失了。
她看着在座的二十多位官员,他们清一色的文官,这种战事和她们商议也没有什么意义。
顾瑶于是说道:“边疆有战事,今日的廷议先结束,赋税之事改日再议。除丞相和苏知事,其他人先回去。”
顾瑶说完,一些官员眼中露出了疑惑。
“皇上,请问这奏本上说了什么?”御史邱泽问道。
顾瑶没理他,只摆了下手,道:“朕的旨意没听明白嘛,让你们先退下。”
很快,绝大部分官员退出了昭和殿,留下的只有丞相李璟和参知政事苏墨。
大殿里安静了下来,顾瑶想了一下,看向一旁的王公公,说道:“你即刻去楚府,让楚太傅速速进宫。”
“奴才领旨。”王公公没有丝毫停留,赶紧去办差了。
顾瑶随后又吩咐了几名侍卫,去传唤兵部的几位官员,以及杨成福,岳凌等几位将军。
下完旨意后,顾瑶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一点,但是却也怎么都平静不下来。
这是她登基以来第一次遇到战事,之前最多是流寇骚扰边境,如今是真正的战事,敌人直接攻城了。
虽然知道总有一天要打仗,但是没想到战事来得这么快。
站在大殿下的李璟和苏墨见皇上满眼的担忧,赶紧过来看刚刚边境加急的军报。
看完之后,两人也锁起了眉头。
“皇上,这戎寇实在是可恶,这才两年不到,又进犯我大越北边州县。”丞相有些愤怒地说道。
礼部尚书杨东庭和工部尚书张元庆正乘着一艘巡逻船,巡查河道。
三日后就要比赛了,他们要确保河道安全,不能出现任何意外。
而另外一边,几位官员和一些官兵正在对参加比赛的人员进行身体方面的检查,检查身体有没有受伤,最重要是检查这些船员们的水性如何。皇上吩咐了,要确保每一位参赛的船手都熟水性。所以他们现在要求每位船手都能从河的一边游到另外一边,游不过去的,不能参赛。
一些住在附近的百姓们围在河岸边看热闹,一边看热闹一边议论。
“听说朝廷下拨几十万两银子举办这次龙舟赛。”一位白发苍苍穿着棉布衣的老人说道。
“是啊,获得第一名的船队奖赏三万两银子呢。要是你我还年轻就好了。”另外一位穿着黑衣,戴着头巾的老人回道。
这时一位妇人走过来,说道:“还是当今皇上好啊,举办这种咱老百姓参加的比赛,参赛的都有五两银子,我织布三个月都卖不到五两银子。”
“对,咱们的皇上是最英明的君主。”
……
百姓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
而此刻坐在龙椅上的顾瑶正在昭和殿和大臣商议国事。
昭和殿里,十几位大臣分坐两边,他们包括中书门下的丞相,参知政事,左右侍郎,户部尚书和户部左右侍郎,中书下三位御史,以及新上任的几位三司使。
顾瑶看着他们,说道:“今日朝会议论赋税改革一事,一些臣工当庭反对。朕也没有反驳他们,今日召各位廷议,就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讨论马尚书提出的取消人丁税,两税税率改三十税一,同时增加宅契税,提高一个点的商税,这些意见的可行性。”
顾瑶说完,下面很快有大臣说话了,是新上任的盐铁使钟良。
“回皇上,人丁税自幽王朝时就开始征收了,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朝廷赋税最重要来源,大越目前每年可收入两千多万两人丁税。若取消了,这两千多万两可就没了。至于三十税一还是十五税一取决于当前朝廷要采取什么样的国策,若是要避免战事休养休息,就可以降低税率,减轻百姓的负担,增加人口。若是有战事,则不宜取消,否则朝廷哪有那么银两和粮食去打仗啊。”
钟大人说完,一些官员纷纷点头。
“皇上三十税一可行,但不可轻易取消了人丁税,因为一旦取消,以后再要收就难了,百姓们会觉得这个税朝廷不该收了。可朝廷也不能保证以后没有战事,万一以后要收可怎么办。”接话的是丞相李璟。
如果他没猜错的话,这些个建议压根不是新上任的户部尚书马伯恩提的,而是眼前这位帝王的想法,马伯恩只不过是推出来替帝王承担怒火的。
第315章 大胤王朝就是这么灭亡的
顾瑶看着丞相,回道:“这不是增加宅契税,提高了商税嘛,这样中和一下,最后一年收上来的赋税不会比之前少。”
顾瑶其实就是想缩小贫富差距,用赋税手段,对穷人减税,富人加税。
“皇上,提高一个点的商税,每年可以增加千万两银子的税收,但这必然会使许多的商户不满,强行增收也可,但会引起朝廷与商贾们的矛盾,至于您说的宅契税,是针对官绅士族,商贾富农们收的,你若要收这个税,必然得罪他们。皇上,若全国的官绅士族,商贾富农们都对朝廷不满,那朝廷就不稳定,甚至于国家动荡。”李璟站起来,一字一句地说着。
作为出仕三十多年,侍奉三代帝王的臣子,他清楚的知道若朝廷得罪了全国的官绅士族最后可能导致的结果。
丞相说完,另外一位大臣站起来了,是新上任的中书侍郎张昇,他曾当过密州、徽州、凤阳知府,户部主事、户部侍郎、两江布政使,现在升任二品中书侍郎。
他先看了看丞相,然后又看向大殿上的女皇,说道:“皇上,臣觉得马尚书的提议很好。取消了人丁税,可以解决当下许多问题,比如底层的老百姓的生存问题,民间杀害女婴的问题,甚至一些贫穷之地的百姓饿死的问题。朝廷对全国年满十五岁的成年男女每年每人收取三百文钱的丁税,导致一些贫穷的农户苦不堪言,一家十来口人就要交四五两银子,一些百姓根本赚不到银子,只能拿粮食去换,四五两银子就是四五担粮食,这四五担粮食,可以养两个孩子呢。”
“再者,无数的事实说明,若老百姓生存不下去了,各种古怪的事情就会出现,他们会抢,会偷,甚至暴乱。大胤朝就是这么灭亡的。大胤王朝末期,朝廷腐败,百姓们赋税过重,还要年年征壮丁,男丁都要服差役,百姓们生存困难,导致各地揭竿而起,国家大乱,朝廷直接被推翻了。”
张大人说完,坐他旁边的苏墨咳了几声。
苏墨拉了一下这位同僚的袖子,示意对方不要说了。
顾瑶听后笑了笑。
他对这位中书侍郎不了解,因为对方三月才上任,之前在地方任职,不过听他这么说,感觉这个人还是有些见解的。
“苏大人你想说什么就自己说。”张昇被自己的上头打乱了,有点郁闷。
苏墨于是站了起来,鞠了个礼,说到:“皇上,当下国库充盈,有五千多万两银子呢。所以臣觉得取消人丁税,三十税一都可。况且皇上去年起整顿吏治,如今朝廷上下少了上万名官吏,朝廷的负担也减轻了很多,再加上宫里的开支也减少了,这样每年能余下不少银子。朝廷不缺钱。至于增加商税点数,此举涉及全国所有商户,确实会导致他们一致反对,不如改个法子,不提高商税,而是找点别的由头收税,比如对运送物资的车马收过桥税,过关税。”
第316章 要打仗了
苏墨说完,顾瑶蓦然眨了眨眼睛。
心想,这苏大人贼精的,竟然想到了过路费。
不过他说的有些道理,直接提高商税点数会导致商户们不满,但是若收过路费,好像是正当的理由。
普通老百姓连车马都没有,不需要交这个税,要交的是商贾们,是官绅士族们。
要多交税的还是这批人。
顾瑶于是想了一下,然后看着下面的臣子。
然而,她刚想说什么,外头突然跑进来一位士兵。
“报……”
“北境六百里加急。”
士兵一边跑一边喊。
顾瑶当即停止了廷议,目光看向门口跑进来的士兵,对方手里拿了一份奏折。
大臣们也都停下来。
不管他们此刻议论的事情有多么重要,都得让皇上先处理加急的奏本,尤其是六百里,八百里加急的奏本。
“拿上来吧。”顾瑶看着跪在大殿上满头大汗的士兵,心里有些着急。
王公公接过了士兵手里的奏本,将奏本拿上来递给皇上。
顾瑶接过,立即打开了,然而只看到第一行字她就皱起了眉头:
(末将王广胜奏报陛下,元祐二年四月十五日,上万名戎兵突然南下,进犯上阳,上阳仅三千守军,末将和陈飞将军率领将士城内死守,但敌寇人数众多,上阳恐无法坚持十日,请朝廷速速派兵支援。)
看到这奏本,顾瑶眉头紧锁,这些日子好不容易的有的轻松瞬间消失了。
她看着在座的二十多位官员,他们清一色的文官,这种战事和她们商议也没有什么意义。
顾瑶于是说道:“边疆有战事,今日的廷议先结束,赋税之事改日再议。除丞相和苏知事,其他人先回去。”
顾瑶说完,一些官员眼中露出了疑惑。
“皇上,请问这奏本上说了什么?”御史邱泽问道。
顾瑶没理他,只摆了下手,道:“朕的旨意没听明白嘛,让你们先退下。”
很快,绝大部分官员退出了昭和殿,留下的只有丞相李璟和参知政事苏墨。
大殿里安静了下来,顾瑶想了一下,看向一旁的王公公,说道:“你即刻去楚府,让楚太傅速速进宫。”
“奴才领旨。”王公公没有丝毫停留,赶紧去办差了。
顾瑶随后又吩咐了几名侍卫,去传唤兵部的几位官员,以及杨成福,岳凌等几位将军。
下完旨意后,顾瑶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一点,但是却也怎么都平静不下来。
这是她登基以来第一次遇到战事,之前最多是流寇骚扰边境,如今是真正的战事,敌人直接攻城了。
虽然知道总有一天要打仗,但是没想到战事来得这么快。
站在大殿下的李璟和苏墨见皇上满眼的担忧,赶紧过来看刚刚边境加急的军报。
看完之后,两人也锁起了眉头。
“皇上,这戎寇实在是可恶,这才两年不到,又进犯我大越北边州县。”丞相有些愤怒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