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而后又用刚才徐为民给的钱,买了两瓶老白干,又买了点瘦肉和排骨。
  回去后,何春燕夫妻两人已经回来了。
  “清苒,我舅舅答应了,一会下了班就来。”
  苏清苒长舒一口气,笑道:“那可太好了,正好,我们俩刚才出门买了点酒和肉,只是去的晚,没剩下多少了!”
  何春燕嗔怪道:“来我们家吃饭,怎么还要你们去买菜?”
  苏清苒笑笑,“应该的,本来这顿饭就是为我们的事,该我们买。”
  说完,她便撸起袖子要去给徐婶帮忙。
  徐为民不会做饭,何春燕现在一点油烟味也闻不了。
  两人虽然都觉得让一个客人去帮厨不好,但是也拗不过她。
  徐婶更是不好意思,一个劲要赶她出去。
  “你们是客人,哪有让客人下厨做饭的道理?”
  推搡间,苏清苒已经利落地把鸡收拾了出来。
  “婶子,要是平时我就不跟您客气了,这不是一会春燕姐的舅舅要来吗?
  而且春燕姐现在怀孕也不方便,我帮着您一块做,这样快点。”
  徐婶其实正有些手足无措。
  平时一家四口吃饭她勉强可以应付得来。
  但是一下子来了两拨客人,她有些担心会怠慢。
  这段时间媳妇什么都不吃,让她对自己的厨艺越来越没自信了。
  “那行,婶子就不跟你见外了,我看你这架势一看就是会做饭的,说不定你做的春燕还能吃点。”
  苏清苒摇头笑了笑,“婶子之前做了这么多年的饭,手艺怎么可能差得了?
  不过我之前听别人说,女人怀了孕会变口味,之前喜欢吃的东西会突然吃不下。”
  徐婶听了,心里好受了不少。
  “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我之前生为民的时候好像也是这样,今天辛苦你给她换换口味,我来跟你打下手。”
  苏清苒把鸡汤炖上,又问徐婶要了几块话梅。
  何春燕怀孕后,家里话梅倒是不缺,只是她没想到这话梅还能做菜?
  苏清苒一边做,一边跟徐婶聊了起来。
  “这道话梅排骨,我也是跟我妈学的,酸酸甜甜很开胃......”
  除了排骨,她还特地给何春燕做了一份鸡蛋羹。
  鸡蛋打散后用热水搅匀,再撇去浮沫上锅蒸。
  把瘦肉剁成肉沫,用少许油慢慢炒香,趁着鸡蛋羹刚要凝固之际,均匀地铺上一层。
  炖好之后再淋上几滴香油。
  接下来她又做了一道酸笋炒肉片。
  徐婶看得目瞪口呆,原来做菜还有那么多讲究,看她做菜更像是一种享受。
  相比之下,她自己做菜就要随意多了。
  不过等苏清苒做了几道后,徐婶还是把勺子接了过来。
  “剩下的几个素菜我来吧,一会春燕的舅舅就该到了,你去忙正事要紧。”
  苏清苒嗳了一声,答应着洗了手。
  出了厨房,刚跟何春燕说了几句话,肖科长就到了。
  手里还拎着特地给何春燕买的水果罐头。
  见她脸色这么差,自然免不了关心一番。
  “舅舅,我没事的,你们先聊,马上就要开饭了。”
  肖科长点了点头,喊上顾逍和苏清苒一块坐下喝茶。
  上次见面时,他手头上正好有事,匆匆带着两人买了几袋有瑕疵的珠子后就忙去了。
  虽然很匆忙,但他对这两个人的印象很是深刻。
  这么年轻,却敢闯敢拼,能屈能伸。
  颇有几分他当年的风范。
  加上他们又是春燕的朋友,他愿意给这个面子,所以特地推掉了工作。
  就是想过来听听两个人会用什么理由说服他。
  苏清苒和顾逍毫无保留地把沪城之行给说了。
  和聪明人打交道,心眼再多也不如一颗真心。
  “沪城百货大楼的要货量太大,我们一开始也有些犹豫,但是又怕被人家看出我们的小家子气。
  当时那种情况,我们也来不及商量,只能铤而走险先把订单接了下来。”
  “没错,像我们这样的大队小作坊,能碰上一回这样的机遇实在是太难得了,所以我们只能先抓住机会。
  肖科长您有所不知,我们那边山区的村民确实都挺不容易的,很多制作头花的婶娘们一辈子也没出过大山,甚至连宁城都没有来过。
  我们计划着不久的将来要盖所学校,让孩子们都有机会读书识字,所以这笔订单对我们太重要了,请原谅我们这么鲁莽把您请过来。”
  肖科长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刚端起水杯准备喝水。
  突然想到什么,差点一口水呛了出来。
  “你刚才说什么?沪城百货大楼给你们大队下了订单?是城区中心的那个大高楼吗?”
  苏清苒笑着点了点头,“没错,我们俩亲自去的,他们大楼一共五层,办公室在五楼,肖科长你也去过?”
  肖科长愣了一瞬,缓缓点了点头。
  “去过。”
  不过没上去。
  他倒是想上去,可惜没认识的人,也没那个机会。
  虽然眼下塑料厂的订单生意不愁,但是大部分生产的都是低端小商品,或者是像珠子这类的辅料半成品。
  看着量大,实际上利润很低。
  几个月前,他们刚刚引进了一条塑料凉鞋的生产线。
  他特地去了沪城,一来是想考察考察那边的销售情况,其次便是想找找出路。
  要是能把他们生产的塑料凉鞋卖进沪城百货大楼,那厂子的利润就不愁了。
  只可惜,他们连领导的面都没见到,就被下面的人给回绝了。
  想到上次的冷遇,肖科长无奈地叹了口气,“沪城百货大楼是棵大树,可是想要在下面乘凉却不容易,没想到你们竟然能谈下订单,这可真是难得的好机会。”
  苏清苒听出他语气中的惋惜和羡慕。
  并没有急于去追问珠子供货的事,转而耐心问道:“肖科长,不知道贵厂现在有哪些产品?”
  之前他们过去,只是单纯奔着买珠子去的。
  买完就匆匆走了,对此一无所知。
  第200章 拧成一股绳
  肖科长本以为她们不愿意多听旁的,便没有多说什么。
  这会见她主动问起,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主营是一些塑料珠子、纽扣之类的辅料半成品,其次还有像肥皂盒这样的家用小商品,另外我们还引进了一条生产塑料凉鞋的生产线......”
  苏清苒一边听一边在心底盘算着。
  这些辅料半成品,应该都是卖给那些服装厂或其他加工厂的。
  肥皂盒这样的小商品也不适合沪城百货大楼。
  那肖科长去的目的就一个,就是奔着推销塑料凉鞋去的。
  她耐心地等着肖科长说完,这才缓缓开了口。
  “肖科长,我对塑料凉鞋的了解肯定不如你们多,但是这次去沪城,刚好赶上入夏,倒是见识了不少。
  作为女同志,我看凉鞋的角度可能和你们不一样,你要是不笑话我班门弄斧的话,我就献丑谈一谈。”
  肖科长眼底一亮,“你请说。”
  苏清苒笑着点了点头。
  “沪城百货大楼柜台上的凉鞋,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颜色比咱们这卖的更鲜艳,透明度更多,款式也多。
  塑料凉鞋已经流行了好多年,想必他们都已经有了配合默契的供应商,咱们的产品要想打进去,只能在差异化上下功夫,要拿出点新鲜感才行。”
  肖科长赞同地点了点头,“是这个道理没错,可是想要搞差异化并非易事,我们能想到的办法市面上都已经出现了——”
  说着说着,肖科长突然意识到,她既然这么说,后面肯定还有个‘但是’。
  “小苏同志,你快给说说,你是不是有什么办法?”
  苏清苒继续开了口,“办法不敢说,主要是一块交流交流——
  上次去逛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的塑料凉鞋卖得虽然很好,但是尺码不全,除了常规的几个尺码,剩下的尺码几乎都是断货状态。
  我看不少顾客都很失望,说是找不到合适的尺码,虽然生产多尺码的凉鞋会加大工厂的生产成本,可尺码齐全也会在顾客心中留下对品牌的良好印象,如果生产前能多做调查,生产时做好计划,是不是就能避免过多库存和浪费?”
  肖科长急促地开了口,“你说的有道理,还有吗?”
  苏清苒想起上一世曾经火爆一时的珠光凉鞋,算算看时间,应该就是几年后。
  她不介意把这个消息透露给肖科长,至于能不能抓得住就要看他自己了。
  “那天在路上,我看见有人穿着一双珠光凉鞋,鞋面在阳光下闪着珍珠光泽,特别好看。
  但是后来我在百货大楼里并没有看到这样的款式,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弄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