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下一秒,便被媳妇投喂了一颗。
“怎么样?”
“唔,味道是不错,走之前咱们再去多买点。”
“好,到时候带回去给家里人也尝尝。”
第二天,两人早早起床,赶上了最早一班七点的汽车前往新安县。
车子一路摇摇晃晃、走走停停,临到中午才到。
下了车,迎面飘来一阵阵淡淡的咸腥味,并不难闻。
看样子,这里离海已经不远了。
两人刚在汽车站门口站了一会,准备打听去罗田村的路。
忽然见一位四十来岁的男同志朝着两人走了过来。
“请问你们是不是从沪城来的顾同志和苏同志?”
两人诧异地相视一眼,立马明白了眼前的人是谁。
“您就是黄志强黄同志吧?”
“正是正是,今天一早我就接到了羊城发来的电报,赶紧打了个电话过去,一问才知道是你们要来。
我听妻子说,昨天是你们路过救了我儿子,要不是你们出手帮忙,只怕我们这个家已经毁了。”
说着,黄志强便朝着两人深深鞠了一躬。
顾逍连忙将他拉了起来,“只是举手之劳,黄大哥不用太放在心上。”
黄大哥的身形在当地人当中算得上是高大魁梧,皮肤也被晒得黝黑。
大概是因为常年混迹码头口岸,身上气势略显凶狠,这会却因为孩子的事红了眼眶。
道过谢之后,非要请两人去下馆子吃饭。
到了饭店,三人选了一处僻静的角落坐下。
苏清苒这才赶紧把老爷子要交代的信件拿了出来。
“黄大哥,这是邵老爷子托我们亲手转交的信件,劳烦你仔细收着。”
黄志强点了点头,直接将信拆了。
让两人意外的是,信封里面还夹着另一封信。
看样子,是准备让黄志强帮忙递信?
黄志强看了一遍信的内容,仔细装了回来,和两人保证道:“信我看了,老爷子交代的事我一定会帮忙尽快办妥的,请你们放心。”
说着,又问两人邵老爷子这几年的身体如何,又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两人如实说了,“回来还不到一年,身体倒是还不错。”
得知老爷子才刚回来不到一年,黄志强忍不住长长叹了口气。
“老爷子也是个可怜人!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上次见他的时候,我还是光棍一个,连媳妇都没着落的,现在孩子都这么大了。
当时我和父亲一起出海,准备送他们全家去对面,船都已经离开了岸,偏偏他跳下了海,说是要独自回去找女儿,找到以后再去团聚。
谁能知道这一跳,后面会有这么多坎坷的事!哎,命运弄人!”
顾逍和苏清苒听到这都傻了眼。
“回去找女儿?”
怪不得在羊城的时候,黄志强妻子一听到邵老爷子的名字,还把苏清苒误认是他刚找回来的女儿。
“是啊,听说他们一家人当时在沪城上船的时候,被人群给冲散了,好不容易上了船,等被冲得七零八散的邵家人聚到一块时,才发现女儿不见了。
发现的时候船已经离开了岸,只好在船上细细搜寻,等到羊城的时候这才彻底死了心。
老爷子后悔当时在沪城的时候没有跳船,所以在这的时候才义无反顾地跳了。
这么多年也没找回来,只怕是难了。”
苏清苒和顾逍沉默下来。
实在无法将黄志强口中那个为寻找女儿跳船返沪的人和平时在小洋楼里百无聊赖打发光阴的老人联系起来。
一个人在接连遭受了那么多打击后,没有发疯就已经是极好的了。
老爷子的脾气不算怪。
第391章 去小渔村
两人在心底各自心疼了老爷子一会。
很快,黄志强点的菜就被端上了桌。
“不说了,你们坐了那么久的车,也该饿了,快来尝尝我们这的土菜合不合你们胃口。”
新安县临海,肉虽难见,鱼却不稀奇。
两人尝了尝,夸赞道:“很鲜美,比我们那边的鱼味道更好。”
黄志强松了一口气,“吃得惯就好,对了,你们大老远来一趟,不如留下来多住两天。
也给我个表现的机会,正好带你们出去逛逛,尽下地主之谊。
我们村子紧挨着海,到时候我带你们体验一把出海打渔,自己捞上来直接下锅蒸的鱼,味道比这个还要鲜!”
两人正有此意。
“实不相瞒,我们这次过来,就是想去海边转转,顺便去口岸那边见识下,听说这边的口岸很热闹。”
黄志强立马明白了两人的意思。
这是奔着口岸的港货来的。
“这个简单,不过口岸那边没什么好逛的,我知道真正的好地方在哪,我亲自带你们去转转。
不过现在不行,要等到夜里再去,一会吃过饭我先带你们回村歇歇脚。”
两人忙不迭道谢,“那我们真是找对人来对地方了。”
要不是机缘巧合认识了黄志强,没准两人这一趟要跑空了。
“嗐,客气什么,你们既然是邵老爷子的朋友,那就是我的朋友。
更何况,要不是你们,我现在哭都不知道搁哪哭。”
三人边吃边聊,很快结束了午饭。
回渔村的路上,两人一直好奇地打量着沿途的风景。
罗田村紧挨着海边,算是附近比较大的一个村庄。
可是如今看来,村里却稍显破败萧条,人气也不是很旺。
黄志强无奈地解释,“没办法,我们这农田少,种出来的粮食还不够自己家吃的,世世代代打渔为生,也只能勉强饿不死。
一水之隔,收入却能差上几十倍,很多人都不愿意继续守在这了,这几年,人已经走了不少。”
随着风送来的咸味越来越重,三人终于抵达了黄志强的家。
在门外远眺,已经能够看到远处的海湾。
“老宅子破,你们暂时凑合住下来,平时家里是老两口在住,我偶尔有事回来住几天,我妻子和儿子都在羊城那边,带孩子上学。”
两人进屋和两位老人打了个招呼,提前从行李里取了些从沪城带来的点心罐头,算是见面礼。
闲聊两句才知道,原来黄志强的大哥一家也已经去了对面。
原本是想一起把老两口带走的,但是老两口舍不得故土。
加上黄志强在这边做生意,干脆就留下来帮着他守着老宅子。
小儿子回来时也不至于没口热饭吃。
黄志强也算孝顺,虽然老宅子外面看起来普普通通,但是屋里该有的家具和电器都有。
和羊城住的平房一样,都是外表看起来低调,其实钱都用在了里子上。
两人歇了一会,外面渐渐凉快起来。
黄志强在院中理好了渔网,喊上两人一起坐船出海打渔。
罗田村家家户户都有渔船,不大,但在两个从未坐船出过海的人来说已经算是大船。
船上甚至还有简易的厨房。
苏清苒对出海打渔有些好奇但不多,顾逍却显得格外感兴趣。
不光对打渔,对开船也很好奇。
上了船便去看黄大哥是如何开船如何做打渔的准备工作。
苏清苒笑着让他别管自己,难得有机会出海,好好跟着黄大哥痛痛快快体验一把。
她自己就坐在船舱上看风景,吹吹海风,也挺惬意。
船开了一会,黄大哥便开始下网。
忙活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有活蹦乱跳的鱼上了船。
沪城那边的市场也有海鱼卖,但主要是小黄鱼、带鱼和鲳鱼等。
这边的鱼的种类很不一样,好多两人甚至见都没有见过,也算是长了些见识。
傍晚时分,太阳渐渐落下,海面倒映着夕阳的余晖,金灿灿得晃眼。
迎着晚霞,吹着咸涩的海风,两人重新回到了码头。
码头是罗田村专用的,停靠着村里大大小小的渔船。
岸上,不少人刚刚出海打渔回来,交谈分享着今天的收获。
还有不少妇人在岸边帮着杀鱼,准备清洗后做干货。
见黄志强带着陌生人上岸,便都打起了招呼,好奇问了起来。
黄志强笑着回应,“这是我媳妇娘家的亲戚,顺路过来玩两天。”
大家听说是黄家的亲戚,主动要送鱼。
黄志强不肯要,晃了晃手里的水桶,“我们今天收获也不少,够吃了。”
回去的路上,苏清苒注意到,家家户户门口都晒着鱼干、海带,虾干,还有不少是她认不出来的海鲜干货。
便主动问黄志强,“黄大哥,我们正好想买点干货回去,不知道能不能从村子里直接买?”
黄志强笑笑,“用不着买!家里就有现成的,走的时候我给你们装好带着。”
“怎么样?”
“唔,味道是不错,走之前咱们再去多买点。”
“好,到时候带回去给家里人也尝尝。”
第二天,两人早早起床,赶上了最早一班七点的汽车前往新安县。
车子一路摇摇晃晃、走走停停,临到中午才到。
下了车,迎面飘来一阵阵淡淡的咸腥味,并不难闻。
看样子,这里离海已经不远了。
两人刚在汽车站门口站了一会,准备打听去罗田村的路。
忽然见一位四十来岁的男同志朝着两人走了过来。
“请问你们是不是从沪城来的顾同志和苏同志?”
两人诧异地相视一眼,立马明白了眼前的人是谁。
“您就是黄志强黄同志吧?”
“正是正是,今天一早我就接到了羊城发来的电报,赶紧打了个电话过去,一问才知道是你们要来。
我听妻子说,昨天是你们路过救了我儿子,要不是你们出手帮忙,只怕我们这个家已经毁了。”
说着,黄志强便朝着两人深深鞠了一躬。
顾逍连忙将他拉了起来,“只是举手之劳,黄大哥不用太放在心上。”
黄大哥的身形在当地人当中算得上是高大魁梧,皮肤也被晒得黝黑。
大概是因为常年混迹码头口岸,身上气势略显凶狠,这会却因为孩子的事红了眼眶。
道过谢之后,非要请两人去下馆子吃饭。
到了饭店,三人选了一处僻静的角落坐下。
苏清苒这才赶紧把老爷子要交代的信件拿了出来。
“黄大哥,这是邵老爷子托我们亲手转交的信件,劳烦你仔细收着。”
黄志强点了点头,直接将信拆了。
让两人意外的是,信封里面还夹着另一封信。
看样子,是准备让黄志强帮忙递信?
黄志强看了一遍信的内容,仔细装了回来,和两人保证道:“信我看了,老爷子交代的事我一定会帮忙尽快办妥的,请你们放心。”
说着,又问两人邵老爷子这几年的身体如何,又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两人如实说了,“回来还不到一年,身体倒是还不错。”
得知老爷子才刚回来不到一年,黄志强忍不住长长叹了口气。
“老爷子也是个可怜人!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上次见他的时候,我还是光棍一个,连媳妇都没着落的,现在孩子都这么大了。
当时我和父亲一起出海,准备送他们全家去对面,船都已经离开了岸,偏偏他跳下了海,说是要独自回去找女儿,找到以后再去团聚。
谁能知道这一跳,后面会有这么多坎坷的事!哎,命运弄人!”
顾逍和苏清苒听到这都傻了眼。
“回去找女儿?”
怪不得在羊城的时候,黄志强妻子一听到邵老爷子的名字,还把苏清苒误认是他刚找回来的女儿。
“是啊,听说他们一家人当时在沪城上船的时候,被人群给冲散了,好不容易上了船,等被冲得七零八散的邵家人聚到一块时,才发现女儿不见了。
发现的时候船已经离开了岸,只好在船上细细搜寻,等到羊城的时候这才彻底死了心。
老爷子后悔当时在沪城的时候没有跳船,所以在这的时候才义无反顾地跳了。
这么多年也没找回来,只怕是难了。”
苏清苒和顾逍沉默下来。
实在无法将黄志强口中那个为寻找女儿跳船返沪的人和平时在小洋楼里百无聊赖打发光阴的老人联系起来。
一个人在接连遭受了那么多打击后,没有发疯就已经是极好的了。
老爷子的脾气不算怪。
第391章 去小渔村
两人在心底各自心疼了老爷子一会。
很快,黄志强点的菜就被端上了桌。
“不说了,你们坐了那么久的车,也该饿了,快来尝尝我们这的土菜合不合你们胃口。”
新安县临海,肉虽难见,鱼却不稀奇。
两人尝了尝,夸赞道:“很鲜美,比我们那边的鱼味道更好。”
黄志强松了一口气,“吃得惯就好,对了,你们大老远来一趟,不如留下来多住两天。
也给我个表现的机会,正好带你们出去逛逛,尽下地主之谊。
我们村子紧挨着海,到时候我带你们体验一把出海打渔,自己捞上来直接下锅蒸的鱼,味道比这个还要鲜!”
两人正有此意。
“实不相瞒,我们这次过来,就是想去海边转转,顺便去口岸那边见识下,听说这边的口岸很热闹。”
黄志强立马明白了两人的意思。
这是奔着口岸的港货来的。
“这个简单,不过口岸那边没什么好逛的,我知道真正的好地方在哪,我亲自带你们去转转。
不过现在不行,要等到夜里再去,一会吃过饭我先带你们回村歇歇脚。”
两人忙不迭道谢,“那我们真是找对人来对地方了。”
要不是机缘巧合认识了黄志强,没准两人这一趟要跑空了。
“嗐,客气什么,你们既然是邵老爷子的朋友,那就是我的朋友。
更何况,要不是你们,我现在哭都不知道搁哪哭。”
三人边吃边聊,很快结束了午饭。
回渔村的路上,两人一直好奇地打量着沿途的风景。
罗田村紧挨着海边,算是附近比较大的一个村庄。
可是如今看来,村里却稍显破败萧条,人气也不是很旺。
黄志强无奈地解释,“没办法,我们这农田少,种出来的粮食还不够自己家吃的,世世代代打渔为生,也只能勉强饿不死。
一水之隔,收入却能差上几十倍,很多人都不愿意继续守在这了,这几年,人已经走了不少。”
随着风送来的咸味越来越重,三人终于抵达了黄志强的家。
在门外远眺,已经能够看到远处的海湾。
“老宅子破,你们暂时凑合住下来,平时家里是老两口在住,我偶尔有事回来住几天,我妻子和儿子都在羊城那边,带孩子上学。”
两人进屋和两位老人打了个招呼,提前从行李里取了些从沪城带来的点心罐头,算是见面礼。
闲聊两句才知道,原来黄志强的大哥一家也已经去了对面。
原本是想一起把老两口带走的,但是老两口舍不得故土。
加上黄志强在这边做生意,干脆就留下来帮着他守着老宅子。
小儿子回来时也不至于没口热饭吃。
黄志强也算孝顺,虽然老宅子外面看起来普普通通,但是屋里该有的家具和电器都有。
和羊城住的平房一样,都是外表看起来低调,其实钱都用在了里子上。
两人歇了一会,外面渐渐凉快起来。
黄志强在院中理好了渔网,喊上两人一起坐船出海打渔。
罗田村家家户户都有渔船,不大,但在两个从未坐船出过海的人来说已经算是大船。
船上甚至还有简易的厨房。
苏清苒对出海打渔有些好奇但不多,顾逍却显得格外感兴趣。
不光对打渔,对开船也很好奇。
上了船便去看黄大哥是如何开船如何做打渔的准备工作。
苏清苒笑着让他别管自己,难得有机会出海,好好跟着黄大哥痛痛快快体验一把。
她自己就坐在船舱上看风景,吹吹海风,也挺惬意。
船开了一会,黄大哥便开始下网。
忙活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有活蹦乱跳的鱼上了船。
沪城那边的市场也有海鱼卖,但主要是小黄鱼、带鱼和鲳鱼等。
这边的鱼的种类很不一样,好多两人甚至见都没有见过,也算是长了些见识。
傍晚时分,太阳渐渐落下,海面倒映着夕阳的余晖,金灿灿得晃眼。
迎着晚霞,吹着咸涩的海风,两人重新回到了码头。
码头是罗田村专用的,停靠着村里大大小小的渔船。
岸上,不少人刚刚出海打渔回来,交谈分享着今天的收获。
还有不少妇人在岸边帮着杀鱼,准备清洗后做干货。
见黄志强带着陌生人上岸,便都打起了招呼,好奇问了起来。
黄志强笑着回应,“这是我媳妇娘家的亲戚,顺路过来玩两天。”
大家听说是黄家的亲戚,主动要送鱼。
黄志强不肯要,晃了晃手里的水桶,“我们今天收获也不少,够吃了。”
回去的路上,苏清苒注意到,家家户户门口都晒着鱼干、海带,虾干,还有不少是她认不出来的海鲜干货。
便主动问黄志强,“黄大哥,我们正好想买点干货回去,不知道能不能从村子里直接买?”
黄志强笑笑,“用不着买!家里就有现成的,走的时候我给你们装好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