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座无敌城 第65节
之前闲聊时,沈和容曾经简单点评过。
东唐三大书院中,白马眼下最强,但最为古板,暮气也最重。
松阳书院和东唐王室关系最为紧密,当朝丞相便出身于此,朝臣过半来自松阳门下。
最后还有一家亭山书院,朝气蓬勃,沈和容个人给的评价最高。
不过,其前任院长被东唐王室治罪而死,让亭山书院这些年来低调许多。
因为书院风气和对圣人经典理解上存在矛盾,亭山书院也和白马书院关系很糟。
某种程度上来说,相较于东唐王室,白马书院甚至看亭山书院更不顺眼。
徐行之不容于白马,亭山不是很适合他?
“具体情况,在下也不清楚,不过看徐行之的模样,他确有诚心,投效长安。”陈介之答道。
乌云先生语气波澜不惊:“何以见得?”
陈介之奉上一个卷轴:“这是他带来的东西,里面记述东唐朝堂上不少密事,在下昔日也有所耳闻,但没那么详尽。”
乌云先生平静接过卷轴,扫了几眼后,吩咐道:“带他进来。”
陈介之应诺,告退离去。
片刻后,一个身着青衣,留着三缕长须的中年文人进来,向乌云先生行礼。
“学生徐行之,见过乌云先生。”
张东云投影而成的黑衣老人,摆了摆手中卷轴:
“心思很重的人啊,这是被唐王投闲置散后,在辞官前,暗地里捣鼓的吧?”
青衣文人平静答道:“不敢有瞒先生,正是那时整理的一点东西,东唐上下沆瀣一气,弊病积重难返,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时候。”
乌云先生不在意的笑笑:“以后,你是不是也想给长安,大破大立一番?”
“终我一生,应该见不到那一天。”
徐行之神色如常:“只看城主和先生治下的寒山派,在秦州府已经可以称王称霸,但让人有所节制,与民为善,便可知长安城的规矩,有城主和先生在,相信这里乱不了。”
张东云对他的说法,不做评价:“你离开白马后,去过亭山书院吗?”
“去拜访过几个旧友。”
徐行之坦然答道:
“亭山眼下的处境,不太好,朝廷和白马书院、松阳书院、程氏家族从多方面一起钳制亭山,不适合作为翻转乾坤的基点。
不过,长安要成就大事,亭山书院可为奥援,先生如有意,学生可代为中间联络。”
乌云先生听罢,摇头失笑:“成就大事?翻转乾坤?东唐居然成了大事,成了整个乾坤?”
徐行之微微一愣,回过神来后,向乌云先生行礼:“城主与先生的眼界,学生自然难以企及。”
“陛下胸怀寰宇,包容万象。”乌云先生言道:“只要遵守长安的规矩,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安居。”
他直视对方:“不过,在这里的人,都要为这里做出贡献。”
面前青衣文人颔首:“请先生吩咐。”
他看了一眼乌云先生手边的卷轴:“只要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定然不负先生所望,不过……如果是跟白马书院有关,还请先生手下留情。”
“东唐使得,白马使不得?”
乌云先生并未因此动怒,只是扬了扬手里卷轴:“讨价还价,不是不行,但要看资格。”
“先生恕罪。”
徐行之言道:
“对东唐,学生亦无反意,生于斯长于斯,学生只会希望这里更好,百姓能安居乐业。
学生反的是李家王室,希望能换了乾坤,而非打烂这乾坤。
对书院,学生并无怨恨,只有感恩,希望能转变院里的风气,将来有朝一日,可以重归书院门墙。”
青衣文人向乌云先生作揖:“先生请勿见怪,学生既然投效长安,绝无背离之心。
重归书院潜心学问只是我归老之愿,但凡长安有所令,不论身处何方,学生定然回城效命。”
“如果白马书院与我家陛下为敌呢?”乌云先生不为所动。
徐行之微微沉默,半晌后一揖到底:“如有执迷不悟者,学生会有了断。”
乌云先生淡然道:“机会,不常有,得之更不易,谨记珍惜。”
徐行之深吸一口气:“谢先生提点,学生受教。”
第68章 送你一个字
“眼下,正好有一件差事交给你。”
张东云投影而成的乌云先生淡然道。
徐行之躬身一礼:“先生请讲。”
“教书。”乌云先生微微一笑。
徐行之再次诧异。
对他这位白马书院前任教习来说,教书讲课实在是再本行不过。
他心中这时甚至升起一股期待之情。
这长安城里,莫非有参研儒家经典的好苗子?
不过,被乌云先生方才一番敲打,徐行之此刻又心中难免惴惴不安,感觉眼下应该是乌云先生对他的考验,不会有那么便宜的好事。
他一边心中猜测,一边答道:“一切遵从先生安排。”
乌云先生微微颔首:“你到住处安顿好行装后,去北城的书院,找一个姓何的人,听他安排即可。”
“是,先生。”徐行之沉声道。
这地处深山的神秘城池中,竟然也有一座书院?
不管规模如何,这长安城的统治者能有这份心,便证明他们果然所图非小。
徐行之感觉自己来对了地方。
他听从安排,跟人到了自己住的地方,将形状安置好,然后出门,到了长安城里北边街坊。
徐行之是儒家第六境的修行者,他不用跟城里人打听,便知书院具体位置。
远远望去,徐行之便看见一道虚幻的文华之气,直冲云霄。
再稍微走近一点,则可以听见朗朗书声隐约传来。
徐行之微微一笑,走向那里。
不过,随着越来越靠近,徐行之反而暗地里皱眉。
等到了书院门口,他停下脚步,没有立即进去。
门上牌匾,书写“长安书院”四个大字。
与这座长安城同名,显示了此地之不凡。
可是徐行之仔细观察,却感觉不到里面有儒家修行者。
朗朗书声,文华之气,都是些普通凡俗读书人带来。
这里,没有儒家修行者?
还是说,有天才童生,但缺少一个教导他们的人?
亦或者,有儒家高手,只是自己没察觉到……徐行之心中疑窦重重。
他收拾一下心思后,敲响院门。
很快,有个门房开门出来,上下打量徐行之一眼:“这位先生是……”
徐行之深吸一口气:“白马书院徐行之,奉乌云先生之命,来此地做教习,寻一位姓何的先生。”
门房请他进来:“原来是乌云先生的安排,徐先生请进,何先生眼下正在上课,您不妨稍候片刻。”
“我能一起去课上听听吗?”徐行之问道。
“自然可以,何先生吩咐,只要不打扰其他听课的人,任何人,随时都可以过去。”
听了对方回答,徐行之又是微微扬眉。
他沉住气,跟对方到了课堂,悄悄站在门外。
堂上,一个白衣青年正在讲课。
下面黑压压一大群学生。
徐行之在门外,没听两句,就感觉不对劲。
他仔细观察,再三确认,才肯定自己没有弄错。
这课堂里一大群人,全都没有儒家修为在身,甚至一点才气文化都没有。
书院冲霄而起的才气,只是他们一起念书,因文章而发,凝实汇聚。
这群学生的来历,更是五花八门。
有被太阳晒得脸膛通红的农夫,裤脚袖口上还占着已经干了的泥巴。
有白发苍苍,眼睛浑浊的老人。
有布衣荆钗,略显局促的妇女。
如此等等。
适龄的孩童倒是也有,但连课堂里人数一半都不够。
那白衣青年讲课的内容,同样极为浅显。
与其说是文章,倒不如说是方便文盲识字。
东唐三大书院中,白马眼下最强,但最为古板,暮气也最重。
松阳书院和东唐王室关系最为紧密,当朝丞相便出身于此,朝臣过半来自松阳门下。
最后还有一家亭山书院,朝气蓬勃,沈和容个人给的评价最高。
不过,其前任院长被东唐王室治罪而死,让亭山书院这些年来低调许多。
因为书院风气和对圣人经典理解上存在矛盾,亭山书院也和白马书院关系很糟。
某种程度上来说,相较于东唐王室,白马书院甚至看亭山书院更不顺眼。
徐行之不容于白马,亭山不是很适合他?
“具体情况,在下也不清楚,不过看徐行之的模样,他确有诚心,投效长安。”陈介之答道。
乌云先生语气波澜不惊:“何以见得?”
陈介之奉上一个卷轴:“这是他带来的东西,里面记述东唐朝堂上不少密事,在下昔日也有所耳闻,但没那么详尽。”
乌云先生平静接过卷轴,扫了几眼后,吩咐道:“带他进来。”
陈介之应诺,告退离去。
片刻后,一个身着青衣,留着三缕长须的中年文人进来,向乌云先生行礼。
“学生徐行之,见过乌云先生。”
张东云投影而成的黑衣老人,摆了摆手中卷轴:
“心思很重的人啊,这是被唐王投闲置散后,在辞官前,暗地里捣鼓的吧?”
青衣文人平静答道:“不敢有瞒先生,正是那时整理的一点东西,东唐上下沆瀣一气,弊病积重难返,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时候。”
乌云先生不在意的笑笑:“以后,你是不是也想给长安,大破大立一番?”
“终我一生,应该见不到那一天。”
徐行之神色如常:“只看城主和先生治下的寒山派,在秦州府已经可以称王称霸,但让人有所节制,与民为善,便可知长安城的规矩,有城主和先生在,相信这里乱不了。”
张东云对他的说法,不做评价:“你离开白马后,去过亭山书院吗?”
“去拜访过几个旧友。”
徐行之坦然答道:
“亭山眼下的处境,不太好,朝廷和白马书院、松阳书院、程氏家族从多方面一起钳制亭山,不适合作为翻转乾坤的基点。
不过,长安要成就大事,亭山书院可为奥援,先生如有意,学生可代为中间联络。”
乌云先生听罢,摇头失笑:“成就大事?翻转乾坤?东唐居然成了大事,成了整个乾坤?”
徐行之微微一愣,回过神来后,向乌云先生行礼:“城主与先生的眼界,学生自然难以企及。”
“陛下胸怀寰宇,包容万象。”乌云先生言道:“只要遵守长安的规矩,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安居。”
他直视对方:“不过,在这里的人,都要为这里做出贡献。”
面前青衣文人颔首:“请先生吩咐。”
他看了一眼乌云先生手边的卷轴:“只要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定然不负先生所望,不过……如果是跟白马书院有关,还请先生手下留情。”
“东唐使得,白马使不得?”
乌云先生并未因此动怒,只是扬了扬手里卷轴:“讨价还价,不是不行,但要看资格。”
“先生恕罪。”
徐行之言道:
“对东唐,学生亦无反意,生于斯长于斯,学生只会希望这里更好,百姓能安居乐业。
学生反的是李家王室,希望能换了乾坤,而非打烂这乾坤。
对书院,学生并无怨恨,只有感恩,希望能转变院里的风气,将来有朝一日,可以重归书院门墙。”
青衣文人向乌云先生作揖:“先生请勿见怪,学生既然投效长安,绝无背离之心。
重归书院潜心学问只是我归老之愿,但凡长安有所令,不论身处何方,学生定然回城效命。”
“如果白马书院与我家陛下为敌呢?”乌云先生不为所动。
徐行之微微沉默,半晌后一揖到底:“如有执迷不悟者,学生会有了断。”
乌云先生淡然道:“机会,不常有,得之更不易,谨记珍惜。”
徐行之深吸一口气:“谢先生提点,学生受教。”
第68章 送你一个字
“眼下,正好有一件差事交给你。”
张东云投影而成的乌云先生淡然道。
徐行之躬身一礼:“先生请讲。”
“教书。”乌云先生微微一笑。
徐行之再次诧异。
对他这位白马书院前任教习来说,教书讲课实在是再本行不过。
他心中这时甚至升起一股期待之情。
这长安城里,莫非有参研儒家经典的好苗子?
不过,被乌云先生方才一番敲打,徐行之此刻又心中难免惴惴不安,感觉眼下应该是乌云先生对他的考验,不会有那么便宜的好事。
他一边心中猜测,一边答道:“一切遵从先生安排。”
乌云先生微微颔首:“你到住处安顿好行装后,去北城的书院,找一个姓何的人,听他安排即可。”
“是,先生。”徐行之沉声道。
这地处深山的神秘城池中,竟然也有一座书院?
不管规模如何,这长安城的统治者能有这份心,便证明他们果然所图非小。
徐行之感觉自己来对了地方。
他听从安排,跟人到了自己住的地方,将形状安置好,然后出门,到了长安城里北边街坊。
徐行之是儒家第六境的修行者,他不用跟城里人打听,便知书院具体位置。
远远望去,徐行之便看见一道虚幻的文华之气,直冲云霄。
再稍微走近一点,则可以听见朗朗书声隐约传来。
徐行之微微一笑,走向那里。
不过,随着越来越靠近,徐行之反而暗地里皱眉。
等到了书院门口,他停下脚步,没有立即进去。
门上牌匾,书写“长安书院”四个大字。
与这座长安城同名,显示了此地之不凡。
可是徐行之仔细观察,却感觉不到里面有儒家修行者。
朗朗书声,文华之气,都是些普通凡俗读书人带来。
这里,没有儒家修行者?
还是说,有天才童生,但缺少一个教导他们的人?
亦或者,有儒家高手,只是自己没察觉到……徐行之心中疑窦重重。
他收拾一下心思后,敲响院门。
很快,有个门房开门出来,上下打量徐行之一眼:“这位先生是……”
徐行之深吸一口气:“白马书院徐行之,奉乌云先生之命,来此地做教习,寻一位姓何的先生。”
门房请他进来:“原来是乌云先生的安排,徐先生请进,何先生眼下正在上课,您不妨稍候片刻。”
“我能一起去课上听听吗?”徐行之问道。
“自然可以,何先生吩咐,只要不打扰其他听课的人,任何人,随时都可以过去。”
听了对方回答,徐行之又是微微扬眉。
他沉住气,跟对方到了课堂,悄悄站在门外。
堂上,一个白衣青年正在讲课。
下面黑压压一大群学生。
徐行之在门外,没听两句,就感觉不对劲。
他仔细观察,再三确认,才肯定自己没有弄错。
这课堂里一大群人,全都没有儒家修为在身,甚至一点才气文化都没有。
书院冲霄而起的才气,只是他们一起念书,因文章而发,凝实汇聚。
这群学生的来历,更是五花八门。
有被太阳晒得脸膛通红的农夫,裤脚袖口上还占着已经干了的泥巴。
有白发苍苍,眼睛浑浊的老人。
有布衣荆钗,略显局促的妇女。
如此等等。
适龄的孩童倒是也有,但连课堂里人数一半都不够。
那白衣青年讲课的内容,同样极为浅显。
与其说是文章,倒不如说是方便文盲识字。