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父子俩一坐一跪,大殿内寂静无声,过了许久,梁肃引终于开口道:“于儿,别跪着了,起来。”
梁鸿于膝盖已经跪得麻木,支撑着站了起来,抬头只见梁肃引静静地看着自己,神情肃穆哀伤,心下顿时诧异不已。
“父皇,您是否龙体有恙?”
梁肃引眼神的光芒闪了闪,脸上神情渐渐缓和不少,道:“你心中可怨父皇?”
梁鸿于大惊之下连忙又跪了下去,道:“儿臣不敢。”
“是不敢?”
“不,不是,儿臣不怨父皇,父皇自小就对儿臣宠爱有加,儿臣心中对父皇只有敬爱和感激,绝无怨言。”
梁肃引微微点头,轻轻叹了口气,道:“起来吧。”
梁鸿于松了口气,站起身来,只听梁肃引沉声道:“阳儿方才又到宫里去哭了一场,她怨父皇,怨父皇将你母亲打入了冷宫。”
梁鸿于想起昔日母亲对自己兄妹那般疼爱照顾,如今她被关进了那凄清苦寒的冷宫之中,连面都不得一见,心中苦涩翻涌上来,不由眼角鼻头开始泛酸。
梁肃引重重地叹了口气,道:“你母妃在父皇身边二十多年,温顺体贴,善解人意,若不是,若不是……哎,父皇也有不得已,你和阳儿,去看看她吧。”
梁鸿于惊喜道:“父皇,儿臣可以去见她吗?”
梁肃引垂着头,却不作答,过了片刻,他又道:“阳儿年纪不小了,你母亲一直都记挂着给她指一门好婚事,上回大婚被抢亲之事闹得实在不像话,一说指婚她就哭哭啼啼,你好好劝劝她。”
“父皇,赵安柏当初被抢亲一事,儿臣总觉得有些古怪。”
“什么古怪?”
梁鸿于摇摇头,“无论如何抢亲之人不会是林洛洛。”
梁肃引瞪了他一眼,道:“你和阳儿都有一个毛病就是耽于儿女之情!”
梁鸿于连忙闭嘴,不再回话。
梁肃引又看了他一眼,语重心长地道:“抢亲之事古不古怪都不宜再提,赵安柏此人看着文文弱弱与世无争,实则意志刚强心有丘壑,若是好生加以利用,将来必为朝中栋梁砥柱,朕当初想将阳儿指婚给他,也是做重用之想。”
梁鸿于听他如此夸奖赵安柏,表面虽然点头附和,实则心中愤愤不平,梁肃引似乎看穿他的心思,道:“你心中也不必愤愤,你记住,做君王,第一要会用人,曹相和林将军是何等厉害人物,他们还不是为你父皇所用?实话告诉你,赵安柏是朕为你日后登基定的宰相人选,但你呢,你眼中却只看得见他妻子。”
梁鸿于心中一凛,梁肃引的言下之意除掉曹家其实是迟早的事,那他母亲被打入冷宫也就并不是什么迫不得已了,他内心大受震惊,呆呆地看着梁肃引,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梁肃引见他神情呆滞,心不在焉,不由地大怒,道:“你成日都在做些什么,朕与你说几句话都这么魂不守舍的,你可知道这次若不是太后亲自出面,后果会是怎样吗?”
梁鸿于看着发怒的梁肃引,茫然道:“父皇既然力排众议立了儿臣为太子,为何又让皇兄手握重兵?”
梁肃引顿时怒意全消,怔怔地望着他,过了片刻,垂下头走回正中的宝座坐下,嘴里嗫嚅着什么,却一句也听不清。
梁鸿于兀自在下首找了椅子坐下,同样陷入了沉思。
*
过了几日,在梁肃引的默许下,梁鸿于和昭阳悄悄去了冷宫探望曹贵妃。
说是冷宫,其实不过是一座位置偏僻点的偏殿,殿门有两名侍卫把守,对他二人只作不见。一进殿,昭阳就喊了起来,一边喊一边往殿内奔去。
“阳儿,你来了。”
曹贵妃的声音又喜又伤,梁鸿于还未进殿,听见这声音心中已经止不住地伤感。
“母亲,我和皇兄来看看你。”
梁肃引走进去,只见昭阳靠在曹贵妃的怀中嘤嘤哭泣,曹贵妃一手搂着她一手抚着她的脸柔声安慰着。
殿内一应陈设齐全,只是不着装饰,曹贵妃身上也是素衣素服,全无妆点。
曹贵妃见到梁肃引,眼中含泪微微笑着向他招手,“于儿,来,让娘看看。”
梁肃引走过去蹲在她面前任她细细端详自己,说道:“娘,你受苦了。”
曹贵妃摇摇头,道:“娘没事,只要你们两个好好的,娘就不苦。”
昭阳忽然从她怀中挣出来,愤愤道:“都怪父皇,就凭几个下人几句话,就……”
不等她话说完,曹贵妃已经一只手覆在她嘴上,严肃道:“阳儿,不许乱说话。”
昭阳眨了眨眼睛,曹贵妃松开她,继续道:“现在你舅父一家被人算计,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充军的充军,我又被关在这个地方,你再说错话做错事,可就没有人为你出头求情了。”
昭阳低下头,眼泪水在眼中打滚,“父皇最近就像是变了个人,以前从来不会凶我,现在……娘,你什么时候才能出去,我跟你一起住这里吧。”
曹贵妃轻轻擦掉女儿的眼泪,温柔地道:“傻孩子,你怎么能住这里呢,你是公主,你父皇只是眼下有些生气,过些时候就好了,他最疼爱你了。”
昭阳轻轻地哼了一声,显然并不相信这话,曹贵妃也不再理会,转头对梁鸿于道:“于儿,你父皇近日对你如何?”
梁鸿于想起几天前梁肃引对他说的话,道:“父皇对我很失望。”
曹贵妃点头道:“你父皇一直都对你寄予厚望,这一点倒确确实实。”
“我不明白,既然父皇当初要立我为太子,为什么又让皇兄手握重兵?”
曹贵妃眼望着远处,叹口气道:“那是因为他心中有愧,他是个重情之人,这么多年了,他心里对李淑妃还是有一份情意在的。”
梁鸿于张了张嘴,犹豫着问道:“那李淑妃之死,真的跟娘有关吗?”
曹贵妃收回目光看着自己的儿子,呆了呆,道:“若是跟你娘有关,你便怎样?”
梁鸿于连忙垂下头去,急急解释道:“儿子该死,儿子不该怀疑娘。”
曹贵妃将他周身打量了一眼,笑道:“你知道你父皇为什么最喜欢你吗?”
梁鸿于茫然地摇摇头,只听曹贵妃继续说道:“因为你跟他最像,帝王家本该无情,但你和他,却偏偏重情,多情。”
顿了顿,眼中忽然闪现一股凌厉的光,道:“偏偏这重情多情最是无用,不仅无用,为害更深。正是因为他既偏爱你又舍不得荣王,才造成你兄弟二人势均力敌的局面,而又是因为你舍不得对荣王下手,才致使曹家惨遭毒手。哼,多情之人其实最是无情。”
梁鸿于顿时只觉羞愧难当,垂头不语。
只听曹贵妃又道:“你若是继续如此心慈手软下去,你的太子之位迟早会是荣王的。”
梁鸿于骇然抬头。
曹贵妃轻叹一口气,道:“你的太子之位是靠你父皇和舅父两人合力才坐上去的,如今你舅父虽然已经去世,但你父皇不会动换储君之心。只是现在太后插手进来了,她此次插手是不想看见你们兄弟自相残杀,但显然她对荣王留了余地,我若是猜得没错,她在观望,想看你和荣王谁更能胜任太子之位。”
“那我们该怎么办?”昭阳一直在旁边安静地听着,听到这里也不由地紧张起来,突然插嘴问道。
第64章 筹谋
“我们该怎么办……”曹贵妃一双吊梢眼微眯着, 望着远处喃喃自语。
“我们该先下手为强。”梁鸿于接口道。
曹贵妃缓缓转过头来看着自己的儿子,似乎有些不可置信,梁鸿于没有在意她的注视, 继续道:“舅父临死前告诉我,严立均的死是一个圈套,他在西境时就与荣王暗中勾连, 他入狱之后大肆揭发舅父, 背后肯定是受了荣王的指使, 只是没想到荣王手段狠毒, 连他这颗棋子也一并弃了。”
“没想到荣王竟有如此计谋,我还真是小看他了。”
梁鸿于摇摇头,道:“这些计谋不是出自荣王之手, 而是出自赵安柏。”
曹贵妃和昭阳一同抬头看向他, 昭阳则急忙辩解道:“不可能,他不是那样的人。”
梁鸿于瞧了她一眼,哂笑一声,道:“你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
昭阳本欲争辩, 但想起赵安柏处处将她拒之千里之外,她又何尝真的了解过这个人, 不由地叹了口气, 闭嘴不言。
梁鸿于继续道:“舅父说, 严立均通敌叛国的证据是赵安柏给崔琨的, 否则以崔琨那点能耐怎么可能动得了严立均。赵安柏的高明之处就在于, 他借崔琨之手将严立均拉下马, 又借荣王之手将舅父拉下马, 而他自己始终隐身, 谁也想不到他头上去, 若不是有人来向我告密说他与荣王私下勾结,我们至今都还蒙在鼓里。”
曹贵妃浑身一颤,不由地出了一身冷汗,颤声道:“此人心机竟如此之深。”
梁鸿于膝盖已经跪得麻木,支撑着站了起来,抬头只见梁肃引静静地看着自己,神情肃穆哀伤,心下顿时诧异不已。
“父皇,您是否龙体有恙?”
梁肃引眼神的光芒闪了闪,脸上神情渐渐缓和不少,道:“你心中可怨父皇?”
梁鸿于大惊之下连忙又跪了下去,道:“儿臣不敢。”
“是不敢?”
“不,不是,儿臣不怨父皇,父皇自小就对儿臣宠爱有加,儿臣心中对父皇只有敬爱和感激,绝无怨言。”
梁肃引微微点头,轻轻叹了口气,道:“起来吧。”
梁鸿于松了口气,站起身来,只听梁肃引沉声道:“阳儿方才又到宫里去哭了一场,她怨父皇,怨父皇将你母亲打入了冷宫。”
梁鸿于想起昔日母亲对自己兄妹那般疼爱照顾,如今她被关进了那凄清苦寒的冷宫之中,连面都不得一见,心中苦涩翻涌上来,不由眼角鼻头开始泛酸。
梁肃引重重地叹了口气,道:“你母妃在父皇身边二十多年,温顺体贴,善解人意,若不是,若不是……哎,父皇也有不得已,你和阳儿,去看看她吧。”
梁鸿于惊喜道:“父皇,儿臣可以去见她吗?”
梁肃引垂着头,却不作答,过了片刻,他又道:“阳儿年纪不小了,你母亲一直都记挂着给她指一门好婚事,上回大婚被抢亲之事闹得实在不像话,一说指婚她就哭哭啼啼,你好好劝劝她。”
“父皇,赵安柏当初被抢亲一事,儿臣总觉得有些古怪。”
“什么古怪?”
梁鸿于摇摇头,“无论如何抢亲之人不会是林洛洛。”
梁肃引瞪了他一眼,道:“你和阳儿都有一个毛病就是耽于儿女之情!”
梁鸿于连忙闭嘴,不再回话。
梁肃引又看了他一眼,语重心长地道:“抢亲之事古不古怪都不宜再提,赵安柏此人看着文文弱弱与世无争,实则意志刚强心有丘壑,若是好生加以利用,将来必为朝中栋梁砥柱,朕当初想将阳儿指婚给他,也是做重用之想。”
梁鸿于听他如此夸奖赵安柏,表面虽然点头附和,实则心中愤愤不平,梁肃引似乎看穿他的心思,道:“你心中也不必愤愤,你记住,做君王,第一要会用人,曹相和林将军是何等厉害人物,他们还不是为你父皇所用?实话告诉你,赵安柏是朕为你日后登基定的宰相人选,但你呢,你眼中却只看得见他妻子。”
梁鸿于心中一凛,梁肃引的言下之意除掉曹家其实是迟早的事,那他母亲被打入冷宫也就并不是什么迫不得已了,他内心大受震惊,呆呆地看着梁肃引,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梁肃引见他神情呆滞,心不在焉,不由地大怒,道:“你成日都在做些什么,朕与你说几句话都这么魂不守舍的,你可知道这次若不是太后亲自出面,后果会是怎样吗?”
梁鸿于看着发怒的梁肃引,茫然道:“父皇既然力排众议立了儿臣为太子,为何又让皇兄手握重兵?”
梁肃引顿时怒意全消,怔怔地望着他,过了片刻,垂下头走回正中的宝座坐下,嘴里嗫嚅着什么,却一句也听不清。
梁鸿于兀自在下首找了椅子坐下,同样陷入了沉思。
*
过了几日,在梁肃引的默许下,梁鸿于和昭阳悄悄去了冷宫探望曹贵妃。
说是冷宫,其实不过是一座位置偏僻点的偏殿,殿门有两名侍卫把守,对他二人只作不见。一进殿,昭阳就喊了起来,一边喊一边往殿内奔去。
“阳儿,你来了。”
曹贵妃的声音又喜又伤,梁鸿于还未进殿,听见这声音心中已经止不住地伤感。
“母亲,我和皇兄来看看你。”
梁肃引走进去,只见昭阳靠在曹贵妃的怀中嘤嘤哭泣,曹贵妃一手搂着她一手抚着她的脸柔声安慰着。
殿内一应陈设齐全,只是不着装饰,曹贵妃身上也是素衣素服,全无妆点。
曹贵妃见到梁肃引,眼中含泪微微笑着向他招手,“于儿,来,让娘看看。”
梁肃引走过去蹲在她面前任她细细端详自己,说道:“娘,你受苦了。”
曹贵妃摇摇头,道:“娘没事,只要你们两个好好的,娘就不苦。”
昭阳忽然从她怀中挣出来,愤愤道:“都怪父皇,就凭几个下人几句话,就……”
不等她话说完,曹贵妃已经一只手覆在她嘴上,严肃道:“阳儿,不许乱说话。”
昭阳眨了眨眼睛,曹贵妃松开她,继续道:“现在你舅父一家被人算计,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充军的充军,我又被关在这个地方,你再说错话做错事,可就没有人为你出头求情了。”
昭阳低下头,眼泪水在眼中打滚,“父皇最近就像是变了个人,以前从来不会凶我,现在……娘,你什么时候才能出去,我跟你一起住这里吧。”
曹贵妃轻轻擦掉女儿的眼泪,温柔地道:“傻孩子,你怎么能住这里呢,你是公主,你父皇只是眼下有些生气,过些时候就好了,他最疼爱你了。”
昭阳轻轻地哼了一声,显然并不相信这话,曹贵妃也不再理会,转头对梁鸿于道:“于儿,你父皇近日对你如何?”
梁鸿于想起几天前梁肃引对他说的话,道:“父皇对我很失望。”
曹贵妃点头道:“你父皇一直都对你寄予厚望,这一点倒确确实实。”
“我不明白,既然父皇当初要立我为太子,为什么又让皇兄手握重兵?”
曹贵妃眼望着远处,叹口气道:“那是因为他心中有愧,他是个重情之人,这么多年了,他心里对李淑妃还是有一份情意在的。”
梁鸿于张了张嘴,犹豫着问道:“那李淑妃之死,真的跟娘有关吗?”
曹贵妃收回目光看着自己的儿子,呆了呆,道:“若是跟你娘有关,你便怎样?”
梁鸿于连忙垂下头去,急急解释道:“儿子该死,儿子不该怀疑娘。”
曹贵妃将他周身打量了一眼,笑道:“你知道你父皇为什么最喜欢你吗?”
梁鸿于茫然地摇摇头,只听曹贵妃继续说道:“因为你跟他最像,帝王家本该无情,但你和他,却偏偏重情,多情。”
顿了顿,眼中忽然闪现一股凌厉的光,道:“偏偏这重情多情最是无用,不仅无用,为害更深。正是因为他既偏爱你又舍不得荣王,才造成你兄弟二人势均力敌的局面,而又是因为你舍不得对荣王下手,才致使曹家惨遭毒手。哼,多情之人其实最是无情。”
梁鸿于顿时只觉羞愧难当,垂头不语。
只听曹贵妃又道:“你若是继续如此心慈手软下去,你的太子之位迟早会是荣王的。”
梁鸿于骇然抬头。
曹贵妃轻叹一口气,道:“你的太子之位是靠你父皇和舅父两人合力才坐上去的,如今你舅父虽然已经去世,但你父皇不会动换储君之心。只是现在太后插手进来了,她此次插手是不想看见你们兄弟自相残杀,但显然她对荣王留了余地,我若是猜得没错,她在观望,想看你和荣王谁更能胜任太子之位。”
“那我们该怎么办?”昭阳一直在旁边安静地听着,听到这里也不由地紧张起来,突然插嘴问道。
第64章 筹谋
“我们该怎么办……”曹贵妃一双吊梢眼微眯着, 望着远处喃喃自语。
“我们该先下手为强。”梁鸿于接口道。
曹贵妃缓缓转过头来看着自己的儿子,似乎有些不可置信,梁鸿于没有在意她的注视, 继续道:“舅父临死前告诉我,严立均的死是一个圈套,他在西境时就与荣王暗中勾连, 他入狱之后大肆揭发舅父, 背后肯定是受了荣王的指使, 只是没想到荣王手段狠毒, 连他这颗棋子也一并弃了。”
“没想到荣王竟有如此计谋,我还真是小看他了。”
梁鸿于摇摇头,道:“这些计谋不是出自荣王之手, 而是出自赵安柏。”
曹贵妃和昭阳一同抬头看向他, 昭阳则急忙辩解道:“不可能,他不是那样的人。”
梁鸿于瞧了她一眼,哂笑一声,道:“你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
昭阳本欲争辩, 但想起赵安柏处处将她拒之千里之外,她又何尝真的了解过这个人, 不由地叹了口气, 闭嘴不言。
梁鸿于继续道:“舅父说, 严立均通敌叛国的证据是赵安柏给崔琨的, 否则以崔琨那点能耐怎么可能动得了严立均。赵安柏的高明之处就在于, 他借崔琨之手将严立均拉下马, 又借荣王之手将舅父拉下马, 而他自己始终隐身, 谁也想不到他头上去, 若不是有人来向我告密说他与荣王私下勾结,我们至今都还蒙在鼓里。”
曹贵妃浑身一颤,不由地出了一身冷汗,颤声道:“此人心机竟如此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