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这种事情不用想,她也知道一定是官商勾结导致的。
“皇上,查自然是要的,但当务之急是要稳定当地的盐价,让百姓们买得起盐,这没有盐,百姓如何正常生活?”张锦程接着说道。
她就是盖州人,自己的家人,亲人很多都在盖州生活。
顾瑶看着这位五品官,他平时很少站出来奏事,今日为了几州百姓,冒着得罪同僚的风险站出来上奏,算是难得了。
顾瑶想了想后,看向了朝堂上一位长得十分肥胖的官员,说道:“盐铁副使出列。”
盐铁副使李国忠听到皇上点了自己,连忙站出来行礼。
顾瑶说道:“着你即日调度其他州县的官盐运往这几个州县,按以往正常价格销售。稳定当地的盐价。”
“臣领旨。”李国忠恭敬地行礼。
但因为肥胖,他弯腰下去后,直起腰来显得很是费力。
顾瑶再又看向文武百官,想了想后,问道:“谁,愿意去这几个州县处理这件事,查出这些蛀虫。”
顾瑶用蛀虫来形容这些鱼肉百姓,唯利是图的官商。
官员们大多数低着头不语,少数一些则东张西望的看看其他人是否站出来。
第161章 杨昌,就你了
过了好一会儿,有人站出来了,是三司负责盐务的盐司主事,宣平候吴有志。
“皇上,臣愿意去。”
顾瑶看着站到大殿前的宣平候,他看着还算年轻,应该是三十多岁。
平日里,他也不大发言,偶尔附议其他大臣的意见。
今日主动站出来,倒是让她感到意外。
“还有谁愿意去吗?”顾瑶再问。
下面的一些官员有些不再保持沉默了,而是交头接耳的好像在说什么。
随即,另外一位官员走到了大殿前,是刑部左侍郎贺知义。
“皇上,臣也愿意去调查此事。”
顾瑶喝了一口茶,喝完后将碗盖子翻了过来盖在上面,她看向他们,眉眼间好似有一丝笑意。
然而此时没有人注意到女皇眼中一闪而过的寒光。
顾瑶没有拒绝他们自动请缨,而是似笑非笑说道:“好,两位主动请缨,接下这个棘手的差事,朕很欣慰。”
|“为皇上分忧是臣等职责,”两位官员异口同声的回道。
顾瑶抿嘴一笑,看向一旁负责草拟圣旨的翰林院学士,说道:
“拟旨,即日起,宣平候吴有志,刑部左侍郎贺知义为朝廷特派三品巡按使,全权调查当地精盐稀缺,盐价异常一事,三日后启程。”
“臣领旨。”两位官员见皇上下旨了,都赶紧跪下行礼。
然而他们刚跪下,站在不远处当朝宰相,左仆射李璟就站了出来。
“皇上,此事恐怕不妥。”李璟没想到皇上这么爽快的就答应让这两个人去查。
“哦……丞相有其他意见吗?”顾瑶目光淡淡的,丞相这时候站出来,她并不惊讶。
“皇上,按照以往朝廷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当规避上下级隶属关系的官员去地方调查,宣平候是盐司主事,管着盐务,按理不能去查这件地方盐价异常的事。”
丞相说完,顾瑶笑了。回道:
“丞相,这总得让懂盐务的人去啊,不懂的去了容易被忽悠。”
说完,顾瑶看了一眼宣平候吴有志,见他低着头,好像在想着什么。
李璟见皇上还是坚持,有些无奈地叹息了一声,顿了顿后,又说道:“既然如此,皇上当再派一位户部的人去,户部的也人也一样懂盐务。”
“好啊……”
顾瑶想也没想,直接就答应了丞相的提议。
|“户部谁愿意去,自己站出来。”顾瑶瞧着下面几个户部的大臣,包括户部尚书,左右侍郎,主事,员外等等。
好一会儿,大殿里没有人站出来,户部的十几位官员,包括户部尚书都选择沉默。
顾瑶皱了皱眉,见没人站出来,直接点了个人。
“杨昌,就你了,出列吧。”
几乎要快要站到大殿门口最末尾的杨昌听到皇上叫自己的名字,惊得仿佛被人点了穴道,愣了好一会,才慌忙走到殿前跪下。
他回头看了看的自己的老爹,见老爹朝自己摇头后,说道:
“皇上,臣惶恐,臣虽懂盐务,可只是一个七品户部员外,出仕不足三年,经验不足,如此重要的事情,臣恐怕不能担此重任。”
第162章 都赶着去吃喜宴
顾瑶看着这个长得一表人才,年纪轻轻的公子。
她可记得他是兴起二十一年的榜眼,入仕就直接进了户部。
想来靠着他爹的面子,出仕就就得了好差事。
顾瑶想了一下,笑道:“没关系,有这两位为官十数载,经验丰富的前辈和你一起去调查,你且去长长经验就是了。”
顾瑶选了在场的户部官阶最低的一个官员。
听到皇上这么说,杨昌知道自己恐怕是无法拒绝了。
他再次行礼,准备领旨。
但他话未出口,不远处站着的礼部尚书杨东庭就急忙站出来了。
“皇上,我儿杨昌今日成亲,待会下了朝就要赶回去迎娶新娘了,他这刚成亲就外派了,这……”
杨东庭说着说着扭头看向了左边的亲家苏墨。
他倒不是怕儿子外派,而是这实在不是个好差事,搞不好就得罪了哪些个王公大臣。
儿子才入仕两年,就得罪了人,日后官场上就难了。
苏墨见亲家看着自己,想了一下后,也站了出来。说道:
“皇上,我家三丫头今日嫁入杨府,若小婿三日后就要离开金城,为父的也是不忍心啊……”
顾瑶挑了挑眉,看着这几个人,一对父子,加一个未来岳父,瞧着怎么这么奇怪呢。
她于是笑了笑,说道:“噢……你们不说,朕都忘记了,今日你两家要结亲家。既然如此,那这差事朕再找个合适的人去。”
说完,顾瑶看向了户部其他大臣。
但就在这时,跪在地上的杨昌突然又说道:“皇上,臣愿意去。”
顾瑶:……
顾瑶无语,心想这人怎么一出又一出的,刚刚还想拒绝了。
“承蒙皇上信任,臣愿意去调查八个州县盐价混乱一事,为朝廷效力,为皇上分忧。”
杨昌看着大殿上的女皇,这一次语气坚定了几分。
顾瑶又喝了口茶,平平心气。
她感觉这些官员的心思啊可是比大海还深,一个个的满脑子主意。
不过她也没再指派其他人,而是回道:“好,那就还是你去。”
……
朝会不到一个时辰就结束了。
今日朝会结束后,只有一部分官员留下来吃宫里备好的早膳,其他的都像是赶集似的,下朝后就麻溜的走了,赶着去杨家吃喜宴。
——
苏府。
刘大娘子正在分派家里的佣人和外头招来的小厮待会儿新娘出门后,他们要做的事情,主要是抬嫁妆。
三十二盘礼,一百二十八抬嫁妆,需要从苏府抬出去。
这需要两百多人送嫁抬礼。
光安排这些人都忙得她头晕脑胀。
忙完之后,她又去了新娘子所在的厢房。
见那三丫头已经穿好了婚服,化好了新娘妆后,才松了口气。
这家里嫁女儿就是累人,尤其是她这个嫡母,忙了多日了,腰酸背痛。
要是自己生的闺女也就算了了,偏偏是个庶女的丫头,害她累得不轻。
“母亲,您坐下歇会儿吧。”苏妍见嫡母为自己忙前忙后,心里很是感激。
这些年嫡母虽没有待她如二姐姐一般,但该给的该用的都没有少她的。她也跟着二姐姐一起读书,一起学习礼仪。
第163章 花轿被拦了
刘芸坐下休息了。
她看着眼前这个家里的三丫头。
长得倒是不差,运气也是好,皇上救的人,却让她得了这门好亲事。
她叹息了一声,说道:
“你记住了,今日你得此姻缘,是你三哥哥成全的,他日,要好好护着你三哥哥。还有出嫁了也别忘了娘家的恩情,别忘了你姓苏,更别忘了你父亲为了给你凑足嫁妆,将最喜欢的字画都卖了。”
“孩儿谨记母亲的教诲。”苏妍站起来,朝眼前的嫡母深深鞠了一躬。
这些日子,她也没有想到,父亲会为了给她办嫁妆,卖了字画。
“行了,你自个儿心里有数就行了。不过母亲还是要提醒你,你虽嫁入了高门,但庶女的身份无法改变,你婆婆和那杨家的老夫人日后难免拿这个身份来刁难你,你自己当拧得清楚,不要不尊长辈,也不要太软弱,让人以为我苏家的闺女那么好拿捏。”
“孩儿明白。”苏妍再次行了个礼。
此时此刻,其实她也是害怕的。
“皇上,查自然是要的,但当务之急是要稳定当地的盐价,让百姓们买得起盐,这没有盐,百姓如何正常生活?”张锦程接着说道。
她就是盖州人,自己的家人,亲人很多都在盖州生活。
顾瑶看着这位五品官,他平时很少站出来奏事,今日为了几州百姓,冒着得罪同僚的风险站出来上奏,算是难得了。
顾瑶想了想后,看向了朝堂上一位长得十分肥胖的官员,说道:“盐铁副使出列。”
盐铁副使李国忠听到皇上点了自己,连忙站出来行礼。
顾瑶说道:“着你即日调度其他州县的官盐运往这几个州县,按以往正常价格销售。稳定当地的盐价。”
“臣领旨。”李国忠恭敬地行礼。
但因为肥胖,他弯腰下去后,直起腰来显得很是费力。
顾瑶再又看向文武百官,想了想后,问道:“谁,愿意去这几个州县处理这件事,查出这些蛀虫。”
顾瑶用蛀虫来形容这些鱼肉百姓,唯利是图的官商。
官员们大多数低着头不语,少数一些则东张西望的看看其他人是否站出来。
第161章 杨昌,就你了
过了好一会儿,有人站出来了,是三司负责盐务的盐司主事,宣平候吴有志。
“皇上,臣愿意去。”
顾瑶看着站到大殿前的宣平候,他看着还算年轻,应该是三十多岁。
平日里,他也不大发言,偶尔附议其他大臣的意见。
今日主动站出来,倒是让她感到意外。
“还有谁愿意去吗?”顾瑶再问。
下面的一些官员有些不再保持沉默了,而是交头接耳的好像在说什么。
随即,另外一位官员走到了大殿前,是刑部左侍郎贺知义。
“皇上,臣也愿意去调查此事。”
顾瑶喝了一口茶,喝完后将碗盖子翻了过来盖在上面,她看向他们,眉眼间好似有一丝笑意。
然而此时没有人注意到女皇眼中一闪而过的寒光。
顾瑶没有拒绝他们自动请缨,而是似笑非笑说道:“好,两位主动请缨,接下这个棘手的差事,朕很欣慰。”
|“为皇上分忧是臣等职责,”两位官员异口同声的回道。
顾瑶抿嘴一笑,看向一旁负责草拟圣旨的翰林院学士,说道:
“拟旨,即日起,宣平候吴有志,刑部左侍郎贺知义为朝廷特派三品巡按使,全权调查当地精盐稀缺,盐价异常一事,三日后启程。”
“臣领旨。”两位官员见皇上下旨了,都赶紧跪下行礼。
然而他们刚跪下,站在不远处当朝宰相,左仆射李璟就站了出来。
“皇上,此事恐怕不妥。”李璟没想到皇上这么爽快的就答应让这两个人去查。
“哦……丞相有其他意见吗?”顾瑶目光淡淡的,丞相这时候站出来,她并不惊讶。
“皇上,按照以往朝廷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当规避上下级隶属关系的官员去地方调查,宣平候是盐司主事,管着盐务,按理不能去查这件地方盐价异常的事。”
丞相说完,顾瑶笑了。回道:
“丞相,这总得让懂盐务的人去啊,不懂的去了容易被忽悠。”
说完,顾瑶看了一眼宣平候吴有志,见他低着头,好像在想着什么。
李璟见皇上还是坚持,有些无奈地叹息了一声,顿了顿后,又说道:“既然如此,皇上当再派一位户部的人去,户部的也人也一样懂盐务。”
“好啊……”
顾瑶想也没想,直接就答应了丞相的提议。
|“户部谁愿意去,自己站出来。”顾瑶瞧着下面几个户部的大臣,包括户部尚书,左右侍郎,主事,员外等等。
好一会儿,大殿里没有人站出来,户部的十几位官员,包括户部尚书都选择沉默。
顾瑶皱了皱眉,见没人站出来,直接点了个人。
“杨昌,就你了,出列吧。”
几乎要快要站到大殿门口最末尾的杨昌听到皇上叫自己的名字,惊得仿佛被人点了穴道,愣了好一会,才慌忙走到殿前跪下。
他回头看了看的自己的老爹,见老爹朝自己摇头后,说道:
“皇上,臣惶恐,臣虽懂盐务,可只是一个七品户部员外,出仕不足三年,经验不足,如此重要的事情,臣恐怕不能担此重任。”
第162章 都赶着去吃喜宴
顾瑶看着这个长得一表人才,年纪轻轻的公子。
她可记得他是兴起二十一年的榜眼,入仕就直接进了户部。
想来靠着他爹的面子,出仕就就得了好差事。
顾瑶想了一下,笑道:“没关系,有这两位为官十数载,经验丰富的前辈和你一起去调查,你且去长长经验就是了。”
顾瑶选了在场的户部官阶最低的一个官员。
听到皇上这么说,杨昌知道自己恐怕是无法拒绝了。
他再次行礼,准备领旨。
但他话未出口,不远处站着的礼部尚书杨东庭就急忙站出来了。
“皇上,我儿杨昌今日成亲,待会下了朝就要赶回去迎娶新娘了,他这刚成亲就外派了,这……”
杨东庭说着说着扭头看向了左边的亲家苏墨。
他倒不是怕儿子外派,而是这实在不是个好差事,搞不好就得罪了哪些个王公大臣。
儿子才入仕两年,就得罪了人,日后官场上就难了。
苏墨见亲家看着自己,想了一下后,也站了出来。说道:
“皇上,我家三丫头今日嫁入杨府,若小婿三日后就要离开金城,为父的也是不忍心啊……”
顾瑶挑了挑眉,看着这几个人,一对父子,加一个未来岳父,瞧着怎么这么奇怪呢。
她于是笑了笑,说道:“噢……你们不说,朕都忘记了,今日你两家要结亲家。既然如此,那这差事朕再找个合适的人去。”
说完,顾瑶看向了户部其他大臣。
但就在这时,跪在地上的杨昌突然又说道:“皇上,臣愿意去。”
顾瑶:……
顾瑶无语,心想这人怎么一出又一出的,刚刚还想拒绝了。
“承蒙皇上信任,臣愿意去调查八个州县盐价混乱一事,为朝廷效力,为皇上分忧。”
杨昌看着大殿上的女皇,这一次语气坚定了几分。
顾瑶又喝了口茶,平平心气。
她感觉这些官员的心思啊可是比大海还深,一个个的满脑子主意。
不过她也没再指派其他人,而是回道:“好,那就还是你去。”
……
朝会不到一个时辰就结束了。
今日朝会结束后,只有一部分官员留下来吃宫里备好的早膳,其他的都像是赶集似的,下朝后就麻溜的走了,赶着去杨家吃喜宴。
——
苏府。
刘大娘子正在分派家里的佣人和外头招来的小厮待会儿新娘出门后,他们要做的事情,主要是抬嫁妆。
三十二盘礼,一百二十八抬嫁妆,需要从苏府抬出去。
这需要两百多人送嫁抬礼。
光安排这些人都忙得她头晕脑胀。
忙完之后,她又去了新娘子所在的厢房。
见那三丫头已经穿好了婚服,化好了新娘妆后,才松了口气。
这家里嫁女儿就是累人,尤其是她这个嫡母,忙了多日了,腰酸背痛。
要是自己生的闺女也就算了了,偏偏是个庶女的丫头,害她累得不轻。
“母亲,您坐下歇会儿吧。”苏妍见嫡母为自己忙前忙后,心里很是感激。
这些年嫡母虽没有待她如二姐姐一般,但该给的该用的都没有少她的。她也跟着二姐姐一起读书,一起学习礼仪。
第163章 花轿被拦了
刘芸坐下休息了。
她看着眼前这个家里的三丫头。
长得倒是不差,运气也是好,皇上救的人,却让她得了这门好亲事。
她叹息了一声,说道:
“你记住了,今日你得此姻缘,是你三哥哥成全的,他日,要好好护着你三哥哥。还有出嫁了也别忘了娘家的恩情,别忘了你姓苏,更别忘了你父亲为了给你凑足嫁妆,将最喜欢的字画都卖了。”
“孩儿谨记母亲的教诲。”苏妍站起来,朝眼前的嫡母深深鞠了一躬。
这些日子,她也没有想到,父亲会为了给她办嫁妆,卖了字画。
“行了,你自个儿心里有数就行了。不过母亲还是要提醒你,你虽嫁入了高门,但庶女的身份无法改变,你婆婆和那杨家的老夫人日后难免拿这个身份来刁难你,你自己当拧得清楚,不要不尊长辈,也不要太软弱,让人以为我苏家的闺女那么好拿捏。”
“孩儿明白。”苏妍再次行了个礼。
此时此刻,其实她也是害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