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唉,太可怕了,这司机简直不是人!”
“禽兽不如,枪毙都是便宜他,得被千刀万剐才解恨!”
“这到底是为着什么事啊,害死了这么多人……”
奉念非呆滞在原地,看着那辆载着父亲的警车开出人群,朝着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浓烟里开去,直到消失在视线之中。
他机械般地走出人群,凭着肌肉的记忆摸回到家中。城中村的邻里邻外距离太近,十八线的城市太小,风在天上转一圈,这个小小的世界便什么都知道了。
数不清的人和车堵在他们的街巷里,一台又一台摄像机与炮筒从大门口甚至墙头往家里伸,像是非得探一探里头究竟还住了些怎样穷凶极恶的余孽。
一种危险的气息在四处弥漫,奉念非凭着本能地绕到了后巷,趁人不注意躲到了柴堆里。
待夜深人静,仍旧守在门口的人都懈怠时,他悄悄从屋后爬进了从前为了偷溜出家门在储藏室留得通风口,然后摸黑走到卧室门前。
“谁?!”他那向来要强的母亲,声音里都透着一股极度的惊恐。
“妈,是我……”
“小非?”
母亲放下了手中的刀,将封死的卧室门一点点拆开,把儿子拉进了卧室里,然后抱着他低声痛哭了起来,“小非,小非你怎么回来的,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妈,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啊,爸为什么要那么做……”
奉念非浑身止不住地颤抖,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我,我亲眼看到他们把爸,爸爸带走了……”
母亲紧紧地抱着刚开始拔个儿的孩子,无助而茫然地摇着头,“不知道,妈也不知道。”
“好大的火,有人身上都着了火……”
“别说了,”母亲堵住了儿子的嘴,泪水洗刷着她早已不再年轻的面庞,“别说了……”
那天晚上,无助的母子俩在漆黑的房子里,像被扔到了一座荒凉而寒冷的孤岛上,紧抱在一起痛哭不已。
没有人能告诉他们,那个老实温柔的丈夫,勤勉克己的父亲,那个年年都得优秀员工嘉奖的公交车驾驶员奉峥嵘,到底为什么要害死那么多的人。
他们忍不住地抬头,企图从黑暗的房梁上看到神明的影子,想要问问神明为什么要如此安排他们的人生。
直到无数的砖石扔进院子,熏天的臭蛋砸破窗棱,尖锐而刻薄的指责和谩骂戳刺着耳根与脊梁,他们才意识到,神明早已弃他们而去。
“小非,你一定要坚强,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挺直腰杆来,你没有做错任何事,不需要害怕这些人。”
母亲强装起的镇定,像行走在悬崖边沿之人支撑得拐杖,让惊悸万分的奉念非感到了安心,让他当真不再那样的害怕。
他什么都没有做错,如今发生的一切也一定是哪里搞错了,甚至他的爸爸或许都是被人陷害的,眼前的困境只是黎明前突然降临的暴风雨。等到天亮后,风就会止雨就会停,爸爸的冤屈会得到昭雪,他们的小家还会恢复从前那样的平凡与温馨。
于是半大的孩子在母亲的叮咛和呢喃中,沉沉地睡去,睡得那样香甜那样安稳,甚至还做了一个悠长而美好的梦。
梦里的他还是小小的一个,脚并脚都还没有父亲的手掌宽,他攥着父亲的手指,走在乡下那条回家的石子路上,听着父亲讲那些从前的故事。
听着他一遍又一遍地叮嘱:“小非,人在世上活一遭,是极其难得又幸运的,所以一定要想好自己将来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
小小的孩子听不懂大人的唠叨,只懵懂地抬头看着夕阳中的父亲,“做什么人,走什么路?”
“对,要想好。实在想不到,那就做个好人,走正确的路。脚踏实地,平平稳稳地好好走。”
父亲紧紧地攥着孩子的小手,又一次说起父辈的故事,“切不可像你爷爷一样,思想混乱,一步错,步步错,以至倾家荡产,险些家破人亡。”
“嗯……”孩子还是不明白,只是听着父亲说的那样,“不学爷爷。”
“嗯,还记得有你名字的那句话怎么说的吗?”
“嗯……一念……一念……”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
“哦!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
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奉念非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句刻在骨子里的话,只是当他呢喃着呓语从梦中醒来时,映入眼帘的却是母亲悬在房梁上早已冰凉的身体。
他都还没来得及失声痛哭,本该紧锁的大门被人从外面撬了开,激愤的人群像洪水猛兽般朝着屋内狂涌。
“狗杂种!”“禽兽不如的东西!”“祸害!”“杀人犯!”“恶魔!”“地狱的恶鬼!”
十几岁的孩子被吓得浑身发抖,下意识翻下床躲进了储藏室的地窖中。
“杀人凶手的婆娘上吊死了!”
“他还有个儿子呢?”
“杀人魔头的种也是潜在的祸害!”
往来奔涌的脚步声像劈天的惊雷,一波又一波炸响在头顶上。
奉念非躲在阴暗闭塞的地窖里,浑身止不住地哆嗦,豆大的汗珠浸湿了他的后背,四周浑浊而憋闷的霉味从鼻间侵入肺腔,看不见的威胁与凶险,肆无忌惮地从每一个毛孔钻进他仍旧稚嫩的身体。
不知过了多久,惊雷褪去,一切恢复死寂,他仍旧不敢爬出地窖。直到疲倦侵袭了他的大脑,致使他无数次昏了醒醒了昏,直到他再也无法承受住饥饿与干渴,不得不从里面爬出来。
母亲的尸体早已不再,家里像是被蝗虫侵袭后的庄稼田,惨不忍睹。
奉念非站在空荡荡的房子里,在又一次被饥饿的寄生虫啃咬了身体后,才恍然意识到,自己没有家了。
搁置在橱柜中的馒头早已长了菌斑,可饿到了极致的孩子无暇顾忌,双手并用地往嘴里狂塞,狼吞虎咽地往肚里吞咽。
咔哒的推门声惊到了饥肠辘辘的男孩,他猛地回头,干涩的馒头噎住了他的喉咙,面色憋得通红,却仍瞬间捡起了脚边的砍刀。
“孩子,你别害怕。”
村子最末头常年寡居的老奶奶,从门外的黑影里悄悄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个布缝的袋子。
老妇人将袋子打开,露出了里面的干粮和鸡蛋。
“那天你从屋后爬进来我看到了,我看他们走出去没带着孩子,就猜到你可能还在屋子里。”
老妇人将口袋放到了靠近他的地上,“你吃点吧,吃饱了就离开这里,村里你是待不下去了,一人一口唾沫就把你给淹死了。”
死面的饼子看上去有些干,但过了油还掺着葱花,在空气里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十几岁的孩子受不住地拼命吞咽口水,胃囊在昏暗中叽里咕噜的拼命响。可恐惧像毒虫,在不知不觉间蚕食了他的天真与单纯,催着他一夜长大。他死死地攥着手中的砍刀,将锋利的刀刃直冲着大风一吹就会倒的老人。
老妇人并未因他的戒备而感到冒犯,反而无奈地叹了口气,“大人造的孽就该大人去承担,跟孩子无关,孩子都是娘的命啊……”
老妇人不知想到了什么,心疼地哽咽了起来。
奉念非抻着脖子用力吞咽了下始终卡在喉咙里的馒头,泪水从眼角渗了出来。
“我的轩儿啊,你吃完了,还从屋后爬出去吧,这些天总有人来偷东西,保不准你从前门出去被人发现。”
老妇人抹着脸上的泪,“出去后摸黑往咱家方向跑,咱家后头有条枯水沟,你还记得吧,顺着那沟一直往南,跑出这个村子。跑出村子就好了,没那么多人认识你,你找车站也好求人也好,离开这个地方吧。虽然外面人生地不熟,坏人很多危险很多,但保不齐能求条生路,总比在这里被人不知不觉打死了的好,啊。
“你别害怕,娘回去给关老爷上香,他会保佑你的,啊,你要好好活着,你得好好活着,你是娘的命啊。”
老妇人絮絮叨叨地说了很久,脸也擦了很久,然后静悄悄地消失在了门外的黑夜里。
奉念非望着那一团蹒跚的黑影消失在视线里,哐当一下扔掉了手中的砍刀,手脚并用地爬到布袋前,像狗一样将头埋在里面狂啃了起来。
过了油的葱花死面饼真的香,奉念非感觉自己从没吃过那么好吃的饼,他边吃边无声地嚎啕大哭,流到嘴里的苦涩咸水,终于浸透了那卡在喉咙里的干馒头。
“禽兽不如,枪毙都是便宜他,得被千刀万剐才解恨!”
“这到底是为着什么事啊,害死了这么多人……”
奉念非呆滞在原地,看着那辆载着父亲的警车开出人群,朝着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浓烟里开去,直到消失在视线之中。
他机械般地走出人群,凭着肌肉的记忆摸回到家中。城中村的邻里邻外距离太近,十八线的城市太小,风在天上转一圈,这个小小的世界便什么都知道了。
数不清的人和车堵在他们的街巷里,一台又一台摄像机与炮筒从大门口甚至墙头往家里伸,像是非得探一探里头究竟还住了些怎样穷凶极恶的余孽。
一种危险的气息在四处弥漫,奉念非凭着本能地绕到了后巷,趁人不注意躲到了柴堆里。
待夜深人静,仍旧守在门口的人都懈怠时,他悄悄从屋后爬进了从前为了偷溜出家门在储藏室留得通风口,然后摸黑走到卧室门前。
“谁?!”他那向来要强的母亲,声音里都透着一股极度的惊恐。
“妈,是我……”
“小非?”
母亲放下了手中的刀,将封死的卧室门一点点拆开,把儿子拉进了卧室里,然后抱着他低声痛哭了起来,“小非,小非你怎么回来的,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妈,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啊,爸为什么要那么做……”
奉念非浑身止不住地颤抖,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我,我亲眼看到他们把爸,爸爸带走了……”
母亲紧紧地抱着刚开始拔个儿的孩子,无助而茫然地摇着头,“不知道,妈也不知道。”
“好大的火,有人身上都着了火……”
“别说了,”母亲堵住了儿子的嘴,泪水洗刷着她早已不再年轻的面庞,“别说了……”
那天晚上,无助的母子俩在漆黑的房子里,像被扔到了一座荒凉而寒冷的孤岛上,紧抱在一起痛哭不已。
没有人能告诉他们,那个老实温柔的丈夫,勤勉克己的父亲,那个年年都得优秀员工嘉奖的公交车驾驶员奉峥嵘,到底为什么要害死那么多的人。
他们忍不住地抬头,企图从黑暗的房梁上看到神明的影子,想要问问神明为什么要如此安排他们的人生。
直到无数的砖石扔进院子,熏天的臭蛋砸破窗棱,尖锐而刻薄的指责和谩骂戳刺着耳根与脊梁,他们才意识到,神明早已弃他们而去。
“小非,你一定要坚强,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挺直腰杆来,你没有做错任何事,不需要害怕这些人。”
母亲强装起的镇定,像行走在悬崖边沿之人支撑得拐杖,让惊悸万分的奉念非感到了安心,让他当真不再那样的害怕。
他什么都没有做错,如今发生的一切也一定是哪里搞错了,甚至他的爸爸或许都是被人陷害的,眼前的困境只是黎明前突然降临的暴风雨。等到天亮后,风就会止雨就会停,爸爸的冤屈会得到昭雪,他们的小家还会恢复从前那样的平凡与温馨。
于是半大的孩子在母亲的叮咛和呢喃中,沉沉地睡去,睡得那样香甜那样安稳,甚至还做了一个悠长而美好的梦。
梦里的他还是小小的一个,脚并脚都还没有父亲的手掌宽,他攥着父亲的手指,走在乡下那条回家的石子路上,听着父亲讲那些从前的故事。
听着他一遍又一遍地叮嘱:“小非,人在世上活一遭,是极其难得又幸运的,所以一定要想好自己将来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
小小的孩子听不懂大人的唠叨,只懵懂地抬头看着夕阳中的父亲,“做什么人,走什么路?”
“对,要想好。实在想不到,那就做个好人,走正确的路。脚踏实地,平平稳稳地好好走。”
父亲紧紧地攥着孩子的小手,又一次说起父辈的故事,“切不可像你爷爷一样,思想混乱,一步错,步步错,以至倾家荡产,险些家破人亡。”
“嗯……”孩子还是不明白,只是听着父亲说的那样,“不学爷爷。”
“嗯,还记得有你名字的那句话怎么说的吗?”
“嗯……一念……一念……”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
“哦!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
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奉念非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句刻在骨子里的话,只是当他呢喃着呓语从梦中醒来时,映入眼帘的却是母亲悬在房梁上早已冰凉的身体。
他都还没来得及失声痛哭,本该紧锁的大门被人从外面撬了开,激愤的人群像洪水猛兽般朝着屋内狂涌。
“狗杂种!”“禽兽不如的东西!”“祸害!”“杀人犯!”“恶魔!”“地狱的恶鬼!”
十几岁的孩子被吓得浑身发抖,下意识翻下床躲进了储藏室的地窖中。
“杀人凶手的婆娘上吊死了!”
“他还有个儿子呢?”
“杀人魔头的种也是潜在的祸害!”
往来奔涌的脚步声像劈天的惊雷,一波又一波炸响在头顶上。
奉念非躲在阴暗闭塞的地窖里,浑身止不住地哆嗦,豆大的汗珠浸湿了他的后背,四周浑浊而憋闷的霉味从鼻间侵入肺腔,看不见的威胁与凶险,肆无忌惮地从每一个毛孔钻进他仍旧稚嫩的身体。
不知过了多久,惊雷褪去,一切恢复死寂,他仍旧不敢爬出地窖。直到疲倦侵袭了他的大脑,致使他无数次昏了醒醒了昏,直到他再也无法承受住饥饿与干渴,不得不从里面爬出来。
母亲的尸体早已不再,家里像是被蝗虫侵袭后的庄稼田,惨不忍睹。
奉念非站在空荡荡的房子里,在又一次被饥饿的寄生虫啃咬了身体后,才恍然意识到,自己没有家了。
搁置在橱柜中的馒头早已长了菌斑,可饿到了极致的孩子无暇顾忌,双手并用地往嘴里狂塞,狼吞虎咽地往肚里吞咽。
咔哒的推门声惊到了饥肠辘辘的男孩,他猛地回头,干涩的馒头噎住了他的喉咙,面色憋得通红,却仍瞬间捡起了脚边的砍刀。
“孩子,你别害怕。”
村子最末头常年寡居的老奶奶,从门外的黑影里悄悄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个布缝的袋子。
老妇人将袋子打开,露出了里面的干粮和鸡蛋。
“那天你从屋后爬进来我看到了,我看他们走出去没带着孩子,就猜到你可能还在屋子里。”
老妇人将口袋放到了靠近他的地上,“你吃点吧,吃饱了就离开这里,村里你是待不下去了,一人一口唾沫就把你给淹死了。”
死面的饼子看上去有些干,但过了油还掺着葱花,在空气里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十几岁的孩子受不住地拼命吞咽口水,胃囊在昏暗中叽里咕噜的拼命响。可恐惧像毒虫,在不知不觉间蚕食了他的天真与单纯,催着他一夜长大。他死死地攥着手中的砍刀,将锋利的刀刃直冲着大风一吹就会倒的老人。
老妇人并未因他的戒备而感到冒犯,反而无奈地叹了口气,“大人造的孽就该大人去承担,跟孩子无关,孩子都是娘的命啊……”
老妇人不知想到了什么,心疼地哽咽了起来。
奉念非抻着脖子用力吞咽了下始终卡在喉咙里的馒头,泪水从眼角渗了出来。
“我的轩儿啊,你吃完了,还从屋后爬出去吧,这些天总有人来偷东西,保不准你从前门出去被人发现。”
老妇人抹着脸上的泪,“出去后摸黑往咱家方向跑,咱家后头有条枯水沟,你还记得吧,顺着那沟一直往南,跑出这个村子。跑出村子就好了,没那么多人认识你,你找车站也好求人也好,离开这个地方吧。虽然外面人生地不熟,坏人很多危险很多,但保不齐能求条生路,总比在这里被人不知不觉打死了的好,啊。
“你别害怕,娘回去给关老爷上香,他会保佑你的,啊,你要好好活着,你得好好活着,你是娘的命啊。”
老妇人絮絮叨叨地说了很久,脸也擦了很久,然后静悄悄地消失在了门外的黑夜里。
奉念非望着那一团蹒跚的黑影消失在视线里,哐当一下扔掉了手中的砍刀,手脚并用地爬到布袋前,像狗一样将头埋在里面狂啃了起来。
过了油的葱花死面饼真的香,奉念非感觉自己从没吃过那么好吃的饼,他边吃边无声地嚎啕大哭,流到嘴里的苦涩咸水,终于浸透了那卡在喉咙里的干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