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第60节
  后面这一段简直是神来之笔,并且信息量巨大。
  主角意识到儿子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因为他自己当初也是这样和朋友说的,“你不会懂的”。
  可以预见,儿子宁宁为救自己父亲,肯定也尝试了很多次,但肯定也和他当年一样越救越糟糕。
  因此在周陆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决定安慰自己的孩子。
  “这故事……”若不是吴渡铁石心肠,此刻都快掉眼泪了。
  好伤感的故事。
  难怪两本杂志都要签他,无论顾陆之前写的什么,就凭《昨日公园》这一篇,除开纯文学杂志以外,其他任何杂志签约都很正常。
  “命运无法改变,真的无法改变,哪怕能回到过去,所以我们应该更珍惜以前,我想在主角死之前,恐怕想的就是曾经没有多陪陪孩子。”吴渡内心感慨太多了。
  “吴老师,怎么样?需要修改吗?”万白瞧见吴渡看完了久久没说话,忍不住开口询问。
  毕竟前面已被指导老师毙掉了两個故事。
  修改?
  吴老师脑海里只有一句话。我配吗?这么好,这么完整的一个故事,我配修改吗?
  “太完美了,这是我今年看过最好的短篇,没有之一。”吴渡说,“盛名之下无虚士,说顾陆是天才作家,完全没问题。”
  “最关键是演出场景小,需要的人手不超过十人,主要角色也只有四个。”吴渡说,“越说越觉得这个同学写作能力有点恐怖,即保证了故事性和内涵,又十分适合舞台剧。”
  同感!万白看完这故事也这么认为,那伤感卡在心头,挥之不去。他还以为是自己书看得少,没想到连指导老师这个老作家也是如此评价。
  “我稍微把格式改改,毕竟格式和舞台剧剧本格式有点区别。”吴渡说,“午休的时候我和伱一起去说。”
  吴渡十分想见见这位天才作家。
  没问题就太好了,万白离开了办公室。
  在千里之外,也有一件事和顾陆有关,距离《岁月·推理》发行一周左右,第一批有奖调查表寄到编辑部。
  12年以及以前,对杂志内容的反馈,基本都靠这个,互联网反馈还是不流行。
  高主编很重视,今日一到编辑部,就在办公室阅览。
  杂志每期销量大概在二十万册,但会剪下调查表,寄到编辑部的读者是少数。
  首批大概有七八十份,高主编平日上班的习惯是先打开ac论坛看看,但每月21日是例外。
  [对本期内容的具体印象:
  《推理俱乐部》的谜题逻辑性越来越差
  1、您认为《推理》还需要增加或调整什么内容。
  2、欢迎参加“推理总动员”,把生活中的推理小趣事和我们分享。
  3、填写谜题解答,邮寄至本刊编辑部,若解密正确关键点基本相符,将有机会获赠推理书系一本。
  4、对您喜欢的作者,有什么想说的话?
  前面是填写读者的个人资料,没什么好说的。
  “推理谜题逻辑不好吗?”高主编连续看到三个类似的评价,记在心里。
  《岁月·推理》的特色栏目[推理谜题],每期都会有让读者进行谜题解答,不少读者就为了证明自己答案,才买下一期。
  看看读者们对作品的回馈吧,《福尔摩斯先生》能不能出版也得看读者。
  第92章 科比不如你
  [《福尔摩斯先生》,看作者名是国人写的,文风和用词习惯,感觉就像外国翻译的作品,这个作者是居住在国外的华人?]
  [佳作阅读不应该放还在连载的作品,应该按照规矩一次性放出。其次我喜欢这个故事,虽然只是一个开篇,但老年福尔摩斯才是一個生活中英国的人,老迈的福尔摩斯依旧敏锐,基本演绎法仍旧好用,但他受限于血肉之躯,记忆力衰退,行动缓慢,甚至要用记事本来才能清楚自己每天做了什么,作者是活生生把神拖下神坛,但我却感觉很更亲切了。最后补充一句,《福尔摩斯先生》不应该放在佳作阅读。]
  [不像推理,遣词造句倒像是文学,大量的内心描写,如果不是在《岁月推理》看到,我会给高分。但推理杂志上最多给及格分,充其量算是沾点福尔摩斯边的文学。]
  用调查表得到反馈,和互联网留言评价相比较,及时性虽说差很多,但每张表的内容是个顶个认真,毕竟邮寄挺麻烦的。
  第一批回馈的读者,有三分之一给《福尔摩斯先生》写了评价,这比例相当高,每期二十多部作品,读者评价作品是凭借自身兴趣的。
  评价里,好评率百分之六十左右。
  一般来说,这好评率是达不到出版线的,可这本不同。
  “写得好,但不够推理,书籍文学性颇高……顾陆年龄小,但从那天宴会就可看出,肯定是频繁与自己对话,所以心理描写特别多。”
  高主编还注意到前面调查表里关于顾陆遣词造句的疑问,“太会模仿了也不好,模仿《福尔摩斯探案集》的笔风,当然有翻译味。”
  “出单行本!”高主编作出决断,他打电话把韩藏叫进办公室。
  双丰收,不久的将来,顾陆就可以去胡主任那里兑换更多特权了!
  没携带手机的顾陆,责编韩藏的消息先没来,万白和吴渡来了。
  三人见面地点是食堂。
  “这位是吴渡吴老师,是树人文学社的指导老师,也是加入了作协的名家,有好多作品。”万白介绍,“这就是顾陆。”
  “吴老师好,上午的作品就麻烦吴老师多指点了。”顾陆主动打招呼。
  “担不起指点两字,故事非常完整,我最多把故事调整成戏剧格式。”吴渡回应。
  达者为师,虽说也有倚老卖老之辈,但吴渡少倚少卖,况且刚阅读完《昨日公园》,那一根叫怅然若失的针,还在心里扎着呢。
  “我完全没有写戏剧的经验。”顾陆回应。
  很沉稳的少年,吴渡心里想着,问出在看文时就好奇的问题,“顾陆同学有弟弟或妹妹吗?”
  “有一个妹妹。”顾陆回应。
  难怪,无论如何要让妹妹活下去,从文章内容可以追寻到作者生活的蛛丝马迹。
  其实还有一个疑问,和父亲关系如何?不过才刚见面,还是不方便问那么深入,指导老师吴渡也憋住了。
  本次见面,主要是万白和吴渡代表社团,给作者递交格式修改方案。
  基本内容不改,就改格式,这方案顾陆也没什么意见。
  谈妥,万白也总算松一口气,这些日子跑上跑下,总算可以把稿子给副社长以及全体社员看了。
  张丽茹给他的压力不小,近几天……
  没说过顾陆午休去处,如无意外,他午休会去黑网吧写稿子,毕竟《岁月·推理》后续稿费暂时还未下来。
  下午,上完两节课,学生们都自由飞翔了。全校的学生都会离开教室。
  前面说过,每周星期三下午三四两节课是社团活动时间。
  而没参加社团的部分学生,就在操场自由活动。
  “我们篮球社新生大会也很简单,一共35人入社,我们举行一个罚球线投篮比赛,十二次投篮机会,第一名会获得20块钱的奖励。”
  体育相关社员,新生大会地点在操场,社长鲁商桐没多余的话,很耿直宣布活动。
  社团活动奖励都是学校拨款的,这不会引起什么争议;有争议的是班级奖励,平行班和实验班会对考高分的学生奖励,费用从班费出,这样矛盾就不少。
  罚球线,顾陆蒙进去了两个球,且好几次三不沾,作为炮灰,他默默站到一边。
  “那年十八,母校舞台,站着如喽啰……”顾陆看着中五六球的其他新生们。
  有运动天赋的吕平,12球9中的战绩,直接拿到第一。
  “为什么拿到第一了还不开心?”顾陆问。
  吕平说,“我偶像,十七岁科比就进了nba了,明年我就十七了,差距太大。”
  “话不能这样说,你比科比年轻,此乃一胜。你一胜,科比零胜,此乃二胜。你二胜,科比仍旧零胜,此乃大胜。”顾陆拍了拍吕平肩膀,“你的未来,大有可为。”
  说得好像有那么几分道理,吕平心情好受多了,心里也想着,自己帮顾陆进来真不亏。
  其余社团的新生大会也有趣,并不能全部都说,拣重点——
  树人文学社在高二(1)班教室召开新生大会,老社员加上新生,约四十来人,也是满满当当一教室。
  魏娇、戚采薇、李古圆等新生坐左边。
  万白、张丽茹等老生坐右边,不知道该不该说,张丽茹直起背,比旁边的人都高。
  指导老师吴渡坐上方。
  开始是新生们一个个分享自己写的作品。
  其中,戚采薇和李古圆赢得满堂彩,前者主要是因为颜值,她分享的诗歌,情感还是比较抽象。
  李古圆纯粹是故事不错,等他返回座位,听到了最想听的。
  “写得真好,感觉故事很有新意。”戚采薇说。
  “难怪你戴个眼镜。”魏娇说。
  虽然魏娇的夸奖很奇怪,但李古圆也勉强可以接受。
  “新入社的社员们,分享的内容质量不错,特别是李古圆同学,故事写得很好。”指导老师吴渡先是鼓励,然后给万白示意了一个眼神。
  后者把打印好的《昨日公园》发送了下去,每个社员手里都有一份。
  “都知道今年校庆,我们社团要搞原创舞台剧,这就是我们要排练的作品。”吴渡说。
  学生们低头看起手中的文档,特别是副社长张丽茹,迫不及待啊,之前肉肉和弹珠递交上去的稿子都被毙了。
  她要看看,神秘外援到底有多精彩。
  第93章 真人不露相
  树人文学社的学生基本分为三部分:为了好玩、或跟着朋友加入、或有明确目标,对应着拿到稿件的三种状态。
  有点追求的张丽茹认真阅读,她加入文学社是源于错位竞争,享受被关注,而她又不会跳舞,因此才从汉服社和文学社选择其一。
  一段时间过去,所有社员的表情基本相同——卧槽,直击灵魂的故事。
  主角周陆儿时没能救下最要好的朋友,长大了自己的孩子也没能救下自己,就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