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宠妹怪,随身带着一座城 第84节
  “没想到这世界真小?”
  “确实很小,”张清明微笑着用下巴指了指她面前的这套房子,“寒舍正在装修中,要不要进去鉴赏一二?”
  孟轻尘皓齿轻张,讶然看了张清明一眼,旋即失笑一声。
  “你的房子?那设计图可以借我看下的吧!”
  最后的语气竟然是肯定句而不是问号。
  第86章 临别礼物
  与孟轻尘的再次相遇,两人都以为这只是上天的一次有趣安排。
  于孟轻尘而言,不过是在自己提升画技的路途里,某一段日子里又多出了一个有意思的人名;
  而对于张清明而说,不过是在自己恣意生长的年代中,一个不算明朗的午后忽然添加了一缕没有负重的阳光。
  鼎市古称武陵,四十年前八千虎贲据城而守与三万敌寇鏖战十余日,千年古城与八千虎贲俱作往矣。
  所以鼎市的建筑多属于民国末年重新兴建,建国后少有改动,有很浓郁的四十年代末气息。
  一片带着浓厚民国建筑气息的瓦巷深处,青瓦老屋在春末的阳光下愈发显得闲淡、疏懒。
  阿婆正在将姜末、稻米、茶叶等材料放在石槽里研磨,她调皮的孙儿趁着老人和女子说话的档口伸手去偷石槽里的花生碎。
  孟轻尘也许是下意识的将张清明当做了药贩子或者是做吃食的,在参观他小楼的时候随口提了一句“自己最近吃东西积食,大约是水土不服”的话。
  荆南湿瘴之地,不能吃辣的孟轻尘肠胃不调也属正常。
  对于本地人来说,没有什么是一把辣椒治不好的,如果不行那就再来一碗热乎乎的擂茶。
  张清明在后世知道在江南各地都有吃擂茶的习惯。
  鼎市的擂茶很稠,满满都是姜、米、茶的味道,看似宛如一碗奶白色的芝麻糊。
  这家小院住的阿婆姓边,不是汉人,头发梳的一丝不苟,听说民国时还是有钱人家的小姐。
  边阿婆家的擂茶好,是张茉莉偷偷告诉张夏至的。
  张茉莉是三叔张胜利家唯一的女孩子,一开始从事汽车售票员工作的时候她总是晕车,也是吃了边阿婆的擂茶才适应了下来。
  边阿婆的儿子在市里开公交,她一个月里也就现做上两三回擂茶给孙子赚点糕点钱,以往有口福的都是公交公司的人。
  张清明之所以敢带着孟轻尘上门来找边阿婆混擂茶吃,只是因为刚好边阿婆唯一的女儿嫁的人叫做李建国。
  李建国就是帮他看仓库的两个保安之一。
  在当地吃擂茶不叫喝茶,其实是吃席。
  边阿婆招呼张清明推出一个大圆桌来,摆在小方桌上。
  又找出了几套小碟子开始摆桌。
  孟轻尘好奇的看着边阿婆如同变魔术一般,往圆桌上一碟一碟的摆放花式不同的各种腌菜。
  酸萝卜片、辣萝卜干、酸辣藠头、腌刀豆、爆辣豆豉、腌青椒、酸豆角、咸菜末、腌洋姜、辣白菜、辣豆干、麻辣肉……。
  五颜六色五花八门,小碟子凑了二十四门凉菜。
  看得孟轻尘眼花缭乱,那酸辣的气息刺激的她口舌生津。
  “唉,这几年生疏了,人也懒了好多,”边阿婆摆完桌子捶了捶腰,“早几年勤快的时候三十六碟我都能摆得出来。”
  这些就是擂茶宴的配菜。
  “按照原来的擂茶规矩,是三十六碟配菜加三门主食配着喝擂茶,”张清明从阿婆的锅里舀了一碗热乎乎的擂茶到自己碗里,就着碗边吸了一圈糊糊,又嚼了跟辣萝卜干,口舌生津之外瞬间身上也热了起来。
  三月底有些湿热的天气,瞬间就远离了他。
  “本地的擂茶宴三样主食是三种粑粑,分别是叶子粑粑、蒿子粑粑和薯粑粑。”
  张清明一边介绍的眼前的吃食,一边淡定地伸筷子将一块蒿子粑粑从孟轻尘的筷子上夺了下来放回碟中。
  “你那个病,糯米的东西要少吃啊。”
  孟轻尘笑而不语,但眼神里的落寞却瞒不住人。
  他上辈子第一次吃擂茶宴,还是在九十年代末,五块钱一个人,可以从早吃到晚。
  三十六碟配菜、三种主食和擂茶,你吃空多少盘子,主人家就补上多少盘子菜,可以吃到你走为止。
  学着张清明的样子,孟轻尘吸了半碗热乎乎的擂茶粥,七八节小腌菜进了肚子,温热的汗散出体外,整个人就精神了起来。
  这一顿擂茶,两人一起花了三块钱。
  孟轻尘直呼便宜!
  可惜胡吃海塞这种事与孟轻尘无缘,最后半程她都是全程在看张清明一个人消灭这些好吃的小腌菜。
  托着下巴看人吃喝的孟轻尘忽然很想画画。
  比如画一头说话慢条斯理、待人温文尔雅、却只想着吃独食的猪先生……。
  她没有任何生气的意思,依旧笑颜如花,淡雅如菊,只是偶尔牙齿有轻微的碰撞声传出。
  这让张清明心有所悟,原来有的美人连磨牙的声音都如此美妙!
  小巷之外各自分手,孟轻尘以为这回与张清明的相见就此告一段落。
  可没几分钟之后她却被这个男人从后叫住。
  看着一大提袋塞到自己面前的零食,孟轻尘很惊讶他是从哪里忽然变出了这么一堆花样繁多的吃食来?
  而且明知道她吃不了这些东西还给她,这个家伙是不是也太恶劣了一些?
  张清明看着孟轻尘吃惊的小眼神,还有眼前大大破坏了对方书卷气和墨香美感的大包塑料袋,一股奇异的乐趣在他心头萦绕。
  “海外来的无糖食品,每天少少的吃几块应该问题不大,可以解决馋嘴的毛病。”
  孟轻尘吃力的用洁白的下巴和两只手,才抱稳了怀里的这个巨大塑料袋。
  她闻言低头一看塑料袋里,果然很多小食品的包装袋上都写着无糖二字、可是木糖醇什么的。
  唯一有些可疑的是,这种真空的包装袋非常的少见。
  每个小巧的包装袋上都有被刀片刮掉了字迹的痕迹。
  其实这些无糖食品是张清明为两人下次见面准备的,上面的生产日期、产地厂家电话什么的早就被他刮得干干净净。
  看着那个带着恶作剧笑容离开的家伙,孟轻尘觉得自己这样子抱着一大堆东西,会宛如一只在搬家的仓鼠般可笑。
  神秘的家伙!
  无糖食品?还有木糖醇是什么?
  如果这些食品要是真的能吃的话,那可就太幸福了!
  这几年可把她给馋坏了!
  第87章 神都忍不住
  窗外暴雨连连。
  唐延安面沉如水的放下电话,看着窗外寂然无语。
  春季虽然喜雨,但面对如此暴雨也会发愁。
  唐延安也在发愁。
  早在几天前他就得到了消息,今年棉花进口政策居然真的进行了一刀切,印度长绒棉居然一斤都不进口!
  这让包括唐延安在内的很多纺织厂一把手都坐了蜡。
  前几年上头也是这样安排,可往往过了一季度,还是会酌情进口一些优质棉花配给给国内的纺织厂。
  但今年调控的力度竟然是史无前例的强硬!
  这让工作没有做到位的各方纺织厂在二三季度的棉花供应上瞬间吃紧。
  唐延安算是知道这件事较早的人之一,经过他好几天的沟通联络,人情拉扯,厂里二季度生产用的普通棉花缺口算是凑齐了大半。
  但最麻烦的事情却一点头绪都没有。
  纺织厂最近几年每年都有出口任务要完成。
  能给上头创造外汇是纺织厂最大的底牌,也是唐延安最大的在手政绩。
  出口品的生产工艺和质量都要求极为严格,原材料也是采用的进口长绒棉或者新海长绒棉。
  在往年,享受惯了亲儿子待遇的各大国企纺织厂,都习惯了只预备一个季度的必要生产资料,其余的部分都等着“计划”二字安排。
  例如上海老八厂这样十万人规模的副部级企业,大部分出口品原材料都指着上头临时进口一部分印度长绒棉解决,而唐延安这边的副地级企业就用上头库里存的新海长绒棉来完成出口任务。
  如今上头决心一下,逼着各企业提升自我营运能力,进口计划说不改就不改,各级纺织厂这才乱了起来。
  上海老八厂好歹是副部级,和几个超大型纺织集团立即把上头库里存的新海长绒棉都给占了,唐延安这边级别不够的只能干着急。
  按照唐延安最新收到的消息,不光是库里存的新海长绒棉都被占了,就连今年新省还没出籽的新海长绒棉也被私下分了个干净。
  唐延安和他的老领导求爷爷告奶奶,总算是在老八厂的关系上听到了一丝松口的迹象。
  但能帮忙解决的也只是杯水车薪。
  这个关系还是上海盛家的,唐延安知道自己女儿的事,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何尝不想女儿能找个自己喜欢的……。
  烟头上的光线一闪一闪,映出窗外沉闷的天气,正如唐延安此刻的心情一样。
  涂满林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发呆。
  作为厂长的心腹,涂满林这两天把能打的电话和能找的关系都找遍了,除了搞到一些普通棉花外,对于最棘手的长绒棉供给依然是毫无进展。
  第二季度外贸品生产原料不足的消息,到现在还控制在一个小圈子内。
  涂满林是这个圈子里的最下层。
  这件事里蕴含的风险让所有知道这件事的人无法入睡。
  今年的出口任务如果无法完成,整个厂里的领导班子都要承受来自省里的雷霆之怒,自己这个负责采购的一把手肯定是逃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