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所有质疑都停在荀小将军带兵回到颍川的那一刻,官场上都是老油子,县里的官场也一样,是绣花枕头还是有真材实料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
  尤其县里的官员多是本地人,颍阴令也已经在颍阴干了好几年,他们没听过荀晔却听过荀悦,荀仲豫的儿子可能是傻子但绝对不可能是草包。
  荀氏家风远近闻名,让荀氏子来掌管颍川至少不用担心他们把颍川祸害的十室九空。
  愿留愿留!只要小将军用得到他们,他们一定废寝忘食把县里安排的妥妥当当!
  颍阴令已经给出回答,其他属官也不甘落后,纷纷表示愿意留下。
  他们就是颍阴人,不留下还能去哪儿?
  世家大族迁去何处都能有立身之地,他们是最普通的升斗小民,在县里当县吏只能在县城过上好日子,换个地方怕是连家人都养不活。
  想走的前段时间已经走了不少,现在官署能扛事儿的只剩下他们这二三十个人,其他都是临时提拔上来的没法立刻委以重任。
  一个人干五个人的活儿的日子都撑下来了,天王老子打过来都别想让他们走。
  留!必须留!
  官员的反馈比荀晔预想中的好很多,既然所有人都愿意留下,那就来商量怎么守城。
  郭嘉笑眯眯看着颇有大将风范的好大侄,对上好友不解的目光晃晃脑袋,斜着身子压低声音道,“莫急,回去再说。”
  戏焕眉头微蹙,移开目光继续听属官汇报城中情况。
  荀小将军只是回来接人的话不用对颍阴了解太多,选择留下就不一样了,军政民政什么都得管,不然等兵临城下的时候连调动人手都不知道该怎么调动。
  颍阴令汇报完后县丞县尉出列,县丞县尉汇报完诸曹掾出列。
  如今颍阴官署许多人都身兼多职,即便如此,等众人将县中情况简略说完后天也快黑了。
  荀晔捏捏有些僵硬的脖子,留众人吃顿晚饭然后才放他们离开。
  剩下的事情明天再说,奉孝叔和志才叔先回去合计一下,他也回去琢磨琢磨到底要写信要多少兵。
  还有二凤爹,别以为资料抄完就能无事一身轻,现在事情更多了。
  守护阿飘打了个哈欠,“小子,睡的太少真的容易长不高。”
  ……
  日落西山,晚霞绚烂。
  郭嘉吃饱喝足走在戏焕身后,挥退院中仆役后坐在廊下享受傍晚的微风,不用询问便主动开口,“志才觉得阿牞如何?”
  戏焕在旁边坐下,“善恶分明,少年心性。”
  郭嘉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他本来就没多大,十几岁的小孩儿你想让他多老谋深算?”
  戏焕:……
  “你郭奉孝也没多大。”
  郭嘉理直气壮,“我和他不一样,他从小跟着仲豫兄隐居,我呢?”
  让他这个书堆里出来的聪明人和失魂症刚好没几年一身牛劲儿没处使的傻小子比谋略,别欺负人家孩子了行不行?
  戏焕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揉揉眉心缓缓道,“真的不走了?”
  现在离开只是路上有些危险,现在不走以后就走不了了。
  拿下颍川要面对的不只有袁绍袁术兄弟俩的仇视,还有周围所有野心勃勃的诸侯。
  四战之地不适合做根基,没有足够的实力就算拿下也守不住。
  再有就是,朝廷那里怎么说?
  “颍川、或者说整个豫州都不适合做根基,但是志才莫要忘了,并州虽远却不会对这里不闻不问。”郭嘉收起笑容,“至于朝廷……朝廷是最不需要担心的。”
  荀氏众人在并州恢复生产,单看目前传出来的消息,太原上党两郡已经肃然一清,没有意外的话其他几郡也会很快收复。
  胡人内部不是一块铁板,大小部落各自为政。
  南匈奴内乱未平,乌桓为护乌桓校尉管辖,羌人、鲜卑杂居其中,掌控并州的难度不比掌控豫州小。
  但是!荀氏文有文若、友若、公达等大才,武有吕奉先、麹文泰那等猛将,还有荀公慈明统筹兼顾,最多三年就能越过幽州成为最稳定的边地。
  自古以来北方出现雄主对中原来说都是灾难,匈奴的单于冒顿险些将高祖困死在白登山,鲜卑的大人檀石槐扰的缘边九郡及辽东属国都不得安宁。
  如果不是他们来的快去的也快,中原会被糟蹋成什么样儿简直不敢想。
  雄主不光能出现在外族部落,只要能降服羌胡,汉人对中原的威胁比胡人更大。
  如果没有荀氏全族在并州收复失地,即便在颍川的是荀彧而不是荀晔是他也不会选择留下。
  但是现在天下人都知道并州兵强马壮,想动荀氏子就得考虑能不能扛得住来自荀氏长辈的报复,既然如此为何不留?
  朝廷管不住讨董联盟自相残杀,管不住袁绍逼走韩馥自任州牧,管不住袁氏兄弟掀起战乱,还能苛责他们为保境安民才不得不冒险留在颍川的荀小将军?
  真要是那样的话,如此是非不分的朝廷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哦,朝廷本来就是非不分啊?那没事了。
  戏焕的眉头皱的更紧,“奉孝!”
  “知道了知道了,大逆不道之言不能付之于口,要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郭嘉撇撇嘴,嘴上说着知道了脸上却没有半分遮掩的意思,“真的,文若哪儿都好,就是太过端方,不如小家伙敢想敢做。”
  如果是文若在,他们拿下颍川后应该还是会去并州,毕竟他们那好友天天想的都是唯有精兵强将在手才能重振汉室江山。
  换成傻大胆的荀小将军就不一样了,他敢凭颍川图谋豫州乃至全天下。
  第56章 这厢有礼了
  *
  暮色四合, 书房里烛火通明。
  荀晔回来后立刻开始写信,梳理清楚城中情况才能做短期计划长期计划,要是什么都不清楚就拍拍脑门决定留在颍川, 家里可能直接派人过来把他提溜回去。
  这不是一封简单的援兵申请书,而是他艰苦创业的第一步。
  不然他为什么花一整个下午的时间来听城里属官讲解情况?中午知道周昂打过来的时候就直接写信求援了好吧。
  “义父,您看看这申请书够不够情真意切。”荀晔思路通顺笔翰如流, 唰唰唰写满了整张绢帛, 然后摊开让他们家二凤爹审核, “颍川现状、颍阴现状、如何凭借颍阴拿下颍川、如何应对朝廷、如何在朝廷的默许下以颍川为根据地拿下豫州, 义父您看还缺什么?”
  李二陛下一目十行扫完, 对上傻小子满怀期待的眼睛, 欲言又止止言又欲,“你管这叫情真意切?”
  分明全是计划没有丁点儿感情。
  这年头写字用的绢帛宽度大约一尺,长度根据需要随意裁剪,傻小子写了足足四尺。
  计划一失败还有计划二, 计划二不成还有计划三,虽然想法有些稚嫩, 但是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已经称得上周全。
  如果送上这么份计划书的是得力下属, 荀爽应该会很高兴。
  可是送上计划书的是年方十七的侄孙,那大概会是欣慰中掺杂着忧心。
  ——臭小子毛都没长齐还想学人家抢地盘?万一被群殴了怎么办?
  别说,以现在的情况他们家傻小子被群殴的可能还真不小。
  虽然打了小的来老的很让人头疼,但是陶谦都能为了钱财杀曹操全家,保不准就冒出来几个鼠目寸光的家伙只看眼前利益不管将来死活。
  李二陛下摇头叹气, 让他再扯卷绢帛继续写, 这次按照家书的格式, 别动不动就计划一二三,“你父亲还在并州, 平时怎么和你父亲怎么腻歪后面就怎么写,那才是真正的情真意切。”
  “这是给叔祖的信件,写成那样多不好意思。”荀晔也知道他给他爹写信有多黏糊,想到那么黏糊的信要和正经信件一起放到他们家叔祖面前总感觉怪怪的,“不太行,得收敛点儿,真写成那样叔祖更不放心让我留在颍川。”
  私家信件不能外传,叔祖也不行。
  他今年十七,那些信件要是传出去让别人看到只会觉得他今年才七岁。
  他是英勇无畏的大将军,再过几年就能成长为和二凤爹一般无二的超级无敌六边形战士,决不能让人小瞧了去。
  义父稍等,他知道申请书上少了哪部分内容,抒情部分马上补全。
  既能让叔祖明白他选择留在颍川不是仓促做决定,又能让叔祖感受到孩子长大后单飞的合理性,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是暗示叔祖去安抚他爹让他爹不要担心。
  三分之二的笔墨用在暗示上,剩下三分之一则是明晃晃的把他们家叔祖捧上天,力图让当家做主的大家长赞同他留守老家大展宏图的计划。
  声情并茂言之有理,也就比他亲自跑回晋阳面对面讲道理逊色一点点。
  搞定。
  李二陛下搓搓下巴,“只要三千精兵?会不会有点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