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这是运气不好碰上了董卓这么个杀人不眨眼的主儿, 所以扬名还得冒着生命危险, 以前太平年间连一点险都不用冒, 随便做场戏就能名扬天下。
  什么“母亲生病舍生忘死进山采药”, 什么“父亲去世悲痛欲绝骨立形销”, 什么“夜读小憩误入仙境”,什么“打猎途中猛虎跪俯”,只有想不到的故事没有那群想扬名的世家子编不出来的传奇。
  荀氏放出来的传闻才哪儿到哪儿,好歹他们推出来的那位小将军还是个人而不是天上下凡的神。
  想当官得先出名, 出了名官府那边才好光明正大的征召,之后不管是拒绝还是应召各有各的想法, 只要第一步出名能够完成后面干什么都不成问题。
  这不, 荀家推出来的那小将军第一步出名,然后就从白身一跃封候拜将,甚至短短不过三年就成了一州牧守。
  他以为他当年逼着朝廷封他为中郎将已经很出格,没想到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高官显贵玩弄起权柄来才是真正的肆无忌惮。
  全天下一共才几个州牧?让十几岁的毛头小子来主政一方真的没人反对吗?
  可惜他当时不在京城, 他要是在京城的话乔装打扮也得混进朝堂看看满朝文武到底是什么反应。
  来之前张辽劝他直接一步到位连自个儿的退路也找好, 说什么虽然荀氏人丁兴旺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跟着小荀州牧最有前途。
  有没有前途暂且说不准, 小荀州牧是荀氏一族里最容易相处的才是真。
  年岁在这儿摆着,十几岁的少年郎肯定没有六七十岁长辈那么老谋深算, 不跟他跟谁?
  真正见到人之前张燕都是这么想的,甚至见面之后他也是这么觉得。
  都是两个胳膊两条腿儿,除了模样俊了点儿、气势足了点儿、见面的难度大了点儿和寻常人也没什么区别。
  然而从府邸转移到书院,再从书院回到驿馆,忙活了一天准备收拾收拾睡觉了才意识到不对劲。
  他虽然没打算到青州来找茬,但也是带着怀疑过来的,怎么一天下来净顾得感慨小荀州牧待过的地方有多好了?
  他承认小荀州牧很厉害,但百姓安居乐业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没有上上下下那么多官员的付出就算有个靠谱的主官也没用。
  虽然主官可以起到主心骨的作用,虽然厉害的主官可以乾纲独断,虽然……
  总之就是,小荀州牧也就那样吧。
  眼神飘忽.jpg
  ……
  “那家伙来青州到底想干什么?”吕布抱着手臂问道,“如果只是询问考试之事,沮授大可以直接写信询问,不用特意派个没读过书的家伙过来,所以肯定还有别的事情。”
  荀晔笑的不怀好意,“大哥想想最近幽州的情况,以张燕和公孙瓒的关系,他找到这儿还能是为了什么?”
  吕布啧了一声,提到关键字眼很快反应了过来,“不敢去并州就直说,怎么到了青州还遮遮掩掩?”
  “大概人家要评估咱们值不值得投效。”荀小将军摇头晃脑,“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张将军起家不容易,思量的多也正常。”
  吕布想想张燕的起家过程,没再说话。
  为了当好贼头子连姓都改了,如此魄力他甘拜下风。
  他现在还叫吕布,不叫丁布不叫董布也不叫荀布,能在保住姓氏的情况下平步青云,这么一想还是他更厉害。
  ……
  城里的各位将军明里暗里力争上游,城外的贾校尉却没那么好的心情。
  青州这边流传“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如果这两个月过的太太平平,接下来的冬天大概率也能太平。
  但是现在,七月还没到,贾校尉已经能预料到接下来的日子太平不了。
  他是第一年来青州,不知道以前的青州是什么样,反正和之前待过的地方比热了不只一点儿半点儿。
  夏天热的出奇,好在青州水系发达,勤快点儿多从河里取水灌溉总算没让夏粮减产,然而夏粮收获之后情况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
  夏粮收获之后贾校尉一座城一座城的巡视粮仓检查水道,越检查越觉得不妙。
  青州境内的两条大河淄水、潍水水位一天比一天低,支流已经出现干涸的情况。
  前些年青州乱的民不聊生,原有的诸多水渠要么年久失修要么在战乱中毁坏,能直接用的寥寥无几。
  这半年来他们屯田安民忙的热火朝天,耕种之余也在加紧修复水渠,只是开荒修渠非一年之功,半年的时间远远不够。
  他们是屯田耕种,不是把百姓当奴隶让他们没日没夜的干活。
  淄水岸边,贾校尉看着隐隐露出的河底心情沉重,接连召见了十来个经验丰富的老农后终于还是接受了马上要面临大旱的事实。
  前些日子只是支流小河干涸,如今连滋水这等入海的大河也开始露出河底,形势已然不容乐观。
  这是大旱,几十年难遇的大旱。
  贾诩从干涸的河沿上掰下一块泥土,没有水分的土块稍一用力便变成尘土被风吹走。
  夏日炎热,河边原本应有凉爽的水汽,然而现在什么都没有,只有扑面而来的热浪。
  侍从站在旁边大气儿也不敢出,生怕弄出什么动静把本就半死不活的河神吓死。
  众人在河边站了许久,直到天边日头落下,贾校尉才拍拍手转身离开,“回城。”
  问题有点大,他得回去找上头商量商量。
  种田是看天吃饭的活儿,风调雨顺的年景少有,总得有点水水旱旱的才算正常。
  经常种田的都知道,能靠人力解决的灾情都不能算灾,只有人力解决不了了官府才会层层上报说郡县出现了灾情。
  比如现在,土地干裂河流干涸,农人想取水灌溉都找不到水,心里再急也没法让已经干裂的河底涌出甘泉。
  短时天干可能只影响一县一郡,此等大规模的干旱很有可能影响的不只青州。
  ……
  日落,黄昏。
  荀晔给吕布传授了几句和人打交道的小技巧便将人赶去找张燕,不用特意装的温文尔雅,他们先天条件不足也装不出来,平时什么样儿还是什么样儿就行。
  冀州那边着急,张燕应该不会在青州待太久,能不能顺带着把公孙瓒拉拢过来就看这几天了。
  公孙瓒对他们的态度很友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幽州没了刘虞之后急缺能够治理内政的人才,为了粮饷他也得友好。
  但是友好和友好也不一样,可以对叔祖友好顺带着对他友好,也可以是对他友好顺带着对叔祖友好。
  年纪小的好处就在这里,都觉得能拿捏他,硬逼着他扮猪吃老虎。
  吕布带着新学的与人为善小技巧离开,想了又想还是觉得他不适合干这种耍嘴皮子的活儿。
  比起坐一块儿聊天,他更乐意和张燕去校场打一架。
  他们俩又没有多熟,气氛到了聊两句还行,专门坐一块儿聊天估计不出三句话就会相看两厌。
  武将之间没那么多弯弯绕绕,还是先打一架试试对方的本领更适合他们。
  就张燕那竹竿似的身材板儿,他一个能打十个。
  荀晔目送吕大将军走远,站在屋檐下想了想,又转身去书房给长辈们写信。
  搞事之前要先和长辈们说一声,不过他们这儿传信全靠马儿的四条腿,信件还在路上就已经尘埃落定也不能怪他。
  然而他刚到书房坐下,诸葛瑾便匆匆忙忙找了过来,“主公,贾校尉回来了。”
  荀晔闻言心头一沉,“他这些天不是忙着巡视各城粮仓?怎么这时候回来了?快请。”
  青州虽然只有六个郡国,但是下辖的县有六十多个。他们贾校尉每到粮食收获的时候都要将所有城池的粮食产量掌握在手里才放心,就算每个郡只挑三四个亲自去查阅也得近两个月才能忙完。
  现在各地的收获刚刚结束,这时候回来莫不是出现了天怒人怨的大漏洞?
  哪个胆大包天的家伙敢在这时候中饱私囊?脑袋不想要了是吧?
  他们刚到青州的时候青州地界儿的世家豪族老百姓都很听话,看来是当时摸不准他的脾气不敢动弹,这半年看他好说话所以旧态复萌想搞事儿?
  在什么地方搞事不好非得在粮食上东手脚,他们贾校尉可不是好说话的人,敢在粮食上动手脚就别怪他们手下不留情。
  荀小将军已经做好贾诩给他递上来张死亡名单的准备,万万没想到事态比他预想的更严重。
  不是官场的贪污腐败,是大旱已至。
  “夏秋是雨季,庄稼需要大量水分,可青州多地已连续两个多月不见雨水,淄水、潍水的水位一天比一天低,今年怕是有大旱。”
  贾诩带着他这半年实地考察的成果一起过来,舆图这东西不能只看官署里给的,将领打仗需要山川河流村落栈道一一分明,典农官的需求和将领不太一样,得在现成的图上根据需求做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