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赵恪不解的望着她:“蒙大人,不知这些可够?”
  蒙愔点头:“够了够了。”
  “那下一步?”
  她没有卖关子,郑重道:“赵大人可曾听过一句话?”
  “什么?”
  蒙愔说的缓慢,咬字清晰:“青霉者入药,绿霉者制瘟。”
  赵恪脸色一变。
  这个时代之人,哪个不是谈瘟色变,赵恪紧咬牙关。
  想起蒙愔提到的灭蝗法,简单概括就是:培育绿僵菌,制造瘟虫浆,泼洒蝗区。
  「绿僵菌」「瘟虫浆」这六字不管怎么听都不像好东西。
  让人联想到僵尸和瘟疫。
  这也是幕僚为何疯狂反对的原因。
  假如制造出来的东西不但对蝗虫有效,还能感染黔首呢?
  届时郑县将变为死城,谁都负不起这个责任。
  明明有更温和的灭蝗法,没必要急功近利。
  可蒙愔说了,此法节省人力物力,又能彻底消灭蝗虫,最好用。
  赵恪同意这么做,冒了不少风险。
  收集好原材料,蒙愔唤来相里和。
  少女眼中满满跃跃欲试:“大人,吾已准备好了。”
  蒙愔瞥了她一眼,这种人若放到后代,妥妥的实验狂人。
  本来她不打算带墨家人,是墨老特意要求,生怕她被其他墨勾搭上,相里氏不能获得一手研究资料。
  蒙愔好奇问道:“前段时间给你的书可看完了?”
  她给的是初中物理、化学课本。
  剔除掉不符合这个时代的,剩下的让相里和自学。
  少女敬佩的看着她,声音愧疚:“还未完全弄懂。”
  她以为自己足够聪慧,祖父教的东西看几遍就能懂,不管见到什么神奇机关造物,过段时间都能明白其原理。
  可夫人给的书太难了,有些词她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祖孙俩白天研究蒙愔给的图纸,晚上挑灯夜战,俩月过去,还未彻底吃透。
  难道是她太蠢了?
  相里和有点怀疑人生。
  她不擅长掩藏情绪,蒙愔一看便知对方在想什么。
  强忍笑意,心中想道:颤抖吧凡人,感受下被物理支配的恐惧。
  面上不显,拍拍对方肩膀:“不着急,慢慢学,争取三年内学会。
  毕竟初中有三年。
  第132章 天才物理少女(吃饭时别看)
  千年后的学生在有老师教导的前提下,也要花费这么久才能学会。
  不对,蒙愔忽然想起来,虽然初中有三年,但她压根没学会啊。
  尤其是物理。
  听又听不懂,学又学不废。
  正准备宽慰相里和,便听对方“啊”了一声,愧疚中带着疑惑。
  “夫人放心,我与祖父已读懂基础,再过半年,就能啃完两本书。”
  轮到蒙愔“啊”了一声。
  “你的读懂,是看懂出题人的意思么?”
  相里和略一思索,明白对方在说什么,不解问道:“夫人是说那些套上公式,就能得到结果的题?”
  她说话时有种不顾别人死活的美。
  少女自傲道:“这个太简单啦,只需死记硬背,便能得到答案。”
  都给蒙愔整不会了。
  她提高声音问道:“统儿,那些题真的很简单?”
  系统不解:“很简单啊,跟弱智似的,没有任何难度可言,套公式呗。”
  蒙愔:啊?啊?啊?
  她记得自己念初中时不是这样的啊,题目中挖了很多坑,就算套对,也不一定得到正确答案。
  难道她跟相里和念的不是同一本书?
  不可置信说道:“提问,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5分钟行驶1.5公里,求小明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如果保持这个速度,行驶3公里需要多长时间?”
  题目刚念完,相里和立马给出答案:“平均速度5米/秒,需要10分钟。”
  蒙愔晕乎乎的:“对么统儿?”
  “没错。”
  这是非常简单的一道题,但凡念过书都能解出来,但得出答案跟秒出答案是两个概念。
  若是蒙愔,她需要先统一换算单位,然后解题。
  可相里和居然秒答。
  秒答。
  前脚说出问题,后脚得出答案。
  这就是天才么?
  相里和有些委屈:“夫人,下次别用低智问题侮辱我。”
  “好好好!”
  蒙愔不服,又提出一道相对难的问题。
  “提问,一个实心金属块在空气中称重为12n,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9n,已知水的密度为 1.0x 103kg/m3,重力加速度 g=10 n/kg。求:
  1.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2.金属块的体积;
  3. 金属块的密度。”
  相里和又很快给出答案。
  蒙愔人傻了。
  赵恪晕乎乎的立在一旁,不解问题:“蒙大人,这是新型哑谜么?”
  高,实在是高,听的他昏昏欲睡,竟有催眠效果。
  蒙愔喃喃自语:“这题都能解出来,那书还有哪些不懂的?”
  相里和皱眉,重复刚刚说过的话:“因为背会所谓公式,套进去就能得出答案。”
  “但是……”
  她眼中满是困惑:“我不懂什么是弹簧,什么是自行车,还有题目中出现的很多东西都不懂。”
  她目光炯炯看向蒙愔:“夫人,这些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吗?”
  听见这话,蒙愔莫名自信。
  哼哼,这些东西她都知道,相里和却不知。
  四舍五入,等于她比相里和聪明。
  对方又是天才少女。
  也就是说,她比天才更厉害。
  得出这个结论,蒙愔恨不得掐腰大笑。
  系统满头问号。
  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夫人?”
  蒙愔拍拍对方肩膀:“别着急,总有一天,你能亲手制造出自行车和弹簧。”
  或许,还能造出蒸汽机呢。
  不过这个有点不切实际。
  可那谁谁不是说过: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万一呢。
  万一大秦进入蒸汽时代呢。
  谁都说不准。
  “和呀。”
  相里和精神一振:“夫人请讲。”
  “你既然背会两本书的内容,今儿咱们就利用化学知识,做件名垂千史的事。”
  相里和身体一振:“和已准备好了。”
  她亦步亦趋跟着夫人,追求的不就是这个。
  让相里氏永远流传。
  至于此刻的赵恪,看蒙愔的目光特别复杂,心想“不愧是大秦博士,真博学啊”。
  也不知其他博士水平是否和她一样。
  有机会可以去博士府见识一番。
  蒙愔看向赵恪:“赵大人东西可准备齐全?”
  “准备好了,这边请。”
  俩人来到偏院,最显眼的莫过于院中陶瓮,旁边有仆从拿着竹筛和麻布。
  “粟米糠呢?”
  赵恪指着西北角:“那个袋子里就是。”
  “人尿呢?”
  赵恪脸庞涨红,假装咳嗽两声:“大人是要新鲜的,还是不新鲜的……”
  蒙愔想了想:“新鲜的吧。”
  赵恪吩咐下人:“去,将喜儿捉来。”
  喜儿是他的幼子,一名四岁男童。
  进来后一点不怕生,扑到赵恪两腿中间,抱着右边大腿,好奇的望着蒙愔。
  赵恪满头黑线,薅出儿子:“快行礼。”
  喜儿双手作揖,跟小大人似的,看着萌萌哒:“喜儿见过大人。”
  蒙愔嘴角弯起:“真可爱。”
  喜儿也跟着笑。
  他喜欢别人夸他。
  和公子夫人谈论屎啊尿的,赵恪有些不好意思,压低声音道:“大人,是不是用童子尿效果更好?”
  蒙愔看着喜儿:“都可。”
  赵恪哄着儿子去一旁撒尿。
  相里和凑近:“夫人,为何要用到这些东西?”
  瘟疫怎会和人尿有关呢。
  蒙愔指着粟米糠:“这玩意是碳源。”
  又指着人尿:“这玩意儿是氮源,含尿素。”
  霉米研末,与粟米糠混合。
  加之人尿调至“握之成团,触之即散”的湿度。
  陶瓮底部铺新鲜芦苇叶,置入基底。
  最后麻布封口,埋入马粪堆三昼夜,菌种就算培养完毕。
  下一步是固态发酵,需要用到糙米粉、煅牡蛎粉和甘蔗汁。
  蒙愔本来以为大秦没有甘蔗,后来才知,周宣王时期便传入。
  只不过先秦时期的甘蔗被称为“柘”,直到汉代,才出现“蔗”字。
  《楚辞·招魂》中有“腝鳖炮羔,有柘浆些”,这便是关于甘蔗的最早记载之一。
  脑中思索它能做出哪些美食,手上动作不停。
  第二步完成,最后一步便是瘟虫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