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身边的人总会出其不意地走向秦惟宁觉得他们绝不应该选择的方向与路线,等于错误。
秦惟宁不能纠正所有人走向正确,也许随着他的能力增强,他可以控制的范围会不断扩大,他现在的影响力尚有局限。
但他的影响力不应该对许静则也失效,秦惟宁站在智力和道德的双重高地上,应当永远地俯视许静则,哪怕他会拒绝许静则,许静则也应该对他保持足够的热情和礼遇。
秦惟宁决定从此不再喝酒,酒精会让他自己也脱离“应然”。
午休时秦惟宁在洗手池前偶遇了许静则。许静则认真地洗手洗脸,秦惟宁靠近过去站在相邻的水龙头旁,问:“我昨天和你说什么了吗。”
许静则好像被秦惟宁的突然出现吓了一跳,手忙脚乱地去拿抽纸擦脸,秦惟宁注意到许静则的鼻尖带点红,可能是纸巾揉搓了太多次的缘故。
许静则的表情又是不太好,充满疏远:“没说什么。”
“没说什么是什么?”
“……”许静则看着秦惟宁那双眼尾微上扬的眼睛,再度咽下第无数口气。如果秦惟宁不长这样,那他就会被自己打成二次元。“你自己什么德行自己不清楚?平时说话就够难听的,你说你昨天能说什么?你放心,我以后绝对不多管闲事,也绝对不再跟着你,包你满意。”
秦惟宁觉得自己是该庆祝双喜临门。他没有因为喝醉就失去理智和许静则无限度的坦白不该说出口的事情,许静则也终于放弃,今后都不再烦他。
“你看到我手机了?”秦惟宁的敏锐虽然迟来,却终于是赶到。
许静则不再给予回复,转身走掉。
许静则确实说到做到,之后的日子都不再干扰。
家长会如期举行。周末秦惟宁在家简单做了午饭,李当歌前往家长会回来后就不在状态,心不在焉。
秦惟宁猜想也许是老师又拿着成绩和李当歌说起让秦惟宁到理科班的事情,他们二人一起坐着吃了午饭,秦惟宁此前做菜经验不多,青椒炒蛋的盐放得过量,李当歌还是在吃,好像机械性地把整碗饭吃完。
李当歌没有说老师和她说了些什么,吃完饭收掉碗筷就又出门赶到新学校去上班。
秦惟宁今天也难得的空闲,此前安琪私人会所的经理给他发了消息,让他在家休息几天,薪水照发。
经理只说那天是他辛苦了,工作很勤奋,在家好好休养。别的服务生大概率没有这种待遇,他想问黄毛那天的事情,打过电话去却无法接通。
秦惟宁只好在家再看一遍费曼的物理学讲义。内容快速翻到一半,客厅里突然响起手机铃声。
秦惟宁从书桌前起身前往客厅,看见李当歌的手机在沙发上震动响铃。
一个陌生号码,没有备注。李当歌离开的太匆忙,连手机都忘了带。秦惟宁以为这号码多半是推销,随手接起,里面传来一个有点年纪却又不失甜美的女声:“喂,请问是当歌姐吗。”
秦惟宁再度看了一眼那号码,归属地是北城,没有备注,也没有通话记录。
像是许久没有听到回应,那边有些迟疑地又问一遍,语气也有点低落了:“当歌姐?我是林奕。”
秦惟宁只能回应:“你好,我妈妈她不在,手机落在家里忘了拿。如果有事的话我可以代为转达。”
电话那边顿了顿,像在留有思考时间,不过又很快反应过来:“哦,是小宁啊。”
秦惟宁皱眉,这个女人口中的称呼都太过熟稔,若没有很深的交情是很失礼没有分寸的。
“对不起啊突然打电话过来,你妈妈是不是没和你提起过我。”秦惟宁觉得对面似乎有点失落,林奕很快又继续:“我是许静则的妈妈。我打电话来是想问问,你妈妈有没有时间给小则补补课呢?”
“是许静则告诉你我妈是数学老师的吗?”秦惟宁的语气一瞬间冷下来,他还是对许家太掉以轻心了。
这回轮到对面惊异,林奕停顿半分钟后才说,声音很轻:“我和你妈妈是大学室友呀。”
“……私下补课是违反学校规定的。”秦惟宁心底浮现了种不安的预感。
林奕有些失望地说了句“这样啊”,受到了这样明确的拒绝,下一步似乎也只有客套后挂断。
“那你呢,阿姨看到你数学是考了满分吧。你能帮阿姨一个忙,给小则做家教吗?”
第23章
到了学校李当歌才发现手机不在自己身上,借了同事手机拨给自己号码,是秦惟宁接了电话,借由电波传送的声音像匹丝绸,有着冰冷却华贵的质感。
秦惟宁说李当歌的手机在家里,也许是刚才坐在沙发的时候从口袋里滑出去了,他让李当歌不必担心,手机没有丢。停顿后又说他代接了个电话。
李当歌不便拿着同事的手机长聊,便说回家后再细说,电话那头秦惟宁说好,让她先忙。
她将手机归还给同事,同事关切问她手机有没有丢,李当歌微笑摇头说没有,手机在家,是她儿子接了电话。
同事有些惊讶,问她儿子多大。她回忆秦惟宁出生年份并与现在年份相减后才得出答案,同事笑着说没想到她儿子这么成熟懂事,刚刚他在一旁听着都没往那边想。
接着又恭维是她基因遗传得好,母子二人一脉相承的冷静沉着和高智商。
李当歌回到自己办公桌前批改试卷,想到同事的话突然心绪复杂。
她和秦惟宁之间好像从来没有如电影桥段般煽情的亲情时刻,连小时候的秦惟宁都不会在题为《母爱》的作文中写“半夜发高烧打不到车妈妈背我去医院”的滥俗作文桥段。
秦惟宁似乎从很小开始就会照顾且规划好自己,不需要他人的指点帮忙。起初是不需要,后来是不屑于接受。
秦惟宁会从逻辑推导中缜密地获取行动方案,如遇到暂时迷茫就借助工具和书中经验,翻越重重山峰阻碍,仿佛一切问题只有“暂未能解决”,而没有“无法解决”。
李当歌也承认自己并非那种温情脉脉的传统母亲,作为重点高中的优秀教师,她看过太多天才神童,其中有人化作恒星,更多人的光芒在少年时惊艳四座,却由于自身意志力不足或父母师长未能好好管教而迅速消散。
秦惟宁的光芒暂无消散迹象,但若想要维持则需要长久而艰苦的努力。因此与其他大多数家庭不同,家中常对秦惟宁的成功鼓掌欢呼的是秦源,李当歌更多持冷静态度。
这种平衡在秦源入狱后被无情打破。李当歌突然之间发觉自己对秦惟宁其实并不了解,也不足够亲近。
秦惟宁对他人的保持理性已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有时也被称为冷漠。爱的反面有时并不是恨,而是漠不关心。
似乎从未有人让秦惟宁展露出喜欢或讨厌的鲜活情感。
李当歌突然想到之前在家里碰见的名叫许静则的男孩子。那男孩子长相漂亮又充满亲和活力,好像天生可以活跃周围气氛,吸引他人目光与支持——这点也许遗传自他母亲。
从李当歌育人无数的丰富经验看来,这男孩子额外拥有难得的领袖气质,如能保持并多加磨砺,他日前途或不可限量。
秦惟宁能在转学后结交到这样的朋友是很不容易的,何况秦惟宁极度在意个人隐私边界,不会轻易让他人登门拜访,更不可能到其他人家里过夜。
可是李当歌又因为一些陈年往事而在心底产生抵触,认为秦惟宁不该和许静则太过紧密地交往。
李当歌陷入纠结,不知道是否该阻碍这段友情,又该如何向秦惟宁阐述理由。
李当歌回到家时,秦惟宁正在做数独游戏,李当歌的手机在客厅茶几上安然摆放。
她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查看来电记录,看到号码时身体不自觉僵住,又用手撑住茶几边缘。
此时秦惟宁已经站到卧室门边:“她说她叫林奕。”
李当歌抬头看向秦惟宁,随后才反应过来他是在说来电人的姓名:“哦……是许静则的妈妈吧,她打电话来是有什么事?”
“她想给许静则找个数学家教。”秦惟宁走过去接纯净水,“我和她说学校规定在校教师是不能在外有偿补课的。她又问我可不可以去,只在周末时间上课,报酬按市面家教老师一对一的价格来算。”
“林阿姨说你们之前是同学。”秦惟宁又说。
李当歌却没忙着回答这句话,只说:“做家教会不会影响你自己的学习?你要慎重考虑,如果教不好耽误对方有可能会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
许静则这周末本该去姨妈家潇洒度过,却被他亲娘林奕无情告知她已经提前向许静则的姨妈致歉,他的行程取消,要好好在家补习数学。
许静则撒娇撒痴把一声“妈”喊出十八个弯也不起作用,他本想争取一线生机,可怎奈自己这次成绩确实不好,说话没有底气;
秦惟宁不能纠正所有人走向正确,也许随着他的能力增强,他可以控制的范围会不断扩大,他现在的影响力尚有局限。
但他的影响力不应该对许静则也失效,秦惟宁站在智力和道德的双重高地上,应当永远地俯视许静则,哪怕他会拒绝许静则,许静则也应该对他保持足够的热情和礼遇。
秦惟宁决定从此不再喝酒,酒精会让他自己也脱离“应然”。
午休时秦惟宁在洗手池前偶遇了许静则。许静则认真地洗手洗脸,秦惟宁靠近过去站在相邻的水龙头旁,问:“我昨天和你说什么了吗。”
许静则好像被秦惟宁的突然出现吓了一跳,手忙脚乱地去拿抽纸擦脸,秦惟宁注意到许静则的鼻尖带点红,可能是纸巾揉搓了太多次的缘故。
许静则的表情又是不太好,充满疏远:“没说什么。”
“没说什么是什么?”
“……”许静则看着秦惟宁那双眼尾微上扬的眼睛,再度咽下第无数口气。如果秦惟宁不长这样,那他就会被自己打成二次元。“你自己什么德行自己不清楚?平时说话就够难听的,你说你昨天能说什么?你放心,我以后绝对不多管闲事,也绝对不再跟着你,包你满意。”
秦惟宁觉得自己是该庆祝双喜临门。他没有因为喝醉就失去理智和许静则无限度的坦白不该说出口的事情,许静则也终于放弃,今后都不再烦他。
“你看到我手机了?”秦惟宁的敏锐虽然迟来,却终于是赶到。
许静则不再给予回复,转身走掉。
许静则确实说到做到,之后的日子都不再干扰。
家长会如期举行。周末秦惟宁在家简单做了午饭,李当歌前往家长会回来后就不在状态,心不在焉。
秦惟宁猜想也许是老师又拿着成绩和李当歌说起让秦惟宁到理科班的事情,他们二人一起坐着吃了午饭,秦惟宁此前做菜经验不多,青椒炒蛋的盐放得过量,李当歌还是在吃,好像机械性地把整碗饭吃完。
李当歌没有说老师和她说了些什么,吃完饭收掉碗筷就又出门赶到新学校去上班。
秦惟宁今天也难得的空闲,此前安琪私人会所的经理给他发了消息,让他在家休息几天,薪水照发。
经理只说那天是他辛苦了,工作很勤奋,在家好好休养。别的服务生大概率没有这种待遇,他想问黄毛那天的事情,打过电话去却无法接通。
秦惟宁只好在家再看一遍费曼的物理学讲义。内容快速翻到一半,客厅里突然响起手机铃声。
秦惟宁从书桌前起身前往客厅,看见李当歌的手机在沙发上震动响铃。
一个陌生号码,没有备注。李当歌离开的太匆忙,连手机都忘了带。秦惟宁以为这号码多半是推销,随手接起,里面传来一个有点年纪却又不失甜美的女声:“喂,请问是当歌姐吗。”
秦惟宁再度看了一眼那号码,归属地是北城,没有备注,也没有通话记录。
像是许久没有听到回应,那边有些迟疑地又问一遍,语气也有点低落了:“当歌姐?我是林奕。”
秦惟宁只能回应:“你好,我妈妈她不在,手机落在家里忘了拿。如果有事的话我可以代为转达。”
电话那边顿了顿,像在留有思考时间,不过又很快反应过来:“哦,是小宁啊。”
秦惟宁皱眉,这个女人口中的称呼都太过熟稔,若没有很深的交情是很失礼没有分寸的。
“对不起啊突然打电话过来,你妈妈是不是没和你提起过我。”秦惟宁觉得对面似乎有点失落,林奕很快又继续:“我是许静则的妈妈。我打电话来是想问问,你妈妈有没有时间给小则补补课呢?”
“是许静则告诉你我妈是数学老师的吗?”秦惟宁的语气一瞬间冷下来,他还是对许家太掉以轻心了。
这回轮到对面惊异,林奕停顿半分钟后才说,声音很轻:“我和你妈妈是大学室友呀。”
“……私下补课是违反学校规定的。”秦惟宁心底浮现了种不安的预感。
林奕有些失望地说了句“这样啊”,受到了这样明确的拒绝,下一步似乎也只有客套后挂断。
“那你呢,阿姨看到你数学是考了满分吧。你能帮阿姨一个忙,给小则做家教吗?”
第23章
到了学校李当歌才发现手机不在自己身上,借了同事手机拨给自己号码,是秦惟宁接了电话,借由电波传送的声音像匹丝绸,有着冰冷却华贵的质感。
秦惟宁说李当歌的手机在家里,也许是刚才坐在沙发的时候从口袋里滑出去了,他让李当歌不必担心,手机没有丢。停顿后又说他代接了个电话。
李当歌不便拿着同事的手机长聊,便说回家后再细说,电话那头秦惟宁说好,让她先忙。
她将手机归还给同事,同事关切问她手机有没有丢,李当歌微笑摇头说没有,手机在家,是她儿子接了电话。
同事有些惊讶,问她儿子多大。她回忆秦惟宁出生年份并与现在年份相减后才得出答案,同事笑着说没想到她儿子这么成熟懂事,刚刚他在一旁听着都没往那边想。
接着又恭维是她基因遗传得好,母子二人一脉相承的冷静沉着和高智商。
李当歌回到自己办公桌前批改试卷,想到同事的话突然心绪复杂。
她和秦惟宁之间好像从来没有如电影桥段般煽情的亲情时刻,连小时候的秦惟宁都不会在题为《母爱》的作文中写“半夜发高烧打不到车妈妈背我去医院”的滥俗作文桥段。
秦惟宁似乎从很小开始就会照顾且规划好自己,不需要他人的指点帮忙。起初是不需要,后来是不屑于接受。
秦惟宁会从逻辑推导中缜密地获取行动方案,如遇到暂时迷茫就借助工具和书中经验,翻越重重山峰阻碍,仿佛一切问题只有“暂未能解决”,而没有“无法解决”。
李当歌也承认自己并非那种温情脉脉的传统母亲,作为重点高中的优秀教师,她看过太多天才神童,其中有人化作恒星,更多人的光芒在少年时惊艳四座,却由于自身意志力不足或父母师长未能好好管教而迅速消散。
秦惟宁的光芒暂无消散迹象,但若想要维持则需要长久而艰苦的努力。因此与其他大多数家庭不同,家中常对秦惟宁的成功鼓掌欢呼的是秦源,李当歌更多持冷静态度。
这种平衡在秦源入狱后被无情打破。李当歌突然之间发觉自己对秦惟宁其实并不了解,也不足够亲近。
秦惟宁对他人的保持理性已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有时也被称为冷漠。爱的反面有时并不是恨,而是漠不关心。
似乎从未有人让秦惟宁展露出喜欢或讨厌的鲜活情感。
李当歌突然想到之前在家里碰见的名叫许静则的男孩子。那男孩子长相漂亮又充满亲和活力,好像天生可以活跃周围气氛,吸引他人目光与支持——这点也许遗传自他母亲。
从李当歌育人无数的丰富经验看来,这男孩子额外拥有难得的领袖气质,如能保持并多加磨砺,他日前途或不可限量。
秦惟宁能在转学后结交到这样的朋友是很不容易的,何况秦惟宁极度在意个人隐私边界,不会轻易让他人登门拜访,更不可能到其他人家里过夜。
可是李当歌又因为一些陈年往事而在心底产生抵触,认为秦惟宁不该和许静则太过紧密地交往。
李当歌陷入纠结,不知道是否该阻碍这段友情,又该如何向秦惟宁阐述理由。
李当歌回到家时,秦惟宁正在做数独游戏,李当歌的手机在客厅茶几上安然摆放。
她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查看来电记录,看到号码时身体不自觉僵住,又用手撑住茶几边缘。
此时秦惟宁已经站到卧室门边:“她说她叫林奕。”
李当歌抬头看向秦惟宁,随后才反应过来他是在说来电人的姓名:“哦……是许静则的妈妈吧,她打电话来是有什么事?”
“她想给许静则找个数学家教。”秦惟宁走过去接纯净水,“我和她说学校规定在校教师是不能在外有偿补课的。她又问我可不可以去,只在周末时间上课,报酬按市面家教老师一对一的价格来算。”
“林阿姨说你们之前是同学。”秦惟宁又说。
李当歌却没忙着回答这句话,只说:“做家教会不会影响你自己的学习?你要慎重考虑,如果教不好耽误对方有可能会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
许静则这周末本该去姨妈家潇洒度过,却被他亲娘林奕无情告知她已经提前向许静则的姨妈致歉,他的行程取消,要好好在家补习数学。
许静则撒娇撒痴把一声“妈”喊出十八个弯也不起作用,他本想争取一线生机,可怎奈自己这次成绩确实不好,说话没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